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大人隨我來吧。”劉冠清說罷轉身就走。
趙子路衝著路遠點點頭,路遠明白這說明趙子路可以確保不會給婉兒造成麻煩,便也點了點頭,跟了上去。
來到一處應是錦衣衛休憩的地方,劉冠清停下腳步,示意路遠進去,自己留在了外麵。
一進屋,路遠眼前一亮,一位明豔的麗人就那麽隨意地坐在榻沿上看著自己。
繡著龍鳳圖案的白色羽絨長袍搭在身旁,婉兒一身粉色的絲綢長裙,裙擺上鑲有精美的蕾絲花邊,盤起的秀發上插著嵌有寶石的金絲玉簪。
精致的玉脂粉讓她的肌膚顯得更加嬌嫩白皙。
一雙大眼睛勾勒著精致的眼線,如兩顆晶瑩剔透的寶石,又如秋日湖水中的沙洲,深邃而不乏活力。
淡淡的櫻桃紅唇膏,讓這張本就清麗的麵龐平添了七分嬌豔,三分嫵媚。
較之幾個月前,此刻的婉兒已經頗有華貴之氣,那個略有些羞澀的小姑娘,已經如鳳凰涅盤般成為了美豔的少婦。
路遠不禁有些看呆了。
婉兒也不說話,手裏捧著個精致的暖爐,仿佛把自己當成了一幅畫,任由眼前的男子欣賞。
男人沒有不好色的,尤其是如此的絕色。
等到路遠感覺到自己的失態,婉兒也輕笑著說道:
“路大哥莫非不認得婉兒妹妹了?”
聽著熟悉的聲音,路遠趕忙低下頭迴答:
“實在是婉兒妹妹太過明豔無儔,令大哥我有些眼花繚亂啊。”
沒辦法,路遠知道這麽對一位貴妃說話實在是大不敬。但是對於婉兒,他總是有些情不自禁地不正經。
沒有接路遠的話茬,婉兒先是關切地問了下路遠的傷勢後,直接問了一個路遠沒想到的問題:
“路大哥為何一定要聯闖,難道真的不念我祖母和父母的慘死,不念婉兒那日差點也和那些女眷一樣被淩辱?”
路遠不知道該怎麽迴答,很多時候,個人的痛苦於整個家國真的微不足道,可是對於這個人,卻是無盡的痛苦,是比天還要大的。
路遠很難讓單純的婉兒,在那井下經曆了無助、恐懼和悲痛的婉兒明白,如果不能盡快掃平亂世,那這樣的痛苦會有無數人都不得不去經曆。
而掃平亂世,就一定會有犧牲,有寬恕,有所謂的智謀和取舍。
路遠隻是簡單地給婉兒講了講辮子兵的殘暴,講了被壓榨到無路可走的農民與不夠開化的文明這兩種惡的不同。
婉兒隻是默默地聽著,對她而言,很多地方不明白,從情感上,她也無法接受。
她隻是一介弱女子,為這個世界她也做不了太多。
不過,她喜歡聽眼前這個男子講話,就如同那個夜晚,摟著她,哄她睡覺一樣。
她也本能地願意相信他,即使這讓她的內心很難受。
良久,婉兒顯出了一絲疲倦和更多的無奈。
她悠悠地說道:
“路大哥,我現在必須迴去了。
陛下確實對你有氣,他是希望你能在他身邊幫他。
既然大哥覺得隻有盡快離開京城,才是對大明和更多黎明百姓的好,我會去和陛下說。
婉兒感念大哥曾經對我的救助,希望能設宴招待大哥。
陛下對我很寬容,應該會和我一起參加宴會的。
有什麽話,大哥在宴會時候說吧。”
路遠忽然覺得眼眶有點兒熱。
站起身的婉兒,走到門旁,迴過頭,低聲說道:
“路大哥,現在的我,和公主誰更漂亮?”
路遠想了想,也是低聲迴道:
“婉兒妹妹和公主各有千秋,是不一樣的美,但都是慘絕人寰的美。”
不知道為什麽,他還是說出了最後一句,似乎他就不會正經和婉兒說話。
婉兒也噗嗤一下笑了,她聽懂了路遠的意思,也隻有路遠,才會這麽說話。
不過,她的笑臉上,分明淌下了兩滴珠淚……。
十月十五日酉時過半,劉貴妃賜宴,招待有救命之恩的路遠。
弘光帝看在貴妃麵上,雖然不情不願,也還是攜麗人一同出席。
酒宴開始時,弘光帝一臉不悅。路遠強忍箭傷,敬了小皇帝一杯酒後,君臣二人開始長談。
漸漸地,朱慈烺臉上有了笑容,為路遠所描繪的光複大明的偉業。
偶爾,也有了怒氣,為清虜的暴行,為治下文武的無能和貪婪。
到最後君臣氣氛極為融洽。
小皇帝主動提出給路遠一道密旨,可以對總兵及知州以下文武有臨時征調之權力。
如不聽調,則可以以先皇欽賜的七星劍先斬後奏。
當然,這其實是路遠各種誘惑和引導的結果。
小皇帝的旨意根本到不了總兵和知州,但是路遠不管,拿著密旨,大不了殺一儆百。
反正福王和馬士英再跋扈,肯定也不至於引致廢立。
隻要自己解決了清軍先剿滅大順,後舉兵南下的危局,再慢慢和這些人鬥!
酒席快散的時候,一直默默不語的劉冠清忽然問了路遠一句:
“路大人,聽說大人對永平軍提出了三戰的誓言,敢問這三戰是何意思?”
路遠一怔,他沒想到劉冠清會在這個場合提出這麽一個問題。
朱慈烺也接到奏報,知道路遠的這個口號非常鼓舞士氣,本來並不在意,但被劉冠清這麽一問,不禁也看向路遠,等著他的迴答。
“啟稟陛下,這三戰是微臣為盡快提升士卒士氣所提出的。”
路遠斟酌了一下,緩緩開口:
“士卒們為大明臣民,食大明之祿,忠大明之事,毋庸置疑。
其次,陛下也應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以唐太宗之能,亦知百姓之重。
我大明李張之亂,皆因百姓不堪倍增的賦稅,則這百姓作為大明之水,未能載舟,反而覆舟。
如今大明士卒,多源自百姓,則為百姓而戰,就是為他們自己。
天下熙熙,皆為利往。
對於這些士卒,要求他們不惜性命,則必須要慮及他們的利。
否則,就會如很多每戰必敗的士卒,毫無戰心,何來戰力?
江北的永平軍,數月前皆是流民和潰軍,之所以短短數月,脫胎換骨,除了訓練之外,就是教導他們知道為何而戰!”
“這天下,乃朱明天下,為大明而戰,為陛下而戰不是天經地義嗎?”劉冠清有些不甘。
“劉大哥所說並不錯,但百姓是大明基業之座,若一味要求百姓付出而不給予,則這天下終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路遠不願就此過多探討,現在真的不是時候,他有些鬱悶於劉冠清的咄咄逼人。
趙子路衝著路遠點點頭,路遠明白這說明趙子路可以確保不會給婉兒造成麻煩,便也點了點頭,跟了上去。
來到一處應是錦衣衛休憩的地方,劉冠清停下腳步,示意路遠進去,自己留在了外麵。
一進屋,路遠眼前一亮,一位明豔的麗人就那麽隨意地坐在榻沿上看著自己。
繡著龍鳳圖案的白色羽絨長袍搭在身旁,婉兒一身粉色的絲綢長裙,裙擺上鑲有精美的蕾絲花邊,盤起的秀發上插著嵌有寶石的金絲玉簪。
精致的玉脂粉讓她的肌膚顯得更加嬌嫩白皙。
一雙大眼睛勾勒著精致的眼線,如兩顆晶瑩剔透的寶石,又如秋日湖水中的沙洲,深邃而不乏活力。
淡淡的櫻桃紅唇膏,讓這張本就清麗的麵龐平添了七分嬌豔,三分嫵媚。
較之幾個月前,此刻的婉兒已經頗有華貴之氣,那個略有些羞澀的小姑娘,已經如鳳凰涅盤般成為了美豔的少婦。
路遠不禁有些看呆了。
婉兒也不說話,手裏捧著個精致的暖爐,仿佛把自己當成了一幅畫,任由眼前的男子欣賞。
男人沒有不好色的,尤其是如此的絕色。
等到路遠感覺到自己的失態,婉兒也輕笑著說道:
“路大哥莫非不認得婉兒妹妹了?”
聽著熟悉的聲音,路遠趕忙低下頭迴答:
“實在是婉兒妹妹太過明豔無儔,令大哥我有些眼花繚亂啊。”
沒辦法,路遠知道這麽對一位貴妃說話實在是大不敬。但是對於婉兒,他總是有些情不自禁地不正經。
沒有接路遠的話茬,婉兒先是關切地問了下路遠的傷勢後,直接問了一個路遠沒想到的問題:
“路大哥為何一定要聯闖,難道真的不念我祖母和父母的慘死,不念婉兒那日差點也和那些女眷一樣被淩辱?”
路遠不知道該怎麽迴答,很多時候,個人的痛苦於整個家國真的微不足道,可是對於這個人,卻是無盡的痛苦,是比天還要大的。
路遠很難讓單純的婉兒,在那井下經曆了無助、恐懼和悲痛的婉兒明白,如果不能盡快掃平亂世,那這樣的痛苦會有無數人都不得不去經曆。
而掃平亂世,就一定會有犧牲,有寬恕,有所謂的智謀和取舍。
路遠隻是簡單地給婉兒講了講辮子兵的殘暴,講了被壓榨到無路可走的農民與不夠開化的文明這兩種惡的不同。
婉兒隻是默默地聽著,對她而言,很多地方不明白,從情感上,她也無法接受。
她隻是一介弱女子,為這個世界她也做不了太多。
不過,她喜歡聽眼前這個男子講話,就如同那個夜晚,摟著她,哄她睡覺一樣。
她也本能地願意相信他,即使這讓她的內心很難受。
良久,婉兒顯出了一絲疲倦和更多的無奈。
她悠悠地說道:
“路大哥,我現在必須迴去了。
陛下確實對你有氣,他是希望你能在他身邊幫他。
既然大哥覺得隻有盡快離開京城,才是對大明和更多黎明百姓的好,我會去和陛下說。
婉兒感念大哥曾經對我的救助,希望能設宴招待大哥。
陛下對我很寬容,應該會和我一起參加宴會的。
有什麽話,大哥在宴會時候說吧。”
路遠忽然覺得眼眶有點兒熱。
站起身的婉兒,走到門旁,迴過頭,低聲說道:
“路大哥,現在的我,和公主誰更漂亮?”
路遠想了想,也是低聲迴道:
“婉兒妹妹和公主各有千秋,是不一樣的美,但都是慘絕人寰的美。”
不知道為什麽,他還是說出了最後一句,似乎他就不會正經和婉兒說話。
婉兒也噗嗤一下笑了,她聽懂了路遠的意思,也隻有路遠,才會這麽說話。
不過,她的笑臉上,分明淌下了兩滴珠淚……。
十月十五日酉時過半,劉貴妃賜宴,招待有救命之恩的路遠。
弘光帝看在貴妃麵上,雖然不情不願,也還是攜麗人一同出席。
酒宴開始時,弘光帝一臉不悅。路遠強忍箭傷,敬了小皇帝一杯酒後,君臣二人開始長談。
漸漸地,朱慈烺臉上有了笑容,為路遠所描繪的光複大明的偉業。
偶爾,也有了怒氣,為清虜的暴行,為治下文武的無能和貪婪。
到最後君臣氣氛極為融洽。
小皇帝主動提出給路遠一道密旨,可以對總兵及知州以下文武有臨時征調之權力。
如不聽調,則可以以先皇欽賜的七星劍先斬後奏。
當然,這其實是路遠各種誘惑和引導的結果。
小皇帝的旨意根本到不了總兵和知州,但是路遠不管,拿著密旨,大不了殺一儆百。
反正福王和馬士英再跋扈,肯定也不至於引致廢立。
隻要自己解決了清軍先剿滅大順,後舉兵南下的危局,再慢慢和這些人鬥!
酒席快散的時候,一直默默不語的劉冠清忽然問了路遠一句:
“路大人,聽說大人對永平軍提出了三戰的誓言,敢問這三戰是何意思?”
路遠一怔,他沒想到劉冠清會在這個場合提出這麽一個問題。
朱慈烺也接到奏報,知道路遠的這個口號非常鼓舞士氣,本來並不在意,但被劉冠清這麽一問,不禁也看向路遠,等著他的迴答。
“啟稟陛下,這三戰是微臣為盡快提升士卒士氣所提出的。”
路遠斟酌了一下,緩緩開口:
“士卒們為大明臣民,食大明之祿,忠大明之事,毋庸置疑。
其次,陛下也應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以唐太宗之能,亦知百姓之重。
我大明李張之亂,皆因百姓不堪倍增的賦稅,則這百姓作為大明之水,未能載舟,反而覆舟。
如今大明士卒,多源自百姓,則為百姓而戰,就是為他們自己。
天下熙熙,皆為利往。
對於這些士卒,要求他們不惜性命,則必須要慮及他們的利。
否則,就會如很多每戰必敗的士卒,毫無戰心,何來戰力?
江北的永平軍,數月前皆是流民和潰軍,之所以短短數月,脫胎換骨,除了訓練之外,就是教導他們知道為何而戰!”
“這天下,乃朱明天下,為大明而戰,為陛下而戰不是天經地義嗎?”劉冠清有些不甘。
“劉大哥所說並不錯,但百姓是大明基業之座,若一味要求百姓付出而不給予,則這天下終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路遠不願就此過多探討,現在真的不是時候,他有些鬱悶於劉冠清的咄咄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