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探查,此次出手的元神級別的鬼修、魔修高達七位,盡皆是被成祖擊敗、驅逐的魔修,其中還有扶桑鬼國插手的痕跡。
但是,接下來,情況卻急轉直下,首先是昭明女皇突然因為唯一的兒子身死而突然走火入魔,突然暴斃,然後被迅速葬入儀陵。
然後,明廷突然指控造化道暗中指使了這次襲擊,是為了阻止太子繼位,準備從宗室中另外選取皇族支持。
然後,造化道一邊指控是成祖主使了襲擊,為了徹底清除黃明皇室勢力,大權獨攬,不惜殺子滅妻。
另外一邊,造化道直接起兵,要正本清源,再度扶持黃明宗室。
結果,這場戰爭持續了三年,將原本繁盛的武陵山脈打成了廢墟。成祖方麵,因為有多年戰爭鍛煉下來的大軍,取得了艱難的勝利。
如果說修士之亂,還主要隻是散修和中小門派的災難的話。那麽這場戰爭,就是大派的災難了,幾乎所有的大派都牽入了這場戰爭。
最後,造化道失敗,隻有寥寥幾個弟子逃往海外,苟延殘喘,幾百年下來才恢複元氣。
而明廷,也是元氣大傷,無數修士隕落,靈地被打成廢墟,不得不重新封鎖。
而更惡劣的後果卻是,太子失蹤,太子隨身攜帶的神霄雷鼎也一同失蹤,那才是整個諸天星鬥陣的核心,太子帶著它,一是為了護身,二也是為了用這東西調整地脈。
而這邊昭明女皇崩逝,被迅速下葬,一片混亂之中,諸天星鬥陣的陣圖也失蹤了,皇家所屬的藏經閣也同樣在混亂中不知所蹤,那裏麵可是藏了明廷五百年搜集的大量絕品功法。
這兩樣失蹤,原本也不是大事,有成祖坐鎮,掃清造化道叛亂後,也稱得上海清河晏。
成祖修為高強,自身也是元神修士,在位也沒有任何問題。
可是到了英宗,在位僅僅三十六年,就突然暴病而亡。日後,明廷每一任皇帝,基本上都是在位30年到40年就會暴病而亡,即使他們有全世界最好的丹藥、功法、修士保護,都是一樣。
一開始,還懷疑是黃明餘孽在作怪,所以明廷一直在追索黃明後人。
可是後來接二連三的天子因同樣問題而死,他們這才知道出了大問題,然而,所有人都不知道,問題出在了哪裏。
明廷一直懷疑問題出在神霄雷鼎和諸天星辰陣圖,可是,三百年來,這幾樣東西就像消失了一樣,再怎麽也找不到了。
而從太子失蹤到昭明女皇崩逝,整個過程被稱之為紫薇異宿。
這其中的多數東西,都是周元從起居注中找到的,但是隻有一個大概的輪廓,很多記錄沒有記載這上麵,被抽去了,但是憑借各方資料,他還是拚出了事件經過。
可是具體到細節,基本上都被抽去了,他要追尋到神霄雷鼎的下落,就要找到朱驪太子,而要找到太子,就需要還原出這場襲擊的始末。
他嚐試著拚湊起這起事件,那麽,首先要做的,就是還原出那次與太子出巡的人員的數量,最後生還的人員的數量。
然後,看能否從其中找出一點線索來。因為這件事,光從表麵看就疑點重重,雖然動手的有七位元神,整個巡視團,一個人都沒逃出來正常情況下,這可能嗎?
要知道,當時貼身保護太子的,可有三位元神真君,無論如何都不該全軍覆沒。
二來,太子一失蹤,這邊女皇就走火入魔而崩逝了,然後迅速下葬,成祖新立太子,動作太快了,感覺就是為了快刀斬亂麻。
結果,還是出了致命的紕漏,諸天星鬥陣的陣圖丟失了,藏經閣隱匿,許多東西都遺失了,導致後來明廷培養元神修士都極為艱難。
甚至,後世明帝為什麽在位三十多年就會身亡,這一秘密也徹底被埋沒。
要知道黃明時期,每位帝王都是在位六十年,然後退位安養,基本上都能盡天年。盡管高宗過後,那些帝王都修行不到金丹境界,但是築基期120年壽命,他們都活滿了的。
所以,這裏麵需要挖掘的秘密可多了。
經過將這起居注整理完,他大約整理出了一個名單,裏邊有參加巡查的大約人員,包括官員、修士、宮女、軍隊等,一個三千人的大名單。
其中,絕大多數人都被他劃掉了,因為他們隻是最簡單的外圍人員,不可能接觸到太子,甚至連每天行進的路線往哪都不清楚,隻是奉命行事。
他關注的,是那些能接觸到太子的人,包括高級官員、修士和一些親近的侍從等。
之所以如此,他高度懷疑,這件事是內外勾結的,沒有內賊,襲擊者怎麽可能那麽準確地截住太子一行,而且應該是設置了陣法或者陷阱,才能讓所有人都沒有逃脫,包括元神修士。
而另一個方向,則是調查這件事最大的得利者,繼位的英宗皇帝,因為他才是這件事最大的贏家,而不是造化道所說的成祖,他已經是皇帝,兒子還是太子,沒必要掀起這麽大的一場風暴。
當然,如果有需要,周元還準備去儀陵看看昭明女皇到底是怎麽死的。
原本,也應該調查襲擊太子一行的修士的,隻是,那已經過去太久了,關鍵是,第一時間,這件事沒有被發現,而是等太子失蹤一日之後才大肆搜索到事發地點的,那裏已經被清理幹淨了。
但是,那神霄雷鼎卻又離奇失蹤,按理來說,這麽多年過去了,如果那神器真的被那些出手的修士搶走,他們豈有不用的道理?
當然,還有一個方向,那就是查查是誰趁亂取走了諸天星鬥陣的陣圖,能接觸到這卷陣圖的人應該不多,總有嫌疑人的。
隻是,這方麵的線索,恐怕朱明皇室自己不知道調查了多久,還沒找迴來,他尋找機會渺茫。
列出名單後,他又根據他們的官職和起居注的記載,梳理出一個能接觸到太子,能知道提前知道太子行徑路線的名單。
這其中,擔任太子洗馬、太子舍人七人,擔任保衛任務的東宮衛率正副首領三人,隨太子出巡的姬妾子嗣四人,太子貼身侍從六人,共二十人是重點調查對象。
過去了三百年,當年或許在混亂中,很難調查,可是經過時間的洗禮,一些線索反而會慢慢浮出水麵。
很簡單,能調集七位元神真君,襲擊明廷太子,背後的勢力一定了不得,而出賣太子的人為了什麽呢?這是一項必死的任務,如果沒有天大的好處,沒有人會這麽幹。
事情剛發生,或許還需要保密,但是數百年過後,興許反而會露出破綻來。
抱著這種想法,他首先調查嫌疑最大的,也就是太子的貼身侍從。
他們是最容易被收買的,因為他們地位最低,雖然是貼身侍從,但到底隻是奴婢,更沒有什麽上升空間,可以通過收買他們的家人慢慢將他們納入掌控。
這其中,京城的活,周元自己就能做,京城之外的,就需要孫大聖去跑了。好在,這些人基本上都是京城附近的,也無需跑多遠。
這調查很快就有了眉目,當年太子的貼身侍從,基本上都有登記造冊的,這些東西,也都被做為一般性資料丟入了這裏,當周元將所有名單對照之後,終於從故紙堆中翻出了這些侍從的資料。
包括名字、出身、籍貫、特長等等,然後,周元又去他們故鄉,尋找他們當年的家人所在。
這在現代可能很難,可是在大明反而頗為容易,因為有家譜的存在,因為聚族而居,幾百年都會持續存在。
這其中,這七位侍從有六位的家人都在太子遇襲之後逐漸衰落,甚至死絕了。
隻有一位名叫鄭雲莉的侍從,其家人反而發達了起來。
這位鄭雲莉,頗受太子賞識,不但經常接觸太子,還代替侍衛傳令給下麵,其家人是河北清河縣人,因家貧,幼年又正是修士之亂期間,因此被送入宮中當了一個宮女。
孫大聖找到河北清河縣時,這縣中最有名的,就是鄭老爺,他家是整個清河縣數得著的大地主,土地阡陌連田。
一開始,孫大聖隻有幾個名字,鄭雲莉和其父母的名字、籍貫。
聽到這鄭老爺也姓鄭,孫大聖留了一個心眼,直接進入其祠堂之中,找到了被供奉起來的家譜,裏麵赫然有著鄭廣利父親的名字,但是沒有鄭廣利的。
翻閱著這家譜,裏麵清楚地記著,鄭家是在鄭廣利父親那一代發家的,看這家譜上麵的自述,鄭家家貧,無力撫養孩子,鄭父又喪妻之後,將女兒賣了,然後帶著一個兒子去了天津港討生活。
這個女兒,後來不知怎麽的,竟然進了宮,還成為了太子的親信侍女。
不過,這裏麵也沒說這女兒怎麽樣了,隻提到賣了女兒後,到天津港幹了十多年,突然有一天撿到了一個寶貝,將其賣了,得了一筆錢,迴了家鄉,置地起宅,漸漸發達起來。
看到這一筆記錄,孫大聖知道,自己可能找到地方了。
什麽撿到寶貝,騙鬼呢!那麽好撿。關鍵是,他迴鄉的時間,正是在太子遇襲三年之後,造化道正式敗亡之後。
孫大聖首先去鄭家祖墳去看了看,找到了其中,鄭雲莉父親的墳塚,神念透視之下,這座墳表麵低調,裏麵空間不小,陪葬的東西不少。
尤其是,其中有一塊玉佩,晶瑩剔透、靈氣逼人,分明是極品玉髓所製,具有祛災除厄、延身保命的作用,一看就不是凡品,更遑論上麵有黃明皇室的印記了。
看來,當年出賣太子的,這位鄭雲莉一定是其中之一。
神念繼續掃描,很快,孫大聖就在這旁邊發現了一座小小的空墳,裏麵隻有幾件衣物和一個玉盒。
而地麵上,根本看不見這座墳的墓碑什麽的,就是一片平地,根本沒有立碑。
那幾件衣物,從小到大都有,小小的是幾件破爛的粗布衣物,如果不是墓中空氣不流通,這已經腐朽的早已早就化成一堆灰了。
然後,衣物在某個時期突然華麗起來,周元從其中的細節分辨出,那是宮廷所用的布料。
轉眼間,他就知道,這恐怕是那位鄭雲莉的衣冠塚,他老子不敢公開給她立碑,而是在自己墓地旁邊布置了這麽一個衣冠塚給她,悄無聲息、隱秘至極。
他笑了笑,沒想到這個父親還保留了一點良知,最後給女兒立了一個衣冠塚在這,難道不忍心她成為孤魂野鬼。
在一堆衣物之中,他還看見了一個玉盒,一開始,他以為這是那鄭雲莉用過的首飾盒之類的東西,不過旋即就發現,這玉盒竟然也是極品玉髓所煉製,上麵還刻印了禁製。
靠著極品玉髓上靈力的供應,這玉盒上的禁製才能運轉至今,周元再度神念掃了掃,見無遺漏,才用手中的鐵棒搗穿了墓穴,取出了那個玉盒。
拿出來一看,盡管有極品玉髓作為靈力來源,但是經過三百年漫長的時間消磨,其上的靈光已經極為黯淡,恐怕再支撐幾年,就會徹底失去效用。
對付這種禁製,周元直接從儲物袋中取出一滴吸收了無數煞氣的濁酒,滴在了禁製之上。
迅速的,這滴液體就開始腐蝕禁製,消磨靈紋,片刻間,禁製就消散無蹤,剩下的就被周元收了起來。
打開玉盒,裏麵隻有另一塊玉佩和幾封書信。
拿起玉佩一看,上麵秘刻著無數靈紋,最中間則有一個宸字。
宸?周元思忖了一會,一個名字從腦海中浮現,朱高宸,明英宗之兄,常年隨父親成祖征戰各地,戰功赫赫,於紫薇異宿期間突然暴斃去世。
有了這塊玉佩,周元就有了猜測。
繼續翻閱那些書信,發現,這是一位公子寫給這位鄭雲莉的情書,裏麵充滿了愛慕之言。
但是,接下來,情況卻急轉直下,首先是昭明女皇突然因為唯一的兒子身死而突然走火入魔,突然暴斃,然後被迅速葬入儀陵。
然後,明廷突然指控造化道暗中指使了這次襲擊,是為了阻止太子繼位,準備從宗室中另外選取皇族支持。
然後,造化道一邊指控是成祖主使了襲擊,為了徹底清除黃明皇室勢力,大權獨攬,不惜殺子滅妻。
另外一邊,造化道直接起兵,要正本清源,再度扶持黃明宗室。
結果,這場戰爭持續了三年,將原本繁盛的武陵山脈打成了廢墟。成祖方麵,因為有多年戰爭鍛煉下來的大軍,取得了艱難的勝利。
如果說修士之亂,還主要隻是散修和中小門派的災難的話。那麽這場戰爭,就是大派的災難了,幾乎所有的大派都牽入了這場戰爭。
最後,造化道失敗,隻有寥寥幾個弟子逃往海外,苟延殘喘,幾百年下來才恢複元氣。
而明廷,也是元氣大傷,無數修士隕落,靈地被打成廢墟,不得不重新封鎖。
而更惡劣的後果卻是,太子失蹤,太子隨身攜帶的神霄雷鼎也一同失蹤,那才是整個諸天星鬥陣的核心,太子帶著它,一是為了護身,二也是為了用這東西調整地脈。
而這邊昭明女皇崩逝,被迅速下葬,一片混亂之中,諸天星鬥陣的陣圖也失蹤了,皇家所屬的藏經閣也同樣在混亂中不知所蹤,那裏麵可是藏了明廷五百年搜集的大量絕品功法。
這兩樣失蹤,原本也不是大事,有成祖坐鎮,掃清造化道叛亂後,也稱得上海清河晏。
成祖修為高強,自身也是元神修士,在位也沒有任何問題。
可是到了英宗,在位僅僅三十六年,就突然暴病而亡。日後,明廷每一任皇帝,基本上都是在位30年到40年就會暴病而亡,即使他們有全世界最好的丹藥、功法、修士保護,都是一樣。
一開始,還懷疑是黃明餘孽在作怪,所以明廷一直在追索黃明後人。
可是後來接二連三的天子因同樣問題而死,他們這才知道出了大問題,然而,所有人都不知道,問題出在了哪裏。
明廷一直懷疑問題出在神霄雷鼎和諸天星辰陣圖,可是,三百年來,這幾樣東西就像消失了一樣,再怎麽也找不到了。
而從太子失蹤到昭明女皇崩逝,整個過程被稱之為紫薇異宿。
這其中的多數東西,都是周元從起居注中找到的,但是隻有一個大概的輪廓,很多記錄沒有記載這上麵,被抽去了,但是憑借各方資料,他還是拚出了事件經過。
可是具體到細節,基本上都被抽去了,他要追尋到神霄雷鼎的下落,就要找到朱驪太子,而要找到太子,就需要還原出這場襲擊的始末。
他嚐試著拚湊起這起事件,那麽,首先要做的,就是還原出那次與太子出巡的人員的數量,最後生還的人員的數量。
然後,看能否從其中找出一點線索來。因為這件事,光從表麵看就疑點重重,雖然動手的有七位元神,整個巡視團,一個人都沒逃出來正常情況下,這可能嗎?
要知道,當時貼身保護太子的,可有三位元神真君,無論如何都不該全軍覆沒。
二來,太子一失蹤,這邊女皇就走火入魔而崩逝了,然後迅速下葬,成祖新立太子,動作太快了,感覺就是為了快刀斬亂麻。
結果,還是出了致命的紕漏,諸天星鬥陣的陣圖丟失了,藏經閣隱匿,許多東西都遺失了,導致後來明廷培養元神修士都極為艱難。
甚至,後世明帝為什麽在位三十多年就會身亡,這一秘密也徹底被埋沒。
要知道黃明時期,每位帝王都是在位六十年,然後退位安養,基本上都能盡天年。盡管高宗過後,那些帝王都修行不到金丹境界,但是築基期120年壽命,他們都活滿了的。
所以,這裏麵需要挖掘的秘密可多了。
經過將這起居注整理完,他大約整理出了一個名單,裏邊有參加巡查的大約人員,包括官員、修士、宮女、軍隊等,一個三千人的大名單。
其中,絕大多數人都被他劃掉了,因為他們隻是最簡單的外圍人員,不可能接觸到太子,甚至連每天行進的路線往哪都不清楚,隻是奉命行事。
他關注的,是那些能接觸到太子的人,包括高級官員、修士和一些親近的侍從等。
之所以如此,他高度懷疑,這件事是內外勾結的,沒有內賊,襲擊者怎麽可能那麽準確地截住太子一行,而且應該是設置了陣法或者陷阱,才能讓所有人都沒有逃脫,包括元神修士。
而另一個方向,則是調查這件事最大的得利者,繼位的英宗皇帝,因為他才是這件事最大的贏家,而不是造化道所說的成祖,他已經是皇帝,兒子還是太子,沒必要掀起這麽大的一場風暴。
當然,如果有需要,周元還準備去儀陵看看昭明女皇到底是怎麽死的。
原本,也應該調查襲擊太子一行的修士的,隻是,那已經過去太久了,關鍵是,第一時間,這件事沒有被發現,而是等太子失蹤一日之後才大肆搜索到事發地點的,那裏已經被清理幹淨了。
但是,那神霄雷鼎卻又離奇失蹤,按理來說,這麽多年過去了,如果那神器真的被那些出手的修士搶走,他們豈有不用的道理?
當然,還有一個方向,那就是查查是誰趁亂取走了諸天星鬥陣的陣圖,能接觸到這卷陣圖的人應該不多,總有嫌疑人的。
隻是,這方麵的線索,恐怕朱明皇室自己不知道調查了多久,還沒找迴來,他尋找機會渺茫。
列出名單後,他又根據他們的官職和起居注的記載,梳理出一個能接觸到太子,能知道提前知道太子行徑路線的名單。
這其中,擔任太子洗馬、太子舍人七人,擔任保衛任務的東宮衛率正副首領三人,隨太子出巡的姬妾子嗣四人,太子貼身侍從六人,共二十人是重點調查對象。
過去了三百年,當年或許在混亂中,很難調查,可是經過時間的洗禮,一些線索反而會慢慢浮出水麵。
很簡單,能調集七位元神真君,襲擊明廷太子,背後的勢力一定了不得,而出賣太子的人為了什麽呢?這是一項必死的任務,如果沒有天大的好處,沒有人會這麽幹。
事情剛發生,或許還需要保密,但是數百年過後,興許反而會露出破綻來。
抱著這種想法,他首先調查嫌疑最大的,也就是太子的貼身侍從。
他們是最容易被收買的,因為他們地位最低,雖然是貼身侍從,但到底隻是奴婢,更沒有什麽上升空間,可以通過收買他們的家人慢慢將他們納入掌控。
這其中,京城的活,周元自己就能做,京城之外的,就需要孫大聖去跑了。好在,這些人基本上都是京城附近的,也無需跑多遠。
這調查很快就有了眉目,當年太子的貼身侍從,基本上都有登記造冊的,這些東西,也都被做為一般性資料丟入了這裏,當周元將所有名單對照之後,終於從故紙堆中翻出了這些侍從的資料。
包括名字、出身、籍貫、特長等等,然後,周元又去他們故鄉,尋找他們當年的家人所在。
這在現代可能很難,可是在大明反而頗為容易,因為有家譜的存在,因為聚族而居,幾百年都會持續存在。
這其中,這七位侍從有六位的家人都在太子遇襲之後逐漸衰落,甚至死絕了。
隻有一位名叫鄭雲莉的侍從,其家人反而發達了起來。
這位鄭雲莉,頗受太子賞識,不但經常接觸太子,還代替侍衛傳令給下麵,其家人是河北清河縣人,因家貧,幼年又正是修士之亂期間,因此被送入宮中當了一個宮女。
孫大聖找到河北清河縣時,這縣中最有名的,就是鄭老爺,他家是整個清河縣數得著的大地主,土地阡陌連田。
一開始,孫大聖隻有幾個名字,鄭雲莉和其父母的名字、籍貫。
聽到這鄭老爺也姓鄭,孫大聖留了一個心眼,直接進入其祠堂之中,找到了被供奉起來的家譜,裏麵赫然有著鄭廣利父親的名字,但是沒有鄭廣利的。
翻閱著這家譜,裏麵清楚地記著,鄭家是在鄭廣利父親那一代發家的,看這家譜上麵的自述,鄭家家貧,無力撫養孩子,鄭父又喪妻之後,將女兒賣了,然後帶著一個兒子去了天津港討生活。
這個女兒,後來不知怎麽的,竟然進了宮,還成為了太子的親信侍女。
不過,這裏麵也沒說這女兒怎麽樣了,隻提到賣了女兒後,到天津港幹了十多年,突然有一天撿到了一個寶貝,將其賣了,得了一筆錢,迴了家鄉,置地起宅,漸漸發達起來。
看到這一筆記錄,孫大聖知道,自己可能找到地方了。
什麽撿到寶貝,騙鬼呢!那麽好撿。關鍵是,他迴鄉的時間,正是在太子遇襲三年之後,造化道正式敗亡之後。
孫大聖首先去鄭家祖墳去看了看,找到了其中,鄭雲莉父親的墳塚,神念透視之下,這座墳表麵低調,裏麵空間不小,陪葬的東西不少。
尤其是,其中有一塊玉佩,晶瑩剔透、靈氣逼人,分明是極品玉髓所製,具有祛災除厄、延身保命的作用,一看就不是凡品,更遑論上麵有黃明皇室的印記了。
看來,當年出賣太子的,這位鄭雲莉一定是其中之一。
神念繼續掃描,很快,孫大聖就在這旁邊發現了一座小小的空墳,裏麵隻有幾件衣物和一個玉盒。
而地麵上,根本看不見這座墳的墓碑什麽的,就是一片平地,根本沒有立碑。
那幾件衣物,從小到大都有,小小的是幾件破爛的粗布衣物,如果不是墓中空氣不流通,這已經腐朽的早已早就化成一堆灰了。
然後,衣物在某個時期突然華麗起來,周元從其中的細節分辨出,那是宮廷所用的布料。
轉眼間,他就知道,這恐怕是那位鄭雲莉的衣冠塚,他老子不敢公開給她立碑,而是在自己墓地旁邊布置了這麽一個衣冠塚給她,悄無聲息、隱秘至極。
他笑了笑,沒想到這個父親還保留了一點良知,最後給女兒立了一個衣冠塚在這,難道不忍心她成為孤魂野鬼。
在一堆衣物之中,他還看見了一個玉盒,一開始,他以為這是那鄭雲莉用過的首飾盒之類的東西,不過旋即就發現,這玉盒竟然也是極品玉髓所煉製,上麵還刻印了禁製。
靠著極品玉髓上靈力的供應,這玉盒上的禁製才能運轉至今,周元再度神念掃了掃,見無遺漏,才用手中的鐵棒搗穿了墓穴,取出了那個玉盒。
拿出來一看,盡管有極品玉髓作為靈力來源,但是經過三百年漫長的時間消磨,其上的靈光已經極為黯淡,恐怕再支撐幾年,就會徹底失去效用。
對付這種禁製,周元直接從儲物袋中取出一滴吸收了無數煞氣的濁酒,滴在了禁製之上。
迅速的,這滴液體就開始腐蝕禁製,消磨靈紋,片刻間,禁製就消散無蹤,剩下的就被周元收了起來。
打開玉盒,裏麵隻有另一塊玉佩和幾封書信。
拿起玉佩一看,上麵秘刻著無數靈紋,最中間則有一個宸字。
宸?周元思忖了一會,一個名字從腦海中浮現,朱高宸,明英宗之兄,常年隨父親成祖征戰各地,戰功赫赫,於紫薇異宿期間突然暴斃去世。
有了這塊玉佩,周元就有了猜測。
繼續翻閱那些書信,發現,這是一位公子寫給這位鄭雲莉的情書,裏麵充滿了愛慕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