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掛念頓丘縣中家眷安危,黑山軍一眾小帥、頭目,對於白饒之令未有半點敷衍。
但很快,黑山軍們就得知了一條消息。
原本留在渡口附近的船隻,竟被人縱火,焚燒大半。
初聞此訊,白饒心中便直道不妙。
好似其每一步計劃,都已在他人掌握之中。
“曹操若有此等智者輔佐,安得汴水大敗?”
如此安慰自己,在眾人麵前,白饒依舊是副胸有成竹的模樣。
他一麵搜尋船隻,一麵利用渡口所剩不多的船具將兵士渡去北岸,而後,眼見找不到多餘船隻,更是急的伐木作筏。
但黃河水流甚是湍(tuan)急,這等簡筏,實難大用,下水不多時,便支離破碎,能抵達對岸者,不過半數而已。
黑山軍兵士眼見同袍輕易葬身河腹,皆是被嚇的心驚肉跳,無奈白饒心意甚堅,在督戰隊的威脅下,隻能咬牙渡河。
及至深夜,方才終於渡過兩萬兵士。
白饒自忖兵力占優,且頓丘縣中還有千餘兵士可供使用,若是戰事不利,退守城池也不難。
於是,即領兵馬,連夜奔往頓丘。
頓丘城下。
“可曾發現曹軍?”
剛剛被侍女喚醒的頓丘守將聽得白饒發問,連忙搖頭道。
“未曾。”
瞥了一眼城外大軍,頓丘守將心中一動,有心表現自己,便道。
“末將自受大帥之令來此,不敢有絲毫懈怠,廣撒斥候,每時一報。”
“未曾發現敵軍蹤跡。”
守將這話自然是胡言,隻是他自認為曹軍絕不可能突然到此,故而用來表忠心罷了。
白饒卻不疑有他,甚至還誇讚一句。
“你倒是個精細的。”
“嘿嘿。”守將憨笑數聲。
心中估測了下白馬與頓丘間的距離,白饒一直懸著的心終於落下。
“看來未曾來晚。”
“也對,曹軍亦有萬人之眾,豈會來的如此之速?”
他正要讓將士安營,忽有奔馬聲傳來。
兩騎出現在黑山軍視野之中,衣袍皆帶血色,想來是經過一番搏殺的。
白饒依稀認出,這二人正是他先前派出去打探消息的斥候。
不過,這才多久?
二人怎麽這麽快就迴來了?
忽然,一騎似是氣力不支,從馬上摔下,生死不知,另一騎亦是搖搖欲墜。
“速將二人帶來!”白饒急忙下令。
“諾!”
片刻後,親衛便架著一名斥候過來,先前掉下馬的,已經徹底沒了生息。
“汝等莫非是遇見了曹軍斥候?”白饒眉頭緊皺。
斥候背上還插著兩支箭,麵色血白,點了點頭,有氣無力道。
“大帥,我等於元橋發現曹軍兵馬,正欲打探詳情,卻被曹騎察覺。”
“曹騎甚是勇悍,我等折了好多弟兄,奮力拚殺,方才衝出。”
“曹兵何來速也!”
白饒驚歎一聲,急急問道。
“可能看清已有多少曹卒過橋?”
斥候迴憶片刻,斷定道。
“不超千人!”
“千人?”
白饒目光霎時一凝,茫茫夜色下,其雙手不自覺的微微戰栗著。
元橋乃昔日東郡太守橋瑁所建,位處頓丘城西麵,架於大河故瀆之上,距此不足十裏。
他曾親眼見過此橋,知此橋並不寬闊,大軍難以通行。
若率軍直撲此處,正可將已經過橋的曹軍一舉吃下。
念及此處,白饒不再猶豫,大喝道。
“破敵就在今日,眾將隨本帥出擊!”
“諾!”
十裏之地,突擊之下,未花去多長時間,黑山軍便至。
白饒舉目望去,隻見已有約莫兩千兵士渡過元橋,正在岸邊列陣,元橋之上,曹軍熙熙囔囔,至於故瀆對岸,已然看不太清,唯見人影憧憧。
似乎是因黑山軍的到來,已經過橋的兩千曹兵軍士,陡然鼓噪起來,聲音雜亂,隱隱可以聽到曹軍軍官的嗬斥聲。
白饒大喜過望,手中長槍一指。
“殺!”
軍中力士奮力揮舞鼓槌,“隆隆”鼓聲中,黑山軍士盡數出擊。
同一時間,大河對岸亦是響起戰鼓之聲,而且就動靜而言,竟與黑山軍相差無幾。
鼓聲打消了白饒心中最後一絲顧慮。
曹軍大部果然就在此處!
“咻咻!”
步戰之中,最先發揮作用的自然是弓弩。
曹軍的第一輪箭雨灑下,軍陣最前的黑山軍士卒便紛紛倒下,唯有少數披甲者方能幸免於難。
“曹軍弩器竟然如此之利!”
白饒再度驚歎。
但也僅此而已,人數上的巨大差距已經決定了這一戰的勝負,剩下的無非是時間問題。
兩軍廝殺多時,白饒望向元橋,見曹兵仍舊孜孜不倦的從橋上趕來,甚是不解。
勝負已分,這種“添油”之法無非徒增傷亡而已。
曹軍竟然如此不智?
他按捺住心中困惑,倒也不急著毀掉元橋。
既然曹軍非要多折耗於此,那他自然樂得如此。
“大帥快看!”
這時,一將忽然指向戰場北側。
一隊曹騎,約莫百人,乘著黑山軍尚未完成包圍的間隙,陡然衝出。
“不過區區百人而已,待——”
白饒話音未落,原本還結陣抵抗的曹軍,忽然發一聲喊,竟四散而逃,橋上曹軍,也盡數退迴對岸。
“這——”
一眾黑山軍將帥,麵麵相覷,皆是不解。
白饒亦然,他思索片刻,聯想起曹軍先前在“元橋”上的不智之舉,雙目陡然睜大。
“不好,先前逃騎必有曹軍大將在!”
“是了,必是如此!”
白饒細思之下,更是對此深信不疑。
深恐曹軍大將就此逃脫,白饒急忙留下萬餘兵士,一麵追殺曹軍潰卒,一麵則用來堵住元橋,防止曹軍大部渡河來援。
自己則親引數千兵士朝著先前那百騎所逃方向追去。
故瀆附近,水氣濕潤,因而林木甚多。
白饒之所以動用數千人,正是為了預防曹軍躲入林中,以備搜查用。
卻不過剛剛追出四五裏,一名黑山軍小帥便滿臉喜意來報。
小帥身後,還有一名力士扛著一柄大纛(dao)。
“大帥,此物似是曹軍大纛,莫非——”
不等他說完,白饒就立刻接過大纛,確定無誤後,難以置信道。
“莫非曹操就在此處!”
“必是如此。”
小帥激動道。
“曹操自以為我等看不透其算計,故有此冒險之舉。”
“此天賜大功於大帥也!必是天公將軍英靈顯召。”
夜風吹拂而過,其溫甚寒,然白饒此刻卻是感受不到半分涼意。
“若是能擒曹操,攜此大勝之威,王肱必定喪膽。”
“濮陽可下,東郡亦可為我所有!”
“屆時吾北聯張燕,東邀青州黃巾眾,功業未可知也!”
驚世大功就在眼前,念及此番前景,白饒再難自抑,狂吼道。
“眾將,隨我追擊!決不可放跑曹操!”
“諾!”
但很快,黑山軍們就得知了一條消息。
原本留在渡口附近的船隻,竟被人縱火,焚燒大半。
初聞此訊,白饒心中便直道不妙。
好似其每一步計劃,都已在他人掌握之中。
“曹操若有此等智者輔佐,安得汴水大敗?”
如此安慰自己,在眾人麵前,白饒依舊是副胸有成竹的模樣。
他一麵搜尋船隻,一麵利用渡口所剩不多的船具將兵士渡去北岸,而後,眼見找不到多餘船隻,更是急的伐木作筏。
但黃河水流甚是湍(tuan)急,這等簡筏,實難大用,下水不多時,便支離破碎,能抵達對岸者,不過半數而已。
黑山軍兵士眼見同袍輕易葬身河腹,皆是被嚇的心驚肉跳,無奈白饒心意甚堅,在督戰隊的威脅下,隻能咬牙渡河。
及至深夜,方才終於渡過兩萬兵士。
白饒自忖兵力占優,且頓丘縣中還有千餘兵士可供使用,若是戰事不利,退守城池也不難。
於是,即領兵馬,連夜奔往頓丘。
頓丘城下。
“可曾發現曹軍?”
剛剛被侍女喚醒的頓丘守將聽得白饒發問,連忙搖頭道。
“未曾。”
瞥了一眼城外大軍,頓丘守將心中一動,有心表現自己,便道。
“末將自受大帥之令來此,不敢有絲毫懈怠,廣撒斥候,每時一報。”
“未曾發現敵軍蹤跡。”
守將這話自然是胡言,隻是他自認為曹軍絕不可能突然到此,故而用來表忠心罷了。
白饒卻不疑有他,甚至還誇讚一句。
“你倒是個精細的。”
“嘿嘿。”守將憨笑數聲。
心中估測了下白馬與頓丘間的距離,白饒一直懸著的心終於落下。
“看來未曾來晚。”
“也對,曹軍亦有萬人之眾,豈會來的如此之速?”
他正要讓將士安營,忽有奔馬聲傳來。
兩騎出現在黑山軍視野之中,衣袍皆帶血色,想來是經過一番搏殺的。
白饒依稀認出,這二人正是他先前派出去打探消息的斥候。
不過,這才多久?
二人怎麽這麽快就迴來了?
忽然,一騎似是氣力不支,從馬上摔下,生死不知,另一騎亦是搖搖欲墜。
“速將二人帶來!”白饒急忙下令。
“諾!”
片刻後,親衛便架著一名斥候過來,先前掉下馬的,已經徹底沒了生息。
“汝等莫非是遇見了曹軍斥候?”白饒眉頭緊皺。
斥候背上還插著兩支箭,麵色血白,點了點頭,有氣無力道。
“大帥,我等於元橋發現曹軍兵馬,正欲打探詳情,卻被曹騎察覺。”
“曹騎甚是勇悍,我等折了好多弟兄,奮力拚殺,方才衝出。”
“曹兵何來速也!”
白饒驚歎一聲,急急問道。
“可能看清已有多少曹卒過橋?”
斥候迴憶片刻,斷定道。
“不超千人!”
“千人?”
白饒目光霎時一凝,茫茫夜色下,其雙手不自覺的微微戰栗著。
元橋乃昔日東郡太守橋瑁所建,位處頓丘城西麵,架於大河故瀆之上,距此不足十裏。
他曾親眼見過此橋,知此橋並不寬闊,大軍難以通行。
若率軍直撲此處,正可將已經過橋的曹軍一舉吃下。
念及此處,白饒不再猶豫,大喝道。
“破敵就在今日,眾將隨本帥出擊!”
“諾!”
十裏之地,突擊之下,未花去多長時間,黑山軍便至。
白饒舉目望去,隻見已有約莫兩千兵士渡過元橋,正在岸邊列陣,元橋之上,曹軍熙熙囔囔,至於故瀆對岸,已然看不太清,唯見人影憧憧。
似乎是因黑山軍的到來,已經過橋的兩千曹兵軍士,陡然鼓噪起來,聲音雜亂,隱隱可以聽到曹軍軍官的嗬斥聲。
白饒大喜過望,手中長槍一指。
“殺!”
軍中力士奮力揮舞鼓槌,“隆隆”鼓聲中,黑山軍士盡數出擊。
同一時間,大河對岸亦是響起戰鼓之聲,而且就動靜而言,竟與黑山軍相差無幾。
鼓聲打消了白饒心中最後一絲顧慮。
曹軍大部果然就在此處!
“咻咻!”
步戰之中,最先發揮作用的自然是弓弩。
曹軍的第一輪箭雨灑下,軍陣最前的黑山軍士卒便紛紛倒下,唯有少數披甲者方能幸免於難。
“曹軍弩器竟然如此之利!”
白饒再度驚歎。
但也僅此而已,人數上的巨大差距已經決定了這一戰的勝負,剩下的無非是時間問題。
兩軍廝殺多時,白饒望向元橋,見曹兵仍舊孜孜不倦的從橋上趕來,甚是不解。
勝負已分,這種“添油”之法無非徒增傷亡而已。
曹軍竟然如此不智?
他按捺住心中困惑,倒也不急著毀掉元橋。
既然曹軍非要多折耗於此,那他自然樂得如此。
“大帥快看!”
這時,一將忽然指向戰場北側。
一隊曹騎,約莫百人,乘著黑山軍尚未完成包圍的間隙,陡然衝出。
“不過區區百人而已,待——”
白饒話音未落,原本還結陣抵抗的曹軍,忽然發一聲喊,竟四散而逃,橋上曹軍,也盡數退迴對岸。
“這——”
一眾黑山軍將帥,麵麵相覷,皆是不解。
白饒亦然,他思索片刻,聯想起曹軍先前在“元橋”上的不智之舉,雙目陡然睜大。
“不好,先前逃騎必有曹軍大將在!”
“是了,必是如此!”
白饒細思之下,更是對此深信不疑。
深恐曹軍大將就此逃脫,白饒急忙留下萬餘兵士,一麵追殺曹軍潰卒,一麵則用來堵住元橋,防止曹軍大部渡河來援。
自己則親引數千兵士朝著先前那百騎所逃方向追去。
故瀆附近,水氣濕潤,因而林木甚多。
白饒之所以動用數千人,正是為了預防曹軍躲入林中,以備搜查用。
卻不過剛剛追出四五裏,一名黑山軍小帥便滿臉喜意來報。
小帥身後,還有一名力士扛著一柄大纛(dao)。
“大帥,此物似是曹軍大纛,莫非——”
不等他說完,白饒就立刻接過大纛,確定無誤後,難以置信道。
“莫非曹操就在此處!”
“必是如此。”
小帥激動道。
“曹操自以為我等看不透其算計,故有此冒險之舉。”
“此天賜大功於大帥也!必是天公將軍英靈顯召。”
夜風吹拂而過,其溫甚寒,然白饒此刻卻是感受不到半分涼意。
“若是能擒曹操,攜此大勝之威,王肱必定喪膽。”
“濮陽可下,東郡亦可為我所有!”
“屆時吾北聯張燕,東邀青州黃巾眾,功業未可知也!”
驚世大功就在眼前,念及此番前景,白饒再難自抑,狂吼道。
“眾將,隨我追擊!決不可放跑曹操!”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