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印象之中,李牧擅長的是騎兵運動作戰,這是因為他出身在雁門,而人們又受到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影響,其實這些都是不準確的,李牧無論是擊敗匈奴,還是擊敗強秦,依靠的是步卒戰陣。
“稟將軍,燕國軍隊騎兵兩翼各五千,步兵四萬居中,樂間這樣的部署,有利於騎兵掩護步兵進攻,但卻有著巨大的弊端,他們的銜接將會因為速度發生巨大的偏差。”
李牧此時的神情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位百戰老將,淡定的看著戰場之上即將爆發的戰爭,頗有一種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的感覺。
“如果是你指揮,如何部署我們的大軍。”
趙括繼續問道,能夠感覺到李牧心中已經有了應對之策,隻是現在李牧隻是一名千夫長,傳統讓這位將軍不敢輕易將自己的言論發表出來。
“稟將軍,西北風寒,燕軍逆風,如果此時集中我一萬騎兵居中衝擊,隻需兩萬步卒緊隨其後,燕軍必敗。”
李牧向趙括躬身施禮,將自己心中早就醞釀出來的想法說了出來。
“那我們如何應對燕國的一萬騎兵?他們在兩翼隨時可能向我進攻部隊展開圍攻。”
趙括指著燕國兩翼的騎兵方陣向李牧問道。
“將軍,我方還有兩萬步卒,隻需要結成防禦陣型,防禦兩翼即刻,燕軍中軍若破,便大勢已去,燕軍敗局已定必會向中原城撤退。”
作為一名成功的將領,不僅僅是如何指揮作戰,對於戰場之上的局勢,對於對方的將領,甚至雙方交戰的曆史都要十分的熟悉。
“傳令,一萬騎兵中軍在前,兩萬步卒緊隨其後,弓箭手兩翼掩護,兩萬步卒兩翼結成王宇陣型。”
趙括大聲向傳令官下達命令,易水河西岸趙國大軍的陣型快速發生變法,其實移動的隻是騎兵部隊,這樣行動的十分迅速。
“將軍,可在騎兵移動過程中加速衝鋒,這樣不給燕軍絲毫的反應時間。”
李牧在旁邊立刻又給出來自己的建議,現在他已經適應了這樣的軍事指揮,從一名千夫長向著一名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過渡。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傳令騎兵中間展開衝擊,兩翼步兵防禦敵軍騎兵進攻,兩萬步卒緊隨其後展開進攻。”
趙括點了點頭,立刻下達將令,傳令台上傳令兵手中大旗揮舞。
易水河上已經積滿厚厚的積雪,趙國騎兵側馬飛馳在厚厚的積雪上麵,向著燕國軍隊的方向衝殺過去。
每一支軍隊都有自己的將領指揮,趙國騎兵擅長騎射,在距離燕國軍隊一箭之地的距離,趙國騎兵便開始張弓射箭。
一萬趙國鐵騎擺出來三角形的攻擊陣型,最前麵的騎兵就像是一支鋒利的矛直接衝進了燕國步兵方陣。
後麵兩萬步卒緊隨其後,踏著厚厚的積雪向著燕國大軍的方向衝殺過去,戰場之上瞬間被喊殺聲,怒吼聲充斥著。
燕國上將軍樂間是燕國名將樂毅之子,曾經跟隨自己的父親百戰沙場,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趙國騎兵在中路發動攻擊,樂間第一時間就做出了反應。
兩翼騎兵第一時間展開衝擊,向著趙國大軍的兩翼方向展開衝擊,站在高高的傳令台上,樂間能夠清晰的看到戰場之上的所有大軍的行動。
趙國大軍展開的雷霆攻擊,在陣型上占據著絕對的優勢,兩萬步卒展開的防禦陣型,身後弓箭手展開猛烈的阻擊。
“將軍,我們的騎兵無法衝破趙軍的防禦。”
樂間身邊,副將大聲的喊道,趙國軍隊的弓箭兵死死的擋住了兩翼燕國騎兵的進攻路線,同時趙國騎兵已經衝破了燕國軍陣的防禦。
“傳令撤兵,大軍向中原城撤退。”
大勢已去,燕國大軍疲軍遠行,正麵作戰趙國大軍以逸待勞,中間騎兵進攻的進攻策略,讓燕軍第一時間處在絕對的劣勢。
樂間畢竟是百戰將軍,感覺到戰場上的不妙,第一時間下達撤退的命令,燕國大軍像潮水一樣向著中原城的方向撤退。
“傳令大軍,全部追擊燕軍。”
趙括就算是在沒有作戰經驗,這樣的情況之下也知道做出來什麽樣的指揮,燕國軍隊全方位撤退,這個時候不展開追擊還等待什麽?
兩翼燕國騎兵已經全速撤退,趙國步卒立刻全速追擊,當然步卒不可能追上騎兵,他們的任務是兩翼掩護正在進攻的中路步卒。
“李牧帶領你的雁門鐵騎,我們也衝上去。”
趙括快速從傳令台上走下,這個時候已經不需要大旗傳令,趙國大軍已經掩殺出去,大軍已經漸漸遠處,視距有限看不到這麽遠的距離。
“諾!”
李牧翻身從傳令台上躍下,戰場之上的鏖戰,李牧早就看得熱血沸騰,聽到趙括的命令,立刻指揮自己五十人雁門鐵騎跟在趙括的身邊向著燕軍撤退的方向衝殺過去。
這一戰從燕國大軍擺出戰陣開始,一直追殺到中原城兩裏的位置結束,足足殺了一天的時間,燕國五萬大軍戰死的超過一萬,受傷的更是不計其數。
戰場之上到處都是燕國的傷兵,他們在冰天雪地之中苦苦的哀嚎著,所有燕國傷兵都知道,等待他們的是什麽?
真正逃進中原城的燕國士兵隻有兩萬多人,一場大戰燕國損失大軍超過一半,這就是戰國時期的戰爭,大軍交戰鮮血淋漓。
“報!將軍,騎兵部隊已經到中原城外兩裏停下,燕國大軍已經撤退到中原城內。”
傳令兵飛速本來向趙括報告。
“傳令大軍中原城外五裏紮營,打掃戰場,治療傷員。”
趙括拉住自己的戰馬,向傳令兵命令到。
“將軍,抓捕的五千燕國傷兵怎麽辦?”
傳令兵向趙括問道。
“將他們送迴給燕國,我們沒有多餘的糧食養這些傷兵。”
趙括想了想,立刻下達命令。
“諾!”
傳令兵立刻飛馳而去。
戰國時期或者殺降,這種事秦國人最喜歡,他們有敵軍的頭顱換取戰功。
第二種就是利用俘虜換糧草,換城市,換取一切能夠交換的東西,最後一種就是這樣釋放,趙軍大營的糧食有限,也沒有那麽的藥物治療這些傷兵,趙括選擇了最後一種,將這些傷兵送還燕國。
“稟將軍,燕國軍隊騎兵兩翼各五千,步兵四萬居中,樂間這樣的部署,有利於騎兵掩護步兵進攻,但卻有著巨大的弊端,他們的銜接將會因為速度發生巨大的偏差。”
李牧此時的神情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位百戰老將,淡定的看著戰場之上即將爆發的戰爭,頗有一種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的感覺。
“如果是你指揮,如何部署我們的大軍。”
趙括繼續問道,能夠感覺到李牧心中已經有了應對之策,隻是現在李牧隻是一名千夫長,傳統讓這位將軍不敢輕易將自己的言論發表出來。
“稟將軍,西北風寒,燕軍逆風,如果此時集中我一萬騎兵居中衝擊,隻需兩萬步卒緊隨其後,燕軍必敗。”
李牧向趙括躬身施禮,將自己心中早就醞釀出來的想法說了出來。
“那我們如何應對燕國的一萬騎兵?他們在兩翼隨時可能向我進攻部隊展開圍攻。”
趙括指著燕國兩翼的騎兵方陣向李牧問道。
“將軍,我方還有兩萬步卒,隻需要結成防禦陣型,防禦兩翼即刻,燕軍中軍若破,便大勢已去,燕軍敗局已定必會向中原城撤退。”
作為一名成功的將領,不僅僅是如何指揮作戰,對於戰場之上的局勢,對於對方的將領,甚至雙方交戰的曆史都要十分的熟悉。
“傳令,一萬騎兵中軍在前,兩萬步卒緊隨其後,弓箭手兩翼掩護,兩萬步卒兩翼結成王宇陣型。”
趙括大聲向傳令官下達命令,易水河西岸趙國大軍的陣型快速發生變法,其實移動的隻是騎兵部隊,這樣行動的十分迅速。
“將軍,可在騎兵移動過程中加速衝鋒,這樣不給燕軍絲毫的反應時間。”
李牧在旁邊立刻又給出來自己的建議,現在他已經適應了這樣的軍事指揮,從一名千夫長向著一名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過渡。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傳令騎兵中間展開衝擊,兩翼步兵防禦敵軍騎兵進攻,兩萬步卒緊隨其後展開進攻。”
趙括點了點頭,立刻下達將令,傳令台上傳令兵手中大旗揮舞。
易水河上已經積滿厚厚的積雪,趙國騎兵側馬飛馳在厚厚的積雪上麵,向著燕國軍隊的方向衝殺過去。
每一支軍隊都有自己的將領指揮,趙國騎兵擅長騎射,在距離燕國軍隊一箭之地的距離,趙國騎兵便開始張弓射箭。
一萬趙國鐵騎擺出來三角形的攻擊陣型,最前麵的騎兵就像是一支鋒利的矛直接衝進了燕國步兵方陣。
後麵兩萬步卒緊隨其後,踏著厚厚的積雪向著燕國大軍的方向衝殺過去,戰場之上瞬間被喊殺聲,怒吼聲充斥著。
燕國上將軍樂間是燕國名將樂毅之子,曾經跟隨自己的父親百戰沙場,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趙國騎兵在中路發動攻擊,樂間第一時間就做出了反應。
兩翼騎兵第一時間展開衝擊,向著趙國大軍的兩翼方向展開衝擊,站在高高的傳令台上,樂間能夠清晰的看到戰場之上的所有大軍的行動。
趙國大軍展開的雷霆攻擊,在陣型上占據著絕對的優勢,兩萬步卒展開的防禦陣型,身後弓箭手展開猛烈的阻擊。
“將軍,我們的騎兵無法衝破趙軍的防禦。”
樂間身邊,副將大聲的喊道,趙國軍隊的弓箭兵死死的擋住了兩翼燕國騎兵的進攻路線,同時趙國騎兵已經衝破了燕國軍陣的防禦。
“傳令撤兵,大軍向中原城撤退。”
大勢已去,燕國大軍疲軍遠行,正麵作戰趙國大軍以逸待勞,中間騎兵進攻的進攻策略,讓燕軍第一時間處在絕對的劣勢。
樂間畢竟是百戰將軍,感覺到戰場上的不妙,第一時間下達撤退的命令,燕國大軍像潮水一樣向著中原城的方向撤退。
“傳令大軍,全部追擊燕軍。”
趙括就算是在沒有作戰經驗,這樣的情況之下也知道做出來什麽樣的指揮,燕國軍隊全方位撤退,這個時候不展開追擊還等待什麽?
兩翼燕國騎兵已經全速撤退,趙國步卒立刻全速追擊,當然步卒不可能追上騎兵,他們的任務是兩翼掩護正在進攻的中路步卒。
“李牧帶領你的雁門鐵騎,我們也衝上去。”
趙括快速從傳令台上走下,這個時候已經不需要大旗傳令,趙國大軍已經掩殺出去,大軍已經漸漸遠處,視距有限看不到這麽遠的距離。
“諾!”
李牧翻身從傳令台上躍下,戰場之上的鏖戰,李牧早就看得熱血沸騰,聽到趙括的命令,立刻指揮自己五十人雁門鐵騎跟在趙括的身邊向著燕軍撤退的方向衝殺過去。
這一戰從燕國大軍擺出戰陣開始,一直追殺到中原城兩裏的位置結束,足足殺了一天的時間,燕國五萬大軍戰死的超過一萬,受傷的更是不計其數。
戰場之上到處都是燕國的傷兵,他們在冰天雪地之中苦苦的哀嚎著,所有燕國傷兵都知道,等待他們的是什麽?
真正逃進中原城的燕國士兵隻有兩萬多人,一場大戰燕國損失大軍超過一半,這就是戰國時期的戰爭,大軍交戰鮮血淋漓。
“報!將軍,騎兵部隊已經到中原城外兩裏停下,燕國大軍已經撤退到中原城內。”
傳令兵飛速本來向趙括報告。
“傳令大軍中原城外五裏紮營,打掃戰場,治療傷員。”
趙括拉住自己的戰馬,向傳令兵命令到。
“將軍,抓捕的五千燕國傷兵怎麽辦?”
傳令兵向趙括問道。
“將他們送迴給燕國,我們沒有多餘的糧食養這些傷兵。”
趙括想了想,立刻下達命令。
“諾!”
傳令兵立刻飛馳而去。
戰國時期或者殺降,這種事秦國人最喜歡,他們有敵軍的頭顱換取戰功。
第二種就是利用俘虜換糧草,換城市,換取一切能夠交換的東西,最後一種就是這樣釋放,趙軍大營的糧食有限,也沒有那麽的藥物治療這些傷兵,趙括選擇了最後一種,將這些傷兵送還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