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元年。
七月下旬。
曹操留戲誌才坐鎮睢陽,以郭嘉為謀佐,自率大軍,兵發陳國。
自入梁以來,曹軍僅經兩戰,便盡有一國九縣地,且未經曆苦戰,傷亡甚低,因而曹軍上下,士氣極高。
由睢陽入陳國,撇去小道不論,共有兩路官道,極利於大軍通行。
一路乃是走西南,過新城、鄢縣入陳,另一路則是走正南,經陽梁聚、抵撾(wo)水入陳。
兩路相比,自然是前者最近,大軍可直抵陳國國都陳縣。
而後者雖然偏遠,但卻可提前扼阻淮南兵馬東退沛國之路。
曹操納郭嘉之計,提前遣於禁、樂進等將,領兵趕往陳、沛邊界,伏於要道。
又去信與曹仁等將,言明淮南兵馬極有可能趁夜東逃,令其等早做追敵之準備。
自身則大張旗鼓,多布旗幟,作為疑兵,沿西南進軍。
睢陽官道上,一時之間,但見雲輜蔽路,朱旗絳天。
將校盡鷹揚,兵士如螭虎。
軍容甚是可觀。
陳國、梁國乃唇齒之局,因而紀靈、張勳二將,對於梁國局勢亦是極為關心,探騎往返於陳梁之地間,一日數報。
睢陽被破之時,二將便已憂心不已,深恐曹軍會抽出手來攻陳。
唯獨念及曹軍與郭貢、呂布軍人數仿佛,攻城戰又最是慘烈,便是勝了,想來曹軍損傷亦是頗大,需休整一段時日方可發兵入陳。
未料曹軍攻破睢陽不過區區三日功夫,居然便再次舉兵。
二將從探報口中得知此消息後,麵麵相覷之餘,更是極為不安。
他二人固然一舉偷取陳縣,一戰滅陳,然而,陳國人心並不屬於袁術。
隨著曹軍細作在陳國內的大肆宣揚,陳國之民皆知,陳國王相俱亡於淮南兵馬之手。
如此情形下,陳國之民隻恨不能食其血肉,又如何會願為其等效力?
因此之故,紀靈、張勳雖然據有堅城,兵力亦多於曹仁、朱靈、夏侯淵等將,依舊不能戰而勝之,反倒逐漸采取守勢。
三萬淮南兵馬,連曹軍一別部尚且不能戰勝,如今曹軍大部將至,莫非能有勝算麽?
想起袁術此前嚴令,紀靈一時憂心忡忡,言與張勳道。
“曹孟德已率大軍出了睢陽,往我陳縣而來。”
“以靈之見,僅憑我等手中兵馬,絕非兗州之敵。”
“此行之前,明公偏偏又有嚴令,命我等務必保陳國不失。”
兩手一攤,紀靈無可奈何道。
“張將軍。”
“這可如何是好?”
張勳亦是遲疑,思慮片刻,說道。
“陳縣城防甚固,糧秣充足。”
“你我若是堅守此城,未必不可自保。”
“待明公再遣將來援,兩軍內外夾擊,或可勝曹。”
紀靈聞言,不免一愣,顧視左右一眼,見無人注意方才小聲開口道。
“張將軍所言大為不妥。”
“你我坐守陳縣,看似穩妥,實則是自陷死地。”
“且不說明公是否會派遣援軍。”
“靈敢問將軍,以將軍之見,雷薄、劉勳等輩,樂就、梁綱之徒,當真可作依托麽?”
“你我當真敢將自家性命,寄之於彼輩庸才之手?”
張勳聞之,麵上不由露出為難之色。
再次思索,卻依舊想不出良策,隻能問道。
“紀將軍意欲何為?”
事到如今,紀靈亦無它法,隻得明言道。
“以靈之見,為今之計,隻有趁曹軍尚未合圍之際,棄城而走。”
“如此或可保全你我。”
“唯獨此計有悖於明公先前叮囑,恐明公怪罪。”
“張將軍素得明公看重。”
“未知將軍有何妙策,能解此憂?”
張勳一笑,此事他倒還真有解決之法。
“此事易耳。”
撫了撫須,張勳言道。
“勳見府庫之中,有諸多鍾鼎禮器,異寶奇珍。”
“明公素來喜好此類物件。”
“我等若是將其帶迴淮南,明公必然欣喜。”
“屆時你我再托幾名故交,在旁求情,定可將丟城之事,輕輕揭過。”
“將軍妙策!”
紀靈略一思索,麵色大喜,連連點頭不止。
以往在南陽時,袁術吃穿用度,便常有逾矩之處,屢以諸侯之身,用王者禮器。
但濟水大敗,南陽被劉景升所奪,這些禮器,自然也都拿不迴。
袁公路得淮南後,亦曾遣人搜尋,奈何所獲極少。
而陳王作為劉氏諸侯王,國中府庫之中,此類器物自然極多。
以紀靈對袁術的了解,若是獻上王國禮器,必可使袁術消氣。
棄城之事擬定,張勳想了想,又開口問道。
“紀將軍,我軍該如何撤?”
“南撤還是東歸?”
紀靈麵露遲疑。
往南可撤迴汝南,往東可歸往沛國。
唯獨兩路都不好走。
南方因為其與呂布先後禍害之故,數月之前,瘟疫大發。
大軍若是經此南下,若是染上瘟疫該如何是好?
而東撤的話,又與梁國相距頗近。
如今梁國為兗州所占,雖然知曉曹軍大軍動向,但總覺是有幾分不妥。
猶豫多時,紀靈一咬牙道。
“疫病不可不防。”
“倘若你我將疫病帶迴淮南,明公定然不饒。”
“穩妥起見,我軍不妨今夜便脫身而走,大軍疾奔向東。”
“待曹孟德接到消息,知我棄城而走,再去埋伏,想來也已來不及了。”
張勳頷首,言道。
“此策可行。”
因城西還有曹兵,為免被曹軍糾纏,二將合計之後,將出城之時間定在五更。
此時乃是天明前夕,人亦最為困倦。
是夜。
張勳、紀靈悄然打開東城門,而後令人速速在浪蕩渠上架設浮橋。
因為大旱之故,浪蕩渠水位大降,因此架設浮橋也極為容易。
浮橋架好,大軍順利自浮橋上通行,眼見都已渡過半數了,竟然始終都未有曹兵出現。
紀靈、張勳見狀,也是不由大鬆一口氣。
“曹軍果然未曾想到我軍會棄城而走!”
紀靈麵上剛露喜意,下一刻,地麵忽然隱隱傳來一陣震顫之感。
夜風吹來,張勳、紀靈彼此對視一眼,心中俱是一涼。
七月下旬。
曹操留戲誌才坐鎮睢陽,以郭嘉為謀佐,自率大軍,兵發陳國。
自入梁以來,曹軍僅經兩戰,便盡有一國九縣地,且未經曆苦戰,傷亡甚低,因而曹軍上下,士氣極高。
由睢陽入陳國,撇去小道不論,共有兩路官道,極利於大軍通行。
一路乃是走西南,過新城、鄢縣入陳,另一路則是走正南,經陽梁聚、抵撾(wo)水入陳。
兩路相比,自然是前者最近,大軍可直抵陳國國都陳縣。
而後者雖然偏遠,但卻可提前扼阻淮南兵馬東退沛國之路。
曹操納郭嘉之計,提前遣於禁、樂進等將,領兵趕往陳、沛邊界,伏於要道。
又去信與曹仁等將,言明淮南兵馬極有可能趁夜東逃,令其等早做追敵之準備。
自身則大張旗鼓,多布旗幟,作為疑兵,沿西南進軍。
睢陽官道上,一時之間,但見雲輜蔽路,朱旗絳天。
將校盡鷹揚,兵士如螭虎。
軍容甚是可觀。
陳國、梁國乃唇齒之局,因而紀靈、張勳二將,對於梁國局勢亦是極為關心,探騎往返於陳梁之地間,一日數報。
睢陽被破之時,二將便已憂心不已,深恐曹軍會抽出手來攻陳。
唯獨念及曹軍與郭貢、呂布軍人數仿佛,攻城戰又最是慘烈,便是勝了,想來曹軍損傷亦是頗大,需休整一段時日方可發兵入陳。
未料曹軍攻破睢陽不過區區三日功夫,居然便再次舉兵。
二將從探報口中得知此消息後,麵麵相覷之餘,更是極為不安。
他二人固然一舉偷取陳縣,一戰滅陳,然而,陳國人心並不屬於袁術。
隨著曹軍細作在陳國內的大肆宣揚,陳國之民皆知,陳國王相俱亡於淮南兵馬之手。
如此情形下,陳國之民隻恨不能食其血肉,又如何會願為其等效力?
因此之故,紀靈、張勳雖然據有堅城,兵力亦多於曹仁、朱靈、夏侯淵等將,依舊不能戰而勝之,反倒逐漸采取守勢。
三萬淮南兵馬,連曹軍一別部尚且不能戰勝,如今曹軍大部將至,莫非能有勝算麽?
想起袁術此前嚴令,紀靈一時憂心忡忡,言與張勳道。
“曹孟德已率大軍出了睢陽,往我陳縣而來。”
“以靈之見,僅憑我等手中兵馬,絕非兗州之敵。”
“此行之前,明公偏偏又有嚴令,命我等務必保陳國不失。”
兩手一攤,紀靈無可奈何道。
“張將軍。”
“這可如何是好?”
張勳亦是遲疑,思慮片刻,說道。
“陳縣城防甚固,糧秣充足。”
“你我若是堅守此城,未必不可自保。”
“待明公再遣將來援,兩軍內外夾擊,或可勝曹。”
紀靈聞言,不免一愣,顧視左右一眼,見無人注意方才小聲開口道。
“張將軍所言大為不妥。”
“你我坐守陳縣,看似穩妥,實則是自陷死地。”
“且不說明公是否會派遣援軍。”
“靈敢問將軍,以將軍之見,雷薄、劉勳等輩,樂就、梁綱之徒,當真可作依托麽?”
“你我當真敢將自家性命,寄之於彼輩庸才之手?”
張勳聞之,麵上不由露出為難之色。
再次思索,卻依舊想不出良策,隻能問道。
“紀將軍意欲何為?”
事到如今,紀靈亦無它法,隻得明言道。
“以靈之見,為今之計,隻有趁曹軍尚未合圍之際,棄城而走。”
“如此或可保全你我。”
“唯獨此計有悖於明公先前叮囑,恐明公怪罪。”
“張將軍素得明公看重。”
“未知將軍有何妙策,能解此憂?”
張勳一笑,此事他倒還真有解決之法。
“此事易耳。”
撫了撫須,張勳言道。
“勳見府庫之中,有諸多鍾鼎禮器,異寶奇珍。”
“明公素來喜好此類物件。”
“我等若是將其帶迴淮南,明公必然欣喜。”
“屆時你我再托幾名故交,在旁求情,定可將丟城之事,輕輕揭過。”
“將軍妙策!”
紀靈略一思索,麵色大喜,連連點頭不止。
以往在南陽時,袁術吃穿用度,便常有逾矩之處,屢以諸侯之身,用王者禮器。
但濟水大敗,南陽被劉景升所奪,這些禮器,自然也都拿不迴。
袁公路得淮南後,亦曾遣人搜尋,奈何所獲極少。
而陳王作為劉氏諸侯王,國中府庫之中,此類器物自然極多。
以紀靈對袁術的了解,若是獻上王國禮器,必可使袁術消氣。
棄城之事擬定,張勳想了想,又開口問道。
“紀將軍,我軍該如何撤?”
“南撤還是東歸?”
紀靈麵露遲疑。
往南可撤迴汝南,往東可歸往沛國。
唯獨兩路都不好走。
南方因為其與呂布先後禍害之故,數月之前,瘟疫大發。
大軍若是經此南下,若是染上瘟疫該如何是好?
而東撤的話,又與梁國相距頗近。
如今梁國為兗州所占,雖然知曉曹軍大軍動向,但總覺是有幾分不妥。
猶豫多時,紀靈一咬牙道。
“疫病不可不防。”
“倘若你我將疫病帶迴淮南,明公定然不饒。”
“穩妥起見,我軍不妨今夜便脫身而走,大軍疾奔向東。”
“待曹孟德接到消息,知我棄城而走,再去埋伏,想來也已來不及了。”
張勳頷首,言道。
“此策可行。”
因城西還有曹兵,為免被曹軍糾纏,二將合計之後,將出城之時間定在五更。
此時乃是天明前夕,人亦最為困倦。
是夜。
張勳、紀靈悄然打開東城門,而後令人速速在浪蕩渠上架設浮橋。
因為大旱之故,浪蕩渠水位大降,因此架設浮橋也極為容易。
浮橋架好,大軍順利自浮橋上通行,眼見都已渡過半數了,竟然始終都未有曹兵出現。
紀靈、張勳見狀,也是不由大鬆一口氣。
“曹軍果然未曾想到我軍會棄城而走!”
紀靈麵上剛露喜意,下一刻,地麵忽然隱隱傳來一陣震顫之感。
夜風吹來,張勳、紀靈彼此對視一眼,心中俱是一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