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部夏侯淵部行軍示意
“子龍。”
位於諸將外側的趙雲,聞聲微微一怔,卻是當即應道。
“末將在。”
郭嘉目光在樂平、發幹二城掃過,言道。
“博平已下,聊城被圍,陶謙若是得知,必欲遣其麾下精騎來救聊城。”
“我欲使子龍將軍引本部千餘精騎,進至樂平。”
“陶謙不知我軍兵力虛實,若見子龍兵馬,必生二疑。”
“一疑我軍擾其糧道,二疑我軍欲攻發幹。”
“如此,則其麾下騎兵,不往聊城,將往子龍將軍而去。”
“將軍若見敵騎與我數量相當,則為我軍先破此部騎兵。”
“若見敵騎甚眾,則是戰是避,皆由將軍一人決定。”
“唯獨不可深追,以免被徐州兵四麵圍困。”
趙雲沉聲道。
“諾。”
“軍師之言,末將必當謹記於心。”
郭嘉微微頷首,輕笑一聲,言道。
“子龍此去必當建功。”
趙雲領命而去。
郭嘉又望向夏侯淵道。
“東武陽、陽平情勢未明,妙才,汝領本部兩千騎卒,沿濮水,直奔陽平。”
“若見陽平為徐州兵占據,則汝務必配合元讓,確保東武陽不失。”
“如徐州兵撤去東武陽之圍,退往發幹,則汝可見機引騎卒尾襲其後。”
頓了頓,郭嘉又叮囑道。
“徐州兵遠勝於黑山軍,汝隻可見機行事,不可縱騎強突其本陣。”
夏侯淵俯身道。
“末將謹遵軍師之令。”
“其餘諸將。”
郭嘉起身,掃視諸將,言簡意賅道。
“待兵士用過飯食,略作休息,君等即各引本部兵馬,四麵強攻。”
“午時之前,必破聊城!”
“諾。”
眾將齊齊俯身,轟然相應。
……
陽平。
在徐州萬餘兵馬的連日強攻下,陽平城中千餘守卒,堅守了五晝夜後,終究不敵。
陽平被克,徐州兵馬殺入城中。
於諸將的簇擁下,陶謙直入陽平縣寺。
將入門時,正好見徐州兵士將一人五花大綁,捆縛帶出。
陶謙見此人身配銅印,腰纏黑綬,而且滿麵不忿,遂是知曉此人身份。
其當即冷笑一聲道。
“吾早就告知過足下。”
“以足下區區千餘人馬,如何擋我徐州萬餘精銳?不若早早歸降。”
“可足下執意不降,還殺吾使臣,今日城池已破,足下震怖乎?”
被捆縛著的正是陽平縣長。
徐州兵圍城之時,陶謙曾遣使進城勸降,卻被其給斬了。
昔年曹操驅走白饒,曾在郡府設宴,有一士子當著眾人之麵,直言欲迎曹操入主東郡。
如今的陽平縣長,正是當年的那名士子。
陽平縣長雖然被俘,卻依舊滿臉不忿,直視陶謙,冷笑道。
“陽平蕞(zui)爾小縣,牆低不足以自恃,兵少不足以自保。”
“守城之卒,多為新募之民,我亦庸碌凡才,不通用兵之法。”
“然而,我區區一庸才,領千餘丁壯,於將軍萬餘精銳前,便能守住吾城五日不失。”
“以此觀之,安東將軍麾下,實難當精銳二字。”
陶謙麵色微變。
徐將曹豹見狀,遂出言罵道。
“牙尖嘴利,徒逞口舌之快。”
“汝若歸降,吾家將軍尚可免汝一死,若再逞口舌之利,定斬不饒。”
陽平縣長依舊冷笑不止。
其已抱必死之心,故而不懼曹豹以死相迫。
其人言道。
“安東將軍興無名之師,擅侵我兗。”
“又縱容爪牙,殺我百姓,辱我士女,吾州人士,無不痛恨。”
“吾身為陽平長吏,有守土保境之責,自當與陽平共存亡,豈肯降之?”
陶謙眉頭蹙起。
曹豹遂拔出佩劍,作勢欲斬。
這時,陽平縣長卻道。
“且慢,我尚有數言相告。”
曹豹哂笑一聲道。
“怎麽,汝莫不是想要歸降?”
陽平縣長卻並未看他,而是朝其身周諸將言道。
“吾主曹兗州,自起兵以來,百戰百勝。”
“克白饒於頓丘,敗於毒於繁陽,斬於夫羅於內黃,數月之間,即定百萬黃巾,被朝廷拜為兗州牧。”
“今吾主不日將領數萬虎賁來援,麾下多百戰之精銳,又有郭軍師這般智士親自設謀。”
“兵鋒所向,天下無可當者。”
“汝等此時若是退走,尚可以保全自身性命。”
“若隨安東將軍,一意孤行,則不出數日,必將喪命於此。”
諸將麵色齊齊一變。
陶謙見狀,神色一冷。
曹豹再不猶豫,抽劍將這陽平縣長刺死。
看著其人屍體,陶謙掃視諸將,麵露不悅道。
“此人死到臨頭,猶敢胡言亂語,著實可恨。”
“將其曝屍於外,若有人為其收屍,則與我殺之。”
諸將對視一眼,應道。
“諾。”
入得縣寺。
陶謙獨坐於主位。
往下望去,見諸將麵色悻悻,再無先前破陽平時的那般喜悅,顯然受到陽平縣長那番話影響。
心中不由暗恨。
曹豹乃陶謙鄉人,更是其人心腹,對陶謙知之甚深,當即出言道。
“將軍,陽平既下,東武陽便再無依托。”
“我軍已圍東武陽多日,夏侯惇手中兵馬,已死傷慘重。”
“今陽平已破,我軍再無顧慮,可盡全力,以兩萬餘眾,圍攻東武陽,”
“若能攻破東武陽,盡獲曹軍將校家眷,以其等作質,曹孟德部屬,必當星散。”
“屆時,兗州便是我徐州囊中之物,又何須分與袁公路?”
陶謙微微頷首,言道。
“卿所言不錯。”
思及一事,陶謙問道。
“濟陰可有曹軍消息傳來?”
“曹操若是領兵馬來援,此時理應入得東郡了,為何始終未有其消息?”
曹豹笑道。
“將軍,曹軍動作甚慢。”
“昨日探報來稟,曹軍兵馬還未至鄄城,欲至東武陽,至少還需兩三日。”
陶謙在心中大致估算了番鄄城與東武陽的距離,蹙眉道。
“東武陽被圍,曹軍理應全速來援,何以如此拖延?”
“莫非有何詭計?”
“曹豹,晚時,汝再領數百精騎往南搜索,不得放過半點蛛絲馬跡。”
“不知為何,吾心中總覺不安。”
曹豹無奈,雖以為陶謙是多此一舉,當下卻也隻得應聲道。
“諾。”
不過,就在這時。
一人忽然從門外急急闖入。
上身裸露,麵上還有胭脂唇痕。
“子龍。”
位於諸將外側的趙雲,聞聲微微一怔,卻是當即應道。
“末將在。”
郭嘉目光在樂平、發幹二城掃過,言道。
“博平已下,聊城被圍,陶謙若是得知,必欲遣其麾下精騎來救聊城。”
“我欲使子龍將軍引本部千餘精騎,進至樂平。”
“陶謙不知我軍兵力虛實,若見子龍兵馬,必生二疑。”
“一疑我軍擾其糧道,二疑我軍欲攻發幹。”
“如此,則其麾下騎兵,不往聊城,將往子龍將軍而去。”
“將軍若見敵騎與我數量相當,則為我軍先破此部騎兵。”
“若見敵騎甚眾,則是戰是避,皆由將軍一人決定。”
“唯獨不可深追,以免被徐州兵四麵圍困。”
趙雲沉聲道。
“諾。”
“軍師之言,末將必當謹記於心。”
郭嘉微微頷首,輕笑一聲,言道。
“子龍此去必當建功。”
趙雲領命而去。
郭嘉又望向夏侯淵道。
“東武陽、陽平情勢未明,妙才,汝領本部兩千騎卒,沿濮水,直奔陽平。”
“若見陽平為徐州兵占據,則汝務必配合元讓,確保東武陽不失。”
“如徐州兵撤去東武陽之圍,退往發幹,則汝可見機引騎卒尾襲其後。”
頓了頓,郭嘉又叮囑道。
“徐州兵遠勝於黑山軍,汝隻可見機行事,不可縱騎強突其本陣。”
夏侯淵俯身道。
“末將謹遵軍師之令。”
“其餘諸將。”
郭嘉起身,掃視諸將,言簡意賅道。
“待兵士用過飯食,略作休息,君等即各引本部兵馬,四麵強攻。”
“午時之前,必破聊城!”
“諾。”
眾將齊齊俯身,轟然相應。
……
陽平。
在徐州萬餘兵馬的連日強攻下,陽平城中千餘守卒,堅守了五晝夜後,終究不敵。
陽平被克,徐州兵馬殺入城中。
於諸將的簇擁下,陶謙直入陽平縣寺。
將入門時,正好見徐州兵士將一人五花大綁,捆縛帶出。
陶謙見此人身配銅印,腰纏黑綬,而且滿麵不忿,遂是知曉此人身份。
其當即冷笑一聲道。
“吾早就告知過足下。”
“以足下區區千餘人馬,如何擋我徐州萬餘精銳?不若早早歸降。”
“可足下執意不降,還殺吾使臣,今日城池已破,足下震怖乎?”
被捆縛著的正是陽平縣長。
徐州兵圍城之時,陶謙曾遣使進城勸降,卻被其給斬了。
昔年曹操驅走白饒,曾在郡府設宴,有一士子當著眾人之麵,直言欲迎曹操入主東郡。
如今的陽平縣長,正是當年的那名士子。
陽平縣長雖然被俘,卻依舊滿臉不忿,直視陶謙,冷笑道。
“陽平蕞(zui)爾小縣,牆低不足以自恃,兵少不足以自保。”
“守城之卒,多為新募之民,我亦庸碌凡才,不通用兵之法。”
“然而,我區區一庸才,領千餘丁壯,於將軍萬餘精銳前,便能守住吾城五日不失。”
“以此觀之,安東將軍麾下,實難當精銳二字。”
陶謙麵色微變。
徐將曹豹見狀,遂出言罵道。
“牙尖嘴利,徒逞口舌之快。”
“汝若歸降,吾家將軍尚可免汝一死,若再逞口舌之利,定斬不饒。”
陽平縣長依舊冷笑不止。
其已抱必死之心,故而不懼曹豹以死相迫。
其人言道。
“安東將軍興無名之師,擅侵我兗。”
“又縱容爪牙,殺我百姓,辱我士女,吾州人士,無不痛恨。”
“吾身為陽平長吏,有守土保境之責,自當與陽平共存亡,豈肯降之?”
陶謙眉頭蹙起。
曹豹遂拔出佩劍,作勢欲斬。
這時,陽平縣長卻道。
“且慢,我尚有數言相告。”
曹豹哂笑一聲道。
“怎麽,汝莫不是想要歸降?”
陽平縣長卻並未看他,而是朝其身周諸將言道。
“吾主曹兗州,自起兵以來,百戰百勝。”
“克白饒於頓丘,敗於毒於繁陽,斬於夫羅於內黃,數月之間,即定百萬黃巾,被朝廷拜為兗州牧。”
“今吾主不日將領數萬虎賁來援,麾下多百戰之精銳,又有郭軍師這般智士親自設謀。”
“兵鋒所向,天下無可當者。”
“汝等此時若是退走,尚可以保全自身性命。”
“若隨安東將軍,一意孤行,則不出數日,必將喪命於此。”
諸將麵色齊齊一變。
陶謙見狀,神色一冷。
曹豹再不猶豫,抽劍將這陽平縣長刺死。
看著其人屍體,陶謙掃視諸將,麵露不悅道。
“此人死到臨頭,猶敢胡言亂語,著實可恨。”
“將其曝屍於外,若有人為其收屍,則與我殺之。”
諸將對視一眼,應道。
“諾。”
入得縣寺。
陶謙獨坐於主位。
往下望去,見諸將麵色悻悻,再無先前破陽平時的那般喜悅,顯然受到陽平縣長那番話影響。
心中不由暗恨。
曹豹乃陶謙鄉人,更是其人心腹,對陶謙知之甚深,當即出言道。
“將軍,陽平既下,東武陽便再無依托。”
“我軍已圍東武陽多日,夏侯惇手中兵馬,已死傷慘重。”
“今陽平已破,我軍再無顧慮,可盡全力,以兩萬餘眾,圍攻東武陽,”
“若能攻破東武陽,盡獲曹軍將校家眷,以其等作質,曹孟德部屬,必當星散。”
“屆時,兗州便是我徐州囊中之物,又何須分與袁公路?”
陶謙微微頷首,言道。
“卿所言不錯。”
思及一事,陶謙問道。
“濟陰可有曹軍消息傳來?”
“曹操若是領兵馬來援,此時理應入得東郡了,為何始終未有其消息?”
曹豹笑道。
“將軍,曹軍動作甚慢。”
“昨日探報來稟,曹軍兵馬還未至鄄城,欲至東武陽,至少還需兩三日。”
陶謙在心中大致估算了番鄄城與東武陽的距離,蹙眉道。
“東武陽被圍,曹軍理應全速來援,何以如此拖延?”
“莫非有何詭計?”
“曹豹,晚時,汝再領數百精騎往南搜索,不得放過半點蛛絲馬跡。”
“不知為何,吾心中總覺不安。”
曹豹無奈,雖以為陶謙是多此一舉,當下卻也隻得應聲道。
“諾。”
不過,就在這時。
一人忽然從門外急急闖入。
上身裸露,麵上還有胭脂唇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