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李二臉上漸漸舒展的愁容,李君羨明白自己終於得償所願了,這一刻的欣喜,恍若久旱逢甘露,穿越欲老鄉,小說有推薦,編輯乃吾妻。
而君王的承諾可不是空口白牙,涉及性命,非等價之物不可替代。大萌朝有個皇帝與臣子的鍥約叫丹書鐵券,因結局是誰拿誰死,而比宋朝柴氏後人拿的丹書鐵券更廣為人知。
這玩意始於漢高祖,於唐而形成明文規定,後世丹書鐵券的形製,大都也仿唐而製。
隻不過史書中唐朝真正記載的丹書鐵券出現於唐末五代,唐昭宗為嘉獎吳越王錢鏐討伐董昌有功特頒賜於錢氏。之前的帝王若想與臣子達成交易,最習慣的方式還是下嫁公主。
當然,李君羨年紀這麽大了,他敢要,李二也拉不下臉,況且還有縈娘這個正妻,總不能讓公主過來做妾吧?
簡單,這不是有兒子嘛!高士廉、房玄齡、程知節等人不都皆是如此?
正當李君羨盤算李二心中在琢磨下嫁哪位公主,便宜李義協?但見李二略一皺眉:“君羨為大唐犯險,孤又豈能置之不理?而孤早聞五郎夫婦教子有方,百般羨慕,正好孤膝下有一驕橫女兒,實難管教。待到五郎於洛陽打好基礎,略建功勳,孤便將城陽公主托付與五郎長子李義協,平日五郎夫婦也好代孤管教管教……”
瞧瞧,這覺悟,不虧是蓋世之主李二!
嗯……誰?高陽公主!
開玩笑呢吧!這燙手的山芋,誰家敢接啊?房玄齡日後因此慘遭滅門,之前更是不惜借丁憂之名,也要替兒子躲避此災禍,如今塞不出去了,就要丟給我。李二,你安得什麽心,如實招來?
“我看行!”不知何時睡醒的李積嬉笑著慫恿道。
行你妹!接了高陽這等公主入府,就跟大萌臣子拿了朱重八頒賜的丹書鐵券結局一樣,那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到了還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老夫看也行!”魏徵略有羨慕地附和道。
魏夫子就別添亂了!李君羨眼神迸出一道寒光,於腦海形成一張大手,恨不能捂住魏徵的嘴。
看出李君羨心有不願,李二也不再與他言說,隨即喚來於偏廳守候的縈娘,將此大喜大悲之事,說與其聽。縈娘自是高興地喜極而泣,連連拉著呆若木雞的李君羨一再叩拜。
朝陽初升了,事也了了,李二該起迴宮了,李君羨追在屁股後麵,一路送出府門,嘴裏叨咕著‘有事好商量,有事好商量……換個郡主都行……’
曆史中皇權與山東氏族的較量並不順利,到了高宗時期,為了遏製山東氏族,特頒布法令,禁止五姓七家自行婚娶。
但若李君羨於洛陽打開局麵,這一項法令必然會提前推出,而他今秋剛耗費巨額財物,入族趙郡李氏,雙李聯姻,自是會成為李二之後君王的大忌。
也就是說,李君羨百般折騰,費盡心血,而李二隻隨手一揮,便將他的心血化為烏有,還順帶告知了他自己日後的墳墓乃自己親手刨掘而成。
真可謂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龍駕已然備好,李二盤腿坐於步輦,側眸看向臉色鐵青的李君羨,招手喚了幾喚,不見其與夫人禮送皇帝迴宮,歎了口氣,由千牛衛將其推搡近前,貼耳道:“昨夜五郎問了孤三問,孤也不多問,隻問你這崇賢坊管事,人稱鮑伯的鮑三秋,何以暮春時節離京之後,至今未歸?”
一道霹靂劃過李君羨混沌的腦海,果然,李二什麽都知道!
隻聽李二冷哼一聲:“去年,孤於洛陽倒是見過鮑三秋一麵,後派人打探,那鮑三秋好似承了五郎之意,於洛陽築建府邸,購奴買馬。想必五郎早有籌劃,又何必為此小事斤斤計較?”
越說李君羨心越是拔涼,自以為掌控一切,殊不知盡在李二眼中。昨夜還拿觀音婢的禦黃王母飯提醒李二,豈不知,自己這一載所作之事,便是那砂鍋之上三四分熟的雞蛋。
開弓沒有迴頭箭,已經走到這一步了,就是他此刻想放棄,李二也不會容允。好在時間尚足,待到來日李義協與那高陽成婚後,管她持寵驕縱,先聆聽聆聽公公婆婆的教誨再說,還就不信了,一個小丫頭片子,能翻出多大浪花來?
“禮送陛下迴宮!”李君羨與崇賢坊一眾奴仆伏身埋首,靜靜看著龍駕漸漸移出了崇賢坊,與朝陽的金輝中,向太極宮行駛而且。
折騰了一夜,此刻大事已了,魏徵頓時困意席卷全身,卻是被滿目欣喜的李積拉過,一同祝賀道:“常人畢生之所求,為五郎一夜得之,我二人自歎不如,自歎不如啊!”
略作迴深,李君羨側眸道:“懋公可是羨慕了?”
“不敢、不敢!”李積連連擺手道,“我那小心思,怎敢與五郎淩霄之誌比擬?再者,我也有自知之明,與那太原王氏聯姻,已然心滿意足。況且又有五郎做媒,成就我女兒與京兆杜氏結親,也算聊了心中蔭澤子嗣之大事……”
“依懋公之言,可是應了杜懷恭親事?”
“非也非也,且讓那小子請人抬上聘禮來我普寧坊相見,若心誠意足,再結不遲。”
誒!還是生養個女兒好啊,為何李君羨本體就生了兒子呢?造孽啊,造孽啊……
“魏夫子可是也羨慕了?”惹不過‘持女自傲’的李積,李君羨轉身看向困倦非常,嘴角卻時不時泛起狐笑的魏徵。
今年,李二下嫁了不少公主,也為魏徵的長子魏叔玉預定了最幼女衡山公主結親,魏徵自是歡喜,隻是那衡山公主尚幼,魏徵再是欣喜,也隻能藏於心中,免得遭人妒忌,一個勁在那憨笑。
可惜他還不知道,公元643年,因為李承乾謀反一事,魏徵因曾舉薦過參與謀反的侯君集、杜正倫,而備受李二猜忌有結黨之私。
同年,魏徵病故,與衡山公主的親事也隨之取消,直到649年李二病危之前,才將特許將衡山公主下嫁給了長孫皇後的堂弟,長孫操之子長孫詮。
公主下嫁婚禮太過複雜,直到李二離世,婚禮仍未籌備完畢,一母同胞的高宗李治即位,衡山公主於三年孝期完滿後,改封為新城公主,才與長孫詮完成了婚禮。
可惜,命運多舛的新城公主,因長孫一族的沒落,很快又失去了丈夫,最終嫁於京兆韋氏韋正炬,而魏徵長子則另與房氏結親。
這麽一看,此刻烏頭門內的三人,關於蔭澤子嗣一事,與曆史上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但若他能讓兒子李義協好好調教調教那位驕橫的高陽公主,保不準,三人關於蔭澤子嗣一事,還能有所轉機。
而君王的承諾可不是空口白牙,涉及性命,非等價之物不可替代。大萌朝有個皇帝與臣子的鍥約叫丹書鐵券,因結局是誰拿誰死,而比宋朝柴氏後人拿的丹書鐵券更廣為人知。
這玩意始於漢高祖,於唐而形成明文規定,後世丹書鐵券的形製,大都也仿唐而製。
隻不過史書中唐朝真正記載的丹書鐵券出現於唐末五代,唐昭宗為嘉獎吳越王錢鏐討伐董昌有功特頒賜於錢氏。之前的帝王若想與臣子達成交易,最習慣的方式還是下嫁公主。
當然,李君羨年紀這麽大了,他敢要,李二也拉不下臉,況且還有縈娘這個正妻,總不能讓公主過來做妾吧?
簡單,這不是有兒子嘛!高士廉、房玄齡、程知節等人不都皆是如此?
正當李君羨盤算李二心中在琢磨下嫁哪位公主,便宜李義協?但見李二略一皺眉:“君羨為大唐犯險,孤又豈能置之不理?而孤早聞五郎夫婦教子有方,百般羨慕,正好孤膝下有一驕橫女兒,實難管教。待到五郎於洛陽打好基礎,略建功勳,孤便將城陽公主托付與五郎長子李義協,平日五郎夫婦也好代孤管教管教……”
瞧瞧,這覺悟,不虧是蓋世之主李二!
嗯……誰?高陽公主!
開玩笑呢吧!這燙手的山芋,誰家敢接啊?房玄齡日後因此慘遭滅門,之前更是不惜借丁憂之名,也要替兒子躲避此災禍,如今塞不出去了,就要丟給我。李二,你安得什麽心,如實招來?
“我看行!”不知何時睡醒的李積嬉笑著慫恿道。
行你妹!接了高陽這等公主入府,就跟大萌臣子拿了朱重八頒賜的丹書鐵券結局一樣,那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到了還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老夫看也行!”魏徵略有羨慕地附和道。
魏夫子就別添亂了!李君羨眼神迸出一道寒光,於腦海形成一張大手,恨不能捂住魏徵的嘴。
看出李君羨心有不願,李二也不再與他言說,隨即喚來於偏廳守候的縈娘,將此大喜大悲之事,說與其聽。縈娘自是高興地喜極而泣,連連拉著呆若木雞的李君羨一再叩拜。
朝陽初升了,事也了了,李二該起迴宮了,李君羨追在屁股後麵,一路送出府門,嘴裏叨咕著‘有事好商量,有事好商量……換個郡主都行……’
曆史中皇權與山東氏族的較量並不順利,到了高宗時期,為了遏製山東氏族,特頒布法令,禁止五姓七家自行婚娶。
但若李君羨於洛陽打開局麵,這一項法令必然會提前推出,而他今秋剛耗費巨額財物,入族趙郡李氏,雙李聯姻,自是會成為李二之後君王的大忌。
也就是說,李君羨百般折騰,費盡心血,而李二隻隨手一揮,便將他的心血化為烏有,還順帶告知了他自己日後的墳墓乃自己親手刨掘而成。
真可謂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龍駕已然備好,李二盤腿坐於步輦,側眸看向臉色鐵青的李君羨,招手喚了幾喚,不見其與夫人禮送皇帝迴宮,歎了口氣,由千牛衛將其推搡近前,貼耳道:“昨夜五郎問了孤三問,孤也不多問,隻問你這崇賢坊管事,人稱鮑伯的鮑三秋,何以暮春時節離京之後,至今未歸?”
一道霹靂劃過李君羨混沌的腦海,果然,李二什麽都知道!
隻聽李二冷哼一聲:“去年,孤於洛陽倒是見過鮑三秋一麵,後派人打探,那鮑三秋好似承了五郎之意,於洛陽築建府邸,購奴買馬。想必五郎早有籌劃,又何必為此小事斤斤計較?”
越說李君羨心越是拔涼,自以為掌控一切,殊不知盡在李二眼中。昨夜還拿觀音婢的禦黃王母飯提醒李二,豈不知,自己這一載所作之事,便是那砂鍋之上三四分熟的雞蛋。
開弓沒有迴頭箭,已經走到這一步了,就是他此刻想放棄,李二也不會容允。好在時間尚足,待到來日李義協與那高陽成婚後,管她持寵驕縱,先聆聽聆聽公公婆婆的教誨再說,還就不信了,一個小丫頭片子,能翻出多大浪花來?
“禮送陛下迴宮!”李君羨與崇賢坊一眾奴仆伏身埋首,靜靜看著龍駕漸漸移出了崇賢坊,與朝陽的金輝中,向太極宮行駛而且。
折騰了一夜,此刻大事已了,魏徵頓時困意席卷全身,卻是被滿目欣喜的李積拉過,一同祝賀道:“常人畢生之所求,為五郎一夜得之,我二人自歎不如,自歎不如啊!”
略作迴深,李君羨側眸道:“懋公可是羨慕了?”
“不敢、不敢!”李積連連擺手道,“我那小心思,怎敢與五郎淩霄之誌比擬?再者,我也有自知之明,與那太原王氏聯姻,已然心滿意足。況且又有五郎做媒,成就我女兒與京兆杜氏結親,也算聊了心中蔭澤子嗣之大事……”
“依懋公之言,可是應了杜懷恭親事?”
“非也非也,且讓那小子請人抬上聘禮來我普寧坊相見,若心誠意足,再結不遲。”
誒!還是生養個女兒好啊,為何李君羨本體就生了兒子呢?造孽啊,造孽啊……
“魏夫子可是也羨慕了?”惹不過‘持女自傲’的李積,李君羨轉身看向困倦非常,嘴角卻時不時泛起狐笑的魏徵。
今年,李二下嫁了不少公主,也為魏徵的長子魏叔玉預定了最幼女衡山公主結親,魏徵自是歡喜,隻是那衡山公主尚幼,魏徵再是欣喜,也隻能藏於心中,免得遭人妒忌,一個勁在那憨笑。
可惜他還不知道,公元643年,因為李承乾謀反一事,魏徵因曾舉薦過參與謀反的侯君集、杜正倫,而備受李二猜忌有結黨之私。
同年,魏徵病故,與衡山公主的親事也隨之取消,直到649年李二病危之前,才將特許將衡山公主下嫁給了長孫皇後的堂弟,長孫操之子長孫詮。
公主下嫁婚禮太過複雜,直到李二離世,婚禮仍未籌備完畢,一母同胞的高宗李治即位,衡山公主於三年孝期完滿後,改封為新城公主,才與長孫詮完成了婚禮。
可惜,命運多舛的新城公主,因長孫一族的沒落,很快又失去了丈夫,最終嫁於京兆韋氏韋正炬,而魏徵長子則另與房氏結親。
這麽一看,此刻烏頭門內的三人,關於蔭澤子嗣一事,與曆史上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但若他能讓兒子李義協好好調教調教那位驕橫的高陽公主,保不準,三人關於蔭澤子嗣一事,還能有所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