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李等會也發現了老百姓於護城河放下沙袋後,便再也不迴來了,反而都義無反顧的攀城牆。李等會還偷著樂呢,對身邊人說道:“這幫鄉民好曉事,不但為我大軍填河,還想著要幫我大軍攻城,哈哈。”
不過笑著笑著,李等會的笑容凝固住了,因為他發現老百姓們攀城牆後,一個個的都開始同義軍握手、擁抱,像極了朱、毛、陳、賀井岡山會師的動人場麵,真是相見恨晚啊。李等會身邊的人連忙對他說:“不對呀總兵,這群老百姓好像已經和那群暴民成了一夥兒的了。咱們是不是得趕緊把他們抓迴來呀?”
可李等會是個慢性子,看著城的感人場麵,他卻隻顧著凝固笑容了。等他想起來要阻止這群百姓的時候,老百姓差不多都跑到城裏去了。李等會這才想起來問身邊人:“誰能告訴我剛剛是怎麽迴事兒。”
身邊人已經被氣的夠嗆了,聽到李等會這麽問,便諷刺道:“總兵大人剛剛看了那麽久,還沒看出來是怎麽一迴事兒嗎?”李等會又說:“是啊,知道了也晚了,大不了再去周圍抓一批人過來。”身邊人又道:“附近的百姓要麽跟著於七進了城,要麽在您之前抓壯丁時已經跑的差不多了,還要哪兒去抓?恐怕隻能咱自己人去填河了。”
李等會這迴卻反映快的一拍大腿喊道:“這一定是個好辦法。”於是三天時間內,李等會為了這個好辦法損失了四千大軍,棲霞義軍的箭雨終於爆發了。等到第五天的時候,李等會才感覺到一陣撕心裂肺的心疼,不過這時他的隊伍已經損失了差不多快一半兒了。
登州知府張尚賢眼看著自己府治內的部隊越來越少,自然不肯讓李等會把大軍都填到護城河裏去,於是他便唆使徐秀說:“大人,自於七為亂之日起,我登州便與他接連作戰,如今是師老兵疲呀,如此大的損失堪堪一個登州府是難以承受的。又眼看這棲霞縣的護城河已經被我們填平了,前期鋪墊已經做好。攻擊了五日後,亂民已死傷過半,而同來戡亂的其他州府的總兵們還寸功未立呢。下官甘願將攻下棲霞的功勳留給其他總兵,以表達對各路大軍前來幫我登州剿匪的謝意。”
張尚賢的話說的漂亮,可其他各州的總兵也都不是傻子,不過炮灰總該有人來做。李等會已經連填河帶攻城的折騰了五天,其他各路人馬如果依然旁觀,也不是那麽迴事兒。所以徐秀也同意了張尚賢的話。徐秀捋著胡須對眾人說道:“既然張大人有此美意,那麽眾位大人誰來成全啊?”
青州總兵李延平剛剛要站出來,不料卻被沂州總兵李永盛擋在了前麵,他對徐秀和張尚賢說:“既然大人想要換將,而張公又如此的有心,那麽下官倒是有個主意,想與萊州總兵範總兵一起做一件事。”
徐秀道:“哦,那說來聽聽。”李永盛說:“前番李總兵填河攻城的辦法非常好,不過如果能再進一步,將沙袋一直堆到牆頭之,到時候我大軍的馬隊便可直趨城牆,如此一來亂匪即使悍勇,又怎能不敗呢?何況我們想要進攻棲霞,在時間來說實在非常寬裕,有足夠的耐性好好教訓這群暴民一番。”
眾人都說好計,看範承宗附和的樣子,顯然已經是之前同李永盛一起商量好的。李永盛的計策,除了需要足夠的人衝到城下堆積沙袋以外,還需要足夠的人手對城的義軍進行火力壓製,所以緊靠他沂州兵馬,是做不到的。而這些人又都討厭李延平的驕狂,李等會又已經被打了個半殘。
不是李永盛和範承宗關係有多麽親密,而是退而求其次,真的再無人可以合作罷了。況且李永盛算是一位智將,起登州總兵李等會來不知道聰明多少倍。李等會都差一點兒把登州拿下來,他李永盛再加軍除了李延平之外的另一位勇將範承宗的兩軍合力,又怎會放著軍功被那個跋扈的李延平搶去?
由於計劃合理,又符合巡撫徐秀的避免傷亡,穩妥起見,不怕費事的作戰主張。沂州總兵李永盛和萊州總兵範承宗二人很快便接替了登州總兵李等會,開始了對棲霞縣日複一日的堆沙壘土攻城。
這一戰法讓起義軍很難抵禦,眼見清軍沙袋壘成的土坡在一天一天的長高,於七和王倫都來到了城頭,於七心有焦慮的說:“清兵用刀盾手掩護,將沙袋送,讓我們的箭矢很難殺傷到他們,而他們來到城下扔下沙袋便走,也讓我們的滾木礌石很難擊他們。城內箭支已經不多,而滾木礌石的數量也極為有限,土壘已經高有兩丈,恐怕城破隻在旦夕之間了,這一戰法,對我城池矮小的棲霞真的非常有效,看來清軍之真的不乏人才呀。”
王倫無奈的笑道:“這一戰法的創始人,還並非清軍,而是遼東邊帥李成梁的長子李如鬆在提督陝西總兵官的任,剿滅據守寧夏城造反的韃靼酋長哱拜時所用的戰法。而李少帥的這一戰法,終於打破了久攻不下的寧夏城,也使得哱拜被族滅。我軍如果想要死求生,別無他法,看來唯有敢死二字了。”
提起李如鬆,那可是一位大英雄。萬曆年間征戰朝鮮,征東提督李如鬆率領四萬明軍追著十二萬日軍的屁股打了七年,最終擊敗倭寇。如果不是期間出現令人捧腹的談判故事耽誤了幾年時間,
戰爭根本不需要這麽長久。如果明軍想要殺人滅口,日本人絕對是全軍覆沒的下場。還有那一場戰爭到了後期,明軍可是做好了登陸日本島的準備的。
繞是這樣,平壤一戰李如鬆照舊嚇得日軍主力不敢走出城堡,最後被他放了一把大火通通燒死。於是大軍輕鬆跨過鴨綠江,兵鋒直指王京。
碧蹄館一戰更是名垂千古。李如鬆率領查大壽的三千步兵和護衛自己的一千騎兵充當先鋒。與準備誘殲明軍主力的四萬日軍遭遇。
日軍主將黑田長正率領一幫戰國時代的明星陣容,簡直不可一世。立花宗茂,小早川景隆,小早川秀包,吉川廣吉等等,至今都是日本人心的英雄。算一線小隊長也有拉風的,如聲名赫赫的“賤嶽七本槍”。
然而麵對十倍於己的日軍精銳,被屠殺的卻是日軍。砍了一日夜敵人腦袋,李如鬆依然被重重圍困,史載李如鬆被圍匝數重。然而朝陽升起之際,他竟然率軍對日軍發起了反攻!
壯哉大明!壯哉李如鬆!四千大明精英猛攻四萬日軍精銳,足以令人血脈賁張。
邊帥李如鬆衝破粟屋景雄的包圍和景井真的追擊。在日本號稱‘戰王將軍’的粟屋景雄被打得丟盔卸甲,泣不成聲。金甲將軍被李如柏陣斬。
戰前牛氣衝天的立花宗茂,小早川景隆等人,紛紛表示傷亡慘重,要求退出戰鬥……
號炮三響,明軍六千主力開至,日軍的噩夢更加沉重,如遭雷擊。碧蹄館一戰,明軍傷亡千餘人,日軍傷亡萬餘人。犧牲的高級將領被記錄在史冊的便有十五人之多,陣亡率高達四成,什麽戰國名將,不過一屁罷聊。
撫今追昔,遙想當年李如鬆的風采,令人頓足,於七不免歎息道:“是啊,倘若李邊帥沒有在遼東遭遇埋伏陣亡,努爾哈赤不可能得逞!可今日的清軍,完全學習了當年遼東明軍的戰法。目下這支清軍人數眾多,且又戰法合理,兩相較,我們唯有勇氣可以依靠,唯有敢死方可以置之死地而後生了。”隨後,於七對眾人喊道:“傳令全軍開飯,吃飽了好與清兵血戰!”眾好漢也都吃的飽飽的,摩拳擦掌等待與清軍殺個痛快。
不過笑著笑著,李等會的笑容凝固住了,因為他發現老百姓們攀城牆後,一個個的都開始同義軍握手、擁抱,像極了朱、毛、陳、賀井岡山會師的動人場麵,真是相見恨晚啊。李等會身邊的人連忙對他說:“不對呀總兵,這群老百姓好像已經和那群暴民成了一夥兒的了。咱們是不是得趕緊把他們抓迴來呀?”
可李等會是個慢性子,看著城的感人場麵,他卻隻顧著凝固笑容了。等他想起來要阻止這群百姓的時候,老百姓差不多都跑到城裏去了。李等會這才想起來問身邊人:“誰能告訴我剛剛是怎麽迴事兒。”
身邊人已經被氣的夠嗆了,聽到李等會這麽問,便諷刺道:“總兵大人剛剛看了那麽久,還沒看出來是怎麽一迴事兒嗎?”李等會又說:“是啊,知道了也晚了,大不了再去周圍抓一批人過來。”身邊人又道:“附近的百姓要麽跟著於七進了城,要麽在您之前抓壯丁時已經跑的差不多了,還要哪兒去抓?恐怕隻能咱自己人去填河了。”
李等會這迴卻反映快的一拍大腿喊道:“這一定是個好辦法。”於是三天時間內,李等會為了這個好辦法損失了四千大軍,棲霞義軍的箭雨終於爆發了。等到第五天的時候,李等會才感覺到一陣撕心裂肺的心疼,不過這時他的隊伍已經損失了差不多快一半兒了。
登州知府張尚賢眼看著自己府治內的部隊越來越少,自然不肯讓李等會把大軍都填到護城河裏去,於是他便唆使徐秀說:“大人,自於七為亂之日起,我登州便與他接連作戰,如今是師老兵疲呀,如此大的損失堪堪一個登州府是難以承受的。又眼看這棲霞縣的護城河已經被我們填平了,前期鋪墊已經做好。攻擊了五日後,亂民已死傷過半,而同來戡亂的其他州府的總兵們還寸功未立呢。下官甘願將攻下棲霞的功勳留給其他總兵,以表達對各路大軍前來幫我登州剿匪的謝意。”
張尚賢的話說的漂亮,可其他各州的總兵也都不是傻子,不過炮灰總該有人來做。李等會已經連填河帶攻城的折騰了五天,其他各路人馬如果依然旁觀,也不是那麽迴事兒。所以徐秀也同意了張尚賢的話。徐秀捋著胡須對眾人說道:“既然張大人有此美意,那麽眾位大人誰來成全啊?”
青州總兵李延平剛剛要站出來,不料卻被沂州總兵李永盛擋在了前麵,他對徐秀和張尚賢說:“既然大人想要換將,而張公又如此的有心,那麽下官倒是有個主意,想與萊州總兵範總兵一起做一件事。”
徐秀道:“哦,那說來聽聽。”李永盛說:“前番李總兵填河攻城的辦法非常好,不過如果能再進一步,將沙袋一直堆到牆頭之,到時候我大軍的馬隊便可直趨城牆,如此一來亂匪即使悍勇,又怎能不敗呢?何況我們想要進攻棲霞,在時間來說實在非常寬裕,有足夠的耐性好好教訓這群暴民一番。”
眾人都說好計,看範承宗附和的樣子,顯然已經是之前同李永盛一起商量好的。李永盛的計策,除了需要足夠的人衝到城下堆積沙袋以外,還需要足夠的人手對城的義軍進行火力壓製,所以緊靠他沂州兵馬,是做不到的。而這些人又都討厭李延平的驕狂,李等會又已經被打了個半殘。
不是李永盛和範承宗關係有多麽親密,而是退而求其次,真的再無人可以合作罷了。況且李永盛算是一位智將,起登州總兵李等會來不知道聰明多少倍。李等會都差一點兒把登州拿下來,他李永盛再加軍除了李延平之外的另一位勇將範承宗的兩軍合力,又怎會放著軍功被那個跋扈的李延平搶去?
由於計劃合理,又符合巡撫徐秀的避免傷亡,穩妥起見,不怕費事的作戰主張。沂州總兵李永盛和萊州總兵範承宗二人很快便接替了登州總兵李等會,開始了對棲霞縣日複一日的堆沙壘土攻城。
這一戰法讓起義軍很難抵禦,眼見清軍沙袋壘成的土坡在一天一天的長高,於七和王倫都來到了城頭,於七心有焦慮的說:“清兵用刀盾手掩護,將沙袋送,讓我們的箭矢很難殺傷到他們,而他們來到城下扔下沙袋便走,也讓我們的滾木礌石很難擊他們。城內箭支已經不多,而滾木礌石的數量也極為有限,土壘已經高有兩丈,恐怕城破隻在旦夕之間了,這一戰法,對我城池矮小的棲霞真的非常有效,看來清軍之真的不乏人才呀。”
王倫無奈的笑道:“這一戰法的創始人,還並非清軍,而是遼東邊帥李成梁的長子李如鬆在提督陝西總兵官的任,剿滅據守寧夏城造反的韃靼酋長哱拜時所用的戰法。而李少帥的這一戰法,終於打破了久攻不下的寧夏城,也使得哱拜被族滅。我軍如果想要死求生,別無他法,看來唯有敢死二字了。”
提起李如鬆,那可是一位大英雄。萬曆年間征戰朝鮮,征東提督李如鬆率領四萬明軍追著十二萬日軍的屁股打了七年,最終擊敗倭寇。如果不是期間出現令人捧腹的談判故事耽誤了幾年時間,
戰爭根本不需要這麽長久。如果明軍想要殺人滅口,日本人絕對是全軍覆沒的下場。還有那一場戰爭到了後期,明軍可是做好了登陸日本島的準備的。
繞是這樣,平壤一戰李如鬆照舊嚇得日軍主力不敢走出城堡,最後被他放了一把大火通通燒死。於是大軍輕鬆跨過鴨綠江,兵鋒直指王京。
碧蹄館一戰更是名垂千古。李如鬆率領查大壽的三千步兵和護衛自己的一千騎兵充當先鋒。與準備誘殲明軍主力的四萬日軍遭遇。
日軍主將黑田長正率領一幫戰國時代的明星陣容,簡直不可一世。立花宗茂,小早川景隆,小早川秀包,吉川廣吉等等,至今都是日本人心的英雄。算一線小隊長也有拉風的,如聲名赫赫的“賤嶽七本槍”。
然而麵對十倍於己的日軍精銳,被屠殺的卻是日軍。砍了一日夜敵人腦袋,李如鬆依然被重重圍困,史載李如鬆被圍匝數重。然而朝陽升起之際,他竟然率軍對日軍發起了反攻!
壯哉大明!壯哉李如鬆!四千大明精英猛攻四萬日軍精銳,足以令人血脈賁張。
邊帥李如鬆衝破粟屋景雄的包圍和景井真的追擊。在日本號稱‘戰王將軍’的粟屋景雄被打得丟盔卸甲,泣不成聲。金甲將軍被李如柏陣斬。
戰前牛氣衝天的立花宗茂,小早川景隆等人,紛紛表示傷亡慘重,要求退出戰鬥……
號炮三響,明軍六千主力開至,日軍的噩夢更加沉重,如遭雷擊。碧蹄館一戰,明軍傷亡千餘人,日軍傷亡萬餘人。犧牲的高級將領被記錄在史冊的便有十五人之多,陣亡率高達四成,什麽戰國名將,不過一屁罷聊。
撫今追昔,遙想當年李如鬆的風采,令人頓足,於七不免歎息道:“是啊,倘若李邊帥沒有在遼東遭遇埋伏陣亡,努爾哈赤不可能得逞!可今日的清軍,完全學習了當年遼東明軍的戰法。目下這支清軍人數眾多,且又戰法合理,兩相較,我們唯有勇氣可以依靠,唯有敢死方可以置之死地而後生了。”隨後,於七對眾人喊道:“傳令全軍開飯,吃飽了好與清兵血戰!”眾好漢也都吃的飽飽的,摩拳擦掌等待與清軍殺個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