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趙王丹做趙王的時候,沒有事情是絕對不會朝會的,平均一個月能有五六天朝會已經很不錯,如今趙括稱王,每天都要朝會,商議朝政。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現在的趙國盡管表麵上是山東六國唯一能夠正麵相抗秦國的軍事強國,但那也是趙國用出了吃奶的力氣,險些被拖死,再來一次趙國必敗無疑。
趙括的謀劃是好的,盡可能避免戰爭,以毛遂的邦交策略為基礎,處處牽製秦國,讓秦國看不到勝利的希望。
用虞信和蔡澤變法,循序漸進改變趙國目前的狀況,徐徐圖之,恢複趙國的元氣,待到李牧練兵有成,屆時趙括便可以開疆擴土從各個方麵增強趙國的綜合實力。
然而開始實施的時候,趙括才明白在戰國這個時期想要做一件事有多難,更加理解商鞅是一個絕非常人的存在。
別的先不說,單單是用人這一項,就讓趙括頭疼,燕趙大地多壯士,壯士喜武,但治理國家更需要的是文官,實施農法這樣的活需要大批的識文斷字的人去處理。
然而戰國時期的名士,絕大多數都是世家子弟名門之後,這些人基本上有一個特點,就是眼高於頂,沒事的時候不是想著封侯拜相,就是建立一家學說。
真正讓這些世家子弟,名門之後,去做一個小吏,他們是十分不屑的,隻有那些家道中落的人才會為了些許的官俸去做這些在這些人看來對不起自己學問的差事。
“相國若我趙國效仿昔日秦孝公招賢納士,山東各國士子能否來我趙國邯鄲任職?”
趙括的書房之中,相國虞信和上卿範睢跪坐在案幾之後,趙括現在真的是求賢若渴,求得是有實幹精神的人才,而不是那些侃侃而談,徒有其表的人。
“王上天下士子入秦,是因為秦國許諾高官厚祿,各國士子可以在秦國一展所長,我趙國此時不能以這樣的方式昭告天下。”
相國虞信搖了搖頭,現在的趙國和昔日的秦國不同,秦國當時窮的叮當響,山東六國都像看笑話一樣看秦孝公的求賢令。
而現在趙國是山東六國唯一能夠抗衡強秦的存在,一舉一動都在其他各國的眼中看著呢,一個強秦就已經讓各國噤若寒蟬。
如果再來一個強大的趙國,山東其他五國還有好日子過嗎?他們一定會想方設法阻撓趙國,甚至有被秦國利用的機會。
“啟奏我王,臣有一策。”
一旁上卿蔡澤拱手施禮。
“上卿請講。”
趙括立刻轉向上卿蔡澤,這位來自燕國的名士,每每都能給自己一個不錯的建議,這讓趙括對自己當初的決定十分得意。
“我王,天下名士分部列國,但他們都會去一個地方,齊國的稷下學宮,想在哪裏揚名天下,為列國所重視,我王何不在邯鄲設立一處學宮,以民間的名義將天下名士聚集於此,我王便可得近水樓台之利。”
上卿蔡澤拱手施禮,燕趙大地多壯士,如果能夠在邯鄲設立一處學宮,那麽有天下名士便會來此,這樣便可以解決人才的問題。
“王上,上卿此策妙啊!趙國設立學宮,天下人自然不會在意,而且可以以私人的名義去做,隻需尋覓一名士主持便可,趙國隻需要提供一處宅院便可。”
虞信對上卿蔡澤的謀劃大家讚賞,這位燕國名士對趙王趙括每次的謀劃都讓虞信十分的欽佩,沒有想到燕國竟然有此能人,然而燕國卻不識人才,讓蔡澤步入趙國廟堂。
一語驚醒夢中人,在戰國時期學校這種東西還沒有出現,稷下學宮絕對是一個另類的存在,但百家爭鳴的時代,稷下學宮的出現又是那麽的合情合理。
建立一個學宮這是一個不錯的想法,或許未來趙國也可以普及教育,一個國家如果能夠將教育抓起來,民眾的綜合素質大大提升,那麽想要不變強都難。
在戰國時期說起教育,第一個趙括想到的絕對是孔子,前世自己就去過孔府旅遊,不過戰國時期並不適合儒家的治國之策,所以儒家在戰國受到很大程度的打壓。
甚至秦始皇還做出了焚書坑儒的事情,可見儒家在戰國時期混的有多慘,作為九家十流之中九家之一,也挺可憐的!
儒家的有教無類,這種對於教育的超前觀念在戰國時期並不為人接受,不過現在對於趙括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啟奏我王,臣知一人或許可為我王用。”
相國虞信向趙國進言,就在蔡澤說出創建學宮的時候,一個人就浮現出來,此人絕對是趙國創建學宮的不二人選。
“相國所說,可是稷下學宮祭酒荀況?”
一旁蔡澤心中也有自己的人選,不過看虞信的樣子,蔡澤相信自己所選的人一定和相國所說的是一個人。
其實此時趙括的心中也有一個人選,正是上卿蔡澤所說的稷下學宮祭酒,儒家的名士荀況。
荀況也是儒家弟子,但是荀況的思想和儒家的傳統思想截然不同,在後世眼中,荀況就是一位儒家之中的另類王者。
“上清所言極是,正是稷下學宮祭酒名士荀況,說來名士荀況還是我趙國之人,迴歸母國創建學宮,相信名士荀況一定能夠同意。”
相國虞信立刻笑著向上卿蔡澤說道。
但趙括心中清楚,虞信所言未必能夠實現,從後世自己對荀況的了解,荀況的心還是在廟堂之上,最後無奈之下甚至到楚國任一方蘭陵令,寄希望能夠步入楚國廟堂。
“相國,上卿,此事我親自派人去請荀況先生,今日便到此,兩位愛卿迴去休息吧。”
趙括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魯仲連,自己有魯仲連這位曾經稷下學宮的名士在,一定有辦法將這位儒家的另類大才請到邯鄲,創建學宮。
虞信不知道,但蔡澤知道,他立刻就明白趙括的意思,兩位告辭之後,趙括換了一身衣服,進了這趙王宮還沒有出去過,自己也要出去走走看看。
所以趙括沒有讓侍衛去宣魯仲連入王宮來見自己,而是準備親自出王宮去見魯仲連。
每天都在這趙王宮之中,思考如何治理國家,盡管自己很感興趣,但也十分的乏味,其實趙括早就想出趙王宮去走走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現在的趙國盡管表麵上是山東六國唯一能夠正麵相抗秦國的軍事強國,但那也是趙國用出了吃奶的力氣,險些被拖死,再來一次趙國必敗無疑。
趙括的謀劃是好的,盡可能避免戰爭,以毛遂的邦交策略為基礎,處處牽製秦國,讓秦國看不到勝利的希望。
用虞信和蔡澤變法,循序漸進改變趙國目前的狀況,徐徐圖之,恢複趙國的元氣,待到李牧練兵有成,屆時趙括便可以開疆擴土從各個方麵增強趙國的綜合實力。
然而開始實施的時候,趙括才明白在戰國這個時期想要做一件事有多難,更加理解商鞅是一個絕非常人的存在。
別的先不說,單單是用人這一項,就讓趙括頭疼,燕趙大地多壯士,壯士喜武,但治理國家更需要的是文官,實施農法這樣的活需要大批的識文斷字的人去處理。
然而戰國時期的名士,絕大多數都是世家子弟名門之後,這些人基本上有一個特點,就是眼高於頂,沒事的時候不是想著封侯拜相,就是建立一家學說。
真正讓這些世家子弟,名門之後,去做一個小吏,他們是十分不屑的,隻有那些家道中落的人才會為了些許的官俸去做這些在這些人看來對不起自己學問的差事。
“相國若我趙國效仿昔日秦孝公招賢納士,山東各國士子能否來我趙國邯鄲任職?”
趙括的書房之中,相國虞信和上卿範睢跪坐在案幾之後,趙括現在真的是求賢若渴,求得是有實幹精神的人才,而不是那些侃侃而談,徒有其表的人。
“王上天下士子入秦,是因為秦國許諾高官厚祿,各國士子可以在秦國一展所長,我趙國此時不能以這樣的方式昭告天下。”
相國虞信搖了搖頭,現在的趙國和昔日的秦國不同,秦國當時窮的叮當響,山東六國都像看笑話一樣看秦孝公的求賢令。
而現在趙國是山東六國唯一能夠抗衡強秦的存在,一舉一動都在其他各國的眼中看著呢,一個強秦就已經讓各國噤若寒蟬。
如果再來一個強大的趙國,山東其他五國還有好日子過嗎?他們一定會想方設法阻撓趙國,甚至有被秦國利用的機會。
“啟奏我王,臣有一策。”
一旁上卿蔡澤拱手施禮。
“上卿請講。”
趙括立刻轉向上卿蔡澤,這位來自燕國的名士,每每都能給自己一個不錯的建議,這讓趙括對自己當初的決定十分得意。
“我王,天下名士分部列國,但他們都會去一個地方,齊國的稷下學宮,想在哪裏揚名天下,為列國所重視,我王何不在邯鄲設立一處學宮,以民間的名義將天下名士聚集於此,我王便可得近水樓台之利。”
上卿蔡澤拱手施禮,燕趙大地多壯士,如果能夠在邯鄲設立一處學宮,那麽有天下名士便會來此,這樣便可以解決人才的問題。
“王上,上卿此策妙啊!趙國設立學宮,天下人自然不會在意,而且可以以私人的名義去做,隻需尋覓一名士主持便可,趙國隻需要提供一處宅院便可。”
虞信對上卿蔡澤的謀劃大家讚賞,這位燕國名士對趙王趙括每次的謀劃都讓虞信十分的欽佩,沒有想到燕國竟然有此能人,然而燕國卻不識人才,讓蔡澤步入趙國廟堂。
一語驚醒夢中人,在戰國時期學校這種東西還沒有出現,稷下學宮絕對是一個另類的存在,但百家爭鳴的時代,稷下學宮的出現又是那麽的合情合理。
建立一個學宮這是一個不錯的想法,或許未來趙國也可以普及教育,一個國家如果能夠將教育抓起來,民眾的綜合素質大大提升,那麽想要不變強都難。
在戰國時期說起教育,第一個趙括想到的絕對是孔子,前世自己就去過孔府旅遊,不過戰國時期並不適合儒家的治國之策,所以儒家在戰國受到很大程度的打壓。
甚至秦始皇還做出了焚書坑儒的事情,可見儒家在戰國時期混的有多慘,作為九家十流之中九家之一,也挺可憐的!
儒家的有教無類,這種對於教育的超前觀念在戰國時期並不為人接受,不過現在對於趙括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啟奏我王,臣知一人或許可為我王用。”
相國虞信向趙國進言,就在蔡澤說出創建學宮的時候,一個人就浮現出來,此人絕對是趙國創建學宮的不二人選。
“相國所說,可是稷下學宮祭酒荀況?”
一旁蔡澤心中也有自己的人選,不過看虞信的樣子,蔡澤相信自己所選的人一定和相國所說的是一個人。
其實此時趙括的心中也有一個人選,正是上卿蔡澤所說的稷下學宮祭酒,儒家的名士荀況。
荀況也是儒家弟子,但是荀況的思想和儒家的傳統思想截然不同,在後世眼中,荀況就是一位儒家之中的另類王者。
“上清所言極是,正是稷下學宮祭酒名士荀況,說來名士荀況還是我趙國之人,迴歸母國創建學宮,相信名士荀況一定能夠同意。”
相國虞信立刻笑著向上卿蔡澤說道。
但趙括心中清楚,虞信所言未必能夠實現,從後世自己對荀況的了解,荀況的心還是在廟堂之上,最後無奈之下甚至到楚國任一方蘭陵令,寄希望能夠步入楚國廟堂。
“相國,上卿,此事我親自派人去請荀況先生,今日便到此,兩位愛卿迴去休息吧。”
趙括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魯仲連,自己有魯仲連這位曾經稷下學宮的名士在,一定有辦法將這位儒家的另類大才請到邯鄲,創建學宮。
虞信不知道,但蔡澤知道,他立刻就明白趙括的意思,兩位告辭之後,趙括換了一身衣服,進了這趙王宮還沒有出去過,自己也要出去走走看看。
所以趙括沒有讓侍衛去宣魯仲連入王宮來見自己,而是準備親自出王宮去見魯仲連。
每天都在這趙王宮之中,思考如何治理國家,盡管自己很感興趣,但也十分的乏味,其實趙括早就想出趙王宮去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