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四一口氣喝幹了酒,緊接著第二杯酒又被女人們舉了起來,蘇裴說:要敬給朱四還依然保持著純潔的那顆心。“四郎,妾希望您和您的大明能夠在高尚的前提下,永遠勝利下去。希望您可以讓我們知道什麽才是真正的仁者無敵!”
是啊,什麽樣的仁者才能無敵呢?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心中沒有敵人的人;可以化敵為友的人;可以抵禦以一切形勢出現的誘惑和侵犯的人,這大概就是朱四心中的無敵吧。“夫君,這第三杯酒,妾要感謝您,您是真正的敞開心扉,讓我們走進去;把我們的家人當成自己的家人。相信您的這些家人也會拿出兄弟的情誼圍繞著您。”舒窈也開心的流著淚說:“萬歲爺,妾也要感謝您,您沒有把妾當成物品,隨意的丟棄、玩弄,您不但給了我們家庭和愛,還幫助我們孤苦伶仃的姐妹找到了身邊的親人。不但是您在愛我們,您還讓這些親人愛我們。今生能陪伴您,舒窈死而無憾。”
穆清說:“萬歲爺,您每日在做的就是知行合一嗎?您給予我們的,就是自己的修身齊家嗎?今日這頓飯,說來我們不該有這麽多的感慨,畢竟您隻是給兄長們擢升了兩個實缺嘛,誰讓您是萬歲爺呢。早朝發生的事情全為國已經告訴我們了,我們想表達的不是感謝,而是感動,可要問我們因為什麽而感動,我們也說不出來,也許隻是因為感動而感動吧。”蘇裴也說道:“是啊,一家人做一頓午餐,在一起開心的享用,這就是理由,我們的理由應該是......”蘇裴稍微猶豫,四個人卻都想到了同一句話,並且一起喊了出來:“永遠在一起!”
大家喊得痛快,又坐下來大吃,舒窈的心思卻還在剛才的話題:“萬歲爺,您還沒迴答妾剛剛的問題呢。”朱四拿著個豬手邊撕邊問:“什麽問題啊。”“知行合一、修身齊家,真的就能治國平天下嗎?”朱四放下了豬手,還煞有介事的把嘴裏的食物吐了出來道:“這便是治國了。”舒窈白了一眼:“敷衍,周公吐哺,天下便能歸心?鬼才信呢!”
“哈哈,看來這小妮子對朕不放心啊,好吧,如果想聽些有料的,朕還會告訴你周公的一句,‘尊尊、親親’,可要是想成為一代仁君,還要加上薑太公的那句‘賢賢’。尊重該尊重的人,親近該親近的人,舉賢而上功,便是治國了,如能加以本心使然,恐怕就是聖人了吧。”幾個女人的白眼兒又飛過來了。“你們幹嘛呀,不相信聖人之言,也得相信朕啊。”幾個女人卻說:“恰恰相反,我們相信聖人之言,卻不相信——你.”“哼,不相信拉倒。子曰:人者仁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夫子在論語裏不就幫你們總結完了嗎,既然都不相信朕,你們幹嘛不自己學去?”
蘇裴擦了擦嘴也加入了話題:“莫非真如趙普所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朱四邊嚼邊道:“東西是死的,人是活的這句話才是大錯,人都以為自己最聰明,卻從來不細心研究先人的學問,就像宋真宗的《勤學篇》一樣,把對學問的求索變成了對*的追逐。既然心都已經偏了,又怎麽能求得真知呢?沒有本心,別說半部論語,一萬部論語也隻是一堆廢紙而已。這個世界上的人要麽隻記得尊尊親親,要麽隻喜好舉賢而上功,看起來像是重新迴到了周公與薑太公的辯論中了,其實卻不然,今人的分別心都是自己的貪心私念使然。然則周公、夫子的文章在於人道、在於仁德、在於本心,如果不是以本心求索,夫子之文章隻會漸行漸遠。如能依本心而親親尊尊賢賢,何愁天下不治,一家不齊?”
蘇裴又問道:“人不是活的,難道還是死的?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不也是聖人之言嗎?”朱四迴答:“恩,說的好,這便是夫子因材施教的道理了,隻想著尊尊親親,不加以體察和隻想要舉賢而不加以分辨一樣,都是盡信書。而將尊尊、親親、賢賢融為一體,就是明白了盡信書不如無書了。則其善者經世致用,而不是利用夫子之文章淡妝濃抹粉飾個人的貪念,那樣才是朕心中的真儒。對了,大明就要重開科舉了,不如你們也溫習一下文章,到時候也拿一張試卷,檢驗一下自己的學問如何?”
“好啊!好啊!到時候我們姐妹三人也給萬歲爺拿迴個狀元、榜眼、探花,讓天下的士子都知道我們朱明皇家不光會垂拱而治,更可以成教於國。”看著已經在做狀元夢的舒窈,朱四有些無可奈何。而蘇裴卻說:“什麽成教於國?夫君若是能為我們提供試卷,我們私底下玩鬧玩鬧就好了,你還真想著與天下舉子一般同台殿試嗎?若真是那樣,才真的是丟了皇家的顏麵,更是會讓舉子們感覺自己遭受到了皇家的羞辱。”舒窈雖然不敢反駁皇後的話,卻也心有不甘。
一頓家宴,讓朱四幾個人非常的開心,連酒也喝了許多。而瞿式耜的家裏這會兒卻鬧開了,預想中的都察院左都禦史的位子被何文端占據了,丁時魁想找瞿式耜討要說法;同樣沒有得到禮部尚書職位的劉湘客想追問瞿式耜下一步該怎麽辦。瞿式耜呢,卻閉門謝客,誰也不見,隻讓自己的兒子出麵應付兩個難纏的客人。
“兩位大人都迴去吧,家父散朝的路上偶感風寒,喝了許多薑湯,此時正在發汗呢,不宜見客。”“閣老何故如此,丁某人平日以閣老馬首是瞻,到了丁某人的厲害關頭,他倒是不聞不問了,也罷、也罷,既然閣老躲避丁某人,那麽從此就各走各路吧。”“丁大人慢走!”“哼!”丁時魁佛袖而去,把劉湘客一個人晾在了堂屋,麵對著瞿家人的敷衍。
是啊,什麽樣的仁者才能無敵呢?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心中沒有敵人的人;可以化敵為友的人;可以抵禦以一切形勢出現的誘惑和侵犯的人,這大概就是朱四心中的無敵吧。“夫君,這第三杯酒,妾要感謝您,您是真正的敞開心扉,讓我們走進去;把我們的家人當成自己的家人。相信您的這些家人也會拿出兄弟的情誼圍繞著您。”舒窈也開心的流著淚說:“萬歲爺,妾也要感謝您,您沒有把妾當成物品,隨意的丟棄、玩弄,您不但給了我們家庭和愛,還幫助我們孤苦伶仃的姐妹找到了身邊的親人。不但是您在愛我們,您還讓這些親人愛我們。今生能陪伴您,舒窈死而無憾。”
穆清說:“萬歲爺,您每日在做的就是知行合一嗎?您給予我們的,就是自己的修身齊家嗎?今日這頓飯,說來我們不該有這麽多的感慨,畢竟您隻是給兄長們擢升了兩個實缺嘛,誰讓您是萬歲爺呢。早朝發生的事情全為國已經告訴我們了,我們想表達的不是感謝,而是感動,可要問我們因為什麽而感動,我們也說不出來,也許隻是因為感動而感動吧。”蘇裴也說道:“是啊,一家人做一頓午餐,在一起開心的享用,這就是理由,我們的理由應該是......”蘇裴稍微猶豫,四個人卻都想到了同一句話,並且一起喊了出來:“永遠在一起!”
大家喊得痛快,又坐下來大吃,舒窈的心思卻還在剛才的話題:“萬歲爺,您還沒迴答妾剛剛的問題呢。”朱四拿著個豬手邊撕邊問:“什麽問題啊。”“知行合一、修身齊家,真的就能治國平天下嗎?”朱四放下了豬手,還煞有介事的把嘴裏的食物吐了出來道:“這便是治國了。”舒窈白了一眼:“敷衍,周公吐哺,天下便能歸心?鬼才信呢!”
“哈哈,看來這小妮子對朕不放心啊,好吧,如果想聽些有料的,朕還會告訴你周公的一句,‘尊尊、親親’,可要是想成為一代仁君,還要加上薑太公的那句‘賢賢’。尊重該尊重的人,親近該親近的人,舉賢而上功,便是治國了,如能加以本心使然,恐怕就是聖人了吧。”幾個女人的白眼兒又飛過來了。“你們幹嘛呀,不相信聖人之言,也得相信朕啊。”幾個女人卻說:“恰恰相反,我們相信聖人之言,卻不相信——你.”“哼,不相信拉倒。子曰:人者仁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夫子在論語裏不就幫你們總結完了嗎,既然都不相信朕,你們幹嘛不自己學去?”
蘇裴擦了擦嘴也加入了話題:“莫非真如趙普所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朱四邊嚼邊道:“東西是死的,人是活的這句話才是大錯,人都以為自己最聰明,卻從來不細心研究先人的學問,就像宋真宗的《勤學篇》一樣,把對學問的求索變成了對*的追逐。既然心都已經偏了,又怎麽能求得真知呢?沒有本心,別說半部論語,一萬部論語也隻是一堆廢紙而已。這個世界上的人要麽隻記得尊尊親親,要麽隻喜好舉賢而上功,看起來像是重新迴到了周公與薑太公的辯論中了,其實卻不然,今人的分別心都是自己的貪心私念使然。然則周公、夫子的文章在於人道、在於仁德、在於本心,如果不是以本心求索,夫子之文章隻會漸行漸遠。如能依本心而親親尊尊賢賢,何愁天下不治,一家不齊?”
蘇裴又問道:“人不是活的,難道還是死的?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不也是聖人之言嗎?”朱四迴答:“恩,說的好,這便是夫子因材施教的道理了,隻想著尊尊親親,不加以體察和隻想要舉賢而不加以分辨一樣,都是盡信書。而將尊尊、親親、賢賢融為一體,就是明白了盡信書不如無書了。則其善者經世致用,而不是利用夫子之文章淡妝濃抹粉飾個人的貪念,那樣才是朕心中的真儒。對了,大明就要重開科舉了,不如你們也溫習一下文章,到時候也拿一張試卷,檢驗一下自己的學問如何?”
“好啊!好啊!到時候我們姐妹三人也給萬歲爺拿迴個狀元、榜眼、探花,讓天下的士子都知道我們朱明皇家不光會垂拱而治,更可以成教於國。”看著已經在做狀元夢的舒窈,朱四有些無可奈何。而蘇裴卻說:“什麽成教於國?夫君若是能為我們提供試卷,我們私底下玩鬧玩鬧就好了,你還真想著與天下舉子一般同台殿試嗎?若真是那樣,才真的是丟了皇家的顏麵,更是會讓舉子們感覺自己遭受到了皇家的羞辱。”舒窈雖然不敢反駁皇後的話,卻也心有不甘。
一頓家宴,讓朱四幾個人非常的開心,連酒也喝了許多。而瞿式耜的家裏這會兒卻鬧開了,預想中的都察院左都禦史的位子被何文端占據了,丁時魁想找瞿式耜討要說法;同樣沒有得到禮部尚書職位的劉湘客想追問瞿式耜下一步該怎麽辦。瞿式耜呢,卻閉門謝客,誰也不見,隻讓自己的兒子出麵應付兩個難纏的客人。
“兩位大人都迴去吧,家父散朝的路上偶感風寒,喝了許多薑湯,此時正在發汗呢,不宜見客。”“閣老何故如此,丁某人平日以閣老馬首是瞻,到了丁某人的厲害關頭,他倒是不聞不問了,也罷、也罷,既然閣老躲避丁某人,那麽從此就各走各路吧。”“丁大人慢走!”“哼!”丁時魁佛袖而去,把劉湘客一個人晾在了堂屋,麵對著瞿家人的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