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皇宮,乾清宮。


    內閣首輔王錫爵、三輔張學顏,戶部尚書石星,以兵部左侍郎暫掌兵部事的蕭大亨,四個人正在向朱翊鈞奏報軍情。


    王錫爵奏報:“啟稟聖上,遼東總兵遷安伯杜桐上奏,此次入朝作戰,遼東鎮抽調精騎一萬五千,機動兵力嚴重不足。”


    “近來,炒花五部屢屢犯境,遼東鎮隻能依托長城及少量騎兵反擊。遷安伯因此上奏,請朝廷調派騎兵,增援遼東。”


    朱翊鈞沒有太多驚訝,遼東鎮本就是晚明時期邊患最嚴重之地,“炒花五部的鼻子,還真靈啊。”


    “入朝作戰,遼東鎮是抽調精騎一萬五千人,可若說因此導致遼東鎮機動兵力嚴重不足,未免言過其實。”


    “互市換來的馬匹沒少調撥給遼東,另外女真人飼養的馬匹,可是被遼東鎮全盤接收了。”


    “遷安伯杜桐,他這不是在哭窮,他這是在訴苦。”


    此次入朝作戰,遼東鎮抽調精騎一萬五千人,作為遼東總兵的遷安伯杜桐,當然是不樂意。


    奈何李成梁、李如鬆父子在遼東威望頗高,下麵的將領都願意跟隨。再有朱翊鈞在上硬壓,逼著杜桐割肉。


    杜桐沒有辦法,這才咬牙答應。


    不然,精騎一萬五千,這麽多的精銳部隊,這要不是朱翊鈞硬逼著,杜桐絕對不會點頭答應。


    “朝廷當下的重心,在朝鮮。不過炒花五部趁虛而入,屢屢犯境,這也不是辦法。”


    “步兵,之前抽調遼東鎮精騎時,五軍營已經調過去五千人協守,那就再從神樞營中,調兩千騎兵給遼東鎮。”


    “再多,朝廷也拿不出來。兵部給遼東鎮迴道公文,讓遷安伯體諒體諒朝廷的難處。”


    杜桐這個遷安伯,是朱翊鈞封的,屬於是朱皇帝的嫡係,自然要著重照顧一些。


    兵部左侍郎蕭大亨躬身道:“臣遵旨。”


    原兵部尚書梁夢龍,升文淵閣大學士,到朝鮮經略軍務去了。兵部事宜,暫由左侍郎蕭大亨代理。


    王錫爵接著奏報,“聖上,甘肅巡撫田樂上奏,盤踞西海的海虜,大部被安定伯、彰明伯夾擊擊潰,或是被剿滅,或是被驅逐,可仍有零散部落,逃遁遠去。”


    “今年自開春以來,逃遁遠去的零散海虜部落,在虜酋火落赤的征召之下,又開始聚集,隱隱有死灰複燃之勢。”


    “甘肅巡撫田樂的意思是,趁著海虜未成勢,先發製人,將隱患消滅於萌芽之中。”


    朱翊鈞毫不猶豫的就同意了,“那就打。”


    “海虜之前被我軍打過一次,雖然在虜酋火落赤的征召之下,有零散的部落聚集,不過也不會成太大的氣候。”


    “告訴三邊總督鄭洛、甘肅巡撫田樂,肅清西海的海虜之後,留意鬆虜和套虜動向,伺機肅清大小鬆山以及河套地區。”


    “另外,戶部給陝西調白銀十五萬兩,以供其整飭兵備。”


    內閣首輔王錫爵、戶部尚書石星,二人齊聲,“臣等遵旨。”


    原三邊總督魏學曾,年紀太大了,七十了,已經致仕。


    三邊總督,負責延綏、寧夏、固原、甘肅,四鎮的軍務,古稀之年,在中央還能頂一頂,但在西北這種複雜且又龐大的軍鎮體係麵前,精力確實跟不上。


    經略鄭洛,他相對年輕,西北局勢緩和之後,朱翊鈞就免去鄭洛經略之職,以原官總督陝西三邊軍務。


    同時,甘肅巡撫換為了田樂,陝西巡撫換為了李汶,就是為了平定西北的海虜、鬆虜、套虜,做準備。


    三輔張學顏奏報,“聖上,遼東和西北,本就是朝廷邊防重鎮,偶有得失,實屬常理。”


    “眼下朝廷當務之急,不在九邊,而在西南。”


    “據四川、貴州兩省奏報,播州土司楊應龍,暗藏不軌之心。聖上曾降下旨意,不許播州修建堡壘,可楊應龍,公然違抗旨意,不斷依托地勢,修建堡壘,並加固海龍囤。”


    “並且,楊應龍多次無視朝廷律例,縱兵劫掠百姓,對抗官兵。”


    “四川巡撫王繼光,派人多次製止,可楊應龍依舊我行我素,絲毫不把朝廷放在眼裏。”


    “近兩年,朝廷的精力都放在倭寇身上,對於楊應龍,雖然其屢次叛亂,朝廷仍以招撫為主。然而,朝廷仁愛之舉,反倒助長楊應龍的囂張氣焰。”


    “楊應龍惡行累累,今年二月,四川巡撫王繼光,出於無奈,派兵征討播州。結果,無功而返,反而損兵折將。”


    對於播州楊應龍,朱翊鈞早有提防。不過,近幾年,朱翊鈞的精力,主要放在了朝鮮之役,而且打完朝鮮之役後,接著就要收複日本,最起碼,也要收迴石見銀礦。


    因此,對於播州楊應龍,朱翊鈞一麵令臨近的四川、貴州、湖廣三省整飭兵備,加以製約。一麵按照大多數官員的意見,剿撫並用。


    具體如何,由當地官員相機決斷。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先招撫,等打完了倭寇,接著再收拾楊應龍。


    “蕭侍郎,你暫理兵部,播州楊應龍之事,你有何看法?”


    “迴稟聖上。”兵部左侍郎蕭大亨躬身。


    “播州楊氏,自唐朝時便有傳承,傳至今日,已有七百餘年,樹大根深。”


    “今年二月,四川巡撫王繼光之敗,足以證明,先前朝廷希冀的快速平剿,恐難以實現。臣以為,應當轉變策略,不求畢功其於一役,而應擇時進剿。”


    萬曆三大征,規模最大的,就是播州之役,動兵二十四萬,共用時一百四十餘日。


    平定播州楊應龍,肯定是能夠取勝的。但曆史上的播州之役,是在結束朝鮮之役、西海、大小鬆山以及河套地區的戰事為前提。


    “若是徹底平定播州,戶部和兵部可撐得住?”


    戶部尚書石星、暫理兵部事宜的左侍郎蕭大亨還沒來得及迴答,內閣首輔王錫爵先行開了口。


    “聖上,前往朝鮮的監軍登萊兵備副使楊鎬,正在奉旨進京,闡明軍情的路上,按照時間推算,留在今年兩日,即可抵京。”


    “臣以為,莫不如等楊鎬前來,根據朝鮮的軍情,再行定奪播州是快速平剿,還是選時進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辰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辰晚並收藏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