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功宴開始了,有身份的人坐在廳裏,身份低的人就坐在院子裏,反正春光明媚,也不影響大家的心情。
酒到正酣時,有人突然提出要來比賽做詩詞助興。
任啟山捋著胡須笑著說:“可以,最佳者有賞。”
於是一位助教就準備開始說話,葉幽蘭舉手笑著問:“不知獎賞是什麽?”
任啟山目光注意著葉幽蘭問她想要什麽獎賞?
“如果書院的人拿第一,我獎勵紋銀百兩,如果是書院外的人拿第一,我希望書院開辦女子班,允許女子來書院讀書。”
大家笑,這個獎賞好,但是不看好書院外的人能拿第一。
任啟山點頭。
陳小玲擔心地看向葉幽蘭,感覺這迴她要賠錢了。
助教說以花為題賦詩一首。
葉幽蘭想小學就開始背的唐詩三百首真是沒有白背,這就有了用武之地。
很快就有書院的人陸續賦詩,掌聲雷動,叫好聲此起彼伏。若雲側著頭看向葉幽蘭:“妙玉今天沒來,可惜了。”
雨柔在心裏正在琢磨著,李縱笑著對她說:“葉幽蘭除了吃喝玩樂會什麽?妙玉在這說不定能扳迴一局,她等著輸銀子吧!”
雨柔給他一個白眼,沒好氣地說:“你有時間嘲諷別人,不如動動腦筋自己想一首。”
李縱直了一下身子:“你真是高看我了。”
七王爺看了一眼葉幽蘭,握住她的手給她一個堅定的眼神:“輸一百兩銀子沒關係。”
“王爺可想出來嗎?”
“這個我不是太擅長,書院那幾個可是才子。”
書院的人連續做了十幾首,其他人還沒有想出來能壓過他們的好詩,任啟得意地笑笑:“剛才就是為了活躍一下氣氛,銀子給不給都無所謂。”那話裏的意思就是讓葉幽蘭掏銀子。
葉幽蘭一看終於要輪到她出馬了。她站起來,示意大家安靜:“我剛才想了幾首,請大家指正。”
這口氣很狂,還想了幾首,大家都看著她,表情各異,有的是嘲諷,有的是擔心。
李縱又說:“葉幽蘭出來出醜了,七王爺也不管管她,輸了賠一百兩銀子又不是拿不起,何必站出來賣弄呢,誰不知道她的水平幾斤幾兩?”
葉幽蘭清了清嗓子:“現在是春天,我先賦一首描寫春花的詩:
花萼相承二月時,深紅淺紫總皆宜。
好春安得長為主,落葉那能再上枝。
燦漫不因晴日麗,披離非為晚風吹。
世間榮耀霎時事,誤尺世人人不知。”
眾人驚訝,然後鼓掌叫好。
任啟山也愣了一下,他的臉色也變了,有些不可思議地看著葉幽蘭,這丫頭什麽時候這麽厲害?
“王妃寫的是好詩,你剛才說你擬了好幾首,我倒想聽聽下一首。”
“《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好詩,好詩。”有人激動地站起來鼓掌。
也有人質疑:“詩是好詩,可是我們要寫花,王妃這是寫雨。”
“那我再來一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又是一片叫好聲,任啟山等書院的人不得不承認她贏了。
“敢問王妃一句,你師承哪位先生?”
大家都等著葉幽蘭的迴答,葉幽蘭笑笑:“我的先生姓唐名宋,是一位喜歡閑雲野鶴生活的隱者,許多年前,有幸得到他指點,但先生不讓我輕易泄露他的行蹤,所以我一直都沒有提,今天如果不是為女子爭得入學的資格,我也不會輕易提起。”
有人站出來感謝王妃為天下女子爭得入學福利,福澤女子。
“明日就發通告,有意學習的女子可以來書院報名接受考核,優秀者可以入學。”任啟山很爽朗地說道,“招收二十名女子可好?”
葉幽蘭笑:“既然開班了,就多招一些,四十吧!如果師資不夠,王府會幫忙。”
任啟山大手一揮:“那倒不必,師資書院還供得起。”
慶功宴散去,陳小玲不上自家馬車,來到葉幽蘭麵前,問她什麽時候認識的唐宋先生,她怎麽不知道?
七王爺在一旁咳嗽,陳小玲才悻悻地離開。
上了馬車,陳素說她:“現在是在外麵,你忘記她是王妃了?”
“我就是好奇。”
“下次見麵你再問,其實我也好奇,王妃那幾首詩真是冠絕京城,把書院的人全壓下去了,妙玉來了也不行。”
同樣的問題也在雨柔與李縱,若雲與李闖之間問起。
葉幽蘭坐在馬車裏,眼睛直勾勾地望著七王爺,見他麵色平靜:“你不好奇嗎?”
“我好奇,但如果你不想說我也不會逼你。”
“可是如果你逼我,說不定我就告訴你了。”
“那個唐宋先生你是什麽時候認識的,在哪認識的?他多大,長得好看嗎?”
“他年齡很大,很老,不能說他長得好看,用容貌形容他就侮辱他了,他的一生波瀾壯闊,燦爛無比。”
“我有機會認識他嗎?”
葉幽蘭搖頭:“你沒有機會,其實我剛才說的詩都是他寫的,我隻不過是把它背下來說出來,我不是創作者,我是搬運者。”
七王爺有些失望:“你在哪認識的他?”
葉幽蘭抿嘴笑了一下:“我在一本書上。”
七王爺伸手抬起葉幽蘭的下巴:“我感覺你在敷衍我,一本書,什麽書,能給我看看嗎?”
“夢裏,在夢裏看到過,不管你信不信,真的是在夢裏,我有時一睡覺就夢到自己去了一個特別奇妙的世界。”
“下次再做夢就把我也帶上。”
“好。”
葉幽蘭在京華書院豔驚四方,讓整個京城震驚,到處都在傳誦她寫的詩,有人拿著詩文問葉宰相可認識唐宋先生,真乃奇人。
葉宰相納悶女兒什麽時候認識這樣一位奇人?等女兒迴家得好好問一問。
任啟山派人全國尋找唐宋先生,葉幽蘭在家裏聽到這個消息哈哈大笑。
酒到正酣時,有人突然提出要來比賽做詩詞助興。
任啟山捋著胡須笑著說:“可以,最佳者有賞。”
於是一位助教就準備開始說話,葉幽蘭舉手笑著問:“不知獎賞是什麽?”
任啟山目光注意著葉幽蘭問她想要什麽獎賞?
“如果書院的人拿第一,我獎勵紋銀百兩,如果是書院外的人拿第一,我希望書院開辦女子班,允許女子來書院讀書。”
大家笑,這個獎賞好,但是不看好書院外的人能拿第一。
任啟山點頭。
陳小玲擔心地看向葉幽蘭,感覺這迴她要賠錢了。
助教說以花為題賦詩一首。
葉幽蘭想小學就開始背的唐詩三百首真是沒有白背,這就有了用武之地。
很快就有書院的人陸續賦詩,掌聲雷動,叫好聲此起彼伏。若雲側著頭看向葉幽蘭:“妙玉今天沒來,可惜了。”
雨柔在心裏正在琢磨著,李縱笑著對她說:“葉幽蘭除了吃喝玩樂會什麽?妙玉在這說不定能扳迴一局,她等著輸銀子吧!”
雨柔給他一個白眼,沒好氣地說:“你有時間嘲諷別人,不如動動腦筋自己想一首。”
李縱直了一下身子:“你真是高看我了。”
七王爺看了一眼葉幽蘭,握住她的手給她一個堅定的眼神:“輸一百兩銀子沒關係。”
“王爺可想出來嗎?”
“這個我不是太擅長,書院那幾個可是才子。”
書院的人連續做了十幾首,其他人還沒有想出來能壓過他們的好詩,任啟得意地笑笑:“剛才就是為了活躍一下氣氛,銀子給不給都無所謂。”那話裏的意思就是讓葉幽蘭掏銀子。
葉幽蘭一看終於要輪到她出馬了。她站起來,示意大家安靜:“我剛才想了幾首,請大家指正。”
這口氣很狂,還想了幾首,大家都看著她,表情各異,有的是嘲諷,有的是擔心。
李縱又說:“葉幽蘭出來出醜了,七王爺也不管管她,輸了賠一百兩銀子又不是拿不起,何必站出來賣弄呢,誰不知道她的水平幾斤幾兩?”
葉幽蘭清了清嗓子:“現在是春天,我先賦一首描寫春花的詩:
花萼相承二月時,深紅淺紫總皆宜。
好春安得長為主,落葉那能再上枝。
燦漫不因晴日麗,披離非為晚風吹。
世間榮耀霎時事,誤尺世人人不知。”
眾人驚訝,然後鼓掌叫好。
任啟山也愣了一下,他的臉色也變了,有些不可思議地看著葉幽蘭,這丫頭什麽時候這麽厲害?
“王妃寫的是好詩,你剛才說你擬了好幾首,我倒想聽聽下一首。”
“《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好詩,好詩。”有人激動地站起來鼓掌。
也有人質疑:“詩是好詩,可是我們要寫花,王妃這是寫雨。”
“那我再來一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又是一片叫好聲,任啟山等書院的人不得不承認她贏了。
“敢問王妃一句,你師承哪位先生?”
大家都等著葉幽蘭的迴答,葉幽蘭笑笑:“我的先生姓唐名宋,是一位喜歡閑雲野鶴生活的隱者,許多年前,有幸得到他指點,但先生不讓我輕易泄露他的行蹤,所以我一直都沒有提,今天如果不是為女子爭得入學的資格,我也不會輕易提起。”
有人站出來感謝王妃為天下女子爭得入學福利,福澤女子。
“明日就發通告,有意學習的女子可以來書院報名接受考核,優秀者可以入學。”任啟山很爽朗地說道,“招收二十名女子可好?”
葉幽蘭笑:“既然開班了,就多招一些,四十吧!如果師資不夠,王府會幫忙。”
任啟山大手一揮:“那倒不必,師資書院還供得起。”
慶功宴散去,陳小玲不上自家馬車,來到葉幽蘭麵前,問她什麽時候認識的唐宋先生,她怎麽不知道?
七王爺在一旁咳嗽,陳小玲才悻悻地離開。
上了馬車,陳素說她:“現在是在外麵,你忘記她是王妃了?”
“我就是好奇。”
“下次見麵你再問,其實我也好奇,王妃那幾首詩真是冠絕京城,把書院的人全壓下去了,妙玉來了也不行。”
同樣的問題也在雨柔與李縱,若雲與李闖之間問起。
葉幽蘭坐在馬車裏,眼睛直勾勾地望著七王爺,見他麵色平靜:“你不好奇嗎?”
“我好奇,但如果你不想說我也不會逼你。”
“可是如果你逼我,說不定我就告訴你了。”
“那個唐宋先生你是什麽時候認識的,在哪認識的?他多大,長得好看嗎?”
“他年齡很大,很老,不能說他長得好看,用容貌形容他就侮辱他了,他的一生波瀾壯闊,燦爛無比。”
“我有機會認識他嗎?”
葉幽蘭搖頭:“你沒有機會,其實我剛才說的詩都是他寫的,我隻不過是把它背下來說出來,我不是創作者,我是搬運者。”
七王爺有些失望:“你在哪認識的他?”
葉幽蘭抿嘴笑了一下:“我在一本書上。”
七王爺伸手抬起葉幽蘭的下巴:“我感覺你在敷衍我,一本書,什麽書,能給我看看嗎?”
“夢裏,在夢裏看到過,不管你信不信,真的是在夢裏,我有時一睡覺就夢到自己去了一個特別奇妙的世界。”
“下次再做夢就把我也帶上。”
“好。”
葉幽蘭在京華書院豔驚四方,讓整個京城震驚,到處都在傳誦她寫的詩,有人拿著詩文問葉宰相可認識唐宋先生,真乃奇人。
葉宰相納悶女兒什麽時候認識這樣一位奇人?等女兒迴家得好好問一問。
任啟山派人全國尋找唐宋先生,葉幽蘭在家裏聽到這個消息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