返迴趙王宮,趙括直接下了王詔,命禮官帶領大批婚禮用品趕往沙丘宮,為趙玉公主和觸舒淇舉辦婚禮,然而趙括並不知道這場本應該得到祝福的婚禮,確實一場災難的開始。
第二天趙括並沒有召開早朝,這也是趙括第一次沒有召開早朝,倒是讓趙國的官員有些不適應,盡管今日沒有早朝,但趙括也沒休息。
趙王宮的書房之中,安平君田單一臉笑容的跪坐在趙括的對麵,恭賀之詞已經說過,田單是趙括到這個世界解除的第一位高人。
從某種意義上說,趙括此時坐在趙王宮的王座之上,和麵前的這位安平君有著莫大的關係,盡管和呂不韋與嬴異人的方式不同,但從某種角度講,田單對趙括也有著一定的投資。
後麵魯仲連的垂涎和蔡澤加入門下,都是連鎖發生的,盡管沒有田單趙括可能還有其他的辦法,但效果絕對沒有現在這麽好。
“趙括聽聞,安平君與稷下學宮祭酒荀況私下關係甚好?”
趙括和安平君之間完全不需要繞什麽彎子,自己的事情估計麵前的安平君即便不全知道,也知道個七七八八。
對於安平君趙括有著自己的想法,此人盡管是大才,但絕對不適合在趙國廟堂之上任官,和蔡澤,魯仲連等人不同,安平君田單對齊國的感情,十分的特別。
而自己未來的謀劃必然涉及齊國,那個時候將會是一個十分尷尬的局麵,而且以安平君的性格,很有可能做出來對自己不利的事情。
“迴我王,臣與荀況昔日曾有數麵之緣。”
田單說的很委婉,不過也間接的告訴趙括,的確是這樣,我和荀況很熟。
“安平君,趙括有意在邯鄲建立一處學宮,名曰‘華夏學院’,敢請先生親赴稷下學宮請荀況先生前來主持大局。”
趙括拱手施禮,笑著向安平君田單說道。
“我王讓田單歸國?王上不怕田單一去不返嗎?”
此時的田單臉上一陣的驚訝之情,從這個表情趙括可以判斷,之前魯仲連並沒有將自己和他謀劃的事情告訴田單,這個瞬間出現的驚訝之情不是裝出來的。
田單的確有點激動,齊國是田單的母國,而且田單為齊國複國鞠躬盡瘁,是第一功臣,然而卻被齊國用十七城換給趙國。
任誰受到這樣的待遇,都會心灰意冷,然而田單對齊國的情感非常人能比,畢竟昔日燕國險些滅了秦國,憑田單一人之力大敗燕國,這份情情感別人很難理解。
“安平君若想還國,趙括高車駿馬相送,安平君若六趙國,趙括以上卿之位待之。”
趙括微微一笑,田單的這個反映趙括早就有了準備,連如何說都想好了,有了昨日和魯仲連的對話,趙括心中基本上有了分寸。
“哎……齊國有城百座,卻無田單安身之處,王上田單明日便動身去稷下學宮,請我王靜候佳音。”
安平君田單一聲長歎,其實田單心中也十分的清楚,自己迴到齊國又能如何,齊國的廟堂之上哪裏還有田單的容身之處。
田單若要迴到齊國,齊國的廟堂必然發生一場大地震,功高蓋主的存在,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很難存活下去。
如果當年不是趙國用十七座城將田單換到趙國,田單能否活到今天都是一個未知,即便是活到今天估計境地也會十分的淒慘。
趙括將準備好的詔書交給田單,詔書上已經說明,荀況入趙國,官拜上卿,入趙國朝堂議國事,這樣的高規格待遇對於當世任何一位名士都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要知道以安平君田單的名望,在趙國也不過是客卿,沒有絲毫的實際權力,甚至連入趙王宮議事的權利都沒有!
華夏學院的位置就選在趙王宮的東麵,緊緊挨著趙王宮,這裏原本是趙王宮侍衛休息的地方,站在趙王宮的高處,華夏學院的一切一覽無遺。
趙括之所以選擇在這裏,就是讓天下名士感覺到趙國對華夏學院的重視,取名華夏學院趙括也有著自己的想法。
稷下學宮在名字上學宮隻是士子辯證聽講的地方,而學院趙括打算在這裏設立教學,在戰國時期這樣的想法絕對十分的前衛。
建立學校這樣的事情,趙括一直都有這樣的想法,但是趙國現在沒有這樣的條件,百姓吃飯都是個問題,那有什麽條件送孩子入學堂!
不過趙括還是決定以稷下學宮為引子,以華夏學院為基礎,將教育這件事情在趙國埋下一顆種子。
華夏學院趙括直接交給了上卿蔡澤去辦,侍衛的住處另外尋找地方,整個華夏學院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翻修。
同時在學院的中心位置建立一座兩層樓的建築,作為學院的主樓,這也是趙括登上王位之後,第一次大興土木,隻是這次大興土木不是建造趙王宮,而是趙國未來的希望。
就在一切都按照趙括的設定穩步發展的同時,括母出現在趙括的書房之中,趙括稱王這段時間,一直都在忙著國事。
括母數次來到趙括這裏看到趙括忙碌,隻是叮囑幾句便會離開,趙括去括母哪裏也是匆匆請個安。
“我兒日夜操勞國事,身邊也應該有個人服侍一下,那位周王室的公主在王宮一直都在王宮之中這樣住著總要有個說法,昔日前王向周王室提親,周王室已經應允,括兒何時大婚?”
二十一歲這個年紀,在後世還在讀書,但是在趙國早就抱兒子了,如果不是秦趙兩國大戰不斷,括母早就給自己選一房兒媳了!
括母是位明事理的母親,對於國事從不過問,但趙括的婚事,是這位老娘每天都在想的事。
現在趙國國事已經走上正軌,趙王的婚事也應該提到日程上來,更何況在趙王宮之中還藏著一位周王室的公主。
“母後,我王新喪,大婚之事還是日後再議吧。”
趙括現在忙得一塌糊塗,變法剛剛開始,華夏學院正在建設,秦國相國還在齊國,毛遂還在薊城,自己哪有心情談婚論嫁,盡管自己對姬雲還是十分喜歡的。
“國事,家事都是事,先王新喪,也不能耽誤我兒大婚,這件事娘做主,立刻派遣使臣出使周王室,待周王室詔書一到便完婚,為娘要抱孫子!”
括母說完轉身就走,絲毫不給趙括任何說話的機會!
第二天趙括並沒有召開早朝,這也是趙括第一次沒有召開早朝,倒是讓趙國的官員有些不適應,盡管今日沒有早朝,但趙括也沒休息。
趙王宮的書房之中,安平君田單一臉笑容的跪坐在趙括的對麵,恭賀之詞已經說過,田單是趙括到這個世界解除的第一位高人。
從某種意義上說,趙括此時坐在趙王宮的王座之上,和麵前的這位安平君有著莫大的關係,盡管和呂不韋與嬴異人的方式不同,但從某種角度講,田單對趙括也有著一定的投資。
後麵魯仲連的垂涎和蔡澤加入門下,都是連鎖發生的,盡管沒有田單趙括可能還有其他的辦法,但效果絕對沒有現在這麽好。
“趙括聽聞,安平君與稷下學宮祭酒荀況私下關係甚好?”
趙括和安平君之間完全不需要繞什麽彎子,自己的事情估計麵前的安平君即便不全知道,也知道個七七八八。
對於安平君趙括有著自己的想法,此人盡管是大才,但絕對不適合在趙國廟堂之上任官,和蔡澤,魯仲連等人不同,安平君田單對齊國的感情,十分的特別。
而自己未來的謀劃必然涉及齊國,那個時候將會是一個十分尷尬的局麵,而且以安平君的性格,很有可能做出來對自己不利的事情。
“迴我王,臣與荀況昔日曾有數麵之緣。”
田單說的很委婉,不過也間接的告訴趙括,的確是這樣,我和荀況很熟。
“安平君,趙括有意在邯鄲建立一處學宮,名曰‘華夏學院’,敢請先生親赴稷下學宮請荀況先生前來主持大局。”
趙括拱手施禮,笑著向安平君田單說道。
“我王讓田單歸國?王上不怕田單一去不返嗎?”
此時的田單臉上一陣的驚訝之情,從這個表情趙括可以判斷,之前魯仲連並沒有將自己和他謀劃的事情告訴田單,這個瞬間出現的驚訝之情不是裝出來的。
田單的確有點激動,齊國是田單的母國,而且田單為齊國複國鞠躬盡瘁,是第一功臣,然而卻被齊國用十七城換給趙國。
任誰受到這樣的待遇,都會心灰意冷,然而田單對齊國的情感非常人能比,畢竟昔日燕國險些滅了秦國,憑田單一人之力大敗燕國,這份情情感別人很難理解。
“安平君若想還國,趙括高車駿馬相送,安平君若六趙國,趙括以上卿之位待之。”
趙括微微一笑,田單的這個反映趙括早就有了準備,連如何說都想好了,有了昨日和魯仲連的對話,趙括心中基本上有了分寸。
“哎……齊國有城百座,卻無田單安身之處,王上田單明日便動身去稷下學宮,請我王靜候佳音。”
安平君田單一聲長歎,其實田單心中也十分的清楚,自己迴到齊國又能如何,齊國的廟堂之上哪裏還有田單的容身之處。
田單若要迴到齊國,齊國的廟堂必然發生一場大地震,功高蓋主的存在,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很難存活下去。
如果當年不是趙國用十七座城將田單換到趙國,田單能否活到今天都是一個未知,即便是活到今天估計境地也會十分的淒慘。
趙括將準備好的詔書交給田單,詔書上已經說明,荀況入趙國,官拜上卿,入趙國朝堂議國事,這樣的高規格待遇對於當世任何一位名士都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要知道以安平君田單的名望,在趙國也不過是客卿,沒有絲毫的實際權力,甚至連入趙王宮議事的權利都沒有!
華夏學院的位置就選在趙王宮的東麵,緊緊挨著趙王宮,這裏原本是趙王宮侍衛休息的地方,站在趙王宮的高處,華夏學院的一切一覽無遺。
趙括之所以選擇在這裏,就是讓天下名士感覺到趙國對華夏學院的重視,取名華夏學院趙括也有著自己的想法。
稷下學宮在名字上學宮隻是士子辯證聽講的地方,而學院趙括打算在這裏設立教學,在戰國時期這樣的想法絕對十分的前衛。
建立學校這樣的事情,趙括一直都有這樣的想法,但是趙國現在沒有這樣的條件,百姓吃飯都是個問題,那有什麽條件送孩子入學堂!
不過趙括還是決定以稷下學宮為引子,以華夏學院為基礎,將教育這件事情在趙國埋下一顆種子。
華夏學院趙括直接交給了上卿蔡澤去辦,侍衛的住處另外尋找地方,整個華夏學院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翻修。
同時在學院的中心位置建立一座兩層樓的建築,作為學院的主樓,這也是趙括登上王位之後,第一次大興土木,隻是這次大興土木不是建造趙王宮,而是趙國未來的希望。
就在一切都按照趙括的設定穩步發展的同時,括母出現在趙括的書房之中,趙括稱王這段時間,一直都在忙著國事。
括母數次來到趙括這裏看到趙括忙碌,隻是叮囑幾句便會離開,趙括去括母哪裏也是匆匆請個安。
“我兒日夜操勞國事,身邊也應該有個人服侍一下,那位周王室的公主在王宮一直都在王宮之中這樣住著總要有個說法,昔日前王向周王室提親,周王室已經應允,括兒何時大婚?”
二十一歲這個年紀,在後世還在讀書,但是在趙國早就抱兒子了,如果不是秦趙兩國大戰不斷,括母早就給自己選一房兒媳了!
括母是位明事理的母親,對於國事從不過問,但趙括的婚事,是這位老娘每天都在想的事。
現在趙國國事已經走上正軌,趙王的婚事也應該提到日程上來,更何況在趙王宮之中還藏著一位周王室的公主。
“母後,我王新喪,大婚之事還是日後再議吧。”
趙括現在忙得一塌糊塗,變法剛剛開始,華夏學院正在建設,秦國相國還在齊國,毛遂還在薊城,自己哪有心情談婚論嫁,盡管自己對姬雲還是十分喜歡的。
“國事,家事都是事,先王新喪,也不能耽誤我兒大婚,這件事娘做主,立刻派遣使臣出使周王室,待周王室詔書一到便完婚,為娘要抱孫子!”
括母說完轉身就走,絲毫不給趙括任何說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