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兩個老閉登的雙簧
破碎戰爭穿越後成為曹魏第一權臣 作者:吹禦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巍峨的宮闕坐落在洛陽城正北,恢弘大氣足以彰顯天子之威儀氣概。殿門麵南,正前方的空地可容納萬人,羽林列隊巡視,各個全身披甲,手持戈矛,顯然都是訓練有素的百戰精銳。
陛高數丈,皆以文石白玉作壇,激沼水於殿下,起雕梁於穹上,畫屋朱梁,玉階金柱,刻縷作宮掖之好,廁以青翁翠爾。
而大殿之內,卻上演著一出肮髒無比的皮燕交易。
“你的意思是說?我大漢忠心耿耿的北中郎將在養寇自重,意圖謀反?”
此時,天子劉宏端坐在殿中,聲音低沉卻能讓最後一排的官員也聽得一清二楚,無形中散發著天子的威嚴莊重。
分侍兩旁的中常侍張讓和趙忠一人麵容英俊,形象滄桑且不失雍容,一襲紫袍也更凸顯他群宦之首的地位,另一人略顯嫵媚,膚如白玉,像極了風韻婀娜的婦人,火紅如烈焰般的長袍更顯得極為紮眼,完全沒有穿宦官應有的服飾。他們是被劉宏稱之為父母的鐵杆死忠,也是玉階之下這幫官員的最想弄死的閹狗,而張趙二人也是壓迫感十足的俯視著跪伏在地的小黃門左豐。
小黃門左豐的聲音顫顫巍巍,身體更是抖若篩糠,“奴。。。奴婢不敢欺瞞陛下,實在是那盧子幹居心不軌。明明已經率軍將賊首張角困於廣宗,可他就是不發兵攻城,反而每天嬉戲玩樂。完全把陛下的囑托拋在腦後,奴婢要他加緊攻城,可。。。可他卻借故推諉,還辱罵奴婢,毫無進取之心。。。”
這左豐地位不高,本來就是個跑腿的角色,被劉宏派去廣宗視察軍情,但俗話說的好,宰相門前七品官,更別說天子門前了。
這家夥從洛陽一路到廣宗,路過一個地方,那吃拿卡要就沒聽過,到了前線就開始四處找茬,借機向盧植索賄,而盧子幹在名士圈裏是出了名的暴脾氣,說話從來不拐彎抹角,直接一句,“閹狗,汝身負陛下監軍之重任,竟行此等下作之事,安敢亂我軍心!?”
不僅對著左豐一頓素質輸出,還讓軍士將左豐趕出了軍營,但盧植也不是迂腐之人,請罪和陳情的奏章早已出現在了劉宏的禦案之上。
劉宏之所以將對付張角的重任托付給盧植,是因為他清楚,盧子幹是一個真正將匡扶社稷,忠君愛國貫徹一生的忠臣、能臣、賢臣,他一生出將入相為漢室做了不少大事,調教出來的門生故吏幾乎都成為了大漢各州郡的中流砥柱。
除此之外,他是更從不結黨,也不多置私產,生活向來簡樸,是個純粹的保皇黨,要說劉宏除了貼身宦官外,最信任的人中,盧植就算一個,這樣的人也自然不會慣著這種心思齷齪的宦官,而劉宏也更不會真的懷疑他心懷不軌。
劉宏冷哼一聲,沒有表達自己的看法,他心裏清楚,自從他與十常侍聯合外戚發動了第二次黨錮之後,那些世家官員明麵上已經老實了不少,但暗地裏還是在跟他較勁,尤其是官員的任用上麵,那更是明爭暗鬥。
而盧植、皇甫嵩、朱儁等人則是他成為天子以來,慎重遴選考察過,真正忠於漢室的股肱之臣,自然不會隨隨便便就是旁人能構陷攻訐的。
見自家陛下如此態度,中常侍張讓心領神會的開口,聲音低沉且陰鬱,卻不像尋常宦官尖聲細語那麽刺耳,“左豐,既然你說盧子幹他養寇自重,那你這一趟去前線可收集到什麽證據?”
左豐定了定神,從袖袍中拿出一卷竹簡,雙手高高捧起,可雙手仍然微微顫抖,“奴婢在前線多方打探,前線軍士皆不滿盧植裹足不前,幾次攻城都是敷衍了事,草草收場,此乃奴婢收集到的詳細軍情。。。”
張讓使了個眼色,就有小宦官很懂事的上前取來,劉宏並沒有接過,隻是輕輕揮手,示意張讓先行閱覽,似乎對裏麵的內容不甚感冒。
就在這時,文臣隊列中,一中年男人出列,慢條斯理,搖頭晃腦的向劉宏奏陳,“陛下,臣以為,既然賊寇張角龜縮於廣宗,必然士氣低落,那此時更應當乘勝追擊以竟全功。而盧子幹如此推諉,裹足不前,其養寇自重之心昭然若揭,上負陛下厚愛信重,下負大漢黎民蒼生,應當即刻鎖拿下獄,押迴洛陽從重發落。我大漢人才濟濟,不缺他一個盧子幹,可派賢臣能將剿滅逆賊張角。。。”
劉宏眼神瞥向左側,隻見太中大夫程阿出列發言,隨著第一個跳出來提議罷免盧植的,一眾官員紛紛點頭稱是,巴不得逼著劉宏現在就下令把盧植捆了扔進大牢。他們並非要將盧植置於死地,而是要削弱這個大漢天子的權柄,進而解除黨錮,任用世家之人擔任軍職。
而支持罷黜盧植的人中,也有不少是他昔日的好友。但這種涉及黨派利益的事情,無關對錯,而是你死我活的鬥爭,父子兄弟都會反目成仇的鬥爭。
“程大夫,你也是滿腹經綸之人。別說是你了,咱家一個閹人都知道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這左豐上交的文書中淨是些捕風捉影的事情,怎麽就斷定盧子幹他養寇自重了?”看你這樣是巴不得讓陛下把盧植換下來。怎麽?盧子幹和你有仇?”
張讓低頭看著左豐遞交的軍情,壓根沒正眼看程阿,他直接將這幫人的真實目的擺上了台麵,原本打著為國諫言,為陛下盡忠的旗號,瞬間就被扣上了公報私仇的帽子,這讓程阿接下來的話題無法再進行下去。
畢竟盧植不在朝堂之內,你如此不遺餘力的攻擊詆毀天子冊封的將軍,無私也有私了。
見程阿在張讓手裏吃癟,離劉宏最近的一道略帶沙啞卻中氣十足的聲音響起,“張常侍所言不虛,臨陣換將實在是自古兵家之大忌,隻是如今太倉之中已經沒有足夠的錢糧支撐朝廷多處作戰了。若盧子幹不能快速剿滅賊首,遷延日久必然會生出其他禍患啊,要是因為再度向百姓攤派稅賦,怕是要有更多人響應黃巾賊啊。。。”
禦座上的劉宏眼睛一眯,緊緊地盯著張溫這個司空的老臉。他心想,好你個老登,終於肯替你的狗腿子出頭了,朕倒是要看看你能耍什麽把戲。。。
司徒掌管民事,而且人家說的確實沒毛病,張讓隻能順著張溫的話問道,“那麽,司空以為應當如何呢?”
見張讓服軟,司空張溫整了整衣襟,端正自己的形象,“臣以為,應當派遣驍勇善戰之將,前往廣宗速速擊潰張角,隻要賊首一除,其餘各地叛賊定然不戰而降!”
見張溫圖窮匕見,一直沉默的劉宏終於開口,“司空說的驍勇善戰之人是誰?”
“臣推舉北軍中侯鄒靖!”
聽了張溫的話,劉宏蹙眉沉思,開始搞不懂張溫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你一個南陽人推舉個幽州人?這家夥跟你也不熟啊?
鄒靖此前是幽州的地方將領,一直負責與烏桓鮮卑作戰,也算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物,後來通過各方運作而選調入京,劉宏看他能力不錯,就將他提拔為北軍五校之一,隻不過這個鄒靖跟張溫應該沒什麽私交才對。
“陛下,司空此言差矣。。。”張溫身旁,留著山羊胡的司徒袁隗起身行禮,隻是他的動作看起來十分吃力,總感覺沒幾年活頭了。
“鄒靖雖是陛下拔擢,也頗有戰功,但相比之下資曆尚淺,不足以擔當重任。能代替盧植擔任主將之人,應當聞其名而令賊人膽寒,如此才能一戰定乾坤,咳咳咳。。。”袁隗擺出一副老成謀國的架勢,搞得他好像為國家憂慮的積勞成疾。
“司徒也有人選?”張讓開口詢問,心裏已經罵開了花,咱家算是明白你們打著什麽算盤,見盧植馬上要把張角困死了,想搶功把忠於陛下的盧植拉下水換自己人上。你這算盤珠子怕不是能崩到交州去了,還當著陛下的麵唱雙簧,故意顯得你們不是一夥的。可真是兩個老狐狸,呸。。。
終於緩過勁來的袁隗接著說道,“老臣以為,河東太守董卓,驍勇善戰,有豪俠氣概,他手下騎兵皆擅騎射。又曾隨張奐輾轉多處,異族見其將旗,無不怯戰逃遁。此人實乃百戰之將,又是當打之年,必然可以速破敵軍。。。”
若是論影響力,那袁隗不愧是百官之首,自從幫劉宏幹掉竇家之後,袁家也暗中吞並了大將軍竇武的大多數政治資源,論實力已經可以跟劉宏公開叫板,隻不過袁隗這家夥向來謹慎小心,苟的很,讓劉宏一點毛病都挑不著。而張溫和程阿壓根和他不是一個檔次的,老家夥一出馬,群臣們就沒有不讚同的,眾人紛紛點頭,直唿司徒老成謀國。
此時的劉宏已經明白他們打算幹什麽了,雖然極不情願,但朝廷還能組織起軍隊平叛,也少不了這些官員背後的家族提供支持。他們無非是想搶功勞,那也隻能暫時委屈盧植了,可盧植這個帝黨心腹絕對得保護好。
劉宏衝武官第一排的大舅哥何進使了個眼色,雖然大漢第一豬王何進的腦子不太靈光,但他再蠢也知道這個節骨眼該幹些什麽。
“陛下,臣以為袁司徒之言,乃是老成謀國之忠言。董卓此人確實驍勇,可代替盧植擔任主將。隻不過盧植向來謹慎持重,不喜弄險,說他養寇自重未免有些言過其實。既然左豐並未拿到什麽鐵證,若將盧植收監未免有傷陛下聖明。臣建議,青州的黃巾蠢蠢欲動,那裏尚未有大將坐鎮,不如就讓盧植去吧,如此也能穩住青徐一帶的局勢。”
何進的發言,讓眾人也算都有了個台階,自然順坡下驢。這代表著皇權和相權的博弈中,隨著外戚居中調解,各方達成了一致。
帝黨盧植被調走,世家推舉的董卓上去摘果子,天子劉宏平定黃巾賊,老劉家又能過幾年安生日子。
“愛卿所言有理,隻不過董卓一直在並州抗擊南匈奴。若是把他調走,萬一異族南下,我大漢豈不是內憂外患一同爆發。何況此時朝廷也拿不出再多錢糧支持前線了。。。”劉宏唉聲歎氣,很是為難,其實就是老辦法,朝這幫家夥要錢要糧,反正私底下這幫人罵自己賣官鬻爵,自己權當聽不見,錢進口袋才是最實在的。
“陛下,既然讓董卓前往廣宗,那麽也可以讓北軍中候鄒靖征集人馬。代替董卓坐鎮,鄒靖常年在幽州與異族作戰,經驗豐富,可擔當此重任。另外,關於糧草請陛下勿慮,我等願意再想辦法籌集糧草軍餉。。。”
見有錢進賬,劉宏滿意的點了點頭,示意讓張讓趙忠去具體將事情落實,便起身迴了後宮。
散朝後,眾臣離去,隻有一處隱秘所在,袁隗和小黃門左豐交流了幾句後,左豐將一封信交給了袁隗。二人便分開了,而左豐的後頸上麵,卻露出了那與黃巾賊額頭上如出一轍的烙印。
隻不過那烙印卻在幽幽散發著猩紅的光芒。
陛高數丈,皆以文石白玉作壇,激沼水於殿下,起雕梁於穹上,畫屋朱梁,玉階金柱,刻縷作宮掖之好,廁以青翁翠爾。
而大殿之內,卻上演著一出肮髒無比的皮燕交易。
“你的意思是說?我大漢忠心耿耿的北中郎將在養寇自重,意圖謀反?”
此時,天子劉宏端坐在殿中,聲音低沉卻能讓最後一排的官員也聽得一清二楚,無形中散發著天子的威嚴莊重。
分侍兩旁的中常侍張讓和趙忠一人麵容英俊,形象滄桑且不失雍容,一襲紫袍也更凸顯他群宦之首的地位,另一人略顯嫵媚,膚如白玉,像極了風韻婀娜的婦人,火紅如烈焰般的長袍更顯得極為紮眼,完全沒有穿宦官應有的服飾。他們是被劉宏稱之為父母的鐵杆死忠,也是玉階之下這幫官員的最想弄死的閹狗,而張趙二人也是壓迫感十足的俯視著跪伏在地的小黃門左豐。
小黃門左豐的聲音顫顫巍巍,身體更是抖若篩糠,“奴。。。奴婢不敢欺瞞陛下,實在是那盧子幹居心不軌。明明已經率軍將賊首張角困於廣宗,可他就是不發兵攻城,反而每天嬉戲玩樂。完全把陛下的囑托拋在腦後,奴婢要他加緊攻城,可。。。可他卻借故推諉,還辱罵奴婢,毫無進取之心。。。”
這左豐地位不高,本來就是個跑腿的角色,被劉宏派去廣宗視察軍情,但俗話說的好,宰相門前七品官,更別說天子門前了。
這家夥從洛陽一路到廣宗,路過一個地方,那吃拿卡要就沒聽過,到了前線就開始四處找茬,借機向盧植索賄,而盧子幹在名士圈裏是出了名的暴脾氣,說話從來不拐彎抹角,直接一句,“閹狗,汝身負陛下監軍之重任,竟行此等下作之事,安敢亂我軍心!?”
不僅對著左豐一頓素質輸出,還讓軍士將左豐趕出了軍營,但盧植也不是迂腐之人,請罪和陳情的奏章早已出現在了劉宏的禦案之上。
劉宏之所以將對付張角的重任托付給盧植,是因為他清楚,盧子幹是一個真正將匡扶社稷,忠君愛國貫徹一生的忠臣、能臣、賢臣,他一生出將入相為漢室做了不少大事,調教出來的門生故吏幾乎都成為了大漢各州郡的中流砥柱。
除此之外,他是更從不結黨,也不多置私產,生活向來簡樸,是個純粹的保皇黨,要說劉宏除了貼身宦官外,最信任的人中,盧植就算一個,這樣的人也自然不會慣著這種心思齷齪的宦官,而劉宏也更不會真的懷疑他心懷不軌。
劉宏冷哼一聲,沒有表達自己的看法,他心裏清楚,自從他與十常侍聯合外戚發動了第二次黨錮之後,那些世家官員明麵上已經老實了不少,但暗地裏還是在跟他較勁,尤其是官員的任用上麵,那更是明爭暗鬥。
而盧植、皇甫嵩、朱儁等人則是他成為天子以來,慎重遴選考察過,真正忠於漢室的股肱之臣,自然不會隨隨便便就是旁人能構陷攻訐的。
見自家陛下如此態度,中常侍張讓心領神會的開口,聲音低沉且陰鬱,卻不像尋常宦官尖聲細語那麽刺耳,“左豐,既然你說盧子幹他養寇自重,那你這一趟去前線可收集到什麽證據?”
左豐定了定神,從袖袍中拿出一卷竹簡,雙手高高捧起,可雙手仍然微微顫抖,“奴婢在前線多方打探,前線軍士皆不滿盧植裹足不前,幾次攻城都是敷衍了事,草草收場,此乃奴婢收集到的詳細軍情。。。”
張讓使了個眼色,就有小宦官很懂事的上前取來,劉宏並沒有接過,隻是輕輕揮手,示意張讓先行閱覽,似乎對裏麵的內容不甚感冒。
就在這時,文臣隊列中,一中年男人出列,慢條斯理,搖頭晃腦的向劉宏奏陳,“陛下,臣以為,既然賊寇張角龜縮於廣宗,必然士氣低落,那此時更應當乘勝追擊以竟全功。而盧子幹如此推諉,裹足不前,其養寇自重之心昭然若揭,上負陛下厚愛信重,下負大漢黎民蒼生,應當即刻鎖拿下獄,押迴洛陽從重發落。我大漢人才濟濟,不缺他一個盧子幹,可派賢臣能將剿滅逆賊張角。。。”
劉宏眼神瞥向左側,隻見太中大夫程阿出列發言,隨著第一個跳出來提議罷免盧植的,一眾官員紛紛點頭稱是,巴不得逼著劉宏現在就下令把盧植捆了扔進大牢。他們並非要將盧植置於死地,而是要削弱這個大漢天子的權柄,進而解除黨錮,任用世家之人擔任軍職。
而支持罷黜盧植的人中,也有不少是他昔日的好友。但這種涉及黨派利益的事情,無關對錯,而是你死我活的鬥爭,父子兄弟都會反目成仇的鬥爭。
“程大夫,你也是滿腹經綸之人。別說是你了,咱家一個閹人都知道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這左豐上交的文書中淨是些捕風捉影的事情,怎麽就斷定盧子幹他養寇自重了?”看你這樣是巴不得讓陛下把盧植換下來。怎麽?盧子幹和你有仇?”
張讓低頭看著左豐遞交的軍情,壓根沒正眼看程阿,他直接將這幫人的真實目的擺上了台麵,原本打著為國諫言,為陛下盡忠的旗號,瞬間就被扣上了公報私仇的帽子,這讓程阿接下來的話題無法再進行下去。
畢竟盧植不在朝堂之內,你如此不遺餘力的攻擊詆毀天子冊封的將軍,無私也有私了。
見程阿在張讓手裏吃癟,離劉宏最近的一道略帶沙啞卻中氣十足的聲音響起,“張常侍所言不虛,臨陣換將實在是自古兵家之大忌,隻是如今太倉之中已經沒有足夠的錢糧支撐朝廷多處作戰了。若盧子幹不能快速剿滅賊首,遷延日久必然會生出其他禍患啊,要是因為再度向百姓攤派稅賦,怕是要有更多人響應黃巾賊啊。。。”
禦座上的劉宏眼睛一眯,緊緊地盯著張溫這個司空的老臉。他心想,好你個老登,終於肯替你的狗腿子出頭了,朕倒是要看看你能耍什麽把戲。。。
司徒掌管民事,而且人家說的確實沒毛病,張讓隻能順著張溫的話問道,“那麽,司空以為應當如何呢?”
見張讓服軟,司空張溫整了整衣襟,端正自己的形象,“臣以為,應當派遣驍勇善戰之將,前往廣宗速速擊潰張角,隻要賊首一除,其餘各地叛賊定然不戰而降!”
見張溫圖窮匕見,一直沉默的劉宏終於開口,“司空說的驍勇善戰之人是誰?”
“臣推舉北軍中侯鄒靖!”
聽了張溫的話,劉宏蹙眉沉思,開始搞不懂張溫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你一個南陽人推舉個幽州人?這家夥跟你也不熟啊?
鄒靖此前是幽州的地方將領,一直負責與烏桓鮮卑作戰,也算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物,後來通過各方運作而選調入京,劉宏看他能力不錯,就將他提拔為北軍五校之一,隻不過這個鄒靖跟張溫應該沒什麽私交才對。
“陛下,司空此言差矣。。。”張溫身旁,留著山羊胡的司徒袁隗起身行禮,隻是他的動作看起來十分吃力,總感覺沒幾年活頭了。
“鄒靖雖是陛下拔擢,也頗有戰功,但相比之下資曆尚淺,不足以擔當重任。能代替盧植擔任主將之人,應當聞其名而令賊人膽寒,如此才能一戰定乾坤,咳咳咳。。。”袁隗擺出一副老成謀國的架勢,搞得他好像為國家憂慮的積勞成疾。
“司徒也有人選?”張讓開口詢問,心裏已經罵開了花,咱家算是明白你們打著什麽算盤,見盧植馬上要把張角困死了,想搶功把忠於陛下的盧植拉下水換自己人上。你這算盤珠子怕不是能崩到交州去了,還當著陛下的麵唱雙簧,故意顯得你們不是一夥的。可真是兩個老狐狸,呸。。。
終於緩過勁來的袁隗接著說道,“老臣以為,河東太守董卓,驍勇善戰,有豪俠氣概,他手下騎兵皆擅騎射。又曾隨張奐輾轉多處,異族見其將旗,無不怯戰逃遁。此人實乃百戰之將,又是當打之年,必然可以速破敵軍。。。”
若是論影響力,那袁隗不愧是百官之首,自從幫劉宏幹掉竇家之後,袁家也暗中吞並了大將軍竇武的大多數政治資源,論實力已經可以跟劉宏公開叫板,隻不過袁隗這家夥向來謹慎小心,苟的很,讓劉宏一點毛病都挑不著。而張溫和程阿壓根和他不是一個檔次的,老家夥一出馬,群臣們就沒有不讚同的,眾人紛紛點頭,直唿司徒老成謀國。
此時的劉宏已經明白他們打算幹什麽了,雖然極不情願,但朝廷還能組織起軍隊平叛,也少不了這些官員背後的家族提供支持。他們無非是想搶功勞,那也隻能暫時委屈盧植了,可盧植這個帝黨心腹絕對得保護好。
劉宏衝武官第一排的大舅哥何進使了個眼色,雖然大漢第一豬王何進的腦子不太靈光,但他再蠢也知道這個節骨眼該幹些什麽。
“陛下,臣以為袁司徒之言,乃是老成謀國之忠言。董卓此人確實驍勇,可代替盧植擔任主將。隻不過盧植向來謹慎持重,不喜弄險,說他養寇自重未免有些言過其實。既然左豐並未拿到什麽鐵證,若將盧植收監未免有傷陛下聖明。臣建議,青州的黃巾蠢蠢欲動,那裏尚未有大將坐鎮,不如就讓盧植去吧,如此也能穩住青徐一帶的局勢。”
何進的發言,讓眾人也算都有了個台階,自然順坡下驢。這代表著皇權和相權的博弈中,隨著外戚居中調解,各方達成了一致。
帝黨盧植被調走,世家推舉的董卓上去摘果子,天子劉宏平定黃巾賊,老劉家又能過幾年安生日子。
“愛卿所言有理,隻不過董卓一直在並州抗擊南匈奴。若是把他調走,萬一異族南下,我大漢豈不是內憂外患一同爆發。何況此時朝廷也拿不出再多錢糧支持前線了。。。”劉宏唉聲歎氣,很是為難,其實就是老辦法,朝這幫家夥要錢要糧,反正私底下這幫人罵自己賣官鬻爵,自己權當聽不見,錢進口袋才是最實在的。
“陛下,既然讓董卓前往廣宗,那麽也可以讓北軍中候鄒靖征集人馬。代替董卓坐鎮,鄒靖常年在幽州與異族作戰,經驗豐富,可擔當此重任。另外,關於糧草請陛下勿慮,我等願意再想辦法籌集糧草軍餉。。。”
見有錢進賬,劉宏滿意的點了點頭,示意讓張讓趙忠去具體將事情落實,便起身迴了後宮。
散朝後,眾臣離去,隻有一處隱秘所在,袁隗和小黃門左豐交流了幾句後,左豐將一封信交給了袁隗。二人便分開了,而左豐的後頸上麵,卻露出了那與黃巾賊額頭上如出一轍的烙印。
隻不過那烙印卻在幽幽散發著猩紅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