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趙王宮,盛大的稱王大典隆重舉行,頭戴王冠,身穿王袍,隻有二十一歲的趙括在自己生日即將到來的時候,迎來了自己人生的一個巔峰。


    趙國群臣在上卿虞信的率領下,站在趙王宮大殿的兩側,聖典之後便是封將拜相,站在趙王宮大殿之上的群臣心中既有希望,又有膽怯。


    希望是趙括並沒有在大軍進入邯鄲城的第一天,趁亂清除異己,讓他們有了生的希望,膽怯的是,其中很多人在趙郝稱相的時候,選擇向趙郝示好。


    如今趙括成為趙王,現在要算賬,這些人的未來是什麽沒人知道,接下來的趙王趙括會用什麽樣的方式開啟自己的趙王之旅。


    “宣王詔!”


    大殿之上,內官手中拿著帛書大聲高喊,大殿之下群臣立刻躬身施禮,趙括坐在王座之上,自上而下注視著下麵的群臣。


    心情澎湃之餘,趙括更知道趙王這個王位並不好坐,從此之後自己的命運就和趙國綁在一起,強國之路如何運籌,趙括破費心機。


    “我王詔命,上卿虞信,兩朝為臣,對趙國社稷功不可沒,平亂趙郝謀反有功,封趙國相國,封號代成君,封地代。”


    第一個就是趙國百官之首,相國之職,一開始趙國群臣都以為相國之職會在趙括身邊兩位門客毛遂或者蔡澤之中產生,盡管這兩個人資曆很淺。


    而今天,趙王宮上,趙括任命上卿虞信為相國,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謝我王,臣誓死報國。”


    相國虞信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相國,他原本以為自己依然是上卿,或者用不了幾年自己就會被其他人取代,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我王詔命,上將軍廉頗,三朝為臣,為趙國東檔西殺,軍功無數,封信平君,封地尉文。”


    此時上將軍廉頗並沒有在邯鄲,正領兵與秦國對峙,不過趙括還是第二個就封了廉頗,畢竟是戰國四大戰神之一,未來和李牧搭檔都是趙國柱石,不能不重用。


    “我王詔命,封名士蔡澤上卿之職,同相國虞信共治國策。”


    “謝我王!”


    “我王詔命,封名士毛遂長史之職!”


    “謝我王!”


    “封邯鄲軍佐李牧為趙國前將軍!”


    “謝我王!”


    “……”


    “趙王命,樓緩數次獻策我王,利秦害趙,昔日曾與逆賊趙郝勾結,下獄待審。”


    這是趙王宮唯一一個被趙括問罪的趙國官員,樓緩在趙國廟堂之上和虞信一直都是對立的,虞信抗秦,樓緩媚秦,如今虞信拜相,樓緩入獄,也是情理之中。


    其實趙括此舉也是殺雞駭猴,讓趙國官員知道,以後自己該做什麽,該說什麽,不是因為趙括剛剛等上王位就迴容忍。


    趙王宮大殿之上分封詔書足足讀了一個時辰之久,對於趙國百官全都根據他們的能力進行了全新的分封。


    不過其他群臣的分封基本上也都符合群臣的心裏,其實這一點要感謝趙郝,這個家夥排除異己一時間在邯鄲殺得官員太多。


    有些人也隻是矬子堆裏拔大個,不然空缺的職位實在是太多,官員不全,一個國家各個機關就無法正常的運行。


    “恭賀我王,趙王萬歲……”


    分封完畢,趙國大殿之上立刻多了一絲祥和的氣息,所有人提著的心全都放了下來,其實這些人對趙括並沒有威脅。


    軍隊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趙王室凋敝隻剩下自己,能夠爭奪王位的潛在人士基本不存在,更不是朝堂之上這些大臣能夠做到的,這一點趙括心中非常清楚。


    即便是魯仲連,毛遂,蔡澤這些治世之才,對趙括的威脅也不是很大,自己兩世為人,經曆的太多,不是一些陰謀詭計就能算計的,更何況現在這些人都在為己用。


    趙括稱王大典很快就結束,因為時間的關係,各國的使臣以及周王室的使臣都沒有抵達現場,這也是眾人商議的結果,以後這個儀式再補。


    趙王宮,趙王的書房之中,趙括,虞信,蔡澤三個人跪坐在案幾之後,這是趙括稱王之後第一次議政,麵前的兩個人一位是相國,一位是上卿。


    “兩位上卿,秦國東出弱我三晉,韓國,魏國國力大損,我趙國也是依靠舉國之力勉強支撐,強秦弱我趙國之心不死,兩位上卿可有良策?”


    趙括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在戰國這個特殊的曆史時期,有想法不一定非要說出來,他首先要聽聽自己這兩位謀國上卿的想法。


    “王上,臣入廟堂之時曾向先王提出變法之請,縱觀天下七國皆有變法,唯秦國之變法最徹底,然則當時相國趙勝和陽文君趙豹等皇族重臣竭力反對,未有後續。”


    相國虞信強國之策是變法,盡管山東六國都仇視秦國,但秦國的強大擺在那裏,秦法便是秦國強大的根源,這一點大家心中都清楚。


    隻是變法就要觸及一些人的利益,所以山東六國也變法,變得都是半途而廢,趙國亦是如此,觸及的都是王族後裔的利益,他們在趙國的權勢太大,無法撼動。


    “王上,相國所言極是,不過之前橫亙在變法之前的阻礙已經被趙郝掃除,此刻正是變法之最佳時機,然則變法需一法家名士,更主要的是很可能受到其他國家的敵視。”


    上卿蔡澤向趙括拱手,變法蔡澤也十分的支持,而且此時趙國廟堂之上阻礙變法的障礙,都被趙郝殺得一幹二淨,但變法的阻力不僅僅來自趙國廟堂,還來自山東諸國。


    尋找一個像商鞅的法家名士不容易,來自其他列國的阻撓如何克服也不容易,更何況此時強秦在側,趙國這個時候變法,秦國絕對不想看到,勢必會借機削弱趙國,甚至聯合發兵攻趙。


    這一點蔡澤想的明顯要比虞信更加的周密,此時虞信看著蔡澤,這位比自己年輕二十歲的名士蔡澤,的確非同凡響,難怪趙括會如此重視。


    “我有一個想法,兩位愛卿斟酌一下,搬用秦法,內容稍加更改,將其中過於苛刻之處刪除,可否?”


    趙括看著兩位上卿問道,其實這一點趙括早就開始琢磨,秦國法令就是一部十分成熟的戰時法令,是商鞅根據戰國為秦國量身打造。


    隻要稍加更改,便適合趙國,有現成的不用,何苦還尋找法家名士重新設定?


    “王上,若能推行秦法,我趙國中興在即,然則必須徐徐圖之,更要周旋邦交。”


    虞信立刻站起來向趙括躬身施禮,蔡澤也站起身,兩位上卿沒有想到,這位隻有二十一歲的新王,不僅僅領兵打仗驍勇善戰,對於國政亦是大有可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趙風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沙場點兵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沙場點兵1並收藏趙風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