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心


    善攻者,先攻其心,後攻其城。攻心者,智也;攻城者,力也。以智服人,恆久;以力壓人,暫短。所以孫子認為,攻城是下策,攻心才是上策。


    【經文】


    孫子曰:“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何以明之?


    戰國時有說齊王曰:“凡伐國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勝為上,兵勝為下。是故聖人之伐國、攻敵也,務在先服其心。何謂攻其心?絕其所恃,是謂攻其心也。今秦之所恃為心者,燕、趙也,當收燕、趙之權。今說燕、趙之君,匆虛言空辭,必將以實利,以迴其心,所謂攻其心者也。”


    沛公西入武關,欲以二萬人擊秦嶢關下軍。張良曰:“秦兵尚強,未可輕也。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願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貪而忽名,可貨以賂]。秦將果欲連和,俱西裘鹹陽,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叛,士卒恐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懈擊之。”沛公乃引兵擊秦軍,大破之[諸葛亮擒孟獲,七縱七擒之,南方終亮之世,不敢背叛。又,四麵楚歌而項羽走;劉琨吹葭胡人散。攻心之計,非一途也]。


    【譯文】


    孫子說:“以攻心為上策,以攻城為下策。”為什麽這樣說呢?


    戰國時有人勸說齊王:“攻打一國的方法,以攻心為上策,以攻城為下策。心勝為上,兵服為下。所以聖智之人討伐他國、戰勝敵人,最要緊的是先使其心服。什麽叫“攻心”呢?斷絕他的憑恃就是“攻心”。現在秦所憑恃為心的,是燕國、趙國,應收迴燕、趙的權力。如今勸說燕國、趙國的國君,不要隻用空言虛辭,一定要給他們實利,用來迴轉他們的心,這就是所說的‘攻心’。”


    沛公劉邦向西進入武關,想用二萬人攻打秦曉關的守軍,張良進言說:


    “秦兵還很強盛,不能輕敵。我聽說嶢關的軍官是屠戶的兒子。商販出身的家夥容易利誘。希望沛公暫且安寨不動,派人先去,準備五萬人的供給以張聲勢,再在一些山頭上布滿旗幟,以為疑兵,叫酈其食帶著值錢的珍寶去賄賂秦軍的將領。”秦軍將領果然要求聯合起來一同西進襲擊鹹陽。沛公準備聽從這個要求,張良說:“這不過是那些將領想叛變罷了,恐怕部下的兵士是不聽從指揮的。部下不聽從肯定會出危險,不如乘其懈怠進攻。”沛公於是領兵襲擊,大破秦軍[當初諸葛亮擒拿孟獲,七次放了又七次擒拿,因此南方在諸葛亮在世時,一直不敢背叛。四麵楚歌使項羽敗逃,劉琨吹笳,胡人解圍散去。采用攻心的計謀,並非隻有一種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伐交


    正麵進攻往往會把自己暴露在敵手下,而且費人、費力。於是有些時候,采用迂迴、側攻的方式反而能取得料想不到的勝利。


    【經文】


    孫子曰:“善用兵者,使交不得合。”何以明之?


    昔楚莫敖將盟貳、軫[貳、珍二國名也],鄖人軍於蒲騷,將以隨、絞、州、蓼伐楚師,莫敖患之。鬥廉曰:“鄖人軍於其郊,必不誡,且日虞四邑之至[虞,度也,四邑,隨、絞、州、蓼也]。君次於郊郢,以禦四邑。我以銳師宵加於鄖,鄖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鬥誌。若敗鄖師,四邑必離。”莫敖從之,遂敗鄖師於蒲騷。


    漢宣帝時,先零與罕、開、羌解仇,合黨為寇。帝命趙充國行誅罕開,充國守便宜,不從,上書曰:“先零,羌虜,欲有背叛,故與罕開解仇,然其私心不能忘,恐漢兵至而罕開背之也。臣愚以為其計,常欲赴罕開之急,以堅其約。先擊罕、羌,先零必助之,今虜馬肥糧方饒,擊之,恐不能傷害,適使先零得施德於罕羌也,堅其約,合其黨,虜交堅黨合,誅之用力數倍,臣恐國家憂累,由十數年,不二三歲而已。先誅先零,則罕開之屬,不煩兵,服矣。”帝從之,果如策。


    魏太祖伐關中賊,每一部到,太祖輒喜。賊破之後,諸將問其故。太祖曰:“關中道遠,若各依險阻片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皆來集,眾雖多,莫能相服,軍無適主,一舉可滅,為攻羌易,我是以喜。”語曰:連雞不俱棲,可離而解。曹公得之矣。比伐交者也。


    【譯文】


    孫子說:“善於用兵打仗者善將威勢施加於敵國,使其無法與他國結盟。”


    為什麽這樣說呢?


    從前楚國的莫敖要與貳國、軫國結盟,鄖人卻在蒲騷埋伏軍隊,將和隨、絞、州、蓼幾國聯合起來討伐楚軍,莫敖非常擔擾。鬥廉說:“鄖人在其城郊駐軍,一定不會誡備,況且日日候望著隨、絞等國軍隊的到來。您在城郊駐軍,以抵禦隨、絞等國的軍隊。我率領精銳部隊乘著黑夜攻打鄖人,鄖人有擔擾之心就要依憑其城,因而不會有鬥誌。如果能打敗鄖人的軍隊,隨、絞等國就會和鄖離異。”莫敖聽從了這個建議,於是在蒲騷打敗了鄖人的軍隊。


    漢宣帝時,先零部落與罕、開、羌解開了仇怨,聯合起來為寇賊。宣帝命令趙充國先去討伐罕、開,趙充國出於對國事的考慮,因而不聽從,於是上書給宣帝:“先零,是羌的敵人,想背叛,所以和罕、開解開了仇怨,然而其內心卻不能忘記,擔心漢朝軍隊到來,罕、開背叛了它。我以為先零是這樣打算的,它要為罕、開解急,使其約守更堅固。如果先攻擊罕、羌,先零一定要來協助他們,現在敵人正處在馬肥糧足之時,攻擊它,恐怕也不能給罕、羌以致命打擊,反倒使先零有機會施德惠給罕、羌,使其盟約更牢固,團結更緊密,這樣一來,要想打敗他們,就得花更多的力氣。我擔心國家因此出現困難,會長達十數年,而不是二三年。如果先討伐先零,那麽罕、開等不用發兵,也會順服。”宣帝聽從了趙充國的建議,果然不出所料。


    魏太祖曹操討代關中賊寇,每當一個地方的賊寇出來,太祖就非常高興。


    賊寇被消滅之後,各路將領問太祖高興的原因,太祖說:“關中道路遙遠,如果賊寇據守險要地形抵抗,要討伐它,不用一二年時間是不能平定的。現在他們自動聚集前來,人雖多,但彼此不服氣,使各部沒有統一的指揮,這樣就可以一舉消滅,比攻打羌人容易得多,我因此高興。”諺語說:如果用繩子綁在一起的雞不能一起上架棲息,那就可以分開它們,逐個瓦解。曹操是深得比中道理的。這就是所謂的“伐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兵法輯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你是我的一盤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你是我的一盤菜並收藏兵法輯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