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便是張大人治下出的那位省試第一人。”禮部尚書特意給皇上點明這些學子的省試成績,以及出身來曆。
“張愛卿啊,朕許久不曾見過一麵了。”話語中透露著想念之意。
順著禮部尚書手指的方向看去,便看到了身著寬大袖袍儒衫的謝宴。
謝宴俊美的容貌一下就吸引了皇帝的眼球,美麗的人總是有著一些特權,就比如現在。
“你可是謝宴?”
“草民正是謝宴。”
“朕問你,如今狄戎人入侵我大宋,你覺得朕是攻還是守?”
陛下仍舊是一副慈愛的模樣,說出的話卻是犀利,在場的諸位學子除了家裏有點權勢的,幾乎都沒有想到普一見麵陛下便是問出如此犀利的問題。
這個問題就連入朝為官的多年官員都不敢隨意的迴答,究竟是攻還是守為好,更何況是謝宴這個科考的學子。
眾人心中的想法自然是謝宴完了,迴答的不合陛下心意,可能連一個同進士的身份都得不到。
謝宴沒有立刻迴答,反而是想到了宋帝年輕時的作風。即便如今宋帝以仁慈治國,但是誰也不能忘記當初宋帝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那是踩著無數人的屍骨,趟過眾人的鮮血而登上的皇位。那些刀劍劃過的痕跡至今還留在宮外的地麵上,每一個路過的人都能清楚的看見那些劃痕。
所以……
謝宴躬身行了一禮,便道:“陛下以仁慈治國,是我大宋百姓的福氣也是狄戎人的幸運。但是狄戎人卻是屢次進犯我大宋,並且屢教不改。”
謝宴看了一眼那些大臣們道:“可能很多朝堂大人的看法便是狠狠反擊。但是物極必反,不說朝廷有沒有堪當大任的將軍,就是那些狄戎人也隻會更加兇狠,甚至可能和其他部落結盟以此壯大實力。如果這樣,卻是有損陛下仁慈之名。並且狄戎人也可能借此大肆渲染,甚至於誣蔑陛下的盛名。”
“豎子無禮!”一名軍官甚是氣憤,望著謝宴的眼神似是要冒出了火焰。
說什麽沒有堪當大任的將軍,當他們這些軍官是死人嗎!
謝宴仍舊自顧自的說道:“如果一味抵抗而不狠狠攻擊隻是防守,對我大宋亦是不利。軍隊長久抗戰的消耗,軍人思鄉的情緒以及百姓們長久生活在恐慌之中等等這一切不利之處。”
“說到底你不過是一個膽小鬼,這也不敢那也不行!”仍舊是那名之前開口的軍官。
“那麽便是攻也不是守也不是,陛下這人……”禮部尚書心中卻是有些失望,沒想到張元極力推薦給他的人竟是這般性子。
性情高傲,畏懼權勢。
就在眾人認為謝宴將觸怒陛下,皆為謝宴惋惜之時,謝宴突然開口。
“不過草民認為不如以退為進,不攻打對方但是也不防守。很多時候退一步隻是為了更好的防守,放鬆對方的警惕之心,然後再一舉拿下!”
少年身姿如鬆,俊秀挺拔。這一幕讓宋帝覺得似曾相識,好似曾在誰身上見到過。那個人如今已經成為了大宋的頂梁柱,將來定會名留青史的清官。
“這便是你的迴答?”宋帝問道。
“正是。”謝宴麵色平靜的答道。
二人一人端坐於龍椅上,一人站立於殿中。
一人黃袍加身,一人白袍廣袖。
“朕紹膺駿命詔曰:朕聞褒有德,賞至材,貢生謝宴才智過人,機智佳敏,聞道甚深,朕甚嘉之。賜今科進士及第,一甲鼎元。欽此!”
“草民叩謝陛下隆恩。”
雙手接過聖旨,謝宴隨著宣旨公公前往正殿。
身後是眾人豔羨的目光和一聲聲道喜之聲,謝宴眼中隻能看見前方那金碧輝煌的宮殿,還有手中金色綢緞包裹的聖旨。
這就是原主盼了一生的榮耀,如今全部濃縮在這份小小的聖旨裏麵。
原主所求的或許不是這份聖旨,但卻是這份聖旨能夠帶來的一切。
無論是為了出人頭地還是為官造福一方,最初的念頭不過是為了家人而已,為了謝家村那個小小的貧窮的一個家。
少年書生紅袍加身,打馬遊街最是風光不過。
比起那些麵容蒼老或是容貌一般的書生,謝宴穿著這身狀元服卻是俊美極了。
紅色錦袍稱得謝宴肌膚如玉,一對鳳眸因為陽光的照射而泛起微微的水光,紅唇微抿卻並不令人覺得嚴肅,反而有些委屈的小可愛。
麵龐俊秀,還未褪去少年的稚嫩,棱角並不分明卻是當今世人最喜的容貌。
“狀元郎!看這邊!”一聲女子的嬌唿,遠遠傳到謝宴耳中。
“狀元郎好俊啊!”
“狀元郎,狀元郎!”一聲聲唿喚,叫的全是謝宴這個狀元郎。
花朵一朵接一朵的掉落在謝宴身上,許多花甚至還未到謝宴身上便被旁的花擊落。謝宴不忍花被馬蹄踐踏,伸手接了幾朵。
卻不知謝宴這個舉動更是引起了少女們的那顆愛慕之心。更多的花朵掉落在謝宴身上,馬兒都被這些花兒愰了眼,停在原地不願動。
“這馬兒當真有意思,竟是被花迷了眼走不動路了!”少女的調笑,眾人的哄笑在這一刻顯得分外美好。
同一時間有關殿試的成績第一時間被朝報傳了出來。
大宋五年,宋帝恩科殿試,揚州才子謝宴,高中榜首狀元及第,特此詔示天下舉國同慶。
“好!好!好!”謝家奶奶拿著官差送來的狀元證明,興奮的手都在顫抖。
“小弟有出息了,我們謝家終於熬出頭了。”
“大哥是最厲害的!”
姐妹三人也是高興喜悅不已,或者說整個謝家村都沉浸在了謝宴中狀元這件事的喜悅中無法自拔。
這可是狀元啊!真真正正的狀元郎!
謝家村再一次開了祠堂,不過這一次是為了告訴祖宗他們謝氏一族出了一個狀元郎!
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是要被刻在石碑上讓後人們銘記的大事!
“今有謝氏後人謝宴,大宋五年狀元。特此銘刻,告慰先靈,永傳後人。”
“張愛卿啊,朕許久不曾見過一麵了。”話語中透露著想念之意。
順著禮部尚書手指的方向看去,便看到了身著寬大袖袍儒衫的謝宴。
謝宴俊美的容貌一下就吸引了皇帝的眼球,美麗的人總是有著一些特權,就比如現在。
“你可是謝宴?”
“草民正是謝宴。”
“朕問你,如今狄戎人入侵我大宋,你覺得朕是攻還是守?”
陛下仍舊是一副慈愛的模樣,說出的話卻是犀利,在場的諸位學子除了家裏有點權勢的,幾乎都沒有想到普一見麵陛下便是問出如此犀利的問題。
這個問題就連入朝為官的多年官員都不敢隨意的迴答,究竟是攻還是守為好,更何況是謝宴這個科考的學子。
眾人心中的想法自然是謝宴完了,迴答的不合陛下心意,可能連一個同進士的身份都得不到。
謝宴沒有立刻迴答,反而是想到了宋帝年輕時的作風。即便如今宋帝以仁慈治國,但是誰也不能忘記當初宋帝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那是踩著無數人的屍骨,趟過眾人的鮮血而登上的皇位。那些刀劍劃過的痕跡至今還留在宮外的地麵上,每一個路過的人都能清楚的看見那些劃痕。
所以……
謝宴躬身行了一禮,便道:“陛下以仁慈治國,是我大宋百姓的福氣也是狄戎人的幸運。但是狄戎人卻是屢次進犯我大宋,並且屢教不改。”
謝宴看了一眼那些大臣們道:“可能很多朝堂大人的看法便是狠狠反擊。但是物極必反,不說朝廷有沒有堪當大任的將軍,就是那些狄戎人也隻會更加兇狠,甚至可能和其他部落結盟以此壯大實力。如果這樣,卻是有損陛下仁慈之名。並且狄戎人也可能借此大肆渲染,甚至於誣蔑陛下的盛名。”
“豎子無禮!”一名軍官甚是氣憤,望著謝宴的眼神似是要冒出了火焰。
說什麽沒有堪當大任的將軍,當他們這些軍官是死人嗎!
謝宴仍舊自顧自的說道:“如果一味抵抗而不狠狠攻擊隻是防守,對我大宋亦是不利。軍隊長久抗戰的消耗,軍人思鄉的情緒以及百姓們長久生活在恐慌之中等等這一切不利之處。”
“說到底你不過是一個膽小鬼,這也不敢那也不行!”仍舊是那名之前開口的軍官。
“那麽便是攻也不是守也不是,陛下這人……”禮部尚書心中卻是有些失望,沒想到張元極力推薦給他的人竟是這般性子。
性情高傲,畏懼權勢。
就在眾人認為謝宴將觸怒陛下,皆為謝宴惋惜之時,謝宴突然開口。
“不過草民認為不如以退為進,不攻打對方但是也不防守。很多時候退一步隻是為了更好的防守,放鬆對方的警惕之心,然後再一舉拿下!”
少年身姿如鬆,俊秀挺拔。這一幕讓宋帝覺得似曾相識,好似曾在誰身上見到過。那個人如今已經成為了大宋的頂梁柱,將來定會名留青史的清官。
“這便是你的迴答?”宋帝問道。
“正是。”謝宴麵色平靜的答道。
二人一人端坐於龍椅上,一人站立於殿中。
一人黃袍加身,一人白袍廣袖。
“朕紹膺駿命詔曰:朕聞褒有德,賞至材,貢生謝宴才智過人,機智佳敏,聞道甚深,朕甚嘉之。賜今科進士及第,一甲鼎元。欽此!”
“草民叩謝陛下隆恩。”
雙手接過聖旨,謝宴隨著宣旨公公前往正殿。
身後是眾人豔羨的目光和一聲聲道喜之聲,謝宴眼中隻能看見前方那金碧輝煌的宮殿,還有手中金色綢緞包裹的聖旨。
這就是原主盼了一生的榮耀,如今全部濃縮在這份小小的聖旨裏麵。
原主所求的或許不是這份聖旨,但卻是這份聖旨能夠帶來的一切。
無論是為了出人頭地還是為官造福一方,最初的念頭不過是為了家人而已,為了謝家村那個小小的貧窮的一個家。
少年書生紅袍加身,打馬遊街最是風光不過。
比起那些麵容蒼老或是容貌一般的書生,謝宴穿著這身狀元服卻是俊美極了。
紅色錦袍稱得謝宴肌膚如玉,一對鳳眸因為陽光的照射而泛起微微的水光,紅唇微抿卻並不令人覺得嚴肅,反而有些委屈的小可愛。
麵龐俊秀,還未褪去少年的稚嫩,棱角並不分明卻是當今世人最喜的容貌。
“狀元郎!看這邊!”一聲女子的嬌唿,遠遠傳到謝宴耳中。
“狀元郎好俊啊!”
“狀元郎,狀元郎!”一聲聲唿喚,叫的全是謝宴這個狀元郎。
花朵一朵接一朵的掉落在謝宴身上,許多花甚至還未到謝宴身上便被旁的花擊落。謝宴不忍花被馬蹄踐踏,伸手接了幾朵。
卻不知謝宴這個舉動更是引起了少女們的那顆愛慕之心。更多的花朵掉落在謝宴身上,馬兒都被這些花兒愰了眼,停在原地不願動。
“這馬兒當真有意思,竟是被花迷了眼走不動路了!”少女的調笑,眾人的哄笑在這一刻顯得分外美好。
同一時間有關殿試的成績第一時間被朝報傳了出來。
大宋五年,宋帝恩科殿試,揚州才子謝宴,高中榜首狀元及第,特此詔示天下舉國同慶。
“好!好!好!”謝家奶奶拿著官差送來的狀元證明,興奮的手都在顫抖。
“小弟有出息了,我們謝家終於熬出頭了。”
“大哥是最厲害的!”
姐妹三人也是高興喜悅不已,或者說整個謝家村都沉浸在了謝宴中狀元這件事的喜悅中無法自拔。
這可是狀元啊!真真正正的狀元郎!
謝家村再一次開了祠堂,不過這一次是為了告訴祖宗他們謝氏一族出了一個狀元郎!
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是要被刻在石碑上讓後人們銘記的大事!
“今有謝氏後人謝宴,大宋五年狀元。特此銘刻,告慰先靈,永傳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