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誡
原文
書曰:“狎侮君子,罔以盡人心,狎侮小人,罔以盡人力”。故行兵之要,務攬英雄之心,嚴賞罰之科,總文武之道,操剛柔之術,說機樂而敦詩書,先仁義而後智勇;靜潛魚,動若奔獺,央其所連,折其所強,耀以旌旗,戒以金鼓,退若山移,進如風雨,擊崩若摧,合戰如虎;迫而容之,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卑而驕之,親而離之,強而弱之,有危者安之,有懼者悅之,有叛者懷之,有冤者申之,有強者抑之,有弱者扶之,有謀者親之,有讒者覆之,獲財者與之;不倍兵以攻弱,不恃眾以輕敵,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先計而後動,知勝而始戰,得其財帛,不自寶,得其子女不自使。將能如此,嚴號申令,而人願鬥,則兵合刃接而人樂死矣。
譯文
《書經》說:“戲辱君子,就無法得到他的真心,蔑視小人,也無法使他們竭盡全力為自己服務”。所以,將帥領兵的要訣是:廣泛籠絡部下的人心,嚴格有關賞罰的規章和紀律,要具備文、武兩方麵的能力,剛柔並濟,精通禮、樂、詩、書,使自己在修身方麵達到仁義、智勇的內涵;領兵作戰時,命令士兵休息就應讓士兵象遊魚潛水一樣不出聲響,命令士兵出擊時就應讓士兵象奔跑中的獺一樣突躍飛奔,又快又猛,打亂敵人的陣營,切斷敵人的聯係,削弱敵人的勢力,揮動旌旗以顯示自己的威力並且讓士兵服從指揮,聽從調動,撤兵時部隊應象大山移動一樣穩重,整齊,進兵時則要疾如風雨,徹底地摧毀敗軍敗將,與敵交手則拿出虎一樣的猛勢;對待敵人,還要采取一些計謀:麵對緊急情況應該想辦法從容不迫,用小恩小惠誘敵進入設置好的圈套之中,想盡辦法打亂敵軍穩固整齊的陣勢,然後亂中取勝,對小心謹慎的敵軍要用計使他盲目驕傲起來,上下不一,用離間術打亂敵軍的內部團結,對異常強大的敵人想方設法地削弱他的力量,要使處境危險的敵人感到安寧以麻痹敵人,讓憂懼的敵人感到喜悅,使敵人疏忽起來;對投到我軍的戰俘要以懷柔的政策來對待,要使部下的冤屈有地方伸訴,扶持弱者,抑製氣勢淩人的部下,對有智謀的部下要盡全力親近他,用他做參謀,對巧言令色的小人要堅決打擊,獲得了戰利品要首先分給部下;另外,還要注意這樣幾點:如果敵人勢弱,就不必用全力去攻擊他,也不能因為自己軍隊力量強大就忽視了敵人,更不能以自己能力高強就驕傲自大,不能因為自己受寵就到部下那裏作威作福;對於整個戰事的進行,要先製定詳實的計劃,要有萬全的把握才能領兵出征,不獨自享受戰場上繳獲的財物、布帛,俘虜的男女人等也不自己獨自役使。身為將帥作到了這些要求,嚴格號令,將士一定會積極作戰,在戰鬥中效命疆場。
戒備
原文
夫國之大務,莫先於戒備。若夫失之毫厘,則差若千裏,覆軍殺將,勢不逾息,可不懼哉!故有患難,君臣旰食而謀之,擇賢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懼,此謂燕巢於幕,魚遊於鼎,士不俟夕矣!傳曰:“不備不虞,不可以師。”又曰:“豫備無虞,古之善政”。又曰:“蜂蠆尚有毒,而況國乎?”無備,雖眾不可恃也。故曰,有備無患。故三軍之行,不可無備也。
譯文
國家最重要的事務是國防,在國防的問題上稍有偏差,就會導致國家的滅亡,使全國覆沒,無可挽迴,這是最可怕的事情啊!所以,一旦國家出現了危難,君臣應齊心一致,廢寢忘食,共同謀策,挑選有本領的人擔任將帥,指揮三軍應敵。如果不能居安思危,就是敵人已打到了家裏也不能警覺,如同燕子的窩巢搭築在門簾上,魚兒遊戲在旱鍋裏,滅亡的日子已經不遠了。《左傳》說:對事物沒有計劃,不準備到毫無差錯的地步,不能出兵!”居安思危,妥善安排,防止可能出現的災難,這是古代推崇的善政”。“蜜蜂和蠍子一類的小 昆蟲都以毒刺作為防禦的工具,更何況是一個龐大的國家呢?”如果一個國家忽視了國防建設,即使有百萬之眾也不可怕,所以說有備無患,就是這個意思。可見,三軍將士在出征之前,一定要做好準備。
習練
原文
夫軍無習練,百不當一;習而用之,一可當百。故仲尼曰:“不教而戰,是謂棄亡。”又曰:“善人教民七年,變可以即戎矣。”然則即戎之不可不教,教之以禮義,誨之以忠信,誡之以典刑,威之以賞罰,故人知勸。然後習之,或陳而分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走而卻之,別而合之,散而聚之。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萬人,可教三軍,然後教練而敵可勝矣。
譯文
如果軍隊士兵得不到應有的教育和訓練,那麽一百名士兵也抵不上敵人的一個士兵;如果軍隊士兵受到了應有的教育和訓練,那麽一名士兵就可抵擋百名敵人的進攻。所以孔子說:百姓沒有受到教育和訓練就去參加戰鬥,這是讓他們去送死。”“讓賢德的人用七年的時間來教育和訓練百姓,他們馬上可以投入戰鬥,並且個個都勇猛善戰!”這就是說想讓百姓投入戰鬥,在出征之前不能不對他們進行教育和訓練,訓練時,要使百姓明白什麽是禮,什麽是義,要訓練、教誨他們有忠信的思想,要講明賞罰的界限,用賞罰來製約督促他們的行為,使他們自覺上進。然後進行基本技能訓練:列隊與解散,坐下起立,行進立定,前進後退,解散與集合,使他們能整齊劃一、井然有序。象這樣一教十,十教百,百教千,千教萬,就可以使整個三軍受到訓練,最後再讓將士接受戰術訓練就可以在戰場上打敗敵人了。
軍蠹
原文
夫三軍之行,有探候不審,烽火失度;後期犯令,不應時機,阻亂師徒;乍前乍後,不合金鼓;上不恤下,削斂無度;營私徇己,不恤饑寒;非言妖辭,妄陳禍福;無事喧雜,驚惑將吏;勇不受製,專而陵上,侵竭府庫,擅給其財。此九者,三軍之蠹,有之必敗也。
譯文
軍隊行動時,有幾種情況可以直接導致全軍崩潰:一是對敵情的偵察不仔細、不準確,在消息的反饋上不按規定進行,與實情不相符合;二是不遵守命令,耽誤了集合的時間,使整個軍事行動受阻,喪失了戰機;三是不服從指揮,不聽候調度,忽前忽後,七零八亂;四是將官不體貼下級,隻知一味地聚斂搜刮;五是營私舞弊,不關心下級將士的生活;六是迷信誹謗之辭、神鬼怪兆,胡亂猜測吉兇禍福;擾亂了軍心;七是士兵不守秩序,喧嘩吵鬧,擾亂了將帥的決策和執行;八是不遵守命令,擅作主張;九是貪汙現象嚴重,侵占國家財物,無所不為。
腹心
原文
夫為將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無腹心者,如人夜行,無所措手足;無手足者,如冥然而居,不知運動;無爪牙者,如饑人食毒物,無不死矣。故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沉審謹密者為耳目,勇悍善敵者為爪牙。
譯文
身為將領,應該有自己的左右親信可以諮商事情,有給自己偵察消息通風報信的耳目,有堅決貫徹自己的命令輔佐自己的羽翼。沒有心腹之人,就好比人在黑夜中走路,手腳不知該邁向何處,沒有耳目之人,就好比盲人安靜地生活在黑暗中,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更不能為達到某種個人目的進行鑽營活動;沒有爪牙之人,就好似一個人饑不擇食,吃了有毒的食物,中毒身亡。所以,明智的將帥,一定要選用學識淵博、足智多謀的人做自己的心腹,要選用機智聰明、謹慎保密、有很強的判斷力的人做自己的耳目,還要選擇勇敢、彪悍的士兵做自己的爪牙。
謹候
原文
夫敗軍喪師,未有不因輕敵而致禍者,故師出以律,失律則兇。律有十五焉,一曰慮,間諜明也;二曰詰,誶候謹也;三曰勇,敵眾不撓也;四曰廉,見利思義也;五曰平,賞罰均也;六曰忍,善含恥也;七曰寬,能客眾也,八曰信,重然諾也;九曰敬,禮賢能也;十曰明,不納讒也;十一曰謹,不違禮也;十二日仁,善養士卒也;十三曰忠,以身徇國也;十四曰分,知止足也,十五曰謀,自料知他也。
譯文
凡是將領領兵出師不利,都是因為輕視敵軍而產生的後果,所以軍隊在出師時要嚴格法律、法令,詳細考慮各種細節,按戰爭規律行事,否則的話仍然會招致滅亡。這些應該注意的問題有十五項:一是慮,要仔細地考慮、謀劃,探明敵人的所有情況;二是詰,盤問、追查,搜集敵人情報,並仔細判斷情報的真假;三是勇,見敵人陣勢威武強大的不退怯;四是廉,不為眼前小利所誘惑,以義為重;五是平,賞罰公正,公平合理;六是忍,忍辱負重,寄希望於未來更偉大的使命;七是寬,寬厚,寬宏大量,能包容他人;八是信,忠信、誠實,遵守諾言;九是敬,對有才德的人以禮相待;十是明,明白是非,不聽信攙言;十一是謹,嚴謹、慎重,不違禮不悖法;十二是仁,仁愛,能無微不至地關心、體貼下級官兵;十三是忠,忠誠報國,為了國家的利益,就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十四是分,行為有分寸,守本分,做事情量力而行;十五是謀,足智多謀,能知己知彼。
原文
書曰:“狎侮君子,罔以盡人心,狎侮小人,罔以盡人力”。故行兵之要,務攬英雄之心,嚴賞罰之科,總文武之道,操剛柔之術,說機樂而敦詩書,先仁義而後智勇;靜潛魚,動若奔獺,央其所連,折其所強,耀以旌旗,戒以金鼓,退若山移,進如風雨,擊崩若摧,合戰如虎;迫而容之,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卑而驕之,親而離之,強而弱之,有危者安之,有懼者悅之,有叛者懷之,有冤者申之,有強者抑之,有弱者扶之,有謀者親之,有讒者覆之,獲財者與之;不倍兵以攻弱,不恃眾以輕敵,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先計而後動,知勝而始戰,得其財帛,不自寶,得其子女不自使。將能如此,嚴號申令,而人願鬥,則兵合刃接而人樂死矣。
譯文
《書經》說:“戲辱君子,就無法得到他的真心,蔑視小人,也無法使他們竭盡全力為自己服務”。所以,將帥領兵的要訣是:廣泛籠絡部下的人心,嚴格有關賞罰的規章和紀律,要具備文、武兩方麵的能力,剛柔並濟,精通禮、樂、詩、書,使自己在修身方麵達到仁義、智勇的內涵;領兵作戰時,命令士兵休息就應讓士兵象遊魚潛水一樣不出聲響,命令士兵出擊時就應讓士兵象奔跑中的獺一樣突躍飛奔,又快又猛,打亂敵人的陣營,切斷敵人的聯係,削弱敵人的勢力,揮動旌旗以顯示自己的威力並且讓士兵服從指揮,聽從調動,撤兵時部隊應象大山移動一樣穩重,整齊,進兵時則要疾如風雨,徹底地摧毀敗軍敗將,與敵交手則拿出虎一樣的猛勢;對待敵人,還要采取一些計謀:麵對緊急情況應該想辦法從容不迫,用小恩小惠誘敵進入設置好的圈套之中,想盡辦法打亂敵軍穩固整齊的陣勢,然後亂中取勝,對小心謹慎的敵軍要用計使他盲目驕傲起來,上下不一,用離間術打亂敵軍的內部團結,對異常強大的敵人想方設法地削弱他的力量,要使處境危險的敵人感到安寧以麻痹敵人,讓憂懼的敵人感到喜悅,使敵人疏忽起來;對投到我軍的戰俘要以懷柔的政策來對待,要使部下的冤屈有地方伸訴,扶持弱者,抑製氣勢淩人的部下,對有智謀的部下要盡全力親近他,用他做參謀,對巧言令色的小人要堅決打擊,獲得了戰利品要首先分給部下;另外,還要注意這樣幾點:如果敵人勢弱,就不必用全力去攻擊他,也不能因為自己軍隊力量強大就忽視了敵人,更不能以自己能力高強就驕傲自大,不能因為自己受寵就到部下那裏作威作福;對於整個戰事的進行,要先製定詳實的計劃,要有萬全的把握才能領兵出征,不獨自享受戰場上繳獲的財物、布帛,俘虜的男女人等也不自己獨自役使。身為將帥作到了這些要求,嚴格號令,將士一定會積極作戰,在戰鬥中效命疆場。
戒備
原文
夫國之大務,莫先於戒備。若夫失之毫厘,則差若千裏,覆軍殺將,勢不逾息,可不懼哉!故有患難,君臣旰食而謀之,擇賢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懼,此謂燕巢於幕,魚遊於鼎,士不俟夕矣!傳曰:“不備不虞,不可以師。”又曰:“豫備無虞,古之善政”。又曰:“蜂蠆尚有毒,而況國乎?”無備,雖眾不可恃也。故曰,有備無患。故三軍之行,不可無備也。
譯文
國家最重要的事務是國防,在國防的問題上稍有偏差,就會導致國家的滅亡,使全國覆沒,無可挽迴,這是最可怕的事情啊!所以,一旦國家出現了危難,君臣應齊心一致,廢寢忘食,共同謀策,挑選有本領的人擔任將帥,指揮三軍應敵。如果不能居安思危,就是敵人已打到了家裏也不能警覺,如同燕子的窩巢搭築在門簾上,魚兒遊戲在旱鍋裏,滅亡的日子已經不遠了。《左傳》說:對事物沒有計劃,不準備到毫無差錯的地步,不能出兵!”居安思危,妥善安排,防止可能出現的災難,這是古代推崇的善政”。“蜜蜂和蠍子一類的小 昆蟲都以毒刺作為防禦的工具,更何況是一個龐大的國家呢?”如果一個國家忽視了國防建設,即使有百萬之眾也不可怕,所以說有備無患,就是這個意思。可見,三軍將士在出征之前,一定要做好準備。
習練
原文
夫軍無習練,百不當一;習而用之,一可當百。故仲尼曰:“不教而戰,是謂棄亡。”又曰:“善人教民七年,變可以即戎矣。”然則即戎之不可不教,教之以禮義,誨之以忠信,誡之以典刑,威之以賞罰,故人知勸。然後習之,或陳而分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走而卻之,別而合之,散而聚之。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萬人,可教三軍,然後教練而敵可勝矣。
譯文
如果軍隊士兵得不到應有的教育和訓練,那麽一百名士兵也抵不上敵人的一個士兵;如果軍隊士兵受到了應有的教育和訓練,那麽一名士兵就可抵擋百名敵人的進攻。所以孔子說:百姓沒有受到教育和訓練就去參加戰鬥,這是讓他們去送死。”“讓賢德的人用七年的時間來教育和訓練百姓,他們馬上可以投入戰鬥,並且個個都勇猛善戰!”這就是說想讓百姓投入戰鬥,在出征之前不能不對他們進行教育和訓練,訓練時,要使百姓明白什麽是禮,什麽是義,要訓練、教誨他們有忠信的思想,要講明賞罰的界限,用賞罰來製約督促他們的行為,使他們自覺上進。然後進行基本技能訓練:列隊與解散,坐下起立,行進立定,前進後退,解散與集合,使他們能整齊劃一、井然有序。象這樣一教十,十教百,百教千,千教萬,就可以使整個三軍受到訓練,最後再讓將士接受戰術訓練就可以在戰場上打敗敵人了。
軍蠹
原文
夫三軍之行,有探候不審,烽火失度;後期犯令,不應時機,阻亂師徒;乍前乍後,不合金鼓;上不恤下,削斂無度;營私徇己,不恤饑寒;非言妖辭,妄陳禍福;無事喧雜,驚惑將吏;勇不受製,專而陵上,侵竭府庫,擅給其財。此九者,三軍之蠹,有之必敗也。
譯文
軍隊行動時,有幾種情況可以直接導致全軍崩潰:一是對敵情的偵察不仔細、不準確,在消息的反饋上不按規定進行,與實情不相符合;二是不遵守命令,耽誤了集合的時間,使整個軍事行動受阻,喪失了戰機;三是不服從指揮,不聽候調度,忽前忽後,七零八亂;四是將官不體貼下級,隻知一味地聚斂搜刮;五是營私舞弊,不關心下級將士的生活;六是迷信誹謗之辭、神鬼怪兆,胡亂猜測吉兇禍福;擾亂了軍心;七是士兵不守秩序,喧嘩吵鬧,擾亂了將帥的決策和執行;八是不遵守命令,擅作主張;九是貪汙現象嚴重,侵占國家財物,無所不為。
腹心
原文
夫為將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無腹心者,如人夜行,無所措手足;無手足者,如冥然而居,不知運動;無爪牙者,如饑人食毒物,無不死矣。故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沉審謹密者為耳目,勇悍善敵者為爪牙。
譯文
身為將領,應該有自己的左右親信可以諮商事情,有給自己偵察消息通風報信的耳目,有堅決貫徹自己的命令輔佐自己的羽翼。沒有心腹之人,就好比人在黑夜中走路,手腳不知該邁向何處,沒有耳目之人,就好比盲人安靜地生活在黑暗中,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更不能為達到某種個人目的進行鑽營活動;沒有爪牙之人,就好似一個人饑不擇食,吃了有毒的食物,中毒身亡。所以,明智的將帥,一定要選用學識淵博、足智多謀的人做自己的心腹,要選用機智聰明、謹慎保密、有很強的判斷力的人做自己的耳目,還要選擇勇敢、彪悍的士兵做自己的爪牙。
謹候
原文
夫敗軍喪師,未有不因輕敵而致禍者,故師出以律,失律則兇。律有十五焉,一曰慮,間諜明也;二曰詰,誶候謹也;三曰勇,敵眾不撓也;四曰廉,見利思義也;五曰平,賞罰均也;六曰忍,善含恥也;七曰寬,能客眾也,八曰信,重然諾也;九曰敬,禮賢能也;十曰明,不納讒也;十一曰謹,不違禮也;十二日仁,善養士卒也;十三曰忠,以身徇國也;十四曰分,知止足也,十五曰謀,自料知他也。
譯文
凡是將領領兵出師不利,都是因為輕視敵軍而產生的後果,所以軍隊在出師時要嚴格法律、法令,詳細考慮各種細節,按戰爭規律行事,否則的話仍然會招致滅亡。這些應該注意的問題有十五項:一是慮,要仔細地考慮、謀劃,探明敵人的所有情況;二是詰,盤問、追查,搜集敵人情報,並仔細判斷情報的真假;三是勇,見敵人陣勢威武強大的不退怯;四是廉,不為眼前小利所誘惑,以義為重;五是平,賞罰公正,公平合理;六是忍,忍辱負重,寄希望於未來更偉大的使命;七是寬,寬厚,寬宏大量,能包容他人;八是信,忠信、誠實,遵守諾言;九是敬,對有才德的人以禮相待;十是明,明白是非,不聽信攙言;十一是謹,嚴謹、慎重,不違禮不悖法;十二是仁,仁愛,能無微不至地關心、體貼下級官兵;十三是忠,忠誠報國,為了國家的利益,就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十四是分,行為有分寸,守本分,做事情量力而行;十五是謀,足智多謀,能知己知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