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四年的春天有些不同尋常,西南蠻夷偶有碰撞,就連北方夏國也是蠢蠢欲動,很不安分。


    即便針對的不是大周,然所有人都明白,這隻是暫時性的問題而已。


    大周的強大擺在那裏,沒有人希望以卵擊石,隻為博取方寸之地。


    然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塊流油的肥肉,除非肥肉永遠昌盛強大,一旦有所下滑,必遭鄰國部落分食之。


    就像當年的大淩一樣。


    ……


    長安城迎來了玄武年間的首場科舉考試。


    相比文科而言,武科過於勞累,過於費時費神,不是一兩張試卷所能夠決定的。


    然今年的科舉文武合並,這代表了狀元郎要麽不出,要麽隻能有一個。


    且文武超群。


    除此之外還增加了額外科目,狀元郎除了能文能武以外,還得能夠縱馬疆城,行軍打仗。


    當然,後者有學習的機會。


    這使得天下士子有些茫然,更令些許不知所措。


    雖然狀元之下文武規矩不變,然這無疑是為榜首增加了巨大的難度。


    畢竟有很多十年寒窗,自認為有機會登上文科狀元的皆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也有很多勤習苦練,自認為可以登上武科狀元的皆是五大三粗的莽漢,腹中無一篇詩文,無一滴墨水。


    文武雙合,又有副科,這無疑是將他們測底的打落馬下。


    由此也可見皇帝陛下對於科舉方麵的重視。


    ……


    “陛下,臣覺得此舉不妥。”


    早朝之上有人上奏。


    諸如此類事件,一般文官同意,武官便有意見,反之亦然。


    官場如戰場,曆朝曆代皆是如此,文武官員相互敵對,相互製衡,而皇帝陛下則是一杆秤。


    若分得清輕重,那麽即便他一生政績平平,亦是明君。


    而這一次文武雙合,百官中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皆持反對意見。


    “哦?愛卿不防說說看,有哪裏不妥?”


    皇帝陛下言詞恭敬有禮,然話音霸氣側漏,一雙眼猶如明鏡。


    “文武雙科合並,再加上有此副科,介時教場之上定有死傷,有礙科試的進行。如此一來,今年的科舉怕不會有狀元出現。”


    大周朝律法嚴明,百年來,文科者詩詞歌賦,繪畫論社稷。


    武科者更是點到即止,不可殺人。


    以防有人搗亂,民眾更是隻能遠遠觀之,除羽箭之外沒有什麽東西能夠左右科舉的進行。


    所以這百年以來,大周武科教場在考試其間重傷者多,卻未身死一人。


    “文者,若隻知筆墨紙硯,詩詞歌賦,不知家國四壁,庸才耳。武者,若隻知提槍論劍,不過匹夫耳。隻知刀背相向,不懂行軍打仗,廢物耳。我大周以文武立國,若狀元郎隻知武而不知文,亦或隻知文而不識武,養來做甚?”


    玄武大帝開口,百官靜默傾聽,無一人膽敢擅動,即便知道動了也不會怎樣。


    “今後的科舉,狀元郎要麽不設,要麽隻能有一個。實事造英傑,不是朕要逼他們如此,而是天下,是百姓,是塞外諸國部落教朕逼他們如此。北方有匈奴同夏國,南方有大燕,蜀國。他們如今相互牽製,互相不合,可如若有朝一日他們合起來反向大周進軍,朕要一個隻會刀劍的莽夫,亦或是一個隻識紙上談兵的秀才又有何用?朕有預感,這一天不會太遠。我大周近年缺少適用之武將,所以應該首當其衝,先他們一步文武和,挑選全能之才,已備戰時之需。”


    “可若此去經年,無一人能夠勝任狀元又當如何?”有大臣提議。


    玄武大帝聞言想了想,隨後神色堅毅的道。“若是如此,戰事起,朕同諸位大臣當親率三軍,上戰衝殺,以守國門,告慰先輩之英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解禁時光之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宴南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宴南飛並收藏解禁時光之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