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一畜兩用,”
“對呀,在古代大部分的力量都是來自於大山深處,人類最開始使用的工具,除了一些石頭以外,其次就是大山深處,馴化牲畜的作用,幫助人類進行工作時人類的生產力能力加大,從而養活更多的人類,為人類生存繁衍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英子看著看著,於是就和男嬰一起到臥室裏去找和這個水車能相連的所有玩具。結果除了男嬰找的這個石磨以外,還有就是紡車,
紡車在古代是織布重要的工具之一,是全木製結構的,正是因為有了紡車的出現,防線才變得那麽容易,大量的防線為織布提供了條件。
紡線是要連續不斷的,因此彷車便有了一個主要動力,但是,織布機是需要間隙性的,所以古人並沒有將水車和織布機相連,而是和紡車進行相連。
英子無意當中找出了紡車。紡車很簡單,它和水車一樣,隻不過在中間放小瓢的地方向下彎曲,形成了紡垂體。正式這種彎曲,使得線在行車之後會自動滑落引中間凹陷的地方,從而將線擰成了一股細繩,這細繩即為線,是用來織布最基本的東西。
提起防線,不得不提到抽絲,抽絲,故名是蠶吐出來的絲,但是,以往都會認為蠶吐出來的是極細的絲,怎麽用來紡線呢?實際上,蠶吐的絲細不假,但是它非常的結實,而且具有非常強的韌性,隻要能找出一個頭,一個蠶繭剝絲變的很容易,很快的大量的絲線被抽出,幾個蠻繭放在一塊兒,即可形成了一股細細的的絲線,這種絲線比棉花更容易紡線,它會連續不斷,織出來的布也輕盈纖薄,貼膚感強,穿起來非常舒適,比起厚重的棉花,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另外,因為蠶絲具有強韌的特性,因此在紡棉線的時候,中間夾著蠶絲便可使棉線變得綿延絨長,而且結實耐用。這無意當中又增加了很多好處。
英子於是拿起這個紡車便對男嬰講述了這些故事。
男嬰聽的十分認真。
你在思考的時候,難免就會產生很多問題,隻要孩子一產生問題,便會脫口而問,這說明孩子在思考。
男嬰也是在問很多問題,盡管英子有的時候也感覺不耐其煩,但是英子對男嬰問問題的積極性還是非常認可的,這是他長智力的征兆。
“英子阿姨,那蠶是怎麽養的呢?”
“養蠶也是一件浩大的工程,一顆蠶卵從卵一直到成蟲需要很長時間,而在這時間,又要不斷的吃桑葉,所以中間不間斷吃桑葉,非常的迅速,如果在一個大型的養蠶房內布滿了蠶,屋內安靜的就能聽到蠶在啃食桑葉沙沙的聲音。”
“哦?真的這麽好玩嗎?我也想養蠶!”
很多家庭都給小朋友養一隻蠶,其一是讓其觀察動物生長的狀態,其二,也是培養小朋友耐心,通過自己精心培養出一蠶繭也是件十分興奮的事情。
小孩子對蟲子沒有什麽概念,如果從小接觸便不會怕蟲子,一般怕蟲子的人都是從小嬌生慣養,從來沒見過這些小昆蟲,因此產生一種畏懼。
英子就不怕這些小蟲,因為她從小在各種樹林鑽來鑽去,大蟲小蟲都見過,所以英子也特別討厭那種怕蟲子的人,隻要她知道某個人怕蟲子,就會下意識的認為這個人嬌生慣養和她不是一路人,不管是不是自己真正的趣味相投?他都會有一種排斥的心理。
在移動城的生活,目前英子還沒有發現嬌生慣養的人。
說到這裏英子又冒出一個想法,想帶著男嬰一起養蠶。但是目前男嬰對木製家具感興趣,不能讓他把這一興趣給放下,於是英子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迴去。
很多家長在培育孩子的時候,往往不知所措,將自己認為所有好玩的,好看的,一並壓給孩子,結果孩子眼花繚亂,最終自己也不知道喜歡什麽,後來對所有的事物都不感興趣。每件事情都要從一而終,隻有這樣,把每個事情掌握到紮實透徹,孩子才能對其有所頓悟,更加的感興趣。在感興趣的基礎上,再增加其他的興趣便會碰撞出火花,俗話說“交叉學科”,實際上,人類在生活當中也是由於多項交叉而迸發出創作的靈感,曾有科學家就研究人類的發明,大部分都來源於交叉學科的節點上,而這個節點,很多人隻是知道節點,但是並不會培養創作節點的順序,英子采取的就是讓男嬰先對一件事情感興趣,然後逐漸逐漸再引導,一直到男嬰對所有事物同事感興趣時,這樣就會交叉產生創作靈感,通過共同性質或者相為互補的優缺點而產生出新的事物。
英子想到這裏立馬迴過神來,它本身畢竟是一個成年人,對於心智的控製,還是能自由的伸縮。英子開始意識到自己在帶孩子的過程當中,也無意當中產生了創造的想法於是自己偷偷的開始記筆記,這記筆記的習慣,在大陸上被認為是創造的基礎,英子小的時候也經常記很多日記,但是長大了之後,卻逐漸把淡忘了,到現在接觸男嬰的時候,發現自己會迸發出很多靈感和閃而過的火花,英子覺得這些花非常有用,便想把它記錄下來,至於用與不用,那是以後的事,靈感的火花既然迸發出來,就是有一定的價值。
英子把剛剛閃過的一些想法,迅速的記錄在《移動城法典》中的備忘錄裏,這屬於她寶貴的財富。
人類創作的靈感往往產生於一刹那,就是在不經意間迸發出的火花,便生根發芽,創造出一個新的想法,開拓了新的領域。每一個人都是如此,如果能長期積累很多想法,將這些一瞬間的思路全部記錄下來,將會有很多新的發現。
英子在帶男嬰之前,並沒有注意到這些,現在她意識到了,所以開始記錄,不過,英子現在想想以前錯過的那些新奇想法,現在不覺有點惋惜,“唉,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吧。”
的確,亡羊補牢為時不晚,英子的想法就在每天帶男嬰的時候,從男嬰的各種玩具當中,他都能迸發出很多思想,在生活當中更是不缺想法。英子屬於那種思維敏捷,觀察仔細,隨時都可迸發點子的那種,哪怕有的時候發呆,竟然也能冒出新的想法,很多發明家就是抓住了一個個閃光點,從而做出了意想不到的事物。
言歸正傳,英子想法頗多,不經意間走了神兒,剛剛還在和男嬰研究水車的問題,現在一下想那麽多,走到十萬八千裏,英子趕緊又拉了迴來,見男嬰在那裏研究水車,於是英子開始引導男嬰。
“你看這個水車實際上,安裝起來非常簡單,就是外圈帶著軸承。”
說著英子便將軸承拆了開來,這軸承非常簡單,就是一根短木刷上很多油,並且不定時的刷,這樣才能保證光滑輪子不間斷的運行,另外還一重點,就是這個水車輪一定要保證受力均勻,不至於因為力量守恆停在某處。受力平衡之後,哪怕一點力,水車便很容易運轉起來,如果在製作的時候受力不均衡,在某一處受力較大,某一處受力較小,那麽受力較大處很容易為尋找重心下移,所以當水流加上的時候便不容易轉起來,隻有受力均衡,一個平衡的係統中隻需一點點力的變化,整個水車便打破平衡,隨時轉了起來。
沒做過水車的人,可能隻是想著一個圓圓的車輪就可以了,實際上不然,製作水車需要掌握力的平衡,西方的物理在中國古代很早便得以應用,隻不過中國古代隻安於現狀,並沒有深入的研究原因,這是中國古代到後期為什麽科技水平沒有西方發達的一個主要原因。
中國人不善於總結,隻善於利用現象。所以說,中國古代的科技遠比西方發達,但是,現代的科技卻落後於西方。
西方的優點是源於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而中方的學術隻停在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不過現在中國人民逐漸認識自己的缺點,正在加以改正,很快便憑著自身細致觀察約優點來彌補了差距。
另外,西方人比較佩服中國人的模仿能力這其中也不乏與中國人使用知其然的能力,但是那是過去式,因為中國從一個落後的國家開始崛起,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如果凡事都要求最好的最高科技,那是需要一定經濟底蘊的,人類在未吃飽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去研究其他事物,當其他事物滿足,才能有大把的時間進行優化,才能會出現很多高水平的技術。
阿英在英子的指導下將水車輪拆了一堆零件出來。
實際上,水車也非常簡單,最難的是馬車上的車輪。
這個輪子隻需要配重均衡,在車輪的頂部配備各種板,逆著水流的方向,便可以被水推的轉動。
英子見男嬰拿起期中一個支柱。
“這個是車輪的支柱,每一個支柱需要大小相等,重量也要相等,明白嗎?如果不等,水車便非常難以轉動起來,或者轉動起來不那麽靈活。”
“說著,男嬰便將所有的支柱放到一起,比起長短來了。”
英子見了私下裏便笑。“這個孩子一說相等,他便比起長短,英子於是跟他講起天平平衡的原理。”
用其中一個小木棍作為支點,然後固定住,用一塊寬的木板作為平衡木,然後英子在一邊放東西,另一麵放另一個東西兩邊進行平衡觀察,果然英子推測的沒錯,這個水車的車輪,所有的支柱竟然全部相等,在英子製作的這種天平,均能保持穩定的平衡,支柱測好後接下來便測擋水木板的重量是否相等。
果不其然,英子一測所有的木板重量均相等。
“哦,英子阿姨,真是神了,你竟然能推斷出這個水車輪所有的質量必須均衡?”
英子的這一舉動,在正常人來說,再簡單不過,也是非常常見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覺得這件事情非常神奇,那是因為他的見識有限,沒有意識到這是普通的一個原理。
孩子的世界是簡單的,但是,一些道理,該教的必須要教到位,這樣才能使孩子迅速的的成長。
英子迴應男嬰:“這個是很簡單的,你長大了,隻要學習物理便可知道其原理。另外,我們還要注意觀察,你看這個水車上所有的支柱均是對稱安裝的。”
說著英子便拿起水車,看車軸上的孔洞,果然全部是對稱的,因為所有的支柱要和內軸和外輪進行相連,榫卯就在這兩個軸處。
男嬰更加佩服英子,此時特別願意和英子在一起玩,而且也特別願意問很多為什麽?
小孩對於是否願意聽你的話,並不等於你有多麽威嚴,能讓他願意跟著你,那樣的教育方式無疑是抹殺了孩子的天性。最好的教育就是孩子什麽事情都願意和你講,願意和你分享,隻有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才能無論從思想上還是從行為上都能與你同步,甚至高於你,隻要他在你正確的領導下,再加上他自己的聰明才智,便很容易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領域,這種的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
英子的教育方式並沒有刻意去改變,也許這是她願意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與別人分享的一個重要原因,竟然無意當中,給男嬰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方法,男嬰此時也把英子當成良師益友,所有的問題,都願意和英子分享,英子不光道理講得好,而且實驗做的也好,實驗在孩子麵前就好像是玩一樣,但是是在玩中有學,所以凡是帶實驗的教學,孩子的印象都是非常深刻的,如果我們平常能注意觀察到這一點,將很多故事穿插入實踐而得來的結果,更令孩子沒齒難忘。
“對呀,在古代大部分的力量都是來自於大山深處,人類最開始使用的工具,除了一些石頭以外,其次就是大山深處,馴化牲畜的作用,幫助人類進行工作時人類的生產力能力加大,從而養活更多的人類,為人類生存繁衍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英子看著看著,於是就和男嬰一起到臥室裏去找和這個水車能相連的所有玩具。結果除了男嬰找的這個石磨以外,還有就是紡車,
紡車在古代是織布重要的工具之一,是全木製結構的,正是因為有了紡車的出現,防線才變得那麽容易,大量的防線為織布提供了條件。
紡線是要連續不斷的,因此彷車便有了一個主要動力,但是,織布機是需要間隙性的,所以古人並沒有將水車和織布機相連,而是和紡車進行相連。
英子無意當中找出了紡車。紡車很簡單,它和水車一樣,隻不過在中間放小瓢的地方向下彎曲,形成了紡垂體。正式這種彎曲,使得線在行車之後會自動滑落引中間凹陷的地方,從而將線擰成了一股細繩,這細繩即為線,是用來織布最基本的東西。
提起防線,不得不提到抽絲,抽絲,故名是蠶吐出來的絲,但是,以往都會認為蠶吐出來的是極細的絲,怎麽用來紡線呢?實際上,蠶吐的絲細不假,但是它非常的結實,而且具有非常強的韌性,隻要能找出一個頭,一個蠶繭剝絲變的很容易,很快的大量的絲線被抽出,幾個蠻繭放在一塊兒,即可形成了一股細細的的絲線,這種絲線比棉花更容易紡線,它會連續不斷,織出來的布也輕盈纖薄,貼膚感強,穿起來非常舒適,比起厚重的棉花,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另外,因為蠶絲具有強韌的特性,因此在紡棉線的時候,中間夾著蠶絲便可使棉線變得綿延絨長,而且結實耐用。這無意當中又增加了很多好處。
英子於是拿起這個紡車便對男嬰講述了這些故事。
男嬰聽的十分認真。
你在思考的時候,難免就會產生很多問題,隻要孩子一產生問題,便會脫口而問,這說明孩子在思考。
男嬰也是在問很多問題,盡管英子有的時候也感覺不耐其煩,但是英子對男嬰問問題的積極性還是非常認可的,這是他長智力的征兆。
“英子阿姨,那蠶是怎麽養的呢?”
“養蠶也是一件浩大的工程,一顆蠶卵從卵一直到成蟲需要很長時間,而在這時間,又要不斷的吃桑葉,所以中間不間斷吃桑葉,非常的迅速,如果在一個大型的養蠶房內布滿了蠶,屋內安靜的就能聽到蠶在啃食桑葉沙沙的聲音。”
“哦?真的這麽好玩嗎?我也想養蠶!”
很多家庭都給小朋友養一隻蠶,其一是讓其觀察動物生長的狀態,其二,也是培養小朋友耐心,通過自己精心培養出一蠶繭也是件十分興奮的事情。
小孩子對蟲子沒有什麽概念,如果從小接觸便不會怕蟲子,一般怕蟲子的人都是從小嬌生慣養,從來沒見過這些小昆蟲,因此產生一種畏懼。
英子就不怕這些小蟲,因為她從小在各種樹林鑽來鑽去,大蟲小蟲都見過,所以英子也特別討厭那種怕蟲子的人,隻要她知道某個人怕蟲子,就會下意識的認為這個人嬌生慣養和她不是一路人,不管是不是自己真正的趣味相投?他都會有一種排斥的心理。
在移動城的生活,目前英子還沒有發現嬌生慣養的人。
說到這裏英子又冒出一個想法,想帶著男嬰一起養蠶。但是目前男嬰對木製家具感興趣,不能讓他把這一興趣給放下,於是英子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迴去。
很多家長在培育孩子的時候,往往不知所措,將自己認為所有好玩的,好看的,一並壓給孩子,結果孩子眼花繚亂,最終自己也不知道喜歡什麽,後來對所有的事物都不感興趣。每件事情都要從一而終,隻有這樣,把每個事情掌握到紮實透徹,孩子才能對其有所頓悟,更加的感興趣。在感興趣的基礎上,再增加其他的興趣便會碰撞出火花,俗話說“交叉學科”,實際上,人類在生活當中也是由於多項交叉而迸發出創作的靈感,曾有科學家就研究人類的發明,大部分都來源於交叉學科的節點上,而這個節點,很多人隻是知道節點,但是並不會培養創作節點的順序,英子采取的就是讓男嬰先對一件事情感興趣,然後逐漸逐漸再引導,一直到男嬰對所有事物同事感興趣時,這樣就會交叉產生創作靈感,通過共同性質或者相為互補的優缺點而產生出新的事物。
英子想到這裏立馬迴過神來,它本身畢竟是一個成年人,對於心智的控製,還是能自由的伸縮。英子開始意識到自己在帶孩子的過程當中,也無意當中產生了創造的想法於是自己偷偷的開始記筆記,這記筆記的習慣,在大陸上被認為是創造的基礎,英子小的時候也經常記很多日記,但是長大了之後,卻逐漸把淡忘了,到現在接觸男嬰的時候,發現自己會迸發出很多靈感和閃而過的火花,英子覺得這些花非常有用,便想把它記錄下來,至於用與不用,那是以後的事,靈感的火花既然迸發出來,就是有一定的價值。
英子把剛剛閃過的一些想法,迅速的記錄在《移動城法典》中的備忘錄裏,這屬於她寶貴的財富。
人類創作的靈感往往產生於一刹那,就是在不經意間迸發出的火花,便生根發芽,創造出一個新的想法,開拓了新的領域。每一個人都是如此,如果能長期積累很多想法,將這些一瞬間的思路全部記錄下來,將會有很多新的發現。
英子在帶男嬰之前,並沒有注意到這些,現在她意識到了,所以開始記錄,不過,英子現在想想以前錯過的那些新奇想法,現在不覺有點惋惜,“唉,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吧。”
的確,亡羊補牢為時不晚,英子的想法就在每天帶男嬰的時候,從男嬰的各種玩具當中,他都能迸發出很多思想,在生活當中更是不缺想法。英子屬於那種思維敏捷,觀察仔細,隨時都可迸發點子的那種,哪怕有的時候發呆,竟然也能冒出新的想法,很多發明家就是抓住了一個個閃光點,從而做出了意想不到的事物。
言歸正傳,英子想法頗多,不經意間走了神兒,剛剛還在和男嬰研究水車的問題,現在一下想那麽多,走到十萬八千裏,英子趕緊又拉了迴來,見男嬰在那裏研究水車,於是英子開始引導男嬰。
“你看這個水車實際上,安裝起來非常簡單,就是外圈帶著軸承。”
說著英子便將軸承拆了開來,這軸承非常簡單,就是一根短木刷上很多油,並且不定時的刷,這樣才能保證光滑輪子不間斷的運行,另外還一重點,就是這個水車輪一定要保證受力均勻,不至於因為力量守恆停在某處。受力平衡之後,哪怕一點力,水車便很容易運轉起來,如果在製作的時候受力不均衡,在某一處受力較大,某一處受力較小,那麽受力較大處很容易為尋找重心下移,所以當水流加上的時候便不容易轉起來,隻有受力均衡,一個平衡的係統中隻需一點點力的變化,整個水車便打破平衡,隨時轉了起來。
沒做過水車的人,可能隻是想著一個圓圓的車輪就可以了,實際上不然,製作水車需要掌握力的平衡,西方的物理在中國古代很早便得以應用,隻不過中國古代隻安於現狀,並沒有深入的研究原因,這是中國古代到後期為什麽科技水平沒有西方發達的一個主要原因。
中國人不善於總結,隻善於利用現象。所以說,中國古代的科技遠比西方發達,但是,現代的科技卻落後於西方。
西方的優點是源於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而中方的學術隻停在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不過現在中國人民逐漸認識自己的缺點,正在加以改正,很快便憑著自身細致觀察約優點來彌補了差距。
另外,西方人比較佩服中國人的模仿能力這其中也不乏與中國人使用知其然的能力,但是那是過去式,因為中國從一個落後的國家開始崛起,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如果凡事都要求最好的最高科技,那是需要一定經濟底蘊的,人類在未吃飽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去研究其他事物,當其他事物滿足,才能有大把的時間進行優化,才能會出現很多高水平的技術。
阿英在英子的指導下將水車輪拆了一堆零件出來。
實際上,水車也非常簡單,最難的是馬車上的車輪。
這個輪子隻需要配重均衡,在車輪的頂部配備各種板,逆著水流的方向,便可以被水推的轉動。
英子見男嬰拿起期中一個支柱。
“這個是車輪的支柱,每一個支柱需要大小相等,重量也要相等,明白嗎?如果不等,水車便非常難以轉動起來,或者轉動起來不那麽靈活。”
“說著,男嬰便將所有的支柱放到一起,比起長短來了。”
英子見了私下裏便笑。“這個孩子一說相等,他便比起長短,英子於是跟他講起天平平衡的原理。”
用其中一個小木棍作為支點,然後固定住,用一塊寬的木板作為平衡木,然後英子在一邊放東西,另一麵放另一個東西兩邊進行平衡觀察,果然英子推測的沒錯,這個水車的車輪,所有的支柱竟然全部相等,在英子製作的這種天平,均能保持穩定的平衡,支柱測好後接下來便測擋水木板的重量是否相等。
果不其然,英子一測所有的木板重量均相等。
“哦,英子阿姨,真是神了,你竟然能推斷出這個水車輪所有的質量必須均衡?”
英子的這一舉動,在正常人來說,再簡單不過,也是非常常見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覺得這件事情非常神奇,那是因為他的見識有限,沒有意識到這是普通的一個原理。
孩子的世界是簡單的,但是,一些道理,該教的必須要教到位,這樣才能使孩子迅速的的成長。
英子迴應男嬰:“這個是很簡單的,你長大了,隻要學習物理便可知道其原理。另外,我們還要注意觀察,你看這個水車上所有的支柱均是對稱安裝的。”
說著英子便拿起水車,看車軸上的孔洞,果然全部是對稱的,因為所有的支柱要和內軸和外輪進行相連,榫卯就在這兩個軸處。
男嬰更加佩服英子,此時特別願意和英子在一起玩,而且也特別願意問很多為什麽?
小孩對於是否願意聽你的話,並不等於你有多麽威嚴,能讓他願意跟著你,那樣的教育方式無疑是抹殺了孩子的天性。最好的教育就是孩子什麽事情都願意和你講,願意和你分享,隻有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才能無論從思想上還是從行為上都能與你同步,甚至高於你,隻要他在你正確的領導下,再加上他自己的聰明才智,便很容易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領域,這種的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
英子的教育方式並沒有刻意去改變,也許這是她願意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與別人分享的一個重要原因,竟然無意當中,給男嬰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方法,男嬰此時也把英子當成良師益友,所有的問題,都願意和英子分享,英子不光道理講得好,而且實驗做的也好,實驗在孩子麵前就好像是玩一樣,但是是在玩中有學,所以凡是帶實驗的教學,孩子的印象都是非常深刻的,如果我們平常能注意觀察到這一點,將很多故事穿插入實踐而得來的結果,更令孩子沒齒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