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一事過後,最忙碌的不是為除夕、元正籌備年貨的長安各坊坊民,反倒是昌樂坊一眾流痞。因為李君羨下令,要昌樂坊一眾流痞,代皇甫林川為大安坊方氏一家四口贖罪,同時也為祭灶夜,因霍亂而被金吾衛斬殺的二十七位昌樂坊弟兄葬禮送行。
眾人這幾日除了守孝之外,還要為逝者尋覓、挖掘、修整墓地,平日都是些好吃懶做的主,一旦做起勞力活來,各個叫苦連連,披麻戴孝倒成了他們爭搶之事。
得知這個決定後,裴行儉都笑樂了,既然有心整治,不妨再添一筆。不是爭搶著披麻戴孝嗎?那下葬當日,除了方氏一家四口,為金吾衛斬殺的二十七位流痞,也就不用喪車將棺木運送至墓地了,反正平民百姓喪事都極少有用到喪車,就抬著去墓地吧!
這下大家心裏都平衡了……
隻不過古代喪葬製度十分之嚴苛,也十分之複雜,有明確的準法科罪,如有僭越,是要按律法處置的。
唐時規定,庶人名器一十五事,共置三舁(yu),喪車用合轍車,幰(xiǎn)杆減三尺,流蘇減十道,帶減一重,所造名器,並令用瓦,不得過七寸。
而諸如,幃額魌(qi)頭車,挽歌、鐸、翣、四神、十二時各儀,這些唯有五品以上官吏方能使用。
因為看中喪事,所以喪葬行業競爭十分激烈,出售喪葬用品的店鋪稱之為‘兇肆’,長安有一坊是兇肆的集中地,便是長壽坊長安縣懈之西緊鄰的豐邑坊。
後世有一種解釋,是說隋唐受佛教影響,人死後要向西而行,而豐邑坊正好位於長安城之西,緊鄰延平門,平日不妨礙坊民正常生活,有需時,又十分之便利。
原本這些瑣事李君羨就不是很懂,全都交由杜崇一手打理,然而,樊可求執意要為方氏一家四口挑選棺木,還強拉來了李君羨與裴行儉。
“樊公不忙,我二人可是忙地焦頭爛額……”
“忙著花錢享樂嗎?”樊可求打斷李君羨的話語,一路拉著二人的腰帶,李君羨倒是穿了褶褲,而裴行儉身為文官,稍有異動,便會袍衫大解,風吹屁屁涼。
“我可沒拿錢,而且近幾日我長安、萬年兩縣眾差役幫助城南受霍亂坊民修葺屋舍,片刻未歇,樊公且放了我吧!”
卻見樊可求仍是誓不罷休,好似一頭耕地老牛,身後拖著一具雙頭犁,一路犁過長安街巷,幾近延平門,這才道:“助力坊民乃縣令之本責,裴郎僅以此就能彌補我三人於方氏之虧欠?”
聞言,裴行儉快步近前:“方氏乃近年來才遷至長安,親眷遠在劍南道眉州,我有心彌補,一時間也尋不見人呐!”
“尋不見親眷,總該為其籌備一副上好棺木,好生安葬吧?”
“此事何須勞煩樊公親至,我已交付杜崇打理,連同為金吾衛斬殺二十七日,皆都預備下了棺木,翌日應是可以交付了。”
話音剛落,樊可求一轉身,冷眸如電,直嚇得李君羨一個哆嗦:“樊某想親手操辦,不行嗎?”
見狀,裴行儉亦是附和道:“我亦是想親至,不行嗎?”
此時,豐邑坊就在眼前,李君羨忙道:“行、行、行!全由二位做主。”
籌備喪事十分之繁瑣,杜崇這幾日幾乎就沒離開過豐邑坊,又因為身死之人多是流痞,下葬當日若是稍有僭越,連圍觀的百姓也會指指點點,時刻在現場叮囑匠人各種細節。見三人一同前來,寒暄了幾句,將已然籌備之物清單遞與三人詳看。
一列列仔細端詳,樊可求略微點頭:“雖為流痞,亦是人命,以平常百姓規格下葬,倒也說得過去。”
待到端詳至最後一列,不禁眉頭緊蹙:“方氏小兒唯有七歲,為何預定了常人棺木?”
側身瞄了李君羨一眼,杜崇忙道:“是在下疏忽了、疏忽了!這就去重新預定一副合身棺木。”
還未轉身,裴行儉一把揪住他的衣領,指著清單上倒數第二列:“皇甫林川即使為人斬殺,亦是罪徒,最多賜一草席裹身,丟至亂葬崗即可,你為其備製棺木,莫不是有心憐憫?”
“不敢,不敢!”杜崇當即躬身拜道,“我是見其已然身死,若能好生下葬,昌樂坊一眾流痞也會感念朝廷恩德……”
“笑話!”裴行儉怒不可遏道,“罪徒若有命身在,理應西市大柳下淩遲示眾,震懾天下惡徒,何來感念恩德之說?”
接連出了兩項岔子,二人再也信不過杜崇,喚過店鋪主家,要一一查驗,甚至細微到壽衣、壽鞋、送行時的紗籠、幰杆高度,就差給那二十七人裸葬了。
同時,二人一番攪和,也接連壞了李君羨兩項部署。原本將方氏小兒的棺木以常人備製,乃是想在出殯當日,讓慕容索藏身其中,混出城去,後來又怕太過明顯,給皇甫林川也定製了一副棺木,以防萬一。
如今被二人有意無意破壞,趙國公府的探子近來又沒停歇過,李君羨一時間還真想不出其他法子,將慕容索送出城去。
輾轉已是臘月二十九,喪事不可能拖到除夕,墓地規格在樊可求親自監察下,已然完成。隻不過方氏一家四口與那二十七人葬身之地不同,方氏葬於城東綠柳林,二十七人沿延平門西出,行至三裏地,有一處荒地,乃長安孤苦人家的群墳,常年荒草,幾百個墳頭連塊墓碑都無有,二十七人的墓地就落定於此處。
因為墓地分為東西兩處,昌樂坊眾流痞不可能同時披麻戴孝下葬雙方,便改由裴行儉帶著長安縣差役與樊可求為方氏一家送行,李君羨帶著一眾流痞,將棺木抬出延平門,再由杜崇接手,隨後李君羨趕赴城東灞河綠柳林,為方氏下葬,並種植鬆柏等最後儀式。
淒冷的清晨,長安城外迷霧還未退散,濕氣中夾帶著絲絲悲涼,雙方人馬各由大安坊與長安義莊出發,東西兩道,各向延平、延興二門進發。
城內不能亂灑紙錢,於是隻待城門按時打開,喪車推出城門,號天叩地之中,紙錢飛舞漫天,幰杆高高聳起,一路向東西兩方行去。
延興門這邊方氏有喪車運送還好說,很快便抵達了灞河,而延平門那邊,從大安坊抬棺至延平門,一眾流痞已是累得氣喘籲籲,還要抬送三裏地,方能抵達,眾人途中歇了又歇,幾近巳時,第一幅棺木方才抵達。
途中因一副棺木沉重異常,杜崇見那抬棺的六人實在跟不上步伐,便讓他們尋覓掩身之地,撒泡尿,多歇息一會。
卻不知為何,待撒完尿之後,那副沉重異常的棺木突然輕鬆了許多,抬棺的六人還以為是棺木中的弟兄與他們為難,下葬時,連哭帶嚎,給那位弟兄墳頭多添了不少土,還尋來一塊大石,當做墓碑。
兩麵喪事作罷,已過午時,一眾流痞被杜崇帶迴了昌樂坊,向魏徵在家廟前當麵致歉,又幫屈突詮一家清理了家門、坊牆以及各處他們當初肆意妄為做下的孽。
隨後更是昌樂坊一坊徹底打掃一遍,幾乎到了一塵不染的境地,杜崇才對眾人道:“如今諸事已畢,想要離去者,發放三錢,還能趕在除夕迴老家與親人團聚;若是想與我同歸崇賢坊李五郎門下,便要從此洗心革麵,先落腳於宣義坊,待李五郎逐個選拔,挑選有用之人;而意欲衝操舊事,繼續肆意妄為者,悉聽尊便!”
經此一事,眾人心裏早有了盤算,一番哄鬧拉扯,最終前去宣義坊的流痞有兩百多人,當場拿了錢物出城迴家,亦有不少,唯獨那四大金剛之一的王煥臨時變卦,寧願為權貴或是賭坊看守院門,也不去宣義坊落腳,隨後還拉了幾個心腹一同前去。
杜崇前來大安坊告知時,李君羨輕笑一聲,擺手道:“人各有誌,由其去吧!”
三人之所以安葬了方氏之後,又迴到大安坊,乃是李君羨提議,想將方氏宅院送給那日在宣義坊遇到的十幾個花乞子。
對此,樊可求十分認可,還慫恿李君羨在大安坊再建幾處屋舍,將長安其他各處的花乞子全都招攬過來,待到開春時,他與民部言說,看能不能為眾人申請一二田地。
慕容索已經安然送出城去,李君羨正在興頭上,自是一口應下。
眾人這幾日除了守孝之外,還要為逝者尋覓、挖掘、修整墓地,平日都是些好吃懶做的主,一旦做起勞力活來,各個叫苦連連,披麻戴孝倒成了他們爭搶之事。
得知這個決定後,裴行儉都笑樂了,既然有心整治,不妨再添一筆。不是爭搶著披麻戴孝嗎?那下葬當日,除了方氏一家四口,為金吾衛斬殺的二十七位流痞,也就不用喪車將棺木運送至墓地了,反正平民百姓喪事都極少有用到喪車,就抬著去墓地吧!
這下大家心裏都平衡了……
隻不過古代喪葬製度十分之嚴苛,也十分之複雜,有明確的準法科罪,如有僭越,是要按律法處置的。
唐時規定,庶人名器一十五事,共置三舁(yu),喪車用合轍車,幰(xiǎn)杆減三尺,流蘇減十道,帶減一重,所造名器,並令用瓦,不得過七寸。
而諸如,幃額魌(qi)頭車,挽歌、鐸、翣、四神、十二時各儀,這些唯有五品以上官吏方能使用。
因為看中喪事,所以喪葬行業競爭十分激烈,出售喪葬用品的店鋪稱之為‘兇肆’,長安有一坊是兇肆的集中地,便是長壽坊長安縣懈之西緊鄰的豐邑坊。
後世有一種解釋,是說隋唐受佛教影響,人死後要向西而行,而豐邑坊正好位於長安城之西,緊鄰延平門,平日不妨礙坊民正常生活,有需時,又十分之便利。
原本這些瑣事李君羨就不是很懂,全都交由杜崇一手打理,然而,樊可求執意要為方氏一家四口挑選棺木,還強拉來了李君羨與裴行儉。
“樊公不忙,我二人可是忙地焦頭爛額……”
“忙著花錢享樂嗎?”樊可求打斷李君羨的話語,一路拉著二人的腰帶,李君羨倒是穿了褶褲,而裴行儉身為文官,稍有異動,便會袍衫大解,風吹屁屁涼。
“我可沒拿錢,而且近幾日我長安、萬年兩縣眾差役幫助城南受霍亂坊民修葺屋舍,片刻未歇,樊公且放了我吧!”
卻見樊可求仍是誓不罷休,好似一頭耕地老牛,身後拖著一具雙頭犁,一路犁過長安街巷,幾近延平門,這才道:“助力坊民乃縣令之本責,裴郎僅以此就能彌補我三人於方氏之虧欠?”
聞言,裴行儉快步近前:“方氏乃近年來才遷至長安,親眷遠在劍南道眉州,我有心彌補,一時間也尋不見人呐!”
“尋不見親眷,總該為其籌備一副上好棺木,好生安葬吧?”
“此事何須勞煩樊公親至,我已交付杜崇打理,連同為金吾衛斬殺二十七日,皆都預備下了棺木,翌日應是可以交付了。”
話音剛落,樊可求一轉身,冷眸如電,直嚇得李君羨一個哆嗦:“樊某想親手操辦,不行嗎?”
見狀,裴行儉亦是附和道:“我亦是想親至,不行嗎?”
此時,豐邑坊就在眼前,李君羨忙道:“行、行、行!全由二位做主。”
籌備喪事十分之繁瑣,杜崇這幾日幾乎就沒離開過豐邑坊,又因為身死之人多是流痞,下葬當日若是稍有僭越,連圍觀的百姓也會指指點點,時刻在現場叮囑匠人各種細節。見三人一同前來,寒暄了幾句,將已然籌備之物清單遞與三人詳看。
一列列仔細端詳,樊可求略微點頭:“雖為流痞,亦是人命,以平常百姓規格下葬,倒也說得過去。”
待到端詳至最後一列,不禁眉頭緊蹙:“方氏小兒唯有七歲,為何預定了常人棺木?”
側身瞄了李君羨一眼,杜崇忙道:“是在下疏忽了、疏忽了!這就去重新預定一副合身棺木。”
還未轉身,裴行儉一把揪住他的衣領,指著清單上倒數第二列:“皇甫林川即使為人斬殺,亦是罪徒,最多賜一草席裹身,丟至亂葬崗即可,你為其備製棺木,莫不是有心憐憫?”
“不敢,不敢!”杜崇當即躬身拜道,“我是見其已然身死,若能好生下葬,昌樂坊一眾流痞也會感念朝廷恩德……”
“笑話!”裴行儉怒不可遏道,“罪徒若有命身在,理應西市大柳下淩遲示眾,震懾天下惡徒,何來感念恩德之說?”
接連出了兩項岔子,二人再也信不過杜崇,喚過店鋪主家,要一一查驗,甚至細微到壽衣、壽鞋、送行時的紗籠、幰杆高度,就差給那二十七人裸葬了。
同時,二人一番攪和,也接連壞了李君羨兩項部署。原本將方氏小兒的棺木以常人備製,乃是想在出殯當日,讓慕容索藏身其中,混出城去,後來又怕太過明顯,給皇甫林川也定製了一副棺木,以防萬一。
如今被二人有意無意破壞,趙國公府的探子近來又沒停歇過,李君羨一時間還真想不出其他法子,將慕容索送出城去。
輾轉已是臘月二十九,喪事不可能拖到除夕,墓地規格在樊可求親自監察下,已然完成。隻不過方氏一家四口與那二十七人葬身之地不同,方氏葬於城東綠柳林,二十七人沿延平門西出,行至三裏地,有一處荒地,乃長安孤苦人家的群墳,常年荒草,幾百個墳頭連塊墓碑都無有,二十七人的墓地就落定於此處。
因為墓地分為東西兩處,昌樂坊眾流痞不可能同時披麻戴孝下葬雙方,便改由裴行儉帶著長安縣差役與樊可求為方氏一家送行,李君羨帶著一眾流痞,將棺木抬出延平門,再由杜崇接手,隨後李君羨趕赴城東灞河綠柳林,為方氏下葬,並種植鬆柏等最後儀式。
淒冷的清晨,長安城外迷霧還未退散,濕氣中夾帶著絲絲悲涼,雙方人馬各由大安坊與長安義莊出發,東西兩道,各向延平、延興二門進發。
城內不能亂灑紙錢,於是隻待城門按時打開,喪車推出城門,號天叩地之中,紙錢飛舞漫天,幰杆高高聳起,一路向東西兩方行去。
延興門這邊方氏有喪車運送還好說,很快便抵達了灞河,而延平門那邊,從大安坊抬棺至延平門,一眾流痞已是累得氣喘籲籲,還要抬送三裏地,方能抵達,眾人途中歇了又歇,幾近巳時,第一幅棺木方才抵達。
途中因一副棺木沉重異常,杜崇見那抬棺的六人實在跟不上步伐,便讓他們尋覓掩身之地,撒泡尿,多歇息一會。
卻不知為何,待撒完尿之後,那副沉重異常的棺木突然輕鬆了許多,抬棺的六人還以為是棺木中的弟兄與他們為難,下葬時,連哭帶嚎,給那位弟兄墳頭多添了不少土,還尋來一塊大石,當做墓碑。
兩麵喪事作罷,已過午時,一眾流痞被杜崇帶迴了昌樂坊,向魏徵在家廟前當麵致歉,又幫屈突詮一家清理了家門、坊牆以及各處他們當初肆意妄為做下的孽。
隨後更是昌樂坊一坊徹底打掃一遍,幾乎到了一塵不染的境地,杜崇才對眾人道:“如今諸事已畢,想要離去者,發放三錢,還能趕在除夕迴老家與親人團聚;若是想與我同歸崇賢坊李五郎門下,便要從此洗心革麵,先落腳於宣義坊,待李五郎逐個選拔,挑選有用之人;而意欲衝操舊事,繼續肆意妄為者,悉聽尊便!”
經此一事,眾人心裏早有了盤算,一番哄鬧拉扯,最終前去宣義坊的流痞有兩百多人,當場拿了錢物出城迴家,亦有不少,唯獨那四大金剛之一的王煥臨時變卦,寧願為權貴或是賭坊看守院門,也不去宣義坊落腳,隨後還拉了幾個心腹一同前去。
杜崇前來大安坊告知時,李君羨輕笑一聲,擺手道:“人各有誌,由其去吧!”
三人之所以安葬了方氏之後,又迴到大安坊,乃是李君羨提議,想將方氏宅院送給那日在宣義坊遇到的十幾個花乞子。
對此,樊可求十分認可,還慫恿李君羨在大安坊再建幾處屋舍,將長安其他各處的花乞子全都招攬過來,待到開春時,他與民部言說,看能不能為眾人申請一二田地。
慕容索已經安然送出城去,李君羨正在興頭上,自是一口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