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歌說“這築基要分六步功法走嗎?”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對……”
天歌說“進去了容易,看出來還挺難的,居然有六步功法……”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嗯,第一步煉己……”
天歌說“練己,如何練,跟煉度靈魂一樣練法嗎?”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煉己是內丹術中最基本的要求,最根本的功夫,也是整個大小周天過程中不可須臾或離的功夫。”
天歌說“哦,那要下苦功吧?”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煉是從內丹術的角度要求排除外界的聯係與愛好,要一心下苦功夫。按照《周易》十個天幹所代表的含意,“己”納離卦,而離卦在人身為心,故“己”即指人心,即念頭。所以清柳華陽《金仙證論》上說“己即我心中之念耳。”可見煉己這部功夫,指的就是如何集中注意,排除雜念,所以又稱為修心、煉性。”
天歌說“這練己,看樣子還能與煉己有關的三個問題!”
仙鶴童子傲白“嗯,第一煉己與念頭煉己就是要求排除雜念,把念頭集中在練功上,也叫正念、真意。在程度上來說,真意較正念更為安靜,更為集中,所以內丹術中稱它為“土”,又稱“黃婆”,是媒介。凡建立不起真意,就難以練功。
練功中的雜念稱為散亂,在丹書中還常用“心猿意馬”來形容。心猿就是心思雜亂,如在跳擲遊戲的猿猴;意馬是說意神不定,猶如狂奔飛馳的野馬。煉己就是要逐步地使心猿歸正,意馬收韁,把雜念控製起來。當然要有一個鍛煉過程和運用適當的方法。”
天歌說“如何練己呢?”
仙鶴童子傲白“煉己的方法煉己既然就是排除雜念,集中注意,而在丹書中一般隻強調其重要性,而對如何煉己,大都略而不詳。但關鍵是要排除雜念,總得有一個東西去代替它,否則是不可能的。一般可選用下列方法凝神入氣穴,就是注意下丹田。這實際上已是第二步調藥功夫,兩者是可以結合起來的。
寄心於息,就是注意唿吸,或用數息法(“或數息出,或數息入,從一至十,從十到百,攝心在數,勿令散亂。如心息相依,雜念不生,則止勿數,任其自然”),或用聽息法(“存心於聽息,息之出入不可使耳聞,聽惟聽其無聲,一有聲即粗浮而不入細,當耐心輕輕微微,愈聽愈微,愈微愈息”)。其它權法。所謂權法,就是權宜應用的方法,即臨時措施,如掐指、念字,也可以用一下采外景、存想等法。”
天歌說“要是練己沒有做好,怎麽辦?”
仙鶴童子傲白“煉己不純煉己功夫沒做好,稱之為煉己不純。一般的煉己不純,隻是指雜念此起彼伏,排除不了,功夫上沒進步;或則反因硬壓念頭,硬驅心猿,反至出現頭痛、頭脹等副作用。而最大的煉己不純,在丹書中稱為“入魔”,這是大偏差,不可忽視。”
天歌說“原來走火入魔都是從這一步開始的呀,果然是跟自己的內心有關係……”
仙鶴童子傲白“所謂魔,就是產生幻景。當然,這種魔主要在大周天過程中出現,但在小周天中有時也會出現。魔的情景是多樣化的,實際上並不是遇上了妖魔,是練功者平時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甚至期望的事物,到了練功中反映出來;或則在煉己階段,對這些腦中浮泛出來的雜念,沒有能排除得好,就進入了以後的練功階段,又反映出來。所謂入魔,就是對這種種幻景信以為真,而離開了所進行的功夫,以致神昏錯亂,躁狂瘋癲。”
天歌說“如何對待魔境?”
仙鶴童子傲白“一句話,見怪不怪,其怪自敗,正如明人萬尚父在《聽心齋客問》中所指出的“凡有所象,皆是虛妄,乃自己識神所化。心若不動,見如不見,自然消滅,無境可魔也。”
天歌說“如何調藥呢?”
仙鶴童子傲白“藥即精、氣、神,調即調理。這步功夫就是設法得到足夠的藥物,以供冶煉。以精、氣、神三者來說,是以神來調精、氣的藥。精滿化氣,氣滿生精,故精與氣是一而二,二而一。因此,調藥的內容,具體來說就是如何使精、氣旺盛。如果後天精氣虛耗過度,或年老精衰者,其調藥時間,就要相應延長。”
天歌說“調藥的方法是怎樣的?”
仙鶴童子傲白“調藥的方法就是凝神入氣穴即在排除雜念的煉己基礎上,意守氣穴,即下丹田;凝神是機“守己清之心,而入其內者也”。可見凝神是以精神安寧為基礎,入氣穴是它的必然趨勢。凝的時候,隻是用意,想在下丹田,以求意到氣到,發生作用。但用意不能重,要若存若亡。通過凝神入氣穴的鍛煉,精氣漸漸旺盛,於是產生了小藥(大周天產大藥)。小藥又名真種子。小藥產時,就是一般所說的活子時、一陽生。這是練功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景象。對此種景象,在大多書中或則略而不詳,或則形容一番,講得清楚的少見。這是因為這種景象難以描述,或則怕說明後易於主觀追求。”
天歌說“這產生的小藥,種子應該就是……”
仙鶴童子傲白“產藥的景象一般常用《入藥鏡》中的“先天氣,後天氣,得之者,常似醉”那段話為基礎來加以描述。有的說是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有的說昏昏默默,如醉如癡。大致情況是丹田融合,從十指以至身,周身酥綿,身自聳直,心自虛靜,四肢似不能自主,杳杳冥冥,恍恍惚惚,似將走而並不走。接著丹田暖,竅中之氣,自下往複行,行際,癢生難禁,光透眼簾。“
天歌說“原來產藥之後會有這麽敏感的感覺……”
仙鶴童子傲白“上述產藥景象,在時間上僅是一會兒,並且對這種景象,要如雞抱卵那般耐心,等它自己產生,假如主觀想象地要它發動,即非真機,毫無益出。”
。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對……”
天歌說“進去了容易,看出來還挺難的,居然有六步功法……”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嗯,第一步煉己……”
天歌說“練己,如何練,跟煉度靈魂一樣練法嗎?”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煉己是內丹術中最基本的要求,最根本的功夫,也是整個大小周天過程中不可須臾或離的功夫。”
天歌說“哦,那要下苦功吧?”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煉是從內丹術的角度要求排除外界的聯係與愛好,要一心下苦功夫。按照《周易》十個天幹所代表的含意,“己”納離卦,而離卦在人身為心,故“己”即指人心,即念頭。所以清柳華陽《金仙證論》上說“己即我心中之念耳。”可見煉己這部功夫,指的就是如何集中注意,排除雜念,所以又稱為修心、煉性。”
天歌說“這練己,看樣子還能與煉己有關的三個問題!”
仙鶴童子傲白“嗯,第一煉己與念頭煉己就是要求排除雜念,把念頭集中在練功上,也叫正念、真意。在程度上來說,真意較正念更為安靜,更為集中,所以內丹術中稱它為“土”,又稱“黃婆”,是媒介。凡建立不起真意,就難以練功。
練功中的雜念稱為散亂,在丹書中還常用“心猿意馬”來形容。心猿就是心思雜亂,如在跳擲遊戲的猿猴;意馬是說意神不定,猶如狂奔飛馳的野馬。煉己就是要逐步地使心猿歸正,意馬收韁,把雜念控製起來。當然要有一個鍛煉過程和運用適當的方法。”
天歌說“如何練己呢?”
仙鶴童子傲白“煉己的方法煉己既然就是排除雜念,集中注意,而在丹書中一般隻強調其重要性,而對如何煉己,大都略而不詳。但關鍵是要排除雜念,總得有一個東西去代替它,否則是不可能的。一般可選用下列方法凝神入氣穴,就是注意下丹田。這實際上已是第二步調藥功夫,兩者是可以結合起來的。
寄心於息,就是注意唿吸,或用數息法(“或數息出,或數息入,從一至十,從十到百,攝心在數,勿令散亂。如心息相依,雜念不生,則止勿數,任其自然”),或用聽息法(“存心於聽息,息之出入不可使耳聞,聽惟聽其無聲,一有聲即粗浮而不入細,當耐心輕輕微微,愈聽愈微,愈微愈息”)。其它權法。所謂權法,就是權宜應用的方法,即臨時措施,如掐指、念字,也可以用一下采外景、存想等法。”
天歌說“要是練己沒有做好,怎麽辦?”
仙鶴童子傲白“煉己不純煉己功夫沒做好,稱之為煉己不純。一般的煉己不純,隻是指雜念此起彼伏,排除不了,功夫上沒進步;或則反因硬壓念頭,硬驅心猿,反至出現頭痛、頭脹等副作用。而最大的煉己不純,在丹書中稱為“入魔”,這是大偏差,不可忽視。”
天歌說“原來走火入魔都是從這一步開始的呀,果然是跟自己的內心有關係……”
仙鶴童子傲白“所謂魔,就是產生幻景。當然,這種魔主要在大周天過程中出現,但在小周天中有時也會出現。魔的情景是多樣化的,實際上並不是遇上了妖魔,是練功者平時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甚至期望的事物,到了練功中反映出來;或則在煉己階段,對這些腦中浮泛出來的雜念,沒有能排除得好,就進入了以後的練功階段,又反映出來。所謂入魔,就是對這種種幻景信以為真,而離開了所進行的功夫,以致神昏錯亂,躁狂瘋癲。”
天歌說“如何對待魔境?”
仙鶴童子傲白“一句話,見怪不怪,其怪自敗,正如明人萬尚父在《聽心齋客問》中所指出的“凡有所象,皆是虛妄,乃自己識神所化。心若不動,見如不見,自然消滅,無境可魔也。”
天歌說“如何調藥呢?”
仙鶴童子傲白“藥即精、氣、神,調即調理。這步功夫就是設法得到足夠的藥物,以供冶煉。以精、氣、神三者來說,是以神來調精、氣的藥。精滿化氣,氣滿生精,故精與氣是一而二,二而一。因此,調藥的內容,具體來說就是如何使精、氣旺盛。如果後天精氣虛耗過度,或年老精衰者,其調藥時間,就要相應延長。”
天歌說“調藥的方法是怎樣的?”
仙鶴童子傲白“調藥的方法就是凝神入氣穴即在排除雜念的煉己基礎上,意守氣穴,即下丹田;凝神是機“守己清之心,而入其內者也”。可見凝神是以精神安寧為基礎,入氣穴是它的必然趨勢。凝的時候,隻是用意,想在下丹田,以求意到氣到,發生作用。但用意不能重,要若存若亡。通過凝神入氣穴的鍛煉,精氣漸漸旺盛,於是產生了小藥(大周天產大藥)。小藥又名真種子。小藥產時,就是一般所說的活子時、一陽生。這是練功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景象。對此種景象,在大多書中或則略而不詳,或則形容一番,講得清楚的少見。這是因為這種景象難以描述,或則怕說明後易於主觀追求。”
天歌說“這產生的小藥,種子應該就是……”
仙鶴童子傲白“產藥的景象一般常用《入藥鏡》中的“先天氣,後天氣,得之者,常似醉”那段話為基礎來加以描述。有的說是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有的說昏昏默默,如醉如癡。大致情況是丹田融合,從十指以至身,周身酥綿,身自聳直,心自虛靜,四肢似不能自主,杳杳冥冥,恍恍惚惚,似將走而並不走。接著丹田暖,竅中之氣,自下往複行,行際,癢生難禁,光透眼簾。“
天歌說“原來產藥之後會有這麽敏感的感覺……”
仙鶴童子傲白“上述產藥景象,在時間上僅是一會兒,並且對這種景象,要如雞抱卵那般耐心,等它自己產生,假如主觀想象地要它發動,即非真機,毫無益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