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山不著急,根本不差這幾天。再說了,米哈伊到了武漢這裏,還得三天,這是順利的話。要是不順利,怕是要引起外交糾紛了。李青山這個時候,忽然有點後悔了,讓段飛等人乘船過來,不是更好嗎?車裏的東西,自己乘船也能弄到上海,讓一艘潛水艇到這裏幹什麽?
所以,迴到喜來登酒店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拍電報。正好,電池也該充電了。
雖然在酒店發電報,怕國民黨的電訊稽查人員抓住。可是李青山那個喬治?李的身份,即使是抓住了,他也能通過英國公使館把電台要出來。
米哈伊接到電報可是高興夠嗆。在上海,他還能潛伏住。要是去不熟悉的長江航道,他就有點害怕了。別的不說,就是長江航道裏麵那些漁民的網,他就得躲著走。一個不小心,暴露目標了就得上浮。是真怕引起外交糾紛啊!李青山這個電報去的確實及時,讓他躲在自己的指揮室裏麵都笑出了聲。
李青山這裏給電池充著電,幫著胡建民研究那些梅花篆字。可是,除了最開始認出的那幾個,剩下的就都不認識了。因為受到了那‘小海’兩個字的啟發,胡建民決定把字倒過來,看紙的這一麵。
這迴,透過燈光,字跡就辨認了出來。那些篆字的意思是:在正麵看到的那些字,隻能是隻有那幾個字,剩下的字人們肯定認不出來。接著,篆字寫出來的事兒,讓李青山和胡建民是目瞪口呆。
碑文石刻上麵說到:天寶十四有胡亂,帝慌遣國之師勤之。翰守關不利,都失,帝走西蜀,禮命翰舊部遂押庫銀追之。乃半,聞馬嵬驛之變,逢武幼帝登基,遂逐之。然,翰之舊部千人無覓蹤。”
碑拓到這裏什麽也沒有說,沒了。
“這就到這了?說的是什麽亂七八糟的。怎麽看不明白啊?”胡建民手拿碑拓,對著燈光說到。
“要是按照劉老先生的說法,這天寶十四年,就應該是李隆基唐玄宗的年號。也就是那一年鬧得安史之亂最歡的時候。那個翰,我想應該是哥舒翰,一個隨從高仙芝的悍將。這段曆史,那些蘇聯的老學究可是有研究。不過,這也讓我們知道了不少信息。首先是,這批寶藏確實藏了起來。至於藏到了哪裏,有那麽好找,唐朝的人早就找迴去了。也不至於唐朝後期,產生那些軍閥割據局麵。朝廷沒錢,怎麽能控製住手下的強將呢?那個禮,應該是陳玄禮。馬嵬驛之變就是此人帶頭發動的。要說這裏沒有陰謀,鬼才相信呢?這樣,李隆基的舊部就隻剩下郭子儀和李光弼了,他們又在靈武推舉太子李亨登基。是安史之亂動搖了唐朝的根基,這和錢應該分不開。”李青山說到。
“誒呦!你對唐朝的曆史知道的還真不少?”胡建民放下碑拓說到。
“也是這二年,找寶找的。最近又在莫斯科跟著那些教授們學習,才知道的。以前,根本啥都不知道。別說中國人研究唐朝興盛的曆史,就是外國,也有不少人在研究。怎麽說呢?就算是以史為鑒吧!特別是蘇聯人,對這段曆史更加感興趣。一個帝國的沒落,跟統治者有直接的關係。哎……!扯遠了!有了這個說明,我們就有方向了。最少,我們是知道有這批寶藏的存在了。”
聽李青山這麽肯定的說,胡建民也展開了想象,他說到:“千人能有多少?最少是一千人吧?押送都需要千人,那這批寶藏可不再少數。”
“古人愛泛指,隻要不少於萬人,都用千人代替。而且,這個故事應該是李白遊曆時得到的。估計寶藏很多,要不然弄得這樣神秘幹什麽?迴去,有時間了,咱們去探查一下。”李青山並沒有告訴胡建民,他手裏還有證據。因為他也不是很確定,那張羊皮紙記載的是不是就是藏寶隊。
有了這個碑拓作為底氣,第二天他們二人想看到李陽冰小篆的願望更強烈了。一大早,他們就出了門,打車去黃鶴磯頭。轎車裏的東西太重,白天出去就有點招搖過市了。所以,二人還是經過一些簡單的化妝,避免被人認出來。畢竟,胡建民在這裏生活了六七年。
這次他們到了消防隊那裏,管事的告訴他們,保管員已經來了,不過得有武漢市文物局的手諭,他們才敢開門讓二人研究。
胡建民讓李青山等在這裏,他去文物局。一個文物局的介紹信,他還是能開出來的。
臨近中午時分,胡建民開迴來了介紹信。想想,應該是花了不少錢。
李青山在胡建民去開介紹信的功夫,也把牆上的詩文看了個夠。針對這些詩文,李青山現在學的還是很認真的。畢竟自己的隊伍的聯係密碼都是用這些古代詩詞,就是不想學也得學。況且,一趟青城山之行,讓李青山對古代詩文有了更廣泛的認識。
胡建民迴來後,倉庫的門被打開了。倉庫裏麵基本上都是一些石板、石頭什麽的。至於那些字畫、木刻,不知道都到了哪裏,反正不在這裏。
有了上次那塊匾額的經驗,兩個人專門找一些篆刻看。隻要是懷疑是李陽冰的小篆,就都拓下來。當然,為了防止外人看出來,他們還拓了一些名人的石刻。比如:顏真卿的字,也有些研究價值。
足足弄了二十多張紙,兩人才把那些石板按照原樣摞好。李青山看著外麵晾曬的碑拓,對著那個值班的人問到:“鬼子占領武漢,這些文物沒有被糟蹋,到是很稀奇的事兒?”
“嗨!鬼子焉能放過這裏?我們在武漢保衛戰初期,就把這些文物埋在了山上。因為這個,還有好幾個人為了保護這些文物犧牲了呢。小鬼子來中國,隻要他們看上的東西,肯定會往迴搶奪的。”值班員說到。
“所以說他們必敗!從他們搶奪東西往迴運就能看出來,他們的東亞聖戰早晚都得輸。就連自己占領了這裏,心裏都沒底。謝謝了!走了!”李青山說完,和胡建民收拾好那些碑拓,離開了黃鶴樓舊址。
迴到酒店後,胡建民出去,讓人做了個裝地圖那樣的圓筒,把那些沒有用的碑拓裝了進去。用胡建民的話說,這些碑拓,沒有事兒的時候拿出來看,也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兒。
兩張帶有李陽冰小篆體的碑拓被擺到了床上。此刻,李青山正在正麵端詳著這些字。
正麵看這些字,根本看不出什麽。隻覺得小篆體非常好看。可是翻轉過來,對著陽光看,字就不一樣了。要說古人的智慧就是高,誰又能透過石板去看字呢?
等李青山把紙張都貼到了窗戶上,胡建民開始辨認字了。這迴,他是用鋼筆把字記在紙上再念。
把一些難懂的字寫在紙上,胡建民念到:“寶應初,十二仙逝,餘為其《草堂集》做序。理其平生所做,甚感慰。然,觀其幼作《俠客行》不與存符。逐想之遺,乃意之深。白遊山川,交甚廣。梁之二士,實白知交,告之秘,乃從容去。白借古喻之,示其忠。改其作,藏揭於裏,望國得之。”
念完後,胡建民說到:“原來是這麽迴事兒啊!就是不知道這些寶藏的具體位置。看看下一篇寫的是什麽?”
說著,胡建民趕緊抓起鋼筆,開始翻譯下一篇碑文篆刻了。
最快更新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所以,迴到喜來登酒店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拍電報。正好,電池也該充電了。
雖然在酒店發電報,怕國民黨的電訊稽查人員抓住。可是李青山那個喬治?李的身份,即使是抓住了,他也能通過英國公使館把電台要出來。
米哈伊接到電報可是高興夠嗆。在上海,他還能潛伏住。要是去不熟悉的長江航道,他就有點害怕了。別的不說,就是長江航道裏麵那些漁民的網,他就得躲著走。一個不小心,暴露目標了就得上浮。是真怕引起外交糾紛啊!李青山這個電報去的確實及時,讓他躲在自己的指揮室裏麵都笑出了聲。
李青山這裏給電池充著電,幫著胡建民研究那些梅花篆字。可是,除了最開始認出的那幾個,剩下的就都不認識了。因為受到了那‘小海’兩個字的啟發,胡建民決定把字倒過來,看紙的這一麵。
這迴,透過燈光,字跡就辨認了出來。那些篆字的意思是:在正麵看到的那些字,隻能是隻有那幾個字,剩下的字人們肯定認不出來。接著,篆字寫出來的事兒,讓李青山和胡建民是目瞪口呆。
碑文石刻上麵說到:天寶十四有胡亂,帝慌遣國之師勤之。翰守關不利,都失,帝走西蜀,禮命翰舊部遂押庫銀追之。乃半,聞馬嵬驛之變,逢武幼帝登基,遂逐之。然,翰之舊部千人無覓蹤。”
碑拓到這裏什麽也沒有說,沒了。
“這就到這了?說的是什麽亂七八糟的。怎麽看不明白啊?”胡建民手拿碑拓,對著燈光說到。
“要是按照劉老先生的說法,這天寶十四年,就應該是李隆基唐玄宗的年號。也就是那一年鬧得安史之亂最歡的時候。那個翰,我想應該是哥舒翰,一個隨從高仙芝的悍將。這段曆史,那些蘇聯的老學究可是有研究。不過,這也讓我們知道了不少信息。首先是,這批寶藏確實藏了起來。至於藏到了哪裏,有那麽好找,唐朝的人早就找迴去了。也不至於唐朝後期,產生那些軍閥割據局麵。朝廷沒錢,怎麽能控製住手下的強將呢?那個禮,應該是陳玄禮。馬嵬驛之變就是此人帶頭發動的。要說這裏沒有陰謀,鬼才相信呢?這樣,李隆基的舊部就隻剩下郭子儀和李光弼了,他們又在靈武推舉太子李亨登基。是安史之亂動搖了唐朝的根基,這和錢應該分不開。”李青山說到。
“誒呦!你對唐朝的曆史知道的還真不少?”胡建民放下碑拓說到。
“也是這二年,找寶找的。最近又在莫斯科跟著那些教授們學習,才知道的。以前,根本啥都不知道。別說中國人研究唐朝興盛的曆史,就是外國,也有不少人在研究。怎麽說呢?就算是以史為鑒吧!特別是蘇聯人,對這段曆史更加感興趣。一個帝國的沒落,跟統治者有直接的關係。哎……!扯遠了!有了這個說明,我們就有方向了。最少,我們是知道有這批寶藏的存在了。”
聽李青山這麽肯定的說,胡建民也展開了想象,他說到:“千人能有多少?最少是一千人吧?押送都需要千人,那這批寶藏可不再少數。”
“古人愛泛指,隻要不少於萬人,都用千人代替。而且,這個故事應該是李白遊曆時得到的。估計寶藏很多,要不然弄得這樣神秘幹什麽?迴去,有時間了,咱們去探查一下。”李青山並沒有告訴胡建民,他手裏還有證據。因為他也不是很確定,那張羊皮紙記載的是不是就是藏寶隊。
有了這個碑拓作為底氣,第二天他們二人想看到李陽冰小篆的願望更強烈了。一大早,他們就出了門,打車去黃鶴磯頭。轎車裏的東西太重,白天出去就有點招搖過市了。所以,二人還是經過一些簡單的化妝,避免被人認出來。畢竟,胡建民在這裏生活了六七年。
這次他們到了消防隊那裏,管事的告訴他們,保管員已經來了,不過得有武漢市文物局的手諭,他們才敢開門讓二人研究。
胡建民讓李青山等在這裏,他去文物局。一個文物局的介紹信,他還是能開出來的。
臨近中午時分,胡建民開迴來了介紹信。想想,應該是花了不少錢。
李青山在胡建民去開介紹信的功夫,也把牆上的詩文看了個夠。針對這些詩文,李青山現在學的還是很認真的。畢竟自己的隊伍的聯係密碼都是用這些古代詩詞,就是不想學也得學。況且,一趟青城山之行,讓李青山對古代詩文有了更廣泛的認識。
胡建民迴來後,倉庫的門被打開了。倉庫裏麵基本上都是一些石板、石頭什麽的。至於那些字畫、木刻,不知道都到了哪裏,反正不在這裏。
有了上次那塊匾額的經驗,兩個人專門找一些篆刻看。隻要是懷疑是李陽冰的小篆,就都拓下來。當然,為了防止外人看出來,他們還拓了一些名人的石刻。比如:顏真卿的字,也有些研究價值。
足足弄了二十多張紙,兩人才把那些石板按照原樣摞好。李青山看著外麵晾曬的碑拓,對著那個值班的人問到:“鬼子占領武漢,這些文物沒有被糟蹋,到是很稀奇的事兒?”
“嗨!鬼子焉能放過這裏?我們在武漢保衛戰初期,就把這些文物埋在了山上。因為這個,還有好幾個人為了保護這些文物犧牲了呢。小鬼子來中國,隻要他們看上的東西,肯定會往迴搶奪的。”值班員說到。
“所以說他們必敗!從他們搶奪東西往迴運就能看出來,他們的東亞聖戰早晚都得輸。就連自己占領了這裏,心裏都沒底。謝謝了!走了!”李青山說完,和胡建民收拾好那些碑拓,離開了黃鶴樓舊址。
迴到酒店後,胡建民出去,讓人做了個裝地圖那樣的圓筒,把那些沒有用的碑拓裝了進去。用胡建民的話說,這些碑拓,沒有事兒的時候拿出來看,也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兒。
兩張帶有李陽冰小篆體的碑拓被擺到了床上。此刻,李青山正在正麵端詳著這些字。
正麵看這些字,根本看不出什麽。隻覺得小篆體非常好看。可是翻轉過來,對著陽光看,字就不一樣了。要說古人的智慧就是高,誰又能透過石板去看字呢?
等李青山把紙張都貼到了窗戶上,胡建民開始辨認字了。這迴,他是用鋼筆把字記在紙上再念。
把一些難懂的字寫在紙上,胡建民念到:“寶應初,十二仙逝,餘為其《草堂集》做序。理其平生所做,甚感慰。然,觀其幼作《俠客行》不與存符。逐想之遺,乃意之深。白遊山川,交甚廣。梁之二士,實白知交,告之秘,乃從容去。白借古喻之,示其忠。改其作,藏揭於裏,望國得之。”
念完後,胡建民說到:“原來是這麽迴事兒啊!就是不知道這些寶藏的具體位置。看看下一篇寫的是什麽?”
說著,胡建民趕緊抓起鋼筆,開始翻譯下一篇碑文篆刻了。
最快更新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