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議兵篇》說:“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裏。中試則複其戶,利其田宅。”


    青豚穿越的這具身軀,得益於往日的培訓,因此雖然他穿越後,因為靈魂與肉身不甚匹配,導致身手有所下降,但十丈的距離,他還是能做到十發九中的。


    他半蹲在荒草裏,早已拉開手中強弓,暗暗瞄準當先的秦卒。


    此時,他手中的弓弦鬆開,瞄準多時的箭矢,破開空氣的束縛,宛如一道黑『色』閃電,飛了出去。


    十丈的距離,甚至青豚的眼睛都來不及眨一下。


    箭杆已深深的沒入秦卒體內,強大的力道,甚至帶動那秦卒的身體向後飛去。


    先秦時期,騎馬兵卒尚沒有配備馬鐙、馬鞍,騎兵隻能靠雙腿來固定身體,因此,戰場上稍一受傷,不能繼續騎在奔馳的馬上,基本就必死無疑。


    況且,此時的秦國騎兵,也隻著了薄薄的一層皮甲,還是隻防護前胸的半披甲。


    青銅箭簇,就像是熱刀子遇到了冷豬油,輕鬆的穿透了當先秦卒的身軀,隻留下箭簇顫顫巍巍的震動不休。


    失手了!


    青豚自嘲的笑笑。


    他本來瞄準的是秦卒的肩膀,想抓個活口,拷問一番秦軍的情報,哪知道,『射』中的竟然是胸腹。


    以此時的醫療水平,此人,必定是活不成了。


    還沒待他再尋覓下一個目標,身後早已按捺多時的魏武卒,已經紛紛『射』出了手中的箭矢。


    若論戰國時期哪個國家的兵種,單兵能力、軍團作戰能力,能穩奪魁首,非魏武卒莫屬。


    (戰國後期出現的秦銳士,數量太少,人數不過千人。白起時期,自秦軍十五年訓練的士卒中,僅僅選拔出一千六百秦銳士。


    至於,曆史記載上的趙氏父子滅亡二十萬秦銳士。這一說法,要這樣理解,銳士,精銳士卒。秦銳士,秦國精銳士卒,意思就是滅了二十萬秦國士兵。


    此銳士,非彼銳士。


    本書若無特殊說明,秦銳士也指的是秦國精銳士兵,並非相當於特種部隊的秦銳士。)


    戰國初期,魏武卒曾做到以五萬兵力,大敗五十萬秦銳士的逆天戰績。


    此時,雖然魏國國力已衰,對外戰爭輸多贏少。


    尤其是與秦國的戰爭,幾乎就沒贏過。


    雖然客觀上來講,魏國朝堂要承擔很大的責任,但最主要的原因卻是魏武卒人數太少,無法與耕戰體係下,狂暴兵力的秦**隊爭鋒。


    若論單兵素質,魏武卒並不差於這時代的任何軍種(人數太少的秦銳士除外。秦銳士稍強,但人數太少。一個選拔時負重五十斤,百裏長跑,一個負重八十斤,百五十裏長跑。)!


    此時,青豚一方足足有六個武卒,而秦國,不過是三個遊騎罷了。因此,戰鬥的結果已經沒有懸念了。


    待青豚反應過來,想要開口讓武卒留下俘虜時,身後的士卒在周義、虎的帶領下,早已砍下了秦卒的頭顱,並攔住了先前逃走的那個武卒,正壓著他,朝青豚走來。


    青豚定定神,強壓下濃烈的血腥味帶來的不適,開口問道:“汝是何人?何故如此狼狽?”


    周義放開了那人的胳膊,後退一步站立,半抽出隨身佩劍,眯著眼睛,冷冰冰的注視著他。


    隻要此人稍有異動,周義的短劍,就會狠狠的斬向彼的脖頸。


    那人看了看青豚的裝束,發現是個伍長,遂雙手前舉合攏,下拜道:“舟謝過伍長的救命之恩,吾乃丁屯戌什士卒成舟,什長帶領吾等前出為探,遇上了秦卒一個什的遊騎,吾等將秦卒斬殺將半時,卻被了另一什秦卒聞聲趕到,幾經纏鬥後,吾等雖然將秦卒斬殺大半,奈何彼輩遊走『射』擊,最終僅剩吾一人……”


    原來,這人是魏軍的探子,奉命偵查敵情時,和秦軍探子相遇,正廝殺著,秦軍卻又來了一個什的遊騎。


    幾番戰鬥之後,這一個什的魏卒,就隻剩下他們兩人,而那個叫“布”的,也在即將進入青豚等人的埋伏圈前,用生命,給成舟拖來了獲救的機會。


    “壯矣!虎狼之士也!”


    虎讚歎著,將收繳的兵器遞還給這叫成舟的士兵,並朝他深鞠一躬。


    是啊!


    壯哉!


    這一個什,不愧於武卒的威名。


    以一個什的兵力,麵對秦軍兩個什的圍毆,竟然和對方拚了個近乎同歸於盡,這魏武卒,不愧武卒之名啊!


    透過成舟的講述,青豚幾人明白了剛才的那三個秦卒,就是那兩什秦卒僅剩的最後人員了。


    秦法規定:戰及失吏,而輕短兵。


    秦軍軍法過於嚴苛,在戰場上,倘若有士卒逃走,軍官不能抓獲或殺死他,那麽軍官就貶為奴隸或被砍頭;軍官手下士卒傷亡過大,若軍官不能斬首和自方死亡人數相當的敵軍,軍官就要被處罰;若軍官戰死,士卒不能將對方殺死,下轄軍官不能斬獲跟戰死軍官,同樣等級的敵軍將領,則必死無疑。


    因此,雖然那兩個什的士卒,僅剩下三人,卻不得不繼續追殺成舟兩人。


    成舟接過虎遞來的兵器,佩戴在身上後,疑『惑』的問道:“汝等怎麽會在這裏設伏呢?按照軍令,不應該是汝什長帶領汝等前出偵查嗎?”


    青豚苦笑。


    虎卻憤恨不平道:“甭提那孬種,其懦夫也。”


    成舟不解,再三追問,才知道,原來青豚這一個什也是奉命偵查的,結果走到半路,什長帶著自己的伍,以鬧肚子為名跑了。


    魏武卒軍製,五人一伍,兩伍一什,以什為基準作戰單位,其中什長帶一伍士卒,伍長帶一伍士卒。


    本來完整地的一個作戰單位,卻被那什長帶跑了一半兵力。


    兵力不足,無奈之下,青豚隻好帶著自己的那個伍,選擇了這大路旁邊的小路設伏。


    因為這個時代大軍出動,道路周圍十裏之內,都是遊騎的偵查範圍。


    青豚思量,越是靠近大路,秦軍的偵查兵力必然會越密集,而遠離了道路,相應的偵查兵力會少很多。


    他在遠離道路的小徑旁設伏,肯定不會遇上大隊秦軍。


    結果,果然如此。


    青豚此行,斬獲三人,解救一個同袍,他率領的這個伍,已經超過了“盈論”的標準。


    魏軍製:指揮作戰,斬殺敵軍人達到己方兵力一半,就算完成作戰任務,軍官就可以升上一級,有斬獲的士卒也能升官。


    戰國時期各國爵位,除秦、楚外,其他五國大體相當。


    魏國爵位分為上卿、亞卿,長大夫、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通常下大夫隻有縣一級主官才會獲封。


    因此,青豚倒也不糾結會獲得什麽爵位,畢竟他想要獲得封爵,級別還差得遠呢!


    青豚吩咐手下眾人收繳戰利品,並吩咐虎和周義帶上秦軍頭顱。


    雖然兩人不解青豚的安排,但看在這小子給眾人帶來了軍功的份上,兩人倒也配合。


    成舟疑『惑』的問道:“青豚伍長,汝要秦卒首級何用?”


    青豚笑笑:“無他,此乃證明吾等上戰場的證物耳。若什長逃走便罷,若是他倒打一耙,還要成舟兄幫忙證明一番。”


    “此事自然照辦,不說伍長救命之恩,單為武卒榮譽,成舟也會如此。”


    成舟頜首答應道。


    大梁城巍峨雄壯,四周共十二個城門,城牆青石為表,夯土築肌,高達六丈。


    城門之上,更有三層門樓,遠遠看去,更是雄偉莫名。


    青豚一行,被守門令驗過軍牘(軍人身份證)後,這才被放行進入城中。


    他們要去的,是武卒軍營。


    由於秦軍來犯,往日熱鬧的大梁城,此時冷清不少,沿途可見到一行行士卒正在巡城。


    偶有一二行人,也是形『色』匆匆,行人眼神瞥見青豚幾人手牽的高大秦馬,馬背上捆紮著繳獲的秦軍盔甲兵器,以及周義、虎腰間係著的滴血頭顱,眼神裏紛紛『露』出敬畏之『色』,甚至,還有一絲感激。


    秦國法律很是嚴苛,統治下的百姓該做什麽,不能做什麽,都有詳細規定。


    不似東方六國,東方六國的統治要寬鬆不少,底層百姓雖然也很是艱辛,但卻還是比秦國百姓好過很多。


    況且,秦國稅收很重!


    因此,見本國士卒,斬殺敵軍,得勝歸來,這些普通百姓倒也懂得感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國魏武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中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中狐並收藏戰國魏武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