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戰


    原文:凡為將之道,要在甘苦共眾。如遇危險之地,不可舍眾而自全,不可臨難而苟免,護衛周旋,同其生死。如此,則三軍之士豈忘己哉?法曰:“見危難,無忘其眾。”


    譯文:凡是為將帥者的法則,最重要的地方在於能與士兵同甘共苦。倘若在戰爭中遇到危險,將帥不可以拋棄自己的士兵獨自逃生,不可以麵臨危難而苟且偷生,要為了保護部眾同敵人周旋,與士兵同生死共戰鬥。將帥如能做到這樣,那麽,三軍將士又怎能在危難中忘掉將帥呢?誠如兵法所說:“將帥麵臨危難之境地,不能隻顧自己安全而忘記自己的士兵。”


    三國時期,魏公曹操率軍攻打孫權迴來,派遣大將張遼、樂進和李典等率兵七千多人駐守在合肥。其後,曹操出征討伐張魯時,他給駐守合肥的護軍薛悌寫了封信,封麵題寫道:“敵人來到時方可拆看。”不久,孫權率領大軍前來圍攻合肥,薛悌與張遼等將這件書而指示打開,上麵寫道:“如果孫權領兵來進攻,張、李二將軍出戰,樂將軍守城,護軍薛悌不要參戰。”諸多將領對此指示都感到迷惑不解。但張遼卻心領神會地說:“曹公親率大軍遠征在外,等到救兵來到這裏時,敵軍勢必已經把我們打敗了。所以曹公指示我們,乘敵軍對我尚未形成合圍態勢之前就迎麵攻擊它,挫煞敵人的囂張氣焰,以安定我們的軍心,然後才可以守住此城。今日成敗的關鍵,全在此一舉。各位還有什麽疑惑嗎?”李典意見與張遼的看法相同。於是,張遼當夜就召募了八百名敢死之士,殺牛犒勞他們,準備在第二天出城大戰孫權軍。次日黎明時分,張遼身披鎧甲率兵出戰,他率先衝破敵陣,殺死數十名敵人,斬殺敵軍兩員大將,大聲唿喊自己姓名在敵陣中猛打猛衝,直至衝到孫權指揮旗下。孫權大吃一驚,眾將不知所措,慌忙跑上一座高土丘。孫權用長戟護衛自身,張遼大聲喝叱孫權下來應戰,孫權卻不敢出來。後來當他望見張遼所率部眾不多時,才調集大軍將張遼所部重重包圍。張遼揮軍左突右衝,奮力向前迅猛衝殺,終於衝破包圍圈,帶領數十名勇士衝出包圍圈。其餘尚未衝出包圍圈的部眾大聲唿喊道:“將軍是要丟棄我們嗎?”張遼聽到唿喊聲,立即迴身再次衝入包圍圈,將受困的餘眾全部救出來,孫權部隊竟然沒有敢於阻擋的。這一戰從黎明持續到中午,吳軍士氣衰竭。張遼得勝返迴合肥營地,加修守備工事,自此軍心更加穩定,諸將對張遼更加心悅誠服。孫權率軍圍攻合肥十多天,城池沒有攻克,不得不撤圍退軍。張遼乘機率軍追擊,差一點活捉孫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易戰


    原文:凡攻戰之法,從易者勝敵。敵若屯備數處,必有強弱眾寡。我可遠其強而攻其弱,避其眾而擊其寡,則無不勝。法曰:“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


    譯文:凡是進攻作戰的法則,一般是從敵人最薄弱的地方開始進攻。如果敵人在多處地方屯兵防守,其中一定會有力量強弱、兵力多少的不同。對此,我軍應該避開敵人的強點而進攻其弱點,避開敵人兵多之處而打擊其兵少之處,這樣就沒有不勝利的。誠如兵法所說:“善於指揮作戰的人,總是戰勝那容易戰勝的敵人。”


    據《北史》記載,(北周建德四年)周武帝宇文邕準備進攻北齊的河陽,當他詢問臣下應用何種計策的時候,內史都上士宇文弼獻策說:“今天我們對齊作戰,必須正確選擇進攻目標。河陽地處軍事要衝,那裏駐紮了北齊的精銳部隊,我們即使是傾盡全力去圍攻它,也很難攻破。若依我的看法,敵人的汾水彎曲之處,戍衛的城壘較小,而且山勢平緩,很容易攻下。”周武帝並沒有采用這個建議,因而師出竟無功而還。建德五年,周武帝親率大軍進攻北齊,完全采用了宇文弼的計策,最終於次年正月滅亡了北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餌戰


    原文:凡戰,所謂餌者,非謂兵者置毒於飲食,但以利誘之,皆為餌兵也。如交鋒之際,或棄牛馬,或遺財物,或舍輜重,切不可取,取之必敗。法曰:“餌兵勿食。”


    譯文:凡是作戰中所說的“餌戰”,並不是說在敵方士兵的飲食中投放毒藥,而是用各種“利”來誘使敵人上鉤,這都叫做“餌兵”戰法。比如,在敵我雙方交戰中,敵人或者利用牛馬,或者委棄財物,或者舍置輜重,切記對此不可隨意拾取,而一旦拾取時則敵人有機可乘,就會導致作戰失敗。誠如兵法所說:“對於敵人的設餌引誘,萬不可貪利上鉤。”


    東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紹派兵進攻白馬,曹操率軍把他打敗,並殺死他的大將顏良。於是解除了白馬被圍困的局麵,然後將當地居民沿著黃河向西轉移。袁紹這時率軍渡過黃河追擊曹操軍,一直追到延津之南而紮營。曹操所率部隊駐紮在南麵的山坡下,他命令所屬騎兵都卸下馬鞍,放開戰馬。此時,白馬方麵的曹軍運輸車隊正行進在路上。曹操的將領們認為敵人騎兵數量眾多恐難以戰勝,不如退還保衛部隊營地為好。但謀士荀攸向大家解釋說:“這正是我們所以能用餌兵誘敵上鉤的好機會,怎麽能撤走失去這樣好的戰機呢!”袁紹的騎將文醜與劉備此時率領五六千騎兵前後趕到這裏。將領們又說:“現在可以上馬迎戰了。”曹操說:“此時還不可以上馬迎戰。”過了一會兒,袁紹的騎兵逐漸增多,有的已分散奔向曹操的運輸車隊。曹操這時下達命令說:“可以馬上出擊了。”於是騎兵都紛紛上馬待戰。當時,曹操以不滿六百的騎兵,乘敵不備,揮軍猛擊,大敗袁軍,斬了大將文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離戰


    原文:凡與敵戰,可密候鄰國君臣交接有隙,乃遣諜者以間之。彼若猜貳,我以精兵乘之,必得所欲。法曰:“親而離之。”


    譯文:凡是對敵作戰,應當密切注視和利用敵國君臣關係中的矛盾,適時派遣間諜去離間他們。倘若敵國君臣之間相互猜疑,我方便乘隙以精銳部隊進攻它,這樣一定能夠打敗敵人。誠如兵法所說:“對內部親密團結的敵人,要用離間計去破壞他們。”


    戰國時期,在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燕國大將樂毅率領燕軍及秦、魏、韓、趙等多國軍隊進攻齊國,攻破齊都臨淄,齊湣王被迫逃往莒城。燕軍獲悉齊泯王在莒城後,立即調集兵力合圍莒城。這個時候楚國將領淖齒率軍援救齊國,因此而被齊湣王任為國相。淖齒打算與燕將樂毅共分齊國土地,於是抓住齊湣王在曆數其罪狀後將他殺掉。但齊國將士仍然堅守莒城和即墨,抵抗燕軍,致使燕軍數月都未能攻下。燕將樂毅隻好率軍繼續圍城。這時由於即墨守城將領戰死,該城軍民共同推舉田單為將軍。不久,燕昭王病死,其子惠王即位,他在作太子時曾與樂毅發生過矛盾。田單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就派人到燕國施以離間之計,揚言說:“樂毅因與燕國新王有矛盾,害怕被惠王殺頭而想聯合各國軍隊稱王於齊國,隻是齊國人心尚未歸附,所以他便暫緩進攻即墨以等待齊人歸順。現在,齊國人唯一擔心的,是怕燕國派遣其他將領來代替樂毅,那時即墨將會變成一座殘破城邑了。”燕惠王聽到這個謠言後竟信以為真,於是便派遣騎劫取代了樂毅。樂毅無奈便逃往趙國,燕國將士從此產生不和。其後,田單找來一個士卒詐稱是神師出世佐助他作戰,並采用“火牛陣法”,大敗燕軍,收複齊國失地七十多座城邑,又去莒城迎接齊襄王迴到都城臨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疑戰


    原文:凡與敵對壘,我欲襲敵,須叢草雜木,多張旗幟,以為人屯。使敵備東,而擊其西,則必勝。或我欲退,偽為虛陣,設留而退,敵必不敢追我。法曰:“眾草多障者,疑也。”


    譯文:凡是與敵人對壘相抗,我方如果要襲擊敵人,必須堆聚草木為障,多懸掛旗幟,偽裝成到處都有駐兵的樣子,從而造成敵人在東邊防守,我就襲擊敵人西方,這樣就一定能夠取得勝利。如果我方打算撤兵,也要設置假陣地,偽裝成留有駐軍的樣子,然後再悄悄撤退,這樣敵人必定不敢貿然追我。誠如兵法所說:“在叢草中多置障礙物,是為迷惑敵人而設下的疑陣。”


    據《北史》記載,(北周建德五年)周武帝宇文邕率軍東進討伐北齊,以齊王宇文憲所部為前鋒,進駐於雀鼠穀。周武帝親臨前線指揮部隊圍攻晉州,北齊後主高緯獲悉晉州被圍的消息後,也親自率軍前來救援。當時,北周軍的部署是:陳王宇文純所部屯駐千裏徑,大將軍永昌公宇文椿屯駐雞犧原,大將軍宇文盛所部屯駐汾水關,以上各路兵馬都受齊王宇文憲統一指揮。宇文憲秘密對宇文椿說:“用兵打仗,是一種詭詐多變的行動。你現在設置營壘,不必張設軍帳帷幕,可以砍伐柏樹搭成草屋,偽裝成有兵居住的樣子。等我軍撤走後,敵人見到草屋仍然會疑惑不敢前進。”這時,齊後主高緯派遣兵力萬人向千裏徑進攻,又派一部兵力進擊汾水關,他自己則親率主力進至雞棲原與宇文椿部對抗。宇文椿把齊軍來攻的緊急消息報告給宇文憲,宇文憲親自率援兵來解救宇文椿。但當他趕到雞棲原時,恰值宇文椿奉周武帝命令率兵連夜退還。追擊中的齊軍,當其看到以柏樹枝搭設的草屋時,果然誤認為是周軍設伏備敵之所,於是望而生怯不敢繼續前進了。等到第二天,才發現上當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兵法輯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你是我的一盤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你是我的一盤菜並收藏兵法輯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