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詳率五千兵士,當日即北渡濟水,奔襲匡亭。
此時匡亭縣中已無半點曹軍,便是連縣民,大半都早早的逃奔它縣避難去了。
是以劉詳一戰即下。
其人當即遣快馬奔迴封丘,向袁術報捷,並誇大其詞,言斬俘兩千餘。
袁術得訊大喜,顧視閻象,誌得意滿道。
“伯節,如何?”
“如今可知術所言非虛?”
“兗州兵確如術所想,已是兵無戰心,勝之不難。”
“古人雲:‘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
“我此時領兵渡過濟水,正可輕易將戲誌才部兵馬擊潰。”
“豈可枯守封丘,坐視良機溜走?”
閻象蹙眉道。
“明公,劉詳為人素來好大喜功,常有誇耀之舉,乃無用之徒。”
“探報迴稟,戲誌才兵馬已經退至長垣,又豈會在匡亭小城多留兵馬?”
“劉詳定是刻意誇大其功,以向明公邀賞。”
袁術聞言,頗為不滿,嘖嘖一聲,言道。
“伯節,汝亦是我南陽名士,以品行受世人稱讚。”
\"今日怎能當著術之麵,無端誣陷好人?”
“劉詳久隨於我,乃南陽名將,我對其知之甚深,豈有你說的這般不堪?”
“莫非,術麾下眾文武,僅有你一人稱的上忠心麽?”
“此舉未免也太過下作。”
閻象麵色霎時漲紅,心中又氣又急。
其人乃耿直重禮之臣,被主君所疑,可謂是莫大侮辱。
閻象情急之下,想不出辯駁之語,於是猛然伏跪於地,往地上狠狠一叩首。
先前傷口才剛剛包紮,此刻再次一叩,立刻血流滿麵。
閻象伏地而泣,淚水與血水一時混雜。
其人披肝瀝膽道。
“象拙於言辭,以至明公疑象之忠,卻實在不知該怎麽辯駁。”
“昔年帝辛紂王,暴虐荒淫,橫征暴斂,以至葬送成湯江山。”
“但即便如此,其麾下猶有比幹敢進忠言,甘受剜心之痛,此可謂忠之至也。”
“今明公之英明神武,遠勝於紂王之不德無道,麾下又怎能沒有敢進忠言之臣呢?”
“象不敢言有比幹之忠,但亦甘願自剖心腹。”
“若明公能見我心赤誠,想來當是不會再疑象之忠了。”
言罷,便從懷中掏出短刃,奮力就要往心腹上一刺。
好在金尚、楊弘在聽到其言論時,便心道不妙,一直注意著其人動作。
眼見其人舉刃,大驚之下,當即出手製止。
奈何閻象依舊掙紮不止,剖心證忠之意,甚為堅定。
楊弘雙手用力,緊緊箍住閻象右臂,急道。
“伯節何其糊塗!”
“南陽之人,皆知伯節乃忠允之臣。”
“以明公之英明,又怎會心疑伯節?”
金尚牢牢按住閻象左臂,滿麵慌張道。
“眼下我軍戰事,正要仰仗伯節智計。”
“將軍隻不過是一時失言而已,伯節又何至於此?”
“若是伯節一死了之,將軍又能依靠於誰呢?”
“我軍五六萬眾,豈不是要盡數葬身於濟水河畔?”
堂上袁術也是被閻象的舉動給嚇了一跳。
其人匆忙從堂上奔下,一腳將閻象手中的兵刃踢到一邊,說道。
“術失言矣,術失言矣。”
“伯節,卿是我主簿,乃我之心腹,我怎麽會疑卿呢?”
“卿欲如何便如何,術皆依你。”
袁術抬袖擦了擦額間冷汗,再次重複道。
“皆依、皆依。”
閻象聞言,這才停止掙紮。
“象失禮了,望明公勿要怪罪。”
袁術忙道。
“不怪,不怪。”
於是,閻象整了整衣冠,依舊跪在地上,說道。
“明公。”
“劉詳所言,絕不可信!”
“依象之見,我軍已無取兗州之機,當速速退返南陽,以保全南陽為上。”
“否則,若劉景升有所異動,我軍形勢必將危矣。”
袁術聞言,心中大為不滿。
唯獨擔心閻象又會來上一次自剖心腹,是故強忍著,扭過頭去,不發一言。
閻象神色一滯,楊弘見狀,急忙再次搶先一步道。
“劉詳既然已經進占匡亭,曹軍必有反應。”
“眼下曹操部動向尚不清楚,伯節既然心有顧慮,明公不妨暫時先不動兵馬。”
“大部依舊留於封丘,若劉詳部受擊,再做應對,如何?”
“就依文度之言罷。”
袁術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將出堂時又忍不住迴望閻象一眼,長聲一歎道。
“大好時機,豈能白白錯過?”
“可惜卿等智計皆不如術,是故不知術之英明也。”
金尚、楊弘對視一眼,麵麵相覷不止。
待袁術離堂,金尚忍不住問閻象道。
“伯節屢屢勸阻將軍北上,莫非是以為此舉當真不利麽?”
閻象目光絕望,答道。
“戲誌才,智謀士也。”
“其人麾下兵馬不足我南陽兵馬半數,卻在此人調度下,能夠憑借濟水之險,將我軍牢牢擋於濟水之南。”
“戲誌才本可據守濟水,繼續與我軍僵持,靜待南麵劉景升發難,如此我軍將不戰自退。”
“今何以棄天險而不用,突然北撤?”
楊弘聞言一驚,猜測道。
“莫非曹操兵馬已至,其人自忖能擊敗我軍,故欲誘我深入?”
閻象微微頷首,言道。
“依象所思,必是如此。”
“曹軍已撤,我軍北上容易至極,無非在濟水上多搭幾道浮橋而已。”
“但倘若兵敗,兵士慌張之下,必然爭搶浮橋,屆時能有幾人生還?”
“且戲誌才大部已退,何以留兵駐守平丘孤城?我料其必是欲從此城發兵,待我軍北上後,毀我浮橋。”
“曹軍已張羅網於北,我軍北上必定有危,奈何明公為人純粹,不知曹軍狡詐。”
頓了頓,閻象望向金尚、楊弘二人,說道。
“文度,元休,象不善言辭,以至屢屢惹惱明公。”
“好在明公為人寬宏大量,未曾責罰。”
“但明公近日恐怕是聽不進我之勸諫了。”
“明公基業得之不易,望君等能夠助我,多多規勸明公,以免明公中曹軍奸計。”
金尚、楊弘無言作答,隻能說道
“我等自會盡力。”
心中卻是忍不住暗暗嘀咕。
“你閻伯節身為郡中主簿,明公之心腹。”
“剖心證忠,明公都尚且不從。”
“我二人便是規勸,明公又怎麽會聽?”
此時匡亭縣中已無半點曹軍,便是連縣民,大半都早早的逃奔它縣避難去了。
是以劉詳一戰即下。
其人當即遣快馬奔迴封丘,向袁術報捷,並誇大其詞,言斬俘兩千餘。
袁術得訊大喜,顧視閻象,誌得意滿道。
“伯節,如何?”
“如今可知術所言非虛?”
“兗州兵確如術所想,已是兵無戰心,勝之不難。”
“古人雲:‘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
“我此時領兵渡過濟水,正可輕易將戲誌才部兵馬擊潰。”
“豈可枯守封丘,坐視良機溜走?”
閻象蹙眉道。
“明公,劉詳為人素來好大喜功,常有誇耀之舉,乃無用之徒。”
“探報迴稟,戲誌才兵馬已經退至長垣,又豈會在匡亭小城多留兵馬?”
“劉詳定是刻意誇大其功,以向明公邀賞。”
袁術聞言,頗為不滿,嘖嘖一聲,言道。
“伯節,汝亦是我南陽名士,以品行受世人稱讚。”
\"今日怎能當著術之麵,無端誣陷好人?”
“劉詳久隨於我,乃南陽名將,我對其知之甚深,豈有你說的這般不堪?”
“莫非,術麾下眾文武,僅有你一人稱的上忠心麽?”
“此舉未免也太過下作。”
閻象麵色霎時漲紅,心中又氣又急。
其人乃耿直重禮之臣,被主君所疑,可謂是莫大侮辱。
閻象情急之下,想不出辯駁之語,於是猛然伏跪於地,往地上狠狠一叩首。
先前傷口才剛剛包紮,此刻再次一叩,立刻血流滿麵。
閻象伏地而泣,淚水與血水一時混雜。
其人披肝瀝膽道。
“象拙於言辭,以至明公疑象之忠,卻實在不知該怎麽辯駁。”
“昔年帝辛紂王,暴虐荒淫,橫征暴斂,以至葬送成湯江山。”
“但即便如此,其麾下猶有比幹敢進忠言,甘受剜心之痛,此可謂忠之至也。”
“今明公之英明神武,遠勝於紂王之不德無道,麾下又怎能沒有敢進忠言之臣呢?”
“象不敢言有比幹之忠,但亦甘願自剖心腹。”
“若明公能見我心赤誠,想來當是不會再疑象之忠了。”
言罷,便從懷中掏出短刃,奮力就要往心腹上一刺。
好在金尚、楊弘在聽到其言論時,便心道不妙,一直注意著其人動作。
眼見其人舉刃,大驚之下,當即出手製止。
奈何閻象依舊掙紮不止,剖心證忠之意,甚為堅定。
楊弘雙手用力,緊緊箍住閻象右臂,急道。
“伯節何其糊塗!”
“南陽之人,皆知伯節乃忠允之臣。”
“以明公之英明,又怎會心疑伯節?”
金尚牢牢按住閻象左臂,滿麵慌張道。
“眼下我軍戰事,正要仰仗伯節智計。”
“將軍隻不過是一時失言而已,伯節又何至於此?”
“若是伯節一死了之,將軍又能依靠於誰呢?”
“我軍五六萬眾,豈不是要盡數葬身於濟水河畔?”
堂上袁術也是被閻象的舉動給嚇了一跳。
其人匆忙從堂上奔下,一腳將閻象手中的兵刃踢到一邊,說道。
“術失言矣,術失言矣。”
“伯節,卿是我主簿,乃我之心腹,我怎麽會疑卿呢?”
“卿欲如何便如何,術皆依你。”
袁術抬袖擦了擦額間冷汗,再次重複道。
“皆依、皆依。”
閻象聞言,這才停止掙紮。
“象失禮了,望明公勿要怪罪。”
袁術忙道。
“不怪,不怪。”
於是,閻象整了整衣冠,依舊跪在地上,說道。
“明公。”
“劉詳所言,絕不可信!”
“依象之見,我軍已無取兗州之機,當速速退返南陽,以保全南陽為上。”
“否則,若劉景升有所異動,我軍形勢必將危矣。”
袁術聞言,心中大為不滿。
唯獨擔心閻象又會來上一次自剖心腹,是故強忍著,扭過頭去,不發一言。
閻象神色一滯,楊弘見狀,急忙再次搶先一步道。
“劉詳既然已經進占匡亭,曹軍必有反應。”
“眼下曹操部動向尚不清楚,伯節既然心有顧慮,明公不妨暫時先不動兵馬。”
“大部依舊留於封丘,若劉詳部受擊,再做應對,如何?”
“就依文度之言罷。”
袁術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將出堂時又忍不住迴望閻象一眼,長聲一歎道。
“大好時機,豈能白白錯過?”
“可惜卿等智計皆不如術,是故不知術之英明也。”
金尚、楊弘對視一眼,麵麵相覷不止。
待袁術離堂,金尚忍不住問閻象道。
“伯節屢屢勸阻將軍北上,莫非是以為此舉當真不利麽?”
閻象目光絕望,答道。
“戲誌才,智謀士也。”
“其人麾下兵馬不足我南陽兵馬半數,卻在此人調度下,能夠憑借濟水之險,將我軍牢牢擋於濟水之南。”
“戲誌才本可據守濟水,繼續與我軍僵持,靜待南麵劉景升發難,如此我軍將不戰自退。”
“今何以棄天險而不用,突然北撤?”
楊弘聞言一驚,猜測道。
“莫非曹操兵馬已至,其人自忖能擊敗我軍,故欲誘我深入?”
閻象微微頷首,言道。
“依象所思,必是如此。”
“曹軍已撤,我軍北上容易至極,無非在濟水上多搭幾道浮橋而已。”
“但倘若兵敗,兵士慌張之下,必然爭搶浮橋,屆時能有幾人生還?”
“且戲誌才大部已退,何以留兵駐守平丘孤城?我料其必是欲從此城發兵,待我軍北上後,毀我浮橋。”
“曹軍已張羅網於北,我軍北上必定有危,奈何明公為人純粹,不知曹軍狡詐。”
頓了頓,閻象望向金尚、楊弘二人,說道。
“文度,元休,象不善言辭,以至屢屢惹惱明公。”
“好在明公為人寬宏大量,未曾責罰。”
“但明公近日恐怕是聽不進我之勸諫了。”
“明公基業得之不易,望君等能夠助我,多多規勸明公,以免明公中曹軍奸計。”
金尚、楊弘無言作答,隻能說道
“我等自會盡力。”
心中卻是忍不住暗暗嘀咕。
“你閻伯節身為郡中主簿,明公之心腹。”
“剖心證忠,明公都尚且不從。”
“我二人便是規勸,明公又怎麽會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