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人談著天大的事,可是話題似乎與事件的本身根本無關。朱四也是擔心太子年幼的問題,所以才在今夜將話題拋出。王船山看來,朱四的禦駕親征根本無法阻止。其原因是隨著戰事的發展,明清兩方越來越趨向於走向一場大決戰,而且這場大決戰還不是一年半載可以結束的。以朱四的性格,絕不可能在王朝的決戰置身事外。那麽他臨出征前,既擔心朝政的穩定,更擔心一旦自己在戰場出現意外,大明朝的皇位歸屬於誰。
老牛舔犢,獸性尚且如此,人性同樣是自私的。這便是朱四的心事,然而何端並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他在斷定朱四沒有立儲的意思之後,便出於公心阻止朱四所謂太子監國,分住兩京的胡話。然而何端的迴答也正是朱四想要的。隻要代表淑賢二妃以及舊派非東林黨勢力的何端不與皇後爭,那麽其他的勢力想要捅破天,朱四都可以痛下殺手絕不留情。
王船山是不需要表白的,此時無話,勝過千言萬語。朱四不擔心敵人強大,因為他麾下的武勢力都已經足夠強大,無論各派都無人能敵。他隻擔心自己所愛的人之間為了皇位繼承權而爭鬥。所以他非常理解李世民在看到諸皇子爭鬥時的痛苦,也非常理解他最後為什麽選擇了各方麵都看似平淡無的李治做皇位繼承人。
聞弦歌而知雅意,何端的一句話,讓朱四暫時放下心來。而作為旁觀者的馬進忠也在想:“如果何端拋出讚成或者是折的論調,朱四會怎麽想?諸皇子還這麽小,他的心便已有所擔憂了,那麽日後他能否像太祖一樣,為太子朱標削去枝枝蔓蔓。”馬進忠過去的處世哲學是可以獻計獻策,但是要明哲保身。在同朱四的友情徹底深化以後,他的處世哲學變成了可以士為知己者死,可以為朱四去擋槍,但是絕對不想被朋友冤殺。所以他絕對不會在這件事表態。
“何卿所言,朕記下了,後世子孫的福禍,難以靠朕的一道旨意來改變。所以皇帝與太子分住兩京的事情,先放一放吧。至於如今的朝堂,有諸位卿家鼎力鑲扶,即使朕再次禦駕親征,太後亦可安心垂簾,絕無煩惱。今日隻有朕和在坐三位卿家,你們三位都是朕最最信賴的忠臣,所以朕尚有一句話要囑托三位。一旦朕的生命突然止,那麽百年之後,大明的皇位將由慈聖太後定奪。這都是無可厚非的,朕將此話說與三位卿家,是希望三位卿家屆時一定要站在太後的立場。”
“萬歲!”三人立刻要拜,朱四虛扶,三人拜下。朱四空笑道:“好了,都起來吧。朕說的隻是如果,你們倒像是白帝城托孤一般,朕可還沒那麽容易死呢。可畢竟大明朝皇位的歸屬,是天大的事,如果朕沒有任何交代便去了戰場,始終是不放心啊。既然今夜已經把這件事囑托下來了,那麽這些話三位牢記在心,不要再傳出去了。”三人稱諾,起身迴到座位,場麵較之前多了一分悲涼。
朱四剛剛的話,看似在示弱,實則隱隱透著殺機,也露出了不忍。如果老牛舔犢,沒有對環視的虎狼進行提防,那麽最終被害慘的便是牛犢。縱然沒有殺心,在出征之前,對朝百官稍微示警,也是情理之。以朱四對敵人的狠辣手段,連多爾袞那樣的英雄人物,至今都對他毫無辦法,朱四當然不會沒有手段對付身邊的陰謀家。爭儲的問題,在曆朝曆代都是紅線,連嶽飛那般的大功臣最後都是折在了這件事兒。
在皇帝沒有對此類問題下最終定論的時候,大臣們站在任何皇子的立場去爭奪都是災難性的。所以試想李世民時期,長孫無忌最後拋出立場的時機可謂恰到好處,然而也正因為日後在時機的選擇錯誤,他在與李治立後的問題才栽了一個天大的跟頭。好在何端的迴答雖然耿直,卻也隻是提出太子年幼,恐被奸佞所乘這樣的擔憂,並無其他。又聊了一些不痛不癢的話題,眾人便散去了。
朱四與馬進忠一起沿著常府街向東走,剛過了開平王府,朱四對馬進忠說:“你大概還不知道自己家在哪兒吧,路北是朕送給老高的宅子,開平王府。他這個人啊,總想做開平王第二,朕先在生活層麵滿足了他,叫他住在當年開平王的宅子裏,嗬嗬。”馬進忠也失聲笑了起來。朱四又道:“你還是第一次迴到京城,迴來之前,朕也把你的府邸安排
好了。”
馬進忠道:“多些萬歲爺厚愛,臣已經聽家人說了,萬歲爺將漢王府賜予臣。那可是南京城最大的一座王府了,據說萬歲爺贈給王船山的沐王府以及贈給何端的寧河王府加在一起都要大一倍。家人還說府有一個‘煦園’,乃是以永樂年間漢王朱高煦的名字所起。”朱四卻不以為然的說:“你與朕之間,不要說什麽感謝的話了,不過一座宅子而已嘛。隻是你為了大明的前途,一直四海為家,常在疆場。恐怕你心惦記的那個煦園,至今還沒有見到過吧?”
“臣是軍人,征戰四方收複疆土便是本分。臣不求升官,也不要什麽丹書鐵券,隻求在四海平伏之後,能在萬歲爺賜給臣的大宅子裏安享晚年。”朱四莞爾道:“你這隻老狐狸,又擔心起什麽來了,是不是朕剛剛的話觸動了你?”馬進忠不置可否,朱四又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朕之所以假借一些胡話說出這件事兒,是不想背負殘害手足的罵名。這份沉重,朕承受不起。凡事把話說在前頭,才是真正對你們這些功臣負責呀。”
aa
老牛舔犢,獸性尚且如此,人性同樣是自私的。這便是朱四的心事,然而何端並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他在斷定朱四沒有立儲的意思之後,便出於公心阻止朱四所謂太子監國,分住兩京的胡話。然而何端的迴答也正是朱四想要的。隻要代表淑賢二妃以及舊派非東林黨勢力的何端不與皇後爭,那麽其他的勢力想要捅破天,朱四都可以痛下殺手絕不留情。
王船山是不需要表白的,此時無話,勝過千言萬語。朱四不擔心敵人強大,因為他麾下的武勢力都已經足夠強大,無論各派都無人能敵。他隻擔心自己所愛的人之間為了皇位繼承權而爭鬥。所以他非常理解李世民在看到諸皇子爭鬥時的痛苦,也非常理解他最後為什麽選擇了各方麵都看似平淡無的李治做皇位繼承人。
聞弦歌而知雅意,何端的一句話,讓朱四暫時放下心來。而作為旁觀者的馬進忠也在想:“如果何端拋出讚成或者是折的論調,朱四會怎麽想?諸皇子還這麽小,他的心便已有所擔憂了,那麽日後他能否像太祖一樣,為太子朱標削去枝枝蔓蔓。”馬進忠過去的處世哲學是可以獻計獻策,但是要明哲保身。在同朱四的友情徹底深化以後,他的處世哲學變成了可以士為知己者死,可以為朱四去擋槍,但是絕對不想被朋友冤殺。所以他絕對不會在這件事表態。
“何卿所言,朕記下了,後世子孫的福禍,難以靠朕的一道旨意來改變。所以皇帝與太子分住兩京的事情,先放一放吧。至於如今的朝堂,有諸位卿家鼎力鑲扶,即使朕再次禦駕親征,太後亦可安心垂簾,絕無煩惱。今日隻有朕和在坐三位卿家,你們三位都是朕最最信賴的忠臣,所以朕尚有一句話要囑托三位。一旦朕的生命突然止,那麽百年之後,大明的皇位將由慈聖太後定奪。這都是無可厚非的,朕將此話說與三位卿家,是希望三位卿家屆時一定要站在太後的立場。”
“萬歲!”三人立刻要拜,朱四虛扶,三人拜下。朱四空笑道:“好了,都起來吧。朕說的隻是如果,你們倒像是白帝城托孤一般,朕可還沒那麽容易死呢。可畢竟大明朝皇位的歸屬,是天大的事,如果朕沒有任何交代便去了戰場,始終是不放心啊。既然今夜已經把這件事囑托下來了,那麽這些話三位牢記在心,不要再傳出去了。”三人稱諾,起身迴到座位,場麵較之前多了一分悲涼。
朱四剛剛的話,看似在示弱,實則隱隱透著殺機,也露出了不忍。如果老牛舔犢,沒有對環視的虎狼進行提防,那麽最終被害慘的便是牛犢。縱然沒有殺心,在出征之前,對朝百官稍微示警,也是情理之。以朱四對敵人的狠辣手段,連多爾袞那樣的英雄人物,至今都對他毫無辦法,朱四當然不會沒有手段對付身邊的陰謀家。爭儲的問題,在曆朝曆代都是紅線,連嶽飛那般的大功臣最後都是折在了這件事兒。
在皇帝沒有對此類問題下最終定論的時候,大臣們站在任何皇子的立場去爭奪都是災難性的。所以試想李世民時期,長孫無忌最後拋出立場的時機可謂恰到好處,然而也正因為日後在時機的選擇錯誤,他在與李治立後的問題才栽了一個天大的跟頭。好在何端的迴答雖然耿直,卻也隻是提出太子年幼,恐被奸佞所乘這樣的擔憂,並無其他。又聊了一些不痛不癢的話題,眾人便散去了。
朱四與馬進忠一起沿著常府街向東走,剛過了開平王府,朱四對馬進忠說:“你大概還不知道自己家在哪兒吧,路北是朕送給老高的宅子,開平王府。他這個人啊,總想做開平王第二,朕先在生活層麵滿足了他,叫他住在當年開平王的宅子裏,嗬嗬。”馬進忠也失聲笑了起來。朱四又道:“你還是第一次迴到京城,迴來之前,朕也把你的府邸安排
好了。”
馬進忠道:“多些萬歲爺厚愛,臣已經聽家人說了,萬歲爺將漢王府賜予臣。那可是南京城最大的一座王府了,據說萬歲爺贈給王船山的沐王府以及贈給何端的寧河王府加在一起都要大一倍。家人還說府有一個‘煦園’,乃是以永樂年間漢王朱高煦的名字所起。”朱四卻不以為然的說:“你與朕之間,不要說什麽感謝的話了,不過一座宅子而已嘛。隻是你為了大明的前途,一直四海為家,常在疆場。恐怕你心惦記的那個煦園,至今還沒有見到過吧?”
“臣是軍人,征戰四方收複疆土便是本分。臣不求升官,也不要什麽丹書鐵券,隻求在四海平伏之後,能在萬歲爺賜給臣的大宅子裏安享晚年。”朱四莞爾道:“你這隻老狐狸,又擔心起什麽來了,是不是朕剛剛的話觸動了你?”馬進忠不置可否,朱四又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朕之所以假借一些胡話說出這件事兒,是不想背負殘害手足的罵名。這份沉重,朕承受不起。凡事把話說在前頭,才是真正對你們這些功臣負責呀。”
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