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抽調精兵
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 作者:星辰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漕運衙門內。
漕運總兵懷寧侯孫世忠,正在宴請新任南京守備勳臣鎮遠侯顧承光。
孫世忠親自給顧承光倒了一杯酒,“兄弟,你能擔任南京守備勳臣,哥哥我是打心眼裏替你高興。”
這話,倒不是孫世忠在客氣,而是發自內心。
勳貴之間,雖然相互聯姻,同氣連枝,可真要是論起來,那也是有遠有近,有親有薄。
同樣都是勳貴,爵位有高有低,但朝廷在真正選派勳貴任職的時候,除了禮儀性質的活動,如祭祀等,要以國公為首,除此之外,還是要看能力、資曆和聖眷。
懷寧侯孫世忠,之前擔任南京協同守備,湖廣總兵,再到如今的漕運總兵,屬於是有能力有資曆之人。
有能力的人,對於那些混吃等死的勳貴,雖然表麵上還是客客氣氣,可在心裏,或多或少還是有點瞧不上。
鎮遠侯顧承光,深得其伯父,也就是上一任鎮遠侯顧寰的真傳,屬於有能力之人。
孫世忠見到他來,是發自內心的高興。
“幹。”孫世忠端起酒杯。
顧承光拿起酒杯與孫世忠的酒杯碰了一下,同時,故意讓自己的酒杯矮了孫世忠酒杯一指。
“吃菜,吃菜。”孫世忠客氣的禮讓顧承光,“這南方的菜,跟咱們在京師吃的,大有不同。”
顧承光動起筷子,“嗯,確實不同,味道還不錯。”
“要不怎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呢。”
“要是覺得好吃,就多吃點。”孫世忠拿起酒壺,又給顧承光倒了一杯酒。
顧承光立刻用手捧住酒杯以示尊重。
孫世忠又給自己的酒杯滿上,放下酒壺,“南京京營有士兵嘩變的事,我聽說了。”
“當時南京兵部還向漕運衙門發了個公文,說是讓我們加強防備。所幸南京兵部尚書陰武卿是個有手段的人,很快就將嘩變平定。”
“兄弟,你是新上任的南京守備勳臣,一接手就是那麽一個爛攤子,不說是臨危受命也差不多少啊。”
“雖然兄弟你是南京守備勳臣,我是漕運總兵,咱們兩個衙門除了押解漕運之外並無過多來往。可咱們兩家是世交,若是兄弟你有什麽需要,盡管開口。”
“隻要是哥哥能幫上忙的,絕沒有二話。”
“有哥哥您這句話,兄弟我就放心了。”顧承光端起酒杯。
“來,我敬哥哥您一杯。”
“來。”孫世忠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這次,換了顧承光拿起酒壺給孫世忠倒酒。
“哥哥,咱們兩家是世交,有什麽話我也就不瞞哥哥了。兄弟這次來,確實是有事相求。”
孫世忠抬手製住顧承光接下來的話,“讓我猜一猜,你是想抽調我漕運衙門下,南直隸運軍的精兵,充實你的南京京營。”
顧承光沒有隱瞞,“兄弟這點心思,還是瞞不過哥哥您呐。”
孫世忠伸出右手,豎起一根手指頭,“漕運衙門也收到了旨意,別說有旨意,就算是沒有旨意,就咱們這關係,也沒得說。一千精兵,早就給你準備好了。”
“哥哥,一千精兵,怕是有點少吧。”
“一千精兵還少。”孫世忠將右手收起,“兄弟你也是帶過兵的人,一千精兵,就算是放到九邊軍鎮中都不算少了。”
顧承光端起酒杯,“來,哥哥,兄弟我再敬您一杯。”
“免了。”孫世忠沒有拿起酒杯。
顧承光用手指向桌上,“那,吃菜。”
孫世忠哈哈一笑,“兄弟,酒是我的酒,菜是我的菜,你倒是讓起我來了?”
顧承光放下酒杯,“懷寧侯,那我可就要好好跟你掰扯掰扯了。”
“嘉靖年間,振武營的兵都是挑選淮安、揚州的衛所精兵充任。如今振武複設,兵源,照舊例,也應該從淮安、揚州的衛所中挑選精兵充任。”
“皇上的聖旨已經下了,難不成懷寧侯你想要抗旨不成?”
孫世忠眼睛瞪大,“你拿聖旨壓我!”
顧承光毫不退讓,“就拿聖旨壓了,怎麽著吧。”
孫世忠氣勢頓時弱了下來,“我這可不是怕你,我這是遵從聖上的旨意行事。”
“直說吧,你打算要多少人?”
顧承光伸出三根手指頭。
“三百,那好說,我這就讓人去安排。”孫世忠轉身就要離開。
“什麽就三百呀!”顧承光拉住孫世忠,“三千。”
“哥哥呀,您這一大把年紀了,怎麽還跟小孩一樣啊。”
“三千,不可能。”孫世忠忙搖頭。
“懷寧侯,你想要抗旨不成?”
“就是當著皇上的麵,我也敢這麽說。”孫世忠毫不退讓。
這話,孫世忠倒不是吹牛。誰也不願意將自己麾下的精兵調給別人。
包括後來萬曆三大征之一的朝鮮之役,朝廷雖然下令,但各鎮都不願意將麾下精兵抽調。
誰也不會願意拿自己的本錢去給別人做嫁衣。
“聖旨上說讓你挑選淮安、揚州兩地衛所的精兵,可沒說讓你挑多少。”
“漕運衙門的兵本就不用於作戰,我攢下這點家當容易嗎。你張嘴就要走我三千精兵,那是牆上掛門簾,沒門。”
顧承光開始激將,“哥哥,你是漕運總兵,手底下運軍十幾萬,大小船隻上萬艘,就三千精兵,怎麽還還摳摳搜搜的?”
孫世忠不吃這一套,“行,既然你這麽說,那好。”
“漕運總督到揚州辦事去了,晚上就能迴來,你去和他說去,隻要他同意,三千精兵我就給你。”
漕運總督是文官,顧承光用腳趾頭想,也不可能給他三千精兵啊。
“哥哥,你這話說的可不在理。漕運衙門裏,你這個漕運總兵是一把手,漕運總督位在你之下,這點家你還當不了嗎?”
“當不了。”孫世忠迴答的很是幹脆,“我這人從不搞一言堂,凡事都和同僚商量著來。”
顧承光退了一步,“兩千,兩千總行了吧。”
“一千五,多一個也沒有。”
顧承光緩下語氣,“我已經向聖上上疏,調五軍第一鎮遊擊將軍孫承恩,升任南京京營振武營參將。”
“反正振武營的兵源是抽調淮安、揚州的兵,那我就把一千五百精兵平均分到南京京營的五萬人中。”
“到時候就讓孫參將看著南京京衛的那些老爺兵們,發愁去吧。”
孫世忠眉頭一皺,孫承恩是他兒子,他當然要上心,“我兒子從京營調到南京京營了,這事我怎麽不知道?”
顧承光淡淡道:“我才向聖上上的疏,聖上準了。”
“虎父無犬子,我那大侄子很像老哥你,有本事,有能力。從京營擔任佐擊將軍也兩年了,也該升職了不是?”
“兄弟我是嘉靖六年的生人,已經年近花甲了,老哥你還要長我幾歲,咱們這代人都老了,可咱們的子孫還得繼續往前走呢。”
孫世忠沉默片刻,對於自己的兒子從佐擊將軍升參將,連升兩級,他是很高興的,但他依舊不願意鬆口。
“精兵還是一千五,不過,照舊例,淮安、揚州兩地的衛所精壯,隨你挑。”
顧承光知道,這已經是孫世忠的極限啦。一千五百精兵,也確實夠意思了。
“得嘞。”孫世忠端起酒杯,“什麽都不說了,我敬哥哥一杯。”
漕運總兵懷寧侯孫世忠,正在宴請新任南京守備勳臣鎮遠侯顧承光。
孫世忠親自給顧承光倒了一杯酒,“兄弟,你能擔任南京守備勳臣,哥哥我是打心眼裏替你高興。”
這話,倒不是孫世忠在客氣,而是發自內心。
勳貴之間,雖然相互聯姻,同氣連枝,可真要是論起來,那也是有遠有近,有親有薄。
同樣都是勳貴,爵位有高有低,但朝廷在真正選派勳貴任職的時候,除了禮儀性質的活動,如祭祀等,要以國公為首,除此之外,還是要看能力、資曆和聖眷。
懷寧侯孫世忠,之前擔任南京協同守備,湖廣總兵,再到如今的漕運總兵,屬於是有能力有資曆之人。
有能力的人,對於那些混吃等死的勳貴,雖然表麵上還是客客氣氣,可在心裏,或多或少還是有點瞧不上。
鎮遠侯顧承光,深得其伯父,也就是上一任鎮遠侯顧寰的真傳,屬於有能力之人。
孫世忠見到他來,是發自內心的高興。
“幹。”孫世忠端起酒杯。
顧承光拿起酒杯與孫世忠的酒杯碰了一下,同時,故意讓自己的酒杯矮了孫世忠酒杯一指。
“吃菜,吃菜。”孫世忠客氣的禮讓顧承光,“這南方的菜,跟咱們在京師吃的,大有不同。”
顧承光動起筷子,“嗯,確實不同,味道還不錯。”
“要不怎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呢。”
“要是覺得好吃,就多吃點。”孫世忠拿起酒壺,又給顧承光倒了一杯酒。
顧承光立刻用手捧住酒杯以示尊重。
孫世忠又給自己的酒杯滿上,放下酒壺,“南京京營有士兵嘩變的事,我聽說了。”
“當時南京兵部還向漕運衙門發了個公文,說是讓我們加強防備。所幸南京兵部尚書陰武卿是個有手段的人,很快就將嘩變平定。”
“兄弟,你是新上任的南京守備勳臣,一接手就是那麽一個爛攤子,不說是臨危受命也差不多少啊。”
“雖然兄弟你是南京守備勳臣,我是漕運總兵,咱們兩個衙門除了押解漕運之外並無過多來往。可咱們兩家是世交,若是兄弟你有什麽需要,盡管開口。”
“隻要是哥哥能幫上忙的,絕沒有二話。”
“有哥哥您這句話,兄弟我就放心了。”顧承光端起酒杯。
“來,我敬哥哥您一杯。”
“來。”孫世忠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這次,換了顧承光拿起酒壺給孫世忠倒酒。
“哥哥,咱們兩家是世交,有什麽話我也就不瞞哥哥了。兄弟這次來,確實是有事相求。”
孫世忠抬手製住顧承光接下來的話,“讓我猜一猜,你是想抽調我漕運衙門下,南直隸運軍的精兵,充實你的南京京營。”
顧承光沒有隱瞞,“兄弟這點心思,還是瞞不過哥哥您呐。”
孫世忠伸出右手,豎起一根手指頭,“漕運衙門也收到了旨意,別說有旨意,就算是沒有旨意,就咱們這關係,也沒得說。一千精兵,早就給你準備好了。”
“哥哥,一千精兵,怕是有點少吧。”
“一千精兵還少。”孫世忠將右手收起,“兄弟你也是帶過兵的人,一千精兵,就算是放到九邊軍鎮中都不算少了。”
顧承光端起酒杯,“來,哥哥,兄弟我再敬您一杯。”
“免了。”孫世忠沒有拿起酒杯。
顧承光用手指向桌上,“那,吃菜。”
孫世忠哈哈一笑,“兄弟,酒是我的酒,菜是我的菜,你倒是讓起我來了?”
顧承光放下酒杯,“懷寧侯,那我可就要好好跟你掰扯掰扯了。”
“嘉靖年間,振武營的兵都是挑選淮安、揚州的衛所精兵充任。如今振武複設,兵源,照舊例,也應該從淮安、揚州的衛所中挑選精兵充任。”
“皇上的聖旨已經下了,難不成懷寧侯你想要抗旨不成?”
孫世忠眼睛瞪大,“你拿聖旨壓我!”
顧承光毫不退讓,“就拿聖旨壓了,怎麽著吧。”
孫世忠氣勢頓時弱了下來,“我這可不是怕你,我這是遵從聖上的旨意行事。”
“直說吧,你打算要多少人?”
顧承光伸出三根手指頭。
“三百,那好說,我這就讓人去安排。”孫世忠轉身就要離開。
“什麽就三百呀!”顧承光拉住孫世忠,“三千。”
“哥哥呀,您這一大把年紀了,怎麽還跟小孩一樣啊。”
“三千,不可能。”孫世忠忙搖頭。
“懷寧侯,你想要抗旨不成?”
“就是當著皇上的麵,我也敢這麽說。”孫世忠毫不退讓。
這話,孫世忠倒不是吹牛。誰也不願意將自己麾下的精兵調給別人。
包括後來萬曆三大征之一的朝鮮之役,朝廷雖然下令,但各鎮都不願意將麾下精兵抽調。
誰也不會願意拿自己的本錢去給別人做嫁衣。
“聖旨上說讓你挑選淮安、揚州兩地衛所的精兵,可沒說讓你挑多少。”
“漕運衙門的兵本就不用於作戰,我攢下這點家當容易嗎。你張嘴就要走我三千精兵,那是牆上掛門簾,沒門。”
顧承光開始激將,“哥哥,你是漕運總兵,手底下運軍十幾萬,大小船隻上萬艘,就三千精兵,怎麽還還摳摳搜搜的?”
孫世忠不吃這一套,“行,既然你這麽說,那好。”
“漕運總督到揚州辦事去了,晚上就能迴來,你去和他說去,隻要他同意,三千精兵我就給你。”
漕運總督是文官,顧承光用腳趾頭想,也不可能給他三千精兵啊。
“哥哥,你這話說的可不在理。漕運衙門裏,你這個漕運總兵是一把手,漕運總督位在你之下,這點家你還當不了嗎?”
“當不了。”孫世忠迴答的很是幹脆,“我這人從不搞一言堂,凡事都和同僚商量著來。”
顧承光退了一步,“兩千,兩千總行了吧。”
“一千五,多一個也沒有。”
顧承光緩下語氣,“我已經向聖上上疏,調五軍第一鎮遊擊將軍孫承恩,升任南京京營振武營參將。”
“反正振武營的兵源是抽調淮安、揚州的兵,那我就把一千五百精兵平均分到南京京營的五萬人中。”
“到時候就讓孫參將看著南京京衛的那些老爺兵們,發愁去吧。”
孫世忠眉頭一皺,孫承恩是他兒子,他當然要上心,“我兒子從京營調到南京京營了,這事我怎麽不知道?”
顧承光淡淡道:“我才向聖上上的疏,聖上準了。”
“虎父無犬子,我那大侄子很像老哥你,有本事,有能力。從京營擔任佐擊將軍也兩年了,也該升職了不是?”
“兄弟我是嘉靖六年的生人,已經年近花甲了,老哥你還要長我幾歲,咱們這代人都老了,可咱們的子孫還得繼續往前走呢。”
孫世忠沉默片刻,對於自己的兒子從佐擊將軍升參將,連升兩級,他是很高興的,但他依舊不願意鬆口。
“精兵還是一千五,不過,照舊例,淮安、揚州兩地的衛所精壯,隨你挑。”
顧承光知道,這已經是孫世忠的極限啦。一千五百精兵,也確實夠意思了。
“得嘞。”孫世忠端起酒杯,“什麽都不說了,我敬哥哥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