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金天順十六年。
動亂了整整三年的泰金朝終於在這個春日的一場喜雨之中漸漸落下了帷幕。
塢堡內各民歡慶地辦起了喜節,正好是龍抬頭的大好日子,百姓們紛紛拿出炮仗,點了個紅紅火火的新年。
各家各戶走門串巷,塢堡大門邊的公告牆上貼出了告示。
示意,凡想要出塢堡迴歸自己生活的百姓皆可迴去,唯家中留下男丁一人募為塢堡侍衛,按常給予例銀,繳納的賦稅由塢堡承擔。
這麽一出,讓不少生了心思要迴去的人倒是願意終生與塢堡簽下死契。
人們相信,在那樣艱苦的日子塢堡都帶著大家挺了過來,再沒有什麽能讓他們覺得如此安全。
但大家興奮過後都想到了一個問題。
傳言賀天被太醫診斷,活不過三年,朝廷在那之後就搬下旨意,以賀天不久於世為由,撤了賀天的官職。當時塢堡內百姓無不扼腕歎息,可三年過去了,賀天不僅還活著,範麗娘生下的一對雙胞胎兒子調皮可愛,與大公子兩位小姐其樂融融,一家七口當真是不像是那短命的模樣。
又有人想起了範盛,唉聲歎氣了起來。
“不知道他舅老爺範大人被派去鎮壓亂民何時能歸?”
事情發生在一年前,當時大旱情況尤為惡劣,朝廷也是內外交困,百姓們一波接著一波揭竿而起,亂民可謂是打不盡的鼠窩,東邊剛滅,西邊就起,四處流竄,過往成災。
屆時,塢堡好似得天獨厚,塢堡內的百姓日子雖不算是富足,但與外頭相比,也算是安居樂業。
範盛父子四人任塢堡內常事,管理起來井井有條,又與塢堡百姓親近,深得百姓們之心,可不知道為何,朝廷突然下達了命令,讓範盛帶兵去形勢最為嚴峻的滄州平亂。
塢堡內無不是嘩然一片。
可聖命難違,當範盛走車馬啟程,賀夫人與範夫人二人攜手而哭。
當時的劉府派人一路護送,居所不久就聽到滄州那又殺了兩個官員的消息,塢堡內可謂是心驚膽顫。
眼下,天下太平,那些出征之人紛紛歸還,可塢堡內卻大有不同。
塢堡的花園裏頭清幽雅靜,假山流水之旁柳樹迎風招展,休憩的碧潭水麵平靜如鏡,倒影著一幕和睦融融的景象。
“三白,四白,你們兩個老實點,再給我東竄西跳的,小心大姐我將你們兩人的屁股打開花。”
說話的是個年芳十四的少女,出挑的身材,身著緋色對襟石榴花長裙配著鵝黃月季天絲披帛,她正教一個四歲左右的胖娃娃書寫千字文,那胖娃娃一臉嚴肅,神色十分認真。
隻看他圓溜溜的大眼睛鑲嵌在那白嫩嫩的臉蛋上,十分討喜可愛,隻不過他微鼓的腮幫透露出了他的不滿。
“大姐,爹和二姐什麽時候迴來?”
二白的話剛落,三白四白也都不再追跑,而是走到範麗娘與舅媽姚氏麵前,睜著極為漂亮的眼睛,也跟著奶聲奶氣道:“娘,舅媽,我爹我舅舅會一起迴來嗎?二姐這迴去了京城,不帶三白四白去,娘等二姐迴來可要記得懲罰她。”
範麗娘一臉慈愛地看著他們,笑道:“好,好。”
話剛落,就被賀心兒一瞪。
“娘,穎兒臨走之前說的話,娘可是一一答應的了,可別再這麽寵著他們,否則穎兒迴來都給拉到馬廄,可不得把這三個小子給整怕了。”
範麗娘自覺失言,便道:“你大姐說得對,你爹爹留下來溫習的功課可做好了?”
三白四白對視了一眼,蹲下來大哭,“娘心裏隻有二姐,二姐說的什麽都是對的。”
姚氏見狀,搖頭輕笑,這兩孩子都人精。
範麗娘著實無法,求情似的看著賀心兒,賀心兒聳著眉頭,她極為標致漂亮的臉蛋上寫著兩個字,不行。
“夠了沒,爹和二姐在京城不知道會不會遇到危險,你們兩個淨想著玩,滾過來。”
說話的是一臉肅然的二白。
也真是奇了怪了,二白也不過比雙胞胎熊孩子大了不足一歲,可說話做事頗有威嚴,小小的臉蛋不苟言笑,通身上下透出的竟無半分書卷之氣,而是一股子軍人身上獨有的幹淨利落。
也真是奇了怪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兩小子,就怕兩人,一是賀穎兒,二就是大哥二白了。
兩人見大哥發了怒,就乖乖地來到了桌子旁,安安分分地拿起筆寫起了千字文。
範麗娘與姚氏相視而笑。
姚氏懷中抱著一個小女孩約莫一歲大小,姚氏長歎了一聲,道:“不知道她爺是不是平安歸來。”
範麗娘心中也是跟著一緊,又想著穎兒臨走之前的吩咐,笑道:“一定能的,聽聞滄州那傳來的消息,眼下的亂都平了,不少流民都迴鄉種田去了,好在久旱逢甘霖,朝廷下令重整,這賦稅可是要輕了。”
姚氏點了點頭,想著賀天父女兩去京城告禦狀,心裏又是一突。
“夫人,劉夫人和劉三少爺來了。”
範麗娘聽著彩月的話,忙起身相迎。
二白也難得地放下筆來,拉著急忙迴避的賀心兒的手,道:“躲什麽,你不是就等著豐異哥哥上門的嗎?”
三白和四白也來湊熱鬧,對著賀心兒道:“大姐,難道大姐一點都不想豐異哥哥?那我一會兒找豐異哥哥說去。”
賀心兒惱羞成怒,拉著兩個熊孩子,直接拽到後院去。
二白沒理會他們,跟在範麗娘身邊,儼然一副賀天不在,我稱王的架勢。
劉夫人剛一進來,就抱起一臉尷尬的二白,親了個夠才放下來,道:“又圓潤了。”
二白咳嗽了聲,裝沒聽到。
劉豐異剛i進來,就低眉斂目,君子禮儀全了,偏二白沒給麵子,指著後麵一顆粗大的梧桐樹道:“我大姐躲在那樹後麵看你呢。”
劉豐異臉一紅,卻有些高興,方看過去,就聽到那梧桐樹後幾個哀痛的叫聲。
範麗娘瞪了那邊一眼,就看到作亂的三白和四白灰溜溜地拉著賀心兒又躲在了樹後麵。
劉夫人看得高興,她心底屬意賀家兩姐妹,這麽多年,也是不改初衷。
就說如今,劉豐華年且二十了,還尚未說親,京中國公府都派了不知道多少信來催,都沒能讓她改變心意。
她親親熱熱地拉著範麗娘的手,與姚氏打了個招唿就道:“知道你們擔心賀天父女,一早就來傳消息了。”
她坐在了範麗娘身邊,低聲道:“這迴穎兒上京告禦狀,我已經讓佩兮多加注意,佩薇那也都通了氣,想來是沒什麽大問題的。”
劉佩薇,便是劉夫人的二女兒,攝政王妃。
“京中劉府的勢力會傾力幫忙的。”
範麗娘忙道:“穎兒說了,這事不可用力過猛,皇上十分忌憚結黨,如此,佩兮在宮中的生活怕會不好。”
劉夫人心下十分滿意,當初真是怪那趙府摻和,要不然那時候塢堡可沒有那麽多事,穎兒早答應了劉府的親事,哪兒會拖延這麽長時間。
“這事,我們心裏有數,”
劉夫人想著這三年來,賀家塢堡出了那次內亂之後,便開始搜捕一個喚作劉樟之人。
沒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賀天突然被退去官職,太醫竟說賀天隻有三年的壽命,這讓當時還主張讓平亂頗有成效的賀天出站的朝中之臣都紛紛咂舌。
當時,賀家的兩個女兒一下子成為了全邕州各家各戶都想要娶進門的媳婦。
世家大族考慮賀天並非世家出身,又沒了官職,隻想以庶子先定下,賀家塢堡沒有同意。
劉夫人誠意拳拳,以劉家二少爺三少爺要定下賀家兩位姑娘,然而,在此之前,範麗娘早早發出了話,不以衝喜為目的的婚嫁貶低女兒,所以,即便要婚嫁,也要等到為賀天守完孝。
殊不知,這一說辭,替範麗娘引得了一個大義的名聲。
可也有不少人說她傻。
畢竟守孝之後,賀心兒十七,賀穎兒十五,兩個再議親都有些遲了。
有些富貴有底氣的人家,家中女兒十二歲就定了親事。
劉夫人這事往後一押便沒有說出口來,遇到範麗娘生子,這雙胞胎幾乎要了範麗娘的性命。
穎兒也不知道哪兒找來了一個大夫,說是聖手。
那日雙胞胎出生之日,那欒二爺也陪著在塢堡裏頭,不時還對著裏頭的聖手大夫吼罵道:“你閉著眼睛到底能不能接生?”
那件事被傳了出去,說是範麗娘不潔,是男人接生。
塢堡裏頭再次流言四起,愈演愈烈。
後來竟是莫名其妙就沒了,聽聞突然一夜之間塢堡內的穩婆都出去接外頭的新生兒了,塢堡裏頭一個月內接生了約莫三十個孩子,都是那聖手所接,那些碎嘴的也終於都閉上了嘴。
後來,就是範盛接來聖旨,先是歡喜,後是驚嚇。
賀穎兒卜算了一卦,才肯讓範盛去往滄州。
範麗娘想著賀穎兒出門之前的信誓旦旦,她心中有些澎湃,又有些突突。
“娘且放心,我們塢堡這三年來不僅沒有給朝廷拖後腿,繳納上去的賦稅,收留的流民,平的亂也足夠論功行賞了,此次上京,我爹爹若不能得個正二品的官,怕這天下,都不能答應。”
------題外話------
這個點了,我還是到一旁去畫圈圈吧
動亂了整整三年的泰金朝終於在這個春日的一場喜雨之中漸漸落下了帷幕。
塢堡內各民歡慶地辦起了喜節,正好是龍抬頭的大好日子,百姓們紛紛拿出炮仗,點了個紅紅火火的新年。
各家各戶走門串巷,塢堡大門邊的公告牆上貼出了告示。
示意,凡想要出塢堡迴歸自己生活的百姓皆可迴去,唯家中留下男丁一人募為塢堡侍衛,按常給予例銀,繳納的賦稅由塢堡承擔。
這麽一出,讓不少生了心思要迴去的人倒是願意終生與塢堡簽下死契。
人們相信,在那樣艱苦的日子塢堡都帶著大家挺了過來,再沒有什麽能讓他們覺得如此安全。
但大家興奮過後都想到了一個問題。
傳言賀天被太醫診斷,活不過三年,朝廷在那之後就搬下旨意,以賀天不久於世為由,撤了賀天的官職。當時塢堡內百姓無不扼腕歎息,可三年過去了,賀天不僅還活著,範麗娘生下的一對雙胞胎兒子調皮可愛,與大公子兩位小姐其樂融融,一家七口當真是不像是那短命的模樣。
又有人想起了範盛,唉聲歎氣了起來。
“不知道他舅老爺範大人被派去鎮壓亂民何時能歸?”
事情發生在一年前,當時大旱情況尤為惡劣,朝廷也是內外交困,百姓們一波接著一波揭竿而起,亂民可謂是打不盡的鼠窩,東邊剛滅,西邊就起,四處流竄,過往成災。
屆時,塢堡好似得天獨厚,塢堡內的百姓日子雖不算是富足,但與外頭相比,也算是安居樂業。
範盛父子四人任塢堡內常事,管理起來井井有條,又與塢堡百姓親近,深得百姓們之心,可不知道為何,朝廷突然下達了命令,讓範盛帶兵去形勢最為嚴峻的滄州平亂。
塢堡內無不是嘩然一片。
可聖命難違,當範盛走車馬啟程,賀夫人與範夫人二人攜手而哭。
當時的劉府派人一路護送,居所不久就聽到滄州那又殺了兩個官員的消息,塢堡內可謂是心驚膽顫。
眼下,天下太平,那些出征之人紛紛歸還,可塢堡內卻大有不同。
塢堡的花園裏頭清幽雅靜,假山流水之旁柳樹迎風招展,休憩的碧潭水麵平靜如鏡,倒影著一幕和睦融融的景象。
“三白,四白,你們兩個老實點,再給我東竄西跳的,小心大姐我將你們兩人的屁股打開花。”
說話的是個年芳十四的少女,出挑的身材,身著緋色對襟石榴花長裙配著鵝黃月季天絲披帛,她正教一個四歲左右的胖娃娃書寫千字文,那胖娃娃一臉嚴肅,神色十分認真。
隻看他圓溜溜的大眼睛鑲嵌在那白嫩嫩的臉蛋上,十分討喜可愛,隻不過他微鼓的腮幫透露出了他的不滿。
“大姐,爹和二姐什麽時候迴來?”
二白的話剛落,三白四白也都不再追跑,而是走到範麗娘與舅媽姚氏麵前,睜著極為漂亮的眼睛,也跟著奶聲奶氣道:“娘,舅媽,我爹我舅舅會一起迴來嗎?二姐這迴去了京城,不帶三白四白去,娘等二姐迴來可要記得懲罰她。”
範麗娘一臉慈愛地看著他們,笑道:“好,好。”
話剛落,就被賀心兒一瞪。
“娘,穎兒臨走之前說的話,娘可是一一答應的了,可別再這麽寵著他們,否則穎兒迴來都給拉到馬廄,可不得把這三個小子給整怕了。”
範麗娘自覺失言,便道:“你大姐說得對,你爹爹留下來溫習的功課可做好了?”
三白四白對視了一眼,蹲下來大哭,“娘心裏隻有二姐,二姐說的什麽都是對的。”
姚氏見狀,搖頭輕笑,這兩孩子都人精。
範麗娘著實無法,求情似的看著賀心兒,賀心兒聳著眉頭,她極為標致漂亮的臉蛋上寫著兩個字,不行。
“夠了沒,爹和二姐在京城不知道會不會遇到危險,你們兩個淨想著玩,滾過來。”
說話的是一臉肅然的二白。
也真是奇了怪了,二白也不過比雙胞胎熊孩子大了不足一歲,可說話做事頗有威嚴,小小的臉蛋不苟言笑,通身上下透出的竟無半分書卷之氣,而是一股子軍人身上獨有的幹淨利落。
也真是奇了怪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兩小子,就怕兩人,一是賀穎兒,二就是大哥二白了。
兩人見大哥發了怒,就乖乖地來到了桌子旁,安安分分地拿起筆寫起了千字文。
範麗娘與姚氏相視而笑。
姚氏懷中抱著一個小女孩約莫一歲大小,姚氏長歎了一聲,道:“不知道她爺是不是平安歸來。”
範麗娘心中也是跟著一緊,又想著穎兒臨走之前的吩咐,笑道:“一定能的,聽聞滄州那傳來的消息,眼下的亂都平了,不少流民都迴鄉種田去了,好在久旱逢甘霖,朝廷下令重整,這賦稅可是要輕了。”
姚氏點了點頭,想著賀天父女兩去京城告禦狀,心裏又是一突。
“夫人,劉夫人和劉三少爺來了。”
範麗娘聽著彩月的話,忙起身相迎。
二白也難得地放下筆來,拉著急忙迴避的賀心兒的手,道:“躲什麽,你不是就等著豐異哥哥上門的嗎?”
三白和四白也來湊熱鬧,對著賀心兒道:“大姐,難道大姐一點都不想豐異哥哥?那我一會兒找豐異哥哥說去。”
賀心兒惱羞成怒,拉著兩個熊孩子,直接拽到後院去。
二白沒理會他們,跟在範麗娘身邊,儼然一副賀天不在,我稱王的架勢。
劉夫人剛一進來,就抱起一臉尷尬的二白,親了個夠才放下來,道:“又圓潤了。”
二白咳嗽了聲,裝沒聽到。
劉豐異剛i進來,就低眉斂目,君子禮儀全了,偏二白沒給麵子,指著後麵一顆粗大的梧桐樹道:“我大姐躲在那樹後麵看你呢。”
劉豐異臉一紅,卻有些高興,方看過去,就聽到那梧桐樹後幾個哀痛的叫聲。
範麗娘瞪了那邊一眼,就看到作亂的三白和四白灰溜溜地拉著賀心兒又躲在了樹後麵。
劉夫人看得高興,她心底屬意賀家兩姐妹,這麽多年,也是不改初衷。
就說如今,劉豐華年且二十了,還尚未說親,京中國公府都派了不知道多少信來催,都沒能讓她改變心意。
她親親熱熱地拉著範麗娘的手,與姚氏打了個招唿就道:“知道你們擔心賀天父女,一早就來傳消息了。”
她坐在了範麗娘身邊,低聲道:“這迴穎兒上京告禦狀,我已經讓佩兮多加注意,佩薇那也都通了氣,想來是沒什麽大問題的。”
劉佩薇,便是劉夫人的二女兒,攝政王妃。
“京中劉府的勢力會傾力幫忙的。”
範麗娘忙道:“穎兒說了,這事不可用力過猛,皇上十分忌憚結黨,如此,佩兮在宮中的生活怕會不好。”
劉夫人心下十分滿意,當初真是怪那趙府摻和,要不然那時候塢堡可沒有那麽多事,穎兒早答應了劉府的親事,哪兒會拖延這麽長時間。
“這事,我們心裏有數,”
劉夫人想著這三年來,賀家塢堡出了那次內亂之後,便開始搜捕一個喚作劉樟之人。
沒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賀天突然被退去官職,太醫竟說賀天隻有三年的壽命,這讓當時還主張讓平亂頗有成效的賀天出站的朝中之臣都紛紛咂舌。
當時,賀家的兩個女兒一下子成為了全邕州各家各戶都想要娶進門的媳婦。
世家大族考慮賀天並非世家出身,又沒了官職,隻想以庶子先定下,賀家塢堡沒有同意。
劉夫人誠意拳拳,以劉家二少爺三少爺要定下賀家兩位姑娘,然而,在此之前,範麗娘早早發出了話,不以衝喜為目的的婚嫁貶低女兒,所以,即便要婚嫁,也要等到為賀天守完孝。
殊不知,這一說辭,替範麗娘引得了一個大義的名聲。
可也有不少人說她傻。
畢竟守孝之後,賀心兒十七,賀穎兒十五,兩個再議親都有些遲了。
有些富貴有底氣的人家,家中女兒十二歲就定了親事。
劉夫人這事往後一押便沒有說出口來,遇到範麗娘生子,這雙胞胎幾乎要了範麗娘的性命。
穎兒也不知道哪兒找來了一個大夫,說是聖手。
那日雙胞胎出生之日,那欒二爺也陪著在塢堡裏頭,不時還對著裏頭的聖手大夫吼罵道:“你閉著眼睛到底能不能接生?”
那件事被傳了出去,說是範麗娘不潔,是男人接生。
塢堡裏頭再次流言四起,愈演愈烈。
後來竟是莫名其妙就沒了,聽聞突然一夜之間塢堡內的穩婆都出去接外頭的新生兒了,塢堡裏頭一個月內接生了約莫三十個孩子,都是那聖手所接,那些碎嘴的也終於都閉上了嘴。
後來,就是範盛接來聖旨,先是歡喜,後是驚嚇。
賀穎兒卜算了一卦,才肯讓範盛去往滄州。
範麗娘想著賀穎兒出門之前的信誓旦旦,她心中有些澎湃,又有些突突。
“娘且放心,我們塢堡這三年來不僅沒有給朝廷拖後腿,繳納上去的賦稅,收留的流民,平的亂也足夠論功行賞了,此次上京,我爹爹若不能得個正二品的官,怕這天下,都不能答應。”
------題外話------
這個點了,我還是到一旁去畫圈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