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中家家戶戶都做起了湯圓,掛起燈籠,燃起鞭炮,一派和樂,熱鬧非凡。


    小宮女元宵奉旨出宮,因為知道是東方朔的計謀,於是元宵出了宮門就開始默默的尋找自己的家人。


    大街上拿著燈籠捧著湯圓的人還有很多,元宵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在燈籠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元宵的父母在看到寫有元宵名字的燈籠時驚訝極了,仔細一瞧,拿燈的人竟然是自己的大女兒元宵。


    他們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高喊道:“爹爹!娘親!我在這裏!”


    一家人終於團聚了。


    元宵和父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好好地說了一夜體己話,元宵解開心結,也不再擔驚受怕,重拾了對生活的信心,不再想著自殺。


    熱鬧的一夜過去了,長安城一如既往地繁華,平安無事。


    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作元宵,這天叫作元宵節。


    故事完。


    女村民笑著說;“這就是元宵佳節的由來啦,我還有一個精衛填海的故事,你需要聽嗎?”


    沈溪言那當然是點頭說好。


    傳說,天上的太陽神炎帝,有兩個女兒,大女兒瑤姬是巫山神女,小女兒名叫女娃,正直天真好奇的年紀。


    女娃和東海的小公主龍女是一對好朋友,女娃經常去東海找龍女玩耍嬉戲。


    這一天,女娃再次駕著一艘小船去了東海,想找自己的朋友龍女玩耍。


    不料女娃在海上唿喚龍女的名字許久,也不見龍女出來見她,女娃不知道,龍女出海遊玩去了,因此並不能聽到女娃的唿喚聲。


    女娃唿喚了許久也不見龍女,就想著架船迴去了。


    但是喜怒無常的大海突然生了氣,開始興風作浪起來。


    波濤洶湧,女娃並不會水,一個浪頭打來,女娃的小船被掀翻了,怕極了的女娃在海水沉沉浮浮,抓住了一塊木板,女娃嗆了水,慌張的唿喚著龍女,然而龍女不在東海龍宮裏,根本聽不到女娃的唿救聲。


    無助的女娃最終還是葬身於東海無情的咆哮之下了。


    死去的女娃本該魂歸故裏,但是性格倔強的女娃不肯服輸,她的魂靈化作一隻禽鳥,形狀像一般的烏鴉,卻長著花腦袋、白嘴巴、紅足爪,它的叫聲清脆好聽,細細聽來,又很像在說:“精衛!精衛!”


    東海往西有一座山,是座發鳩山,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柘樹,精衛立下誓言,要將此山中的樹枝和石塊銜入東海,在將來的某一天,她總會填滿東海,讓這喜怒無常的大海也嚐一嚐被無情奪取生命地痛苦。


    大海掀起一陣波濤,似是在嘲笑女娃化做的這隻小禽鳥的自不量力。


    女娃並不放棄,每天都重複著銜樹枝石塊填入東海的動作。


    白天成為禽鳥填補東海,晚上則化作女子,稍作休息。


    得知自己寵愛的小女兒溺死於東海,炎帝悲痛欲絕,這天,他去了東海,帶上了自己的獵弓,打算在發鳩山打獵,然後祭拜自己的小女兒。


    女娃遠遠地看到自己的父親,悲鳴著向他飛去。


    炎帝舉弓欲射,隨從稟告:“此鳥乃陛下之女所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化修複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桉琅月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桉琅月妮並收藏文化修複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