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過一部電視劇《至尊紅顏》,講述的是才女武媚娘如何從民女變成一代女皇的故事。
當時有不少小夥伴曾經被這部劇的女配徐盈盈,殘害小多的劇情嚇出陰影,至今迴想起依舊汗毛直立。
這次不談陰影,且說說男女主角,武媚娘與李君羨(大威天龍的飾演者,當年帥到掉渣)
在《至尊紅顏》中,主角武媚娘是平民之女,男主李君羨是袁天罡之徒,且是大唐隱太子李建成之子,居禦前四品帶刀護衛(容已經長大的我笑一會。)
當年這部劇號稱的亮點是: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發揮了大膽的想象力,以一種輕鬆搞笑的喜劇風格,將現代意識(真善美)的人性主題和古典式的英雄救美主題融合一爐,集合當今流行的多種娛樂元素(古裝式言情的貴族化唯美,體現武俠的江湖豪情和廟堂的悲涼野心,秘史的懸疑等),配合強大的演藝陣容,架構出一段起伏跌宕的曆史傳奇。
這部劇的收視率當年還真不錯,當然,天朝的曆史劇大火,必然伴隨曆史專家們的口誅筆伐。那麽究竟真實曆史如何呢?
武媚娘可不是什麽平民之女,武氏一族在隋朝便從事木材買賣,曾與李淵結識。建唐後,武媚娘的父親武士彠(yue)以“元從功臣”身份官至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封應國公,屬於由庶族地主官僚上升的士族官僚家庭。
貞觀十一年(637)武媚娘被選為才人入宮時,年僅14歲。
而男主李君羨是593年生人,若兩人有幸相遇長安,那麽貞觀十一年的李君羨應該是44歲,二人相差30歲!
不知道二人談戀愛時,李君羨的胡須紮在滿臉膠原蛋白的武媚娘小圓臉上是什麽感覺……反正我是覺得挺罪惡的。
關於李君羨是隱太子李建成之子一事,也不用多說了,李建成589年生人……
4、5歲的孩童當阿耶,想必是突破了人類極限,不知道為何如此天縱英才,卻倒在了玄武門?可能是連老天也起了妒心吧。
是否精通讖緯的袁天罡之徒呢?反向推理來驗證。
李君羨的死因是在華州任職刺史時,與一個修煉辟穀術的布衣結交,仁慈的李二陛下接到彈劾,說李君羨與妖人勾結,欲圖不軌,貞觀二十二年,六月十三,李君羨定罪,抄家斬首。
是不是有一種‘莫須有’的感覺?
時間線拉到貞觀八年(634)太白星屢現於白晝,史官卜算得‘女主昌’,乃女皇登基預兆。而民間《秘記》又有讖言‘帝傳三世,武代李興。’兩者結合,便是唐傳帝位三世,一位與武相關的女子將取代李氏執宰天下。(起初並非說武姓女子,隻是與武相關。)
身為帝王李二自是對此深惡痛絕,一次於兩儀殿宴請武官行酒令時,要求講各自乳名,李君羨自稱小名‘五娘子’,李二聽聞大驚:“既為女子,何以如此雄健勇猛?”而此時的李君羨屬職左武衛將軍、封五連縣公、又駐守玄武門,禍根也就是在這時埋下的。
史書對這次行酒令的時間沒有確定,繼而有了後人的各種猜想。一者說,讖言、星象都是武媚娘為了稱帝編造出來,蠱惑人心的,為的就是假借天象,名正言順登基。依據是唐史篡改太多。
一者則說,李君羨之死,確有其事,隻不過後來武媚娘稱帝時,利用了這一事件,為自己正名。
相比之下,我相信後者的水到渠成,更容易讓當時的人信服。至於讖言與星象是否武媚娘刻意編造,這個問題,牽扯就有點多了,在此不做論述。
如果精通讖緯之學的袁天罡是李君羨師父的話,那這個師父連徒弟都救不了,怕也是個浪得虛名之徒。
說迴電視劇《至尊紅顏》,這部劇的劇情,也正如當年宣傳的亮點:看個熱鬧!
為什麽要拿這件事來做引言呢?其實就是想蹭一撥童年迴憶(呸、呸、呸!淨瞎說大實話)
咳!一本正臉:其實呢,就是想說說目前曆史類網文的痛處。穿越吧,寫得再好,沒法過審改編;寫嚴謹或是土著,一大堆曆史專家吐槽滿天飛;玩個架空,筆力欠缺,流量少的可憐,最終撲街單機一生。
而當年那些大人,將他們一知半解的曆史,通過一種所謂的寓教於樂方式,強行傳遞給我年幼的我們,反而賺的盆滿缽滿……
後浪什麽時候才能站起來,將前浪拍死在沙灘上?(激動了,激動了,不好意思。)
與魔改曆史的《至尊紅顏》來比,目前曆史類網文中,不乏有比其更精彩、更引人入勝的故事,獨特的視角去引導好學者去了解那段塵封中的曆史,斯以為比前浪賺錢為目的拍出的曆史劇,更能為愛好曆史的新一代所喜愛。
雖說話語權目前仍舊掌握在前浪手中,但如今有了發達的網絡,容喜愛曆史的小夥伴於一處屋簷下,隻要我們用心經營曆史類網文,有朝一日,後浪有了話語主導權,踢開蹲在茅坑撒尿的前浪,曆史類網文必然綻放它本該有的光芒,吸引更多人來了解曆史。
有道是,未來的種子深埋在過去之中,多了解天朝曆史的渾厚,會讓新一代更自信。
最後,再來說說這本書設置方麵的問題。
主視角選用的是李君羨,故事從貞觀十二年開始,這時的李君羨已經45歲!性格、生活習慣、以及朋友圈子已經定型,對於穿越文而言十分不利,所以文中第二卷會去洛陽鍍一層金,改變一下風貌。
對於李君羨45歲以前的經曆,隻會略微加工,不會大幅度改變,唯一添加的是隋唐時風靡的魚膾,民以食為天,借此來結交一些大唐的吃貨們,同時展現一些當時不同階層日常食物。不過這個斫膾之技是把雙刃劍,至於原因,書中再行言說。
對於主角身邊的人,仍舊選用曆史中李君羨本人的發妻與兒子,其中兒子的改動比較大,畢竟李君羨年齡已經大了,需要一個年輕的角色去引出唐初新一輩的麵孔,銜接後文李治時代的故事線。
最後的最後選一個乾陵選址的傳說,供大家辨別真假,書中也會提到此事,並附上解答。
乾陵選址傳說:
唐高宗病逝後,武則天決定在關中渭北高原選擇吉地建造帝陵。很快,朝廷在全國範圍內遴選了兩位名揚天下的方士,一位是星相家袁天罡,另一位是皇宮裏專掌陰陽和天文曆法的太史令李淳風。
袁天罡接旨後遍尋黃河兩岸,都沒找到一塊中意之處。後來來到關中,半夜子時出來觀看天象,隻見一處山巒上紫氣衝天,恰好與北鬥相交。袁天罡認定是塊寶地,於是急忙奔上山巒,找準方位,但一時找不到東西作記號,就摸出枚銅錢放地上再蓋上浮土,這才下山迴朝複命去了。
另一個風水師李淳風接旨後,沿渭水東行尋找寶地。在一天正午豔陽高照之時,他見秦川大地上突兀出一座奇怪的石山:從南向北看,好像一位少婦臥睡在藍天白雲之下,這少婦五官齊全,肚臍都也具備。
李淳風大為吃驚,於是抓緊上山,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擺八卦,拔出發針在紮入土中後,也下山迴朝複命去了。
武則天聽二人說在同一方位選中吉地,派人再去複查。大臣來到梁山後,發現原來李淳風的那根發針正紮在袁天罡那枚銅錢的錢眼裏!
武則天下令立即開工,很快就將乾陵修好,安葬唐高宗,後隨夫也葬於乾陵。乾陵的地形地貌完全應合了陰陽二儀、天地配合得最絕妙的完美結合。乾為天為陽,坤為地為陰,陰陽交合,乃生萬物。
當時有不少小夥伴曾經被這部劇的女配徐盈盈,殘害小多的劇情嚇出陰影,至今迴想起依舊汗毛直立。
這次不談陰影,且說說男女主角,武媚娘與李君羨(大威天龍的飾演者,當年帥到掉渣)
在《至尊紅顏》中,主角武媚娘是平民之女,男主李君羨是袁天罡之徒,且是大唐隱太子李建成之子,居禦前四品帶刀護衛(容已經長大的我笑一會。)
當年這部劇號稱的亮點是: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發揮了大膽的想象力,以一種輕鬆搞笑的喜劇風格,將現代意識(真善美)的人性主題和古典式的英雄救美主題融合一爐,集合當今流行的多種娛樂元素(古裝式言情的貴族化唯美,體現武俠的江湖豪情和廟堂的悲涼野心,秘史的懸疑等),配合強大的演藝陣容,架構出一段起伏跌宕的曆史傳奇。
這部劇的收視率當年還真不錯,當然,天朝的曆史劇大火,必然伴隨曆史專家們的口誅筆伐。那麽究竟真實曆史如何呢?
武媚娘可不是什麽平民之女,武氏一族在隋朝便從事木材買賣,曾與李淵結識。建唐後,武媚娘的父親武士彠(yue)以“元從功臣”身份官至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封應國公,屬於由庶族地主官僚上升的士族官僚家庭。
貞觀十一年(637)武媚娘被選為才人入宮時,年僅14歲。
而男主李君羨是593年生人,若兩人有幸相遇長安,那麽貞觀十一年的李君羨應該是44歲,二人相差30歲!
不知道二人談戀愛時,李君羨的胡須紮在滿臉膠原蛋白的武媚娘小圓臉上是什麽感覺……反正我是覺得挺罪惡的。
關於李君羨是隱太子李建成之子一事,也不用多說了,李建成589年生人……
4、5歲的孩童當阿耶,想必是突破了人類極限,不知道為何如此天縱英才,卻倒在了玄武門?可能是連老天也起了妒心吧。
是否精通讖緯的袁天罡之徒呢?反向推理來驗證。
李君羨的死因是在華州任職刺史時,與一個修煉辟穀術的布衣結交,仁慈的李二陛下接到彈劾,說李君羨與妖人勾結,欲圖不軌,貞觀二十二年,六月十三,李君羨定罪,抄家斬首。
是不是有一種‘莫須有’的感覺?
時間線拉到貞觀八年(634)太白星屢現於白晝,史官卜算得‘女主昌’,乃女皇登基預兆。而民間《秘記》又有讖言‘帝傳三世,武代李興。’兩者結合,便是唐傳帝位三世,一位與武相關的女子將取代李氏執宰天下。(起初並非說武姓女子,隻是與武相關。)
身為帝王李二自是對此深惡痛絕,一次於兩儀殿宴請武官行酒令時,要求講各自乳名,李君羨自稱小名‘五娘子’,李二聽聞大驚:“既為女子,何以如此雄健勇猛?”而此時的李君羨屬職左武衛將軍、封五連縣公、又駐守玄武門,禍根也就是在這時埋下的。
史書對這次行酒令的時間沒有確定,繼而有了後人的各種猜想。一者說,讖言、星象都是武媚娘為了稱帝編造出來,蠱惑人心的,為的就是假借天象,名正言順登基。依據是唐史篡改太多。
一者則說,李君羨之死,確有其事,隻不過後來武媚娘稱帝時,利用了這一事件,為自己正名。
相比之下,我相信後者的水到渠成,更容易讓當時的人信服。至於讖言與星象是否武媚娘刻意編造,這個問題,牽扯就有點多了,在此不做論述。
如果精通讖緯之學的袁天罡是李君羨師父的話,那這個師父連徒弟都救不了,怕也是個浪得虛名之徒。
說迴電視劇《至尊紅顏》,這部劇的劇情,也正如當年宣傳的亮點:看個熱鬧!
為什麽要拿這件事來做引言呢?其實就是想蹭一撥童年迴憶(呸、呸、呸!淨瞎說大實話)
咳!一本正臉:其實呢,就是想說說目前曆史類網文的痛處。穿越吧,寫得再好,沒法過審改編;寫嚴謹或是土著,一大堆曆史專家吐槽滿天飛;玩個架空,筆力欠缺,流量少的可憐,最終撲街單機一生。
而當年那些大人,將他們一知半解的曆史,通過一種所謂的寓教於樂方式,強行傳遞給我年幼的我們,反而賺的盆滿缽滿……
後浪什麽時候才能站起來,將前浪拍死在沙灘上?(激動了,激動了,不好意思。)
與魔改曆史的《至尊紅顏》來比,目前曆史類網文中,不乏有比其更精彩、更引人入勝的故事,獨特的視角去引導好學者去了解那段塵封中的曆史,斯以為比前浪賺錢為目的拍出的曆史劇,更能為愛好曆史的新一代所喜愛。
雖說話語權目前仍舊掌握在前浪手中,但如今有了發達的網絡,容喜愛曆史的小夥伴於一處屋簷下,隻要我們用心經營曆史類網文,有朝一日,後浪有了話語主導權,踢開蹲在茅坑撒尿的前浪,曆史類網文必然綻放它本該有的光芒,吸引更多人來了解曆史。
有道是,未來的種子深埋在過去之中,多了解天朝曆史的渾厚,會讓新一代更自信。
最後,再來說說這本書設置方麵的問題。
主視角選用的是李君羨,故事從貞觀十二年開始,這時的李君羨已經45歲!性格、生活習慣、以及朋友圈子已經定型,對於穿越文而言十分不利,所以文中第二卷會去洛陽鍍一層金,改變一下風貌。
對於李君羨45歲以前的經曆,隻會略微加工,不會大幅度改變,唯一添加的是隋唐時風靡的魚膾,民以食為天,借此來結交一些大唐的吃貨們,同時展現一些當時不同階層日常食物。不過這個斫膾之技是把雙刃劍,至於原因,書中再行言說。
對於主角身邊的人,仍舊選用曆史中李君羨本人的發妻與兒子,其中兒子的改動比較大,畢竟李君羨年齡已經大了,需要一個年輕的角色去引出唐初新一輩的麵孔,銜接後文李治時代的故事線。
最後的最後選一個乾陵選址的傳說,供大家辨別真假,書中也會提到此事,並附上解答。
乾陵選址傳說:
唐高宗病逝後,武則天決定在關中渭北高原選擇吉地建造帝陵。很快,朝廷在全國範圍內遴選了兩位名揚天下的方士,一位是星相家袁天罡,另一位是皇宮裏專掌陰陽和天文曆法的太史令李淳風。
袁天罡接旨後遍尋黃河兩岸,都沒找到一塊中意之處。後來來到關中,半夜子時出來觀看天象,隻見一處山巒上紫氣衝天,恰好與北鬥相交。袁天罡認定是塊寶地,於是急忙奔上山巒,找準方位,但一時找不到東西作記號,就摸出枚銅錢放地上再蓋上浮土,這才下山迴朝複命去了。
另一個風水師李淳風接旨後,沿渭水東行尋找寶地。在一天正午豔陽高照之時,他見秦川大地上突兀出一座奇怪的石山:從南向北看,好像一位少婦臥睡在藍天白雲之下,這少婦五官齊全,肚臍都也具備。
李淳風大為吃驚,於是抓緊上山,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擺八卦,拔出發針在紮入土中後,也下山迴朝複命去了。
武則天聽二人說在同一方位選中吉地,派人再去複查。大臣來到梁山後,發現原來李淳風的那根發針正紮在袁天罡那枚銅錢的錢眼裏!
武則天下令立即開工,很快就將乾陵修好,安葬唐高宗,後隨夫也葬於乾陵。乾陵的地形地貌完全應合了陰陽二儀、天地配合得最絕妙的完美結合。乾為天為陽,坤為地為陰,陰陽交合,乃生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