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陽子百思不得其解,想對那老者問點什麽,但又不知從何問起。正在此時,那老者卻先開口了:
“上善若水哉,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
駱陽子不知那老者為何如此發問,亦不知如何迴答,故未作聲。
“吾觀汝雙眼兩側有餘絳,可是炎毒初愈?”
即聽此問,駱陽子更是重新審視那老者,正眼向其看去,卻不像是武功高強之人,許是略懂醫術罷了。又露出他毫無表情的臉答道:“便是又如何?”
“哈哈哈!非如非何!”
駱陽子見此人言語略顯怪誕,似有瘋癲,本打算不必再理之,洗完臉就繼續上路。誰知那老者又道:“子身顯力,子貌顯義,今你我在此穀相逢,亦算有緣,可願聽老夫一言?”
見這白衣老者誇獎自己,駱陽子竟略有一絲快意。麵色略有轉好,想了想亦無甚礙,便帶著一絲疑惑答道:“足下但說無妨!”
那老者依然麵露微笑,平和的說道:“知人者智,知自者明。勝人者力,勝自者強。知足者富,知享者悅。汝自為何?”
被老者這麽一問,駱陽子突然內心千頭萬緒……自打學成七星劍法下山後,首先為父母報仇,而後四方屠匪,殺人無數。雖有百姓稱頌,但其實一直頗感疲憊,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未學成之前,報仇之心何等糾心,仿佛日思夜想,此生的唯一心願就是替父母報仇雪恨!可真正殺了仇人,祭完父母後,卻依舊未平複心中的怨恨。那時的他更想殺遍天下賊寇,從此百姓不再有此怨仇!
這些年,其殺過的匪寇自己都記不清了,但其對匪寇的憎恨之心卻從未消散,這憎恨可以驅使他繼續殺滅更多匪寇,卻也令他無法安身,無眠無休。想想那些無盡的仇恨,那些追殺別人和被人挑戰時的一幕幕,又是誰願意生來過這樣的日子呢?
駱陽子略顯低首,強忍著心中些許悲傷和無奈,卻不得不答道:“我……自感力有餘而悅不足!”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子力雖強,然強未達柔則必為柔所折!而柔之折甚於力之強,故子生不悅也!”
聽這老者之言後,駱陽子卻不以為然,憤然問道:“我行之事,或為己仇,或為他怨,但皆為除暴安良!難道跟惡人不用劍,還要理論不成?”
“嗬!求道者,道自得之;求悅者,悅自附之;你屢行報事,何來悅乎?”
這一句,仿若當頭棒喝,正待駱陽子恍惚之時,老者接著說道: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誌於天下矣。”
“非也!”駱陽子急忙說道:“我絕非樂於殺人!而是恨於世間之惡!惡人不除,善人難安!豈道是我不該報仇雪恨,懲惡揚善乎?如此這般,豈不是善惡不分?非大丈夫也!”
“皆知善,斯不善矣。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誌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不明道,妄作兇,兇亦生報,逆兇也。報怨以怨,必生大怨;報怨以德,安可為善?是以德者先守己,而不責於人。故力可拒兇,善可去怨也。”
聽到此處,駱陽子似已若有所思,但仍然不法接受其所謂的善、德,竟是不爭不報?正欲辯駁,那老者卻突然正色厲聲道: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道無情!固亦無外而禦之也!”
此言一出,駱陽子竟有些驚恐,暗道:“天地…以萬物為…芻狗?”正當他陷入從未有過的迷惘時,老者再次發聲: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穀。為天下穀,常德乃足,複歸於樸。故反樸歸真乃大道也!”
駱陽子邊聽邊看著那老者,乃似有一絲明悟,正欲問之,隻聽老者卻先問道:“故,老夫剛才問子: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
駱陽子想了一下,實在不知如何作答,且看那老者確是一位博學之人,終於拱手說道:“請先生賜教!”
“哈哈哈!勿言賜教,你我論之爾!”
老者已聽到,似是有意或無意之中,駱陽子已將對己之稱謂從足下改為先生,可見此人之秉性為正君,聞善道則可教也!便正色道:“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聖人必無為而治,是由物競天擇也。”
“是以君子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方可棄昧無憂也。”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夫爭也。”
駱陽子依舊將信將疑,但自感老者的話中應有幾分道理,隻是自己愚鈍,一時半刻無法完全領悟,遂問道:“先生所謂的那‘道’,究竟是如何呢?”
老者聞後微笑,答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穀;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駱陽子也感到自己在這人世間是何等渺小,仿佛冥冥之中有一雙巨手,時刻掌握著自己的命運。
聽這老者之言的“道”,仿佛便是那無窮之物。如今已活了三十六歲,卻也從未接觸到此等思想,何不枉生呢?
“上善若水哉,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
駱陽子不知那老者為何如此發問,亦不知如何迴答,故未作聲。
“吾觀汝雙眼兩側有餘絳,可是炎毒初愈?”
即聽此問,駱陽子更是重新審視那老者,正眼向其看去,卻不像是武功高強之人,許是略懂醫術罷了。又露出他毫無表情的臉答道:“便是又如何?”
“哈哈哈!非如非何!”
駱陽子見此人言語略顯怪誕,似有瘋癲,本打算不必再理之,洗完臉就繼續上路。誰知那老者又道:“子身顯力,子貌顯義,今你我在此穀相逢,亦算有緣,可願聽老夫一言?”
見這白衣老者誇獎自己,駱陽子竟略有一絲快意。麵色略有轉好,想了想亦無甚礙,便帶著一絲疑惑答道:“足下但說無妨!”
那老者依然麵露微笑,平和的說道:“知人者智,知自者明。勝人者力,勝自者強。知足者富,知享者悅。汝自為何?”
被老者這麽一問,駱陽子突然內心千頭萬緒……自打學成七星劍法下山後,首先為父母報仇,而後四方屠匪,殺人無數。雖有百姓稱頌,但其實一直頗感疲憊,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未學成之前,報仇之心何等糾心,仿佛日思夜想,此生的唯一心願就是替父母報仇雪恨!可真正殺了仇人,祭完父母後,卻依舊未平複心中的怨恨。那時的他更想殺遍天下賊寇,從此百姓不再有此怨仇!
這些年,其殺過的匪寇自己都記不清了,但其對匪寇的憎恨之心卻從未消散,這憎恨可以驅使他繼續殺滅更多匪寇,卻也令他無法安身,無眠無休。想想那些無盡的仇恨,那些追殺別人和被人挑戰時的一幕幕,又是誰願意生來過這樣的日子呢?
駱陽子略顯低首,強忍著心中些許悲傷和無奈,卻不得不答道:“我……自感力有餘而悅不足!”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子力雖強,然強未達柔則必為柔所折!而柔之折甚於力之強,故子生不悅也!”
聽這老者之言後,駱陽子卻不以為然,憤然問道:“我行之事,或為己仇,或為他怨,但皆為除暴安良!難道跟惡人不用劍,還要理論不成?”
“嗬!求道者,道自得之;求悅者,悅自附之;你屢行報事,何來悅乎?”
這一句,仿若當頭棒喝,正待駱陽子恍惚之時,老者接著說道: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誌於天下矣。”
“非也!”駱陽子急忙說道:“我絕非樂於殺人!而是恨於世間之惡!惡人不除,善人難安!豈道是我不該報仇雪恨,懲惡揚善乎?如此這般,豈不是善惡不分?非大丈夫也!”
“皆知善,斯不善矣。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誌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不明道,妄作兇,兇亦生報,逆兇也。報怨以怨,必生大怨;報怨以德,安可為善?是以德者先守己,而不責於人。故力可拒兇,善可去怨也。”
聽到此處,駱陽子似已若有所思,但仍然不法接受其所謂的善、德,竟是不爭不報?正欲辯駁,那老者卻突然正色厲聲道: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道無情!固亦無外而禦之也!”
此言一出,駱陽子竟有些驚恐,暗道:“天地…以萬物為…芻狗?”正當他陷入從未有過的迷惘時,老者再次發聲: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穀。為天下穀,常德乃足,複歸於樸。故反樸歸真乃大道也!”
駱陽子邊聽邊看著那老者,乃似有一絲明悟,正欲問之,隻聽老者卻先問道:“故,老夫剛才問子: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
駱陽子想了一下,實在不知如何作答,且看那老者確是一位博學之人,終於拱手說道:“請先生賜教!”
“哈哈哈!勿言賜教,你我論之爾!”
老者已聽到,似是有意或無意之中,駱陽子已將對己之稱謂從足下改為先生,可見此人之秉性為正君,聞善道則可教也!便正色道:“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聖人必無為而治,是由物競天擇也。”
“是以君子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方可棄昧無憂也。”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夫爭也。”
駱陽子依舊將信將疑,但自感老者的話中應有幾分道理,隻是自己愚鈍,一時半刻無法完全領悟,遂問道:“先生所謂的那‘道’,究竟是如何呢?”
老者聞後微笑,答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穀;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駱陽子也感到自己在這人世間是何等渺小,仿佛冥冥之中有一雙巨手,時刻掌握著自己的命運。
聽這老者之言的“道”,仿佛便是那無窮之物。如今已活了三十六歲,卻也從未接觸到此等思想,何不枉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