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罷中下兩策,呂布已知陳宮之意,以手撫須道。
“如此說來。”
“公台之意亦是勸布退往汝南?”
“不錯。”
陳宮微微頷首,不顧郭穆在場,直言不諱道。
“汝南廣博,盜匪叢生,境內派係複雜,多有袁氏舊吏,其等或依附於袁術,或跟從於袁紹。”
“郡中四十座城邑,郭刺史本就未能全數掌握,因此才將州治設在梁國。”
“如今陳留已平,曹操大兵壓境,郭刺史保全梁國已是不易,何談在汝南與曹軍交戰?”
“而君侯乃北地驍將,能征善戰,又與曹孟德、袁本初不合。”
“郭刺史邀君侯入汝南,正是欲借君侯之武略,以防此地為曹軍所盡有。”
呂布聞後,不由顧視郭穆。
見其人麵色悻悻,顯然是被陳宮說中,頓時恍然大悟。
原先因袁氏兄弟之舉而有的防備之心,在清楚郭貢用意之後,頓時煙消雲散。
這般算計,在他看來,倒是可以接受,而且合情合理。
接著,呂布更是神色一喜。
汝南戶口兩百萬,數倍於河內。
若是能據有此地,顯然是比去河內更佳。
陳宮也算是極為了解呂布了,見其人麵有喜色,立知呂布所想。
當下卻也是毫不客氣的潑冷水道。
“君侯莫要想的太過簡單。”
“汝南如此大郡,曹軍又豈會坐視其落入君侯之手?”
“以宮之見,曹軍若見我退往汝南,極有可能會領大軍前來追擊。”
“曹操又為袁本初盟友,汝南之內,必有不服於郭刺史而願從袁本初者。”
“君侯試想,僅憑君侯所部兵馬,能在汝南與曹軍一戰否?”
呂布眉頭一蹙。
曹操兵多將廣,就前番交手而言,戰力亦不為低。
而其部兵馬,頓足於穎陰城下,力戰不克,士氣已損。
若是向西趕往陽翟,尚可與張楊合力。
可若是退往汝南,戰事不利話,莫非還能指望張楊打穿潁川來救他麽?
一念至此,呂布遂是看向陳宮,滿臉不樂道。
“公台既勸布退往汝南。”
“如今怎又偏偏說布退往汝南後,不能與曹軍一戰。”
“公台所思究竟如何?”
“還請公台明言。”
陳宮見狀,也不再藏著掖著,索性將自身所想盡數托出。
其人緩緩說道。
“曹操大軍遠道而來,糧秣運輸極為不便,其勢難以久持。”
“故曹軍所求者,乃是速戰也,這才兵發扶溝,欲掐斷我軍汝南退路,將我軍圍殲於潁川。”
“以此而論,我軍不妨趁其兵馬未至、合謀未成之際,先行退往汝南,再觀曹軍隨後之舉動。”
“其曹軍礙於糧秣,罷兵而還,我則先往汝南郡治平輿,以郭刺史之名義,占據此城,繼以此城為根基,招兵買馬,逐步收取汝南。”
“若曹軍執意追來,我軍則經陳國,退往梁國,不與其交戰,以保全兵馬為上。”
“如今已近九月,冬季不遠,加之曹軍征戰已久,汝南、潁川又不安穩,我料曹軍必無再強攻梁國之意。”
“如此一來,待曹操罷兵而還後,我從梁國發兵,依舊可謀取汝南,而且僅需麵對潁川駐軍,不必與曹軍正麵相抗。”
“此舉方可稱我軍當前之上策。”
陳宮言罷。
張遼、高順、郭穆等人沉思片刻後,皆是連連頷首不止,稱讚道。
“公台先生此論當真高明。”
“君侯。”
張遼望向呂布道。
“若依公台先生之策行事,汝南可圖也!”
呂布亦是大喜不已,上前緊握陳宮之手,晃動兩下,感慨不已道。
“公台一席話。”
“當真教布如撥雲見日,茅塞頓開啊!”
“我得公台相助,何愁大事不能成?”
想了想,又轉頭喝令那幾名健奴道。
“再多搬兩箱財貨與公台!”
呂布如此重士之舉,倒也教陳宮極為滿意。
不過,其人卻又是因此想起呂布部下的此番劫掠臨潁之事,不由一歎道。
“曹仁行事酷烈,屢與世家爭利,並不得潁川士人之心。”
“若君侯能夠濟之以寬和,便是不能為潁川士人接納,亦可得其等助力。”
“有其等暗中相助,待曹操大軍退走之後,未必沒有複取潁川之時。”
“奈何君侯戰時能行軍法,戰後卻禦下不嚴。”
“今臨潁城被君侯率軍劫掠,潁川之人必以為君侯之害,勝於曹仁,將來君侯再想謀取潁川,絕非易事。”
“唉。”
呂布聞言,麵有訕訕。
……
決策既定。
呂布也未拖延。
其人先是特意挑了一些美玉、珠寶,加上親筆書信,遣快馬送予河內張楊,表達謝意。
而後當夜便率領大軍渡過潁水,南下進入汝南境內。
郭穆先行一步,去往陳國,與陳王劉寵商議兵馬過境之事。
呂布則率領大軍,屯駐於汝陽城下,觀曹軍之動向。
三日之後。
曹操大軍與曹仁所部兵馬在汝南境內隱強縣下匯合。
曹仁與夏侯淵、曹純等將趕來拜見。
曹仁身披精甲,一見曹操、郭嘉,當即拜倒在地,口中稱道。
“將軍。”
“軍師。”
“吾弟快快請起。”
曹操連忙將其扶起,上上下下,將曹仁仔細打量一番,見其麵色雖然疲憊,但目光卻是炯炯有神。
較之半年之前,已是大有一番變化。
曹操不由顧視郭嘉,笑道。
“奉孝。”
“昔日卿一意令子孝屯守潁川,操雖然應允,但心裏亦難免有所顧慮。”
“今日再看,子孝果然未負卿之重望。”
郭嘉亦笑,開口稱讚道。
“昔年春秋戰國之時,名將樂毅,領五國之兵伐齊,連下齊國七十餘城。”
“齊國社稷危亡之際,齊將田單卻能堅守即墨不失,數年之後,又以火牛陣大破燕軍,複城七十餘。”
“今潁川諸縣反複,子孝坐守孤城,麵臨數倍之敵,堅守潁陰二十餘日,最終應期克捷。”
“即墨乃齊之大城,潁陰卻隻是豫州小城。”
“以此而論,子孝保全臨潁,此功之難,縱然稍遜於田單,亦差之不遠矣。”
“如此說來。”
“公台之意亦是勸布退往汝南?”
“不錯。”
陳宮微微頷首,不顧郭穆在場,直言不諱道。
“汝南廣博,盜匪叢生,境內派係複雜,多有袁氏舊吏,其等或依附於袁術,或跟從於袁紹。”
“郡中四十座城邑,郭刺史本就未能全數掌握,因此才將州治設在梁國。”
“如今陳留已平,曹操大兵壓境,郭刺史保全梁國已是不易,何談在汝南與曹軍交戰?”
“而君侯乃北地驍將,能征善戰,又與曹孟德、袁本初不合。”
“郭刺史邀君侯入汝南,正是欲借君侯之武略,以防此地為曹軍所盡有。”
呂布聞後,不由顧視郭穆。
見其人麵色悻悻,顯然是被陳宮說中,頓時恍然大悟。
原先因袁氏兄弟之舉而有的防備之心,在清楚郭貢用意之後,頓時煙消雲散。
這般算計,在他看來,倒是可以接受,而且合情合理。
接著,呂布更是神色一喜。
汝南戶口兩百萬,數倍於河內。
若是能據有此地,顯然是比去河內更佳。
陳宮也算是極為了解呂布了,見其人麵有喜色,立知呂布所想。
當下卻也是毫不客氣的潑冷水道。
“君侯莫要想的太過簡單。”
“汝南如此大郡,曹軍又豈會坐視其落入君侯之手?”
“以宮之見,曹軍若見我退往汝南,極有可能會領大軍前來追擊。”
“曹操又為袁本初盟友,汝南之內,必有不服於郭刺史而願從袁本初者。”
“君侯試想,僅憑君侯所部兵馬,能在汝南與曹軍一戰否?”
呂布眉頭一蹙。
曹操兵多將廣,就前番交手而言,戰力亦不為低。
而其部兵馬,頓足於穎陰城下,力戰不克,士氣已損。
若是向西趕往陽翟,尚可與張楊合力。
可若是退往汝南,戰事不利話,莫非還能指望張楊打穿潁川來救他麽?
一念至此,呂布遂是看向陳宮,滿臉不樂道。
“公台既勸布退往汝南。”
“如今怎又偏偏說布退往汝南後,不能與曹軍一戰。”
“公台所思究竟如何?”
“還請公台明言。”
陳宮見狀,也不再藏著掖著,索性將自身所想盡數托出。
其人緩緩說道。
“曹操大軍遠道而來,糧秣運輸極為不便,其勢難以久持。”
“故曹軍所求者,乃是速戰也,這才兵發扶溝,欲掐斷我軍汝南退路,將我軍圍殲於潁川。”
“以此而論,我軍不妨趁其兵馬未至、合謀未成之際,先行退往汝南,再觀曹軍隨後之舉動。”
“其曹軍礙於糧秣,罷兵而還,我則先往汝南郡治平輿,以郭刺史之名義,占據此城,繼以此城為根基,招兵買馬,逐步收取汝南。”
“若曹軍執意追來,我軍則經陳國,退往梁國,不與其交戰,以保全兵馬為上。”
“如今已近九月,冬季不遠,加之曹軍征戰已久,汝南、潁川又不安穩,我料曹軍必無再強攻梁國之意。”
“如此一來,待曹操罷兵而還後,我從梁國發兵,依舊可謀取汝南,而且僅需麵對潁川駐軍,不必與曹軍正麵相抗。”
“此舉方可稱我軍當前之上策。”
陳宮言罷。
張遼、高順、郭穆等人沉思片刻後,皆是連連頷首不止,稱讚道。
“公台先生此論當真高明。”
“君侯。”
張遼望向呂布道。
“若依公台先生之策行事,汝南可圖也!”
呂布亦是大喜不已,上前緊握陳宮之手,晃動兩下,感慨不已道。
“公台一席話。”
“當真教布如撥雲見日,茅塞頓開啊!”
“我得公台相助,何愁大事不能成?”
想了想,又轉頭喝令那幾名健奴道。
“再多搬兩箱財貨與公台!”
呂布如此重士之舉,倒也教陳宮極為滿意。
不過,其人卻又是因此想起呂布部下的此番劫掠臨潁之事,不由一歎道。
“曹仁行事酷烈,屢與世家爭利,並不得潁川士人之心。”
“若君侯能夠濟之以寬和,便是不能為潁川士人接納,亦可得其等助力。”
“有其等暗中相助,待曹操大軍退走之後,未必沒有複取潁川之時。”
“奈何君侯戰時能行軍法,戰後卻禦下不嚴。”
“今臨潁城被君侯率軍劫掠,潁川之人必以為君侯之害,勝於曹仁,將來君侯再想謀取潁川,絕非易事。”
“唉。”
呂布聞言,麵有訕訕。
……
決策既定。
呂布也未拖延。
其人先是特意挑了一些美玉、珠寶,加上親筆書信,遣快馬送予河內張楊,表達謝意。
而後當夜便率領大軍渡過潁水,南下進入汝南境內。
郭穆先行一步,去往陳國,與陳王劉寵商議兵馬過境之事。
呂布則率領大軍,屯駐於汝陽城下,觀曹軍之動向。
三日之後。
曹操大軍與曹仁所部兵馬在汝南境內隱強縣下匯合。
曹仁與夏侯淵、曹純等將趕來拜見。
曹仁身披精甲,一見曹操、郭嘉,當即拜倒在地,口中稱道。
“將軍。”
“軍師。”
“吾弟快快請起。”
曹操連忙將其扶起,上上下下,將曹仁仔細打量一番,見其麵色雖然疲憊,但目光卻是炯炯有神。
較之半年之前,已是大有一番變化。
曹操不由顧視郭嘉,笑道。
“奉孝。”
“昔日卿一意令子孝屯守潁川,操雖然應允,但心裏亦難免有所顧慮。”
“今日再看,子孝果然未負卿之重望。”
郭嘉亦笑,開口稱讚道。
“昔年春秋戰國之時,名將樂毅,領五國之兵伐齊,連下齊國七十餘城。”
“齊國社稷危亡之際,齊將田單卻能堅守即墨不失,數年之後,又以火牛陣大破燕軍,複城七十餘。”
“今潁川諸縣反複,子孝坐守孤城,麵臨數倍之敵,堅守潁陰二十餘日,最終應期克捷。”
“即墨乃齊之大城,潁陰卻隻是豫州小城。”
“以此而論,子孝保全臨潁,此功之難,縱然稍遜於田單,亦差之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