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聞陳登之言,甚覺奇怪,說道。


    “子龍在曹兗州帳下頗受重用。”


    “若依元龍之見,曹兗州絕無動兵之念。”


    “其人為何要令子龍屯紮於魯南?”


    “若是為了防備闕宣、劉辟,使一小將即可,又何須子龍親往?”


    陳登沉吟片刻,一時也未能想到合理的解釋,隻能答道。


    “曹兗州絕不會無端做此一事。”


    “以登之見,明公不妨多布細作於魯國。”


    “如此,不出數日,想來我等便可知曹兗州用意。”


    劉備頷首,從陳登之言。


    次日。


    王必酒醒,特來向劉備告辭。


    劉備將其禮送出境。


    也就在王必走後短短四五日間。


    原本在劉備求糧時,總是推辭家中無糧的州內豪族,十分詭異的便湊齊了兗州所要求的大半糧秣、礦產。


    數日之間,更是屢屢有人來向劉備提起迎陶謙歸徐之事。


    老實說。


    劉備心中未嚐沒有一拖時間的想法。


    但在州吏的一再催問下,其人也隻得暫從眾人之意。


    四月初。


    徐州使臣湊齊糧礦,穩妥起見,特意走琅琊泰山入兗。


    同一時間。


    劉備派往魯國的細作,也是終於打聽出趙雲屯駐薛縣的用意。


    據報。


    大批彭城之民,正沿留縣,經廣戚、戚縣前往魯國。


    每日少則數百,多則數千。


    攜老扶幼,絡繹不絕。


    而在彭城國外,東海郡西部諸縣,如合鄉、昌慮二縣,亦有大批民眾遷往魯國。


    劉備聞知後,大驚失色。


    陳登言道。


    “《尚書》有雲:民為邦本,本固則邦寧。”


    “觀曹兗州此舉,乃是欲絕我徐州之根本也。”


    頓了頓,見劉備麵露認同,陳登繼續開口。


    “劉辟對兗州遷民之事視若無睹,想必是曹兗州已與其私下聯絡,說動其人。”


    “一日數千、十日便是數萬民,想彭城亦不過四五十萬丁口,長此以往,彭城還將剩下幾人?”


    “由此看來,曹兗州之所以使趙子龍屯兵於薛縣,其意乃是防備我徐出兵阻其遷民。”


    “一旦我軍發兵戚縣、廣戚二地,趙雲所部兵馬極有可能便會襲我之後,屆時我軍必將危矣。”


    劉備默然。


    多時之後方才正色道。


    “數萬人遷徙入兗,將州中將要長成的稼檣置之於不顧。”


    “且稍有不慎,便至疫病橫生。”


    “以子龍之為人,如何會為這等事?”


    “如今之計,唯有我親往一見。”


    陳登聞之,微微頷首。


    兗州強而徐州弱,尤其徐州內患未平。


    兩州擅起刀兵,於徐州亦是大不利之局。


    若是當真如劉備所言,趙雲乃清白之人,那責之以大義,或許會使此事有三分轉機。


    於是。


    當日,劉備留關羽坐鎮郯縣,自引千餘幽州突騎,取道西向,去往薛縣。


    陳登、張飛、簡雍隨行。


    騎兵行速甚快,因而,僅僅兩日之後,便至薛縣縣界。


    劉備遣人送去一封書信予趙雲。


    趙雲此刻正在薛縣城頭。


    閱信之後,其人沉吟片刻,卻是將信又轉予身側的薛縣縣長。


    趙雲言道。


    “玄德公乃雲之舊交,今來信邀雲前往縣界一敘,雲不能不從。”


    “還請足下選數名縣吏,隨雲同往。”


    薛縣縣令此時已將信件看完。


    信中也確實僅僅敘述了番思念之情,除此之外,便是邀趙雲出縣一見了。


    不過。


    薛縣縣令聽趙雲話中之意,竟然是欲單身去見,一時大驚。


    其人連忙勸阻道。


    “魯國安危,全仰仗於趙將軍一人。”


    “倘若劉刺史明裏邀趙將軍去見,暗地之中,卻在縣界埋下伏兵,那該如何是好?”


    “將軍乃方伯愛將,若是有失,在下如何向方伯交代?”


    趙雲聞之,一時失笑,搖了搖頭道。


    “足下過慮了。”


    “玄德公乃仁厚長者,磊落英雄。”


    “其人如何會做這等下作之事?”


    薛縣縣長不以為然,還欲再勸。


    趙雲卻是長歎一聲,言道。


    “玄德公昔日待雲甚厚,信中之言,又是如此誠摯。”


    “其人念及故人情誼,邀雲一見。”


    “雲若是領兵馬而去,豈不是大傷故人之心?”


    “雲意已決,還請足下體諒。”


    薛縣縣長聞之,終於不再勸阻,而是長歎一聲道。


    “趙將軍言語如此,我若是再勸阻,與小人何異?”


    “但願劉刺史能不負趙將軍之情誼。”


    趙雲遂是單馬一匹,帶上數名與自己毫無關係的薛縣縣吏,離城而去。


    另一邊,劉備得知趙雲將赴約而來,笑與簡雍、張飛道。


    “卿等認為子龍與我分處兩州,隱隱為敵。”


    “是故皆言子龍必會懼我有伏,不來赴約,便是來,亦當率大軍。”


    “今子龍單身而來,如何?”


    簡雍、張飛皆是一拜,言道。


    “主公(兄長)識人之明,遠勝於我等。”


    劉備遂亦隻引張飛、簡雍、陳登三人而去。


    至薛縣縣界。


    趙雲提前下馬,隻身上前。


    其人細看了劉備數眼,欠身而言道。


    “自從昔日平原一別,已近一載,不想今日還有與玄德公再見之時。”


    “玄德公素有大誌,如今已貴為一州刺史,壯誌可成矣。”


    又朝簡雍、張飛一拱手。


    “翼德、憲和,別來無恙。”


    張飛冷哼一聲。


    簡雍迴之一禮。


    劉備笑道。


    “當年備在幽州初見子龍,便知子龍絕非池中之物。”


    “今日果然如此。”


    “聽聞子龍甚受曹兗州器重,備著實為子龍欣喜。”


    趙雲點了點頭,笑道。


    “明公對雲確實恩重。”


    劉備見趙雲語氣真誠,心中也是微微一歎。


    寒暄片刻。


    劉備終於提起兗州遷民一事,語氣誠懇道。


    “亂世之中,百姓何其無辜?”


    “觀曹兗州屯田之舉,亦是心係百姓之人。”


    “今何以置我徐州百姓於不顧,一意要將其等遷入兗州呢?”


    “需知路程迢迢,又易發疫病。”


    “屆時即便青壯能支撐到兗州,婦孺老幼,又該如何?”


    趙雲聞此語,麵色亦是極為誠懇,言道。


    “不瞞玄德公,雲本亦有此憂。”


    劉備蹙眉。


    “既如此,子龍為何——”


    頓了頓,想起二人當下處境,終究沒有將“助紂為虐”四字說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鬼才郭奉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饃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饃饃並收藏三國之鬼才郭奉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