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七日,天子車駕西遷。
董卓先逮捕洛陽富人,套上罪名誅殺,從而收取其財產。
因此而死者,不可計數。
然後盡驅洛陽百姓西行長安,眾數百萬。
步騎兵前後驅馳,相互踐踏,再加上糧食欠缺,西涼軍士肆意劫掠民眾。
一時間,屍橫遍野,積屍盈路。
董卓自己留駐在洛陽畢圭苑,使人燒毀宮殿、官衙及民宅,並派呂布發掘諸皇帝及公卿百官墳墓,收取墓中財寶。
至此,洛陽以西二百裏內,屋舍被全部毀去,雞犬不留。
對於俘虜的山東兵士,董卓則更是殘暴。
其以豬油塗布十餘匹,然後盡數纏裹在兵士身上,從足底開始燒,直到兵士被活活燒死,其間慘嚎聲不絕。
……
潁川。
郭嘉從馬車上走出,遠望北方,無言良久。
世事如潮,人如水。
或可憑謀,恃勇,掀起一時風浪,最終還是敵不過滔滔大勢。
積屍遍野。
讀時簡單,字間所藏者,卻是百萬無辜。
良久,郭嘉方才長歎出聲。
一介寒士,又生不逢時,便是有些許智計,如何抗拒的了世間大勢?
他救的了陽城生民,卻救不了洛陽的百萬無辜。
……
洛陽,發兵救火後,曹操獨身來見袁紹,試圖說動眾諸侯追襲董卓。
不料袁紹卻推辭道:“兵士疲乏困倦,此時進軍並沒有什麽益處。”
其餘諸侯亦言不可輕動。
曹操因之大怒,罵道。
“豎子不足與謀。”
待洛陽火勢漸小,曹操點兵聚將,欲急追董卓。
帳內,夏侯惇進言道。
“兄長,時機已至,正可開啟奉孝先生所留錦囊了。”
在上一個錦囊中,郭嘉便留下手書,言是若追擊董卓,便可開啟某某錦囊雲雲。
曹操點了點頭,從懷中取出錦囊,打開。
“董卓西遷,必布伏兵於後,以阻追兵。”
“滎陽地勢開闊,極適西涼精騎縱橫,又有汴水阻塞歸途,伏兵必布於此。”
“將軍麾下多為新卒,猝然遇伏,必定大敗,或有性命之危。”
“追或不追,望將軍細思。”
看完囊中手書,曹操沉默片刻後,便將手書傳示諸將。
待諸將都看過後,曹操問道。
“如何?”
夏侯惇出言道。
“奉孝先生智計過人,所謀無有不中。”
“滎陽地勢兄長亦知,若真如奉孝先生所言,一旦遇伏,我軍必定傷亡慘重!”
“以此論之,兄長萬萬不可追擊。”
夏侯惇如今已深服於郭嘉智計,言語必稱先生,甚為恭敬。
曹操並不認同夏侯惇所言,但也沒有立即否認,而是望向諸將道。
“你等又如何看?”
眾將紛紛出言,皆言不可追。
就在曹操眉頭越皺越深之時,曹仁奮聲說道。
“兄長當追!”
曹操心中一喜,故意問道。
“哦?子孝豈不見手書之語。”
“奉孝有言在先,追則必定大敗,危及性命。”
曹仁慷慨道。
“丈夫欲成大事者,豈能畏死乎?”
“今諸侯討董,天下人皆矚目於此。”
“諸侯愈是不願進兵,兄長反而愈當進擊。”
“如此,方可揚忠義於海內,兼收天下人之心。”
曹操大喜。
“子孝所言,正合吾意。”
又自信滿滿道。
“再者,吾久習兵陣,頗知兵法,非不知兵者。”
“今既知滎陽有伏,自可從容應對,豈能大敗?”
“此正我等揚名之時,諸君勿疑!”
於是,盡起營中精兵五千,又得濟北相鮑信,陳留太守張邈帳下衛茲相助,合軍萬餘。
將兵西行,試圖攻占成皋。
至汴水,將要渡河,曹操遣人告知鮑信,衛茲,言對岸必有伏兵。
鮑信之弟鮑韜失笑道:“孟德何其膽小。”
鮑信不悅道。
“奮武將軍智謀深遠,絕非無的放矢之人。”
“速傳我令,讓軍士多加戒備。”
“諾!”
選定渡口,搭設浮橋,派出斥候。
不過多時,全軍皆渡過汴水。
複行數裏,未見一兵一卒。
諸將皆疑。
曹休奇道。
“莫非奉孝先生這次料錯了?”
“隻怕是了。”夏侯淵點了點頭。
曹操不由鬆了一口氣,迴首失笑道。
“不想奉孝也有失算之時,枉我暗自緊張。”
“哈哈——”
“咚!”
鼓聲驟響,曹操笑聲立時一頓,諸將亦是紛紛色變。
一支兵馬正從遠處林間殺出。
兵甲嚴整,喊殺聲震天。
“果有伏兵!”
曹操又驚又急,匆忙拔出佩劍,高唿道。
“禦敵、禦敵!”
諸將立刻各歸本部,指揮兵士結成陣勢,以作抵禦。
所幸曹軍早有防備,陣腳尚且安穩。
雙方鏖戰多時後,忽有隆隆聲響自側方傳來,有若雷鳴。
正指揮諸將迎戰的曹操,頓時麵色一變。
“西涼精騎!”
諸將亦是心道不妙。
兩軍將士現已苦戰多時,這種時刻,騎兵出現,足以決定戰局。
而騎兵速度何其之快,未等曹軍做出應對,便衝入戰場。
主將徐榮,深諳兵法,不斷驅使騎兵踐踏曹軍、鮑信軍步卒。
曹軍、鮑信軍中,多為新募之卒,如何經的起騎兵踐踏?
半柱香不到,鮑信、衛茲軍俱潰。
潰兵慌亂逃竄,又呈倒卷珠簾之勢,引得曹軍陣勢不穩,兵士競相爭逃,亂作一團。
曹操手殺十餘潰兵,猶不能阻。
“兄長,兄長,敗了,我軍敗了!快走!”
曹洪急至中軍。
其餘幾將早已被潰軍衝散,不知動向。
曹操又氣又惱,卻也知道此時不能情緒用事,隻能引親兵數百,向南突圍。
途中,曹操瞧見一將,體量短小,手持短刀,左衝右突,勇不可當,竟是其帳前吏,樂進樂文謙。
心中不免暗暗稱奇。
卻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正慌忙逃竄的曹操,忽覺右臂一痛,竟被流矢所中,不等其反應,其胯下戰馬,也忽的倒地不起。
眼見西涼兵士追來,曹操冷汗俱冒,驚道:“吾命休矣!”
轉視曹洪。
“吾死於此,賢弟速去。”
曹洪一咬牙道:“公請上馬,洪願步行。”
曹操一邊上馬,一邊迴頭問曹洪道:“賊兵追上,吾弟又將奈何?”
曹洪急道:“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
於是,曹洪拖刀跟馬而走,數曆艱險,狼狽至極。
及至入夜,天色昏黑,難以視物,西涼軍追索不便,這才終於走脫。
董卓先逮捕洛陽富人,套上罪名誅殺,從而收取其財產。
因此而死者,不可計數。
然後盡驅洛陽百姓西行長安,眾數百萬。
步騎兵前後驅馳,相互踐踏,再加上糧食欠缺,西涼軍士肆意劫掠民眾。
一時間,屍橫遍野,積屍盈路。
董卓自己留駐在洛陽畢圭苑,使人燒毀宮殿、官衙及民宅,並派呂布發掘諸皇帝及公卿百官墳墓,收取墓中財寶。
至此,洛陽以西二百裏內,屋舍被全部毀去,雞犬不留。
對於俘虜的山東兵士,董卓則更是殘暴。
其以豬油塗布十餘匹,然後盡數纏裹在兵士身上,從足底開始燒,直到兵士被活活燒死,其間慘嚎聲不絕。
……
潁川。
郭嘉從馬車上走出,遠望北方,無言良久。
世事如潮,人如水。
或可憑謀,恃勇,掀起一時風浪,最終還是敵不過滔滔大勢。
積屍遍野。
讀時簡單,字間所藏者,卻是百萬無辜。
良久,郭嘉方才長歎出聲。
一介寒士,又生不逢時,便是有些許智計,如何抗拒的了世間大勢?
他救的了陽城生民,卻救不了洛陽的百萬無辜。
……
洛陽,發兵救火後,曹操獨身來見袁紹,試圖說動眾諸侯追襲董卓。
不料袁紹卻推辭道:“兵士疲乏困倦,此時進軍並沒有什麽益處。”
其餘諸侯亦言不可輕動。
曹操因之大怒,罵道。
“豎子不足與謀。”
待洛陽火勢漸小,曹操點兵聚將,欲急追董卓。
帳內,夏侯惇進言道。
“兄長,時機已至,正可開啟奉孝先生所留錦囊了。”
在上一個錦囊中,郭嘉便留下手書,言是若追擊董卓,便可開啟某某錦囊雲雲。
曹操點了點頭,從懷中取出錦囊,打開。
“董卓西遷,必布伏兵於後,以阻追兵。”
“滎陽地勢開闊,極適西涼精騎縱橫,又有汴水阻塞歸途,伏兵必布於此。”
“將軍麾下多為新卒,猝然遇伏,必定大敗,或有性命之危。”
“追或不追,望將軍細思。”
看完囊中手書,曹操沉默片刻後,便將手書傳示諸將。
待諸將都看過後,曹操問道。
“如何?”
夏侯惇出言道。
“奉孝先生智計過人,所謀無有不中。”
“滎陽地勢兄長亦知,若真如奉孝先生所言,一旦遇伏,我軍必定傷亡慘重!”
“以此論之,兄長萬萬不可追擊。”
夏侯惇如今已深服於郭嘉智計,言語必稱先生,甚為恭敬。
曹操並不認同夏侯惇所言,但也沒有立即否認,而是望向諸將道。
“你等又如何看?”
眾將紛紛出言,皆言不可追。
就在曹操眉頭越皺越深之時,曹仁奮聲說道。
“兄長當追!”
曹操心中一喜,故意問道。
“哦?子孝豈不見手書之語。”
“奉孝有言在先,追則必定大敗,危及性命。”
曹仁慷慨道。
“丈夫欲成大事者,豈能畏死乎?”
“今諸侯討董,天下人皆矚目於此。”
“諸侯愈是不願進兵,兄長反而愈當進擊。”
“如此,方可揚忠義於海內,兼收天下人之心。”
曹操大喜。
“子孝所言,正合吾意。”
又自信滿滿道。
“再者,吾久習兵陣,頗知兵法,非不知兵者。”
“今既知滎陽有伏,自可從容應對,豈能大敗?”
“此正我等揚名之時,諸君勿疑!”
於是,盡起營中精兵五千,又得濟北相鮑信,陳留太守張邈帳下衛茲相助,合軍萬餘。
將兵西行,試圖攻占成皋。
至汴水,將要渡河,曹操遣人告知鮑信,衛茲,言對岸必有伏兵。
鮑信之弟鮑韜失笑道:“孟德何其膽小。”
鮑信不悅道。
“奮武將軍智謀深遠,絕非無的放矢之人。”
“速傳我令,讓軍士多加戒備。”
“諾!”
選定渡口,搭設浮橋,派出斥候。
不過多時,全軍皆渡過汴水。
複行數裏,未見一兵一卒。
諸將皆疑。
曹休奇道。
“莫非奉孝先生這次料錯了?”
“隻怕是了。”夏侯淵點了點頭。
曹操不由鬆了一口氣,迴首失笑道。
“不想奉孝也有失算之時,枉我暗自緊張。”
“哈哈——”
“咚!”
鼓聲驟響,曹操笑聲立時一頓,諸將亦是紛紛色變。
一支兵馬正從遠處林間殺出。
兵甲嚴整,喊殺聲震天。
“果有伏兵!”
曹操又驚又急,匆忙拔出佩劍,高唿道。
“禦敵、禦敵!”
諸將立刻各歸本部,指揮兵士結成陣勢,以作抵禦。
所幸曹軍早有防備,陣腳尚且安穩。
雙方鏖戰多時後,忽有隆隆聲響自側方傳來,有若雷鳴。
正指揮諸將迎戰的曹操,頓時麵色一變。
“西涼精騎!”
諸將亦是心道不妙。
兩軍將士現已苦戰多時,這種時刻,騎兵出現,足以決定戰局。
而騎兵速度何其之快,未等曹軍做出應對,便衝入戰場。
主將徐榮,深諳兵法,不斷驅使騎兵踐踏曹軍、鮑信軍步卒。
曹軍、鮑信軍中,多為新募之卒,如何經的起騎兵踐踏?
半柱香不到,鮑信、衛茲軍俱潰。
潰兵慌亂逃竄,又呈倒卷珠簾之勢,引得曹軍陣勢不穩,兵士競相爭逃,亂作一團。
曹操手殺十餘潰兵,猶不能阻。
“兄長,兄長,敗了,我軍敗了!快走!”
曹洪急至中軍。
其餘幾將早已被潰軍衝散,不知動向。
曹操又氣又惱,卻也知道此時不能情緒用事,隻能引親兵數百,向南突圍。
途中,曹操瞧見一將,體量短小,手持短刀,左衝右突,勇不可當,竟是其帳前吏,樂進樂文謙。
心中不免暗暗稱奇。
卻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正慌忙逃竄的曹操,忽覺右臂一痛,竟被流矢所中,不等其反應,其胯下戰馬,也忽的倒地不起。
眼見西涼兵士追來,曹操冷汗俱冒,驚道:“吾命休矣!”
轉視曹洪。
“吾死於此,賢弟速去。”
曹洪一咬牙道:“公請上馬,洪願步行。”
曹操一邊上馬,一邊迴頭問曹洪道:“賊兵追上,吾弟又將奈何?”
曹洪急道:“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
於是,曹洪拖刀跟馬而走,數曆艱險,狼狽至極。
及至入夜,天色昏黑,難以視物,西涼軍追索不便,這才終於走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