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有等人送走張氏之後不久,張信義帶著張氏推薦的大夫曾老爺子就到了。
東廂裏,林有搖醒了誌遠,一輪望聞問切之後,曾老爺子一張老臉拉得老長,狐疑的看了誌遠幾眼,眉頭擰成了疙瘩。
誌遠正在頭痛若曾老爺子動問,怎麽向他解釋自己中的丹毒,曾老爺已經從炕邊站起,兩手往袖筒裏一插,袖著手,安慰病人道:“不要緊的,歇著吧。”說完就走了出去。
林有、李閻王和大魚,趕緊從東廂追了出來。
“曾老先生,”林有見曾老爺子不是迴堂屋開方子,而是直奔大門,快步上前用身體攔住老爺子的去向,客氣的拱著手:“老先生怎麽連方子都不開就要走?莫不是我們有什麽慢待之處,如有,請您老見諒,鄭夫人說您老好脈息,求老先生給咱哥兒開個方子吧。”
曾老爺子仍然袖著手:“老實說,這病,不是普通的感冒風寒,另有乾坤,我治不了。老李的方子我看過,也不壞,你們繼續吃吧。”
“就憑曾老先生這一句話,就知道老先生確有真本事,能起死迴生、妙手迴春!”大魚也拱起了手:“請曾老先生給我們哥兒開個方子吧,我敢說,李大夫的方子,肯定不能和您的比。”
曾老爺子被大魚這一吹捧,臉上和緩了好些,手都從袖子裏抽出來了,搖著手道:“過譽了,不敢當。”
張信義上前,也拱起了手:“老爺子!看大奶奶的麵子,您就給開個方子吧,那李哥兒,從昨天就吃老李的藥,可到今天燒都沒退,看得我都怪心疼的。”
被一眾人捧著求著,曾老爺子賺足了麵子,態度也就軟化了:“好吧,可我醜話說在前頭,方子我開,也擔保能讓病人舒服些,但說實話,我隻能治標,不能治本,至於為什麽不能治本,”曾老爺子看著林有:“你們心裏,應該有數。”
曾老爺子的醫術還真不是吹的,一劑藥下去,不過半個多時辰,誌遠的燒,真的就全退了。
傍晚的時候,誌遠睡醒,頭不痛了,人輕快多了,可當他看清在炕沿上坐的人是誰時,立即就頭都大了。
那是李熙三大親隨之一的大溫!
“溫叔……您怎麽來了?”誌遠支起身,一邊眼睛緊張的到處瞅,大溫在這裏,李熙不會也來了吧?
幸好,並不見李熙,而且林有和大魚也在屋裏,這說明李熙沒來佳木斯,不然林有和大魚不會在這陪著大溫。
“東翁打電報死催,你都不迴長春,我能不來嗎?!”大溫黑著臉:“十二道金牌都召不迴,翅膀硬了是吧!東翁說了,等你迴去,家法侍候!”
大溫臉黑,手卻不黑,扶誌遠坐起不說,還把那棉袍給他圍上。
大溫瞧著,感覺誌遠的身板,比平時更加單薄,不由得皺眉:“你感覺怎麽樣,怎麽才這幾天功夫,就脫了形了呢?”
誌遠趕緊道:“已經好多了,頭也不痛了,人也不暈了,沒事了!”
“就這麽瞧著,精神確實還好,那個什麽曾老爺子,確實有兩把刷子!”
大溫說著,深深看了誌遠一眼,眼裏有了讚許之色:“鬥子嶺和鄭家的事,我已經聽說了,你小子,賊大膽,但好歹是頂下來了,有你的!”
大溫拍拍誌遠的肩膀,由衷的感歎:“不枉東翁花那麽多心血栽培你,揚善名收人心,還讓日本人吃了個暗虧,這一仗,打得漂亮,哥兒長大了,出息了!”
誌遠聽大溫如此讚揚他,心裏也歡喜自得,嘴上卻謙虛:“若不是爸的恩澤,有馬玉川傾心相助,別說拿下鬥子嶺交好鄭家,隻怕想保住明心堂的名聲都難呢,馬家這次真的很盡心,我都不知怎麽謝馬大爺才好。”
“馬家這邊你不用擔心,東翁自會重謝他,”大溫伸手在誌遠的額頭上探了探:“放寬心睡吧,好好養病,等你身子輕快些,跟叔迴長春。”
這會子,誌遠可不想再睡,一來都已經睡了兩天了,二來人一精神,他就急著想去看鄭家大奶奶張氏給他送的八色禮物。
啥時誌遠變得對禮品財物如此上心了?
不是誌遠眼皮子淺,更不是財迷,而是誌遠聽林有他們說,張氏那八色禮物中,有一樣了不得的東西,就是那柄曾經要了張氏丈夫鄭伯瑜性命的匕首——星光!
林有把禮盒捧進了東廂,小心的放在炕上,然後從裏麵捧出個雕花木盒,小心翼翼的放在炕桌上。
東廂屋裏,除了誌遠,隻有大溫、林有、李閻王、大魚,胖子把門,為啥在自己窩裏還要把門?因為張氏悄悄交待過,星光不宜讓太多的人知道。
“好東西!”大溫看著木盒,叫了一聲。
“哦?”誌遠不解的看著大溫:“溫叔,這盒子是好東西?”
大溫點頭:“你知道這是什麽木頭雕的嗎,是老山檀!這種木頭,老貴了,而且你們看,這雕工,多精細!包漿也厚實,是件古董呢!這盒子裏的東西,一定不得了!”
誌遠讓林有把燈芯挑到最大,然後親手慢慢的打開那個老山檀雕花木盒。
木盒子裏,紅色絲綢襯裏上,放著一把匕首,浮雕精美的花葉紋銅鞘略顯古舊,而刀柄竟然是由白玉琢製而成的,呈羊首形,上麵有極細致的花紋,玉質晶瑩,溫潤的散發著寶光。
誌遠輕輕拔出匕首,和海山給他的那把銀光閃閃的匕首完全不同,這把匕首的刀刃,竟然是黑色的。
誌遠拿著匕首,翻翻正正的看了又看,“這匕首真的能削鐵如泥?”
誌遠有點不相信,握著匕首往炕桌上隨手一紮,不曾想,竟然把炕桌板給紮透了,直沒至柄!
在場的人,無不目瞪口呆!
“我的天佛爺,這麽鋒利!”邊上的李閻王讚歎不已,這一下子,把他看得心裏直癢癢,恨不能向誌遠把匕首要過來,試試鋒芒。
誌遠迴過神,想了想,對門口的胖子叫道:“胖子,去,把九哥叫來。”
張九如很多年以前,就已經是奉天火磨林家古玩店鳳雲軒的大夥計,對玉器古玩有一定的眼力,跟了誌遠以後,也沒離老本行,是誌遠在長春開的古玩店博雅軒的掌櫃,一直在古玩行裏打滾,誌遠想叫他來估估價。
張九如見了東西就雙眼放光,看了好一會,對誌遠道:“這玩意兒,要看人了,要是遇個好買家,能賣上個幾萬大洋!”
誌遠吃了一驚:“幾萬?這麽貴?”
張九如小心的把匕首放迴木盒裏,然後才對誌遠解釋道:“哥兒,別小看這件東西,這刀怎麽好,我不會看,但這玉製的刀柄,可是‘西番作’!連帶這銅刀鞘,都是和玉製刀柄一樣的風格,剔地陽紋,雕刻的花樣是鐵線蓮,碾琢極細,這件東西,真正就應了當年乾隆爺對痕都斯坦玉器稱讚的那兩句詩,‘細如發毛理,渾無斧鑿痕’!”
“啥是‘西番作’?這玩意兒還和乾隆爺有瓜葛?”
張九如便解釋給誌遠聽,痕都斯坦玉器其實就是迴教玉器或***玉器。痕都斯坦玉器有著鮮明的異域風格,在清朝的宮廷中是非常名貴而特別的一種,因其用料精良,玉材多選南疆的和闐玉,器型別致、紋飾獨特,最主要的是因其工藝精湛,碾磨細致,精美絕倫,讓乾隆皇帝非常喜愛,雖然認為痕玉“製薄如織,良工巧匠,非中原玉人所能仿佛也”,但是為滿足自己的玩賞興趣,仍然命造辦處如意館極力仿製。不過,仿製品多刻年款,被稱為“西番作”。
誌遠聽了,忽閃著睫毛就尋思開了:這件東西,不但是件老三朝的古董,還是皇宮造辦處做出來的東西,興許還是禦用之物,這太名貴了,這禮物,自己應該收嗎?
第二天上午,誌遠把星光,送還給鄭家大奶奶張氏。
誌遠答應了和張氏義結金蘭,但退迴星光,說是太貴重。
鄭家內套院的小客廳裏,張氏坐了主位,誌遠坐了主客位,林有、李閻王和張信義、鄭家二虎坐在下首相陪。
自昨天李閻王向張氏主動真誠認錯,李閻王與張氏之間心結已解,可以登堂入室了。
張氏聽了誌遠送還星光的理由,笑道:“善德啊,你能看出這是老三朝內造的物件兒,已經不簡單了,但還是沒有明白這東西真正好在哪裏。”
“於古玩上頭,我還真的不大懂,”誌遠的好學勁兒上來了:“我聽說,鄭老先生生前是知名的收藏家和金石家,姐和姐夫近水樓台先得月,姐於古玩鑒賞一定也頗有造詣,請賜教。”
張氏微微一笑,拿起那柄星光,放在桌上,輕輕的推向誌遠:“善德,你抽出匕首,仔細的看刀身。”
誌遠依言,抽出匕首,靜心細觀。
“看到什麽了?”張氏問。
刀身上,有好多細細的花紋,誌遠驚訝於自己的發現:“像水紋一樣的細紋,一環一環的……”
“嗯,不錯,”張氏先是肯定誌遠的發現,然後道:“我聽伯瑜說過,這種花紋,為大馬士革鋼所獨有,之所以有這種花紋,是因為它是用兩種性質不同的鋼鍛造的,亮的那種,極硬,暗的那種,韌性極好,所以這匕首非常鋒利,又非常堅韌而不會折斷,伯瑜極愛這種花紋,說那亮的部分看上去,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樣漂亮,所以伯瑜給這得來時並無名字的匕首,取名叫星光。”
張氏跟著就是微笑著看著誌遠:“想看看這東西,到底有多鋒利麽?”
誌遠忙道:“我已經見識過了,昨兒,我隨手一插,好家夥,把炕桌給插穿了,直沒至柄!”
張氏保持著微笑:“那不算什麽,我讓你見識一下這東西真正的妙處。”
張氏說完,向門外叫了聲:“珍兒……”
珍兒應聲入內,張氏吩咐她:“珍兒,上迴你切著玩的那條洋紗巾還在吧,拿來再切一迴,給李堂主他們看看。”
珍兒領命,不一會,就拿了條紅色的洋紗巾進來,向誌遠要過匕首,先將紗巾拋向了空中,然後舉起匕首一揮,毫不費力就把那紗巾一分為二!
“天哪!”誌遠忍不住叫好:“這麽軟,這麽輕的東西,竟然能就這麽被割成了兩半!古人說的削鐵如泥,吹毛斷發,也不過如此了吧!”
張氏臉上帶著自信自豪的笑容:“削鐵如泥沒試過,吹毛斷發是肯定可以的。”
跟著就微笑著看著誌遠:“這東西有多好、有多貴重,我不是不知道,但我還是把它送給了你,是因為,你的為人我心服,我是真心的想和你結成姐弟。”
誌遠道:“姐!我也佩服你的為人,願意和你義結金蘭,可這東西真的太貴重了,我不能收!”
邊上坐著的李閻王聽了,用眼睛瞪著誌遠,心裏老著急了,心說小祖宗咧,這個可真是個好東西啊,人家送上門,你還推辭個屁啊!
李閻王都恨不得能上前,替誌遠“代收”下星光。
他一向最愛這些個奇巧的冷兵器,看見星光如此鋒利,一方麵是真的心裏癢癢,想有機會能上手揮灑一番,另一方麵也是愛護誌遠的心作祟,凡是有好事兒,都想往誌遠身上摟。
誌遠一味客套,不肯收下星光,又不好插嘴明勸,讓李閻王心裏貓撓似的,虧得還有張氏。
“善德啊,你就別推辭了,”張氏一副認真的模樣:“姐不僅是送你一個寶貝,也把保此文物不落入外人之手的責任,交給了你!這不僅是值錢的玩意兒,也是被日本人覬覦已久的東西!”
東廂裏,林有搖醒了誌遠,一輪望聞問切之後,曾老爺子一張老臉拉得老長,狐疑的看了誌遠幾眼,眉頭擰成了疙瘩。
誌遠正在頭痛若曾老爺子動問,怎麽向他解釋自己中的丹毒,曾老爺已經從炕邊站起,兩手往袖筒裏一插,袖著手,安慰病人道:“不要緊的,歇著吧。”說完就走了出去。
林有、李閻王和大魚,趕緊從東廂追了出來。
“曾老先生,”林有見曾老爺子不是迴堂屋開方子,而是直奔大門,快步上前用身體攔住老爺子的去向,客氣的拱著手:“老先生怎麽連方子都不開就要走?莫不是我們有什麽慢待之處,如有,請您老見諒,鄭夫人說您老好脈息,求老先生給咱哥兒開個方子吧。”
曾老爺子仍然袖著手:“老實說,這病,不是普通的感冒風寒,另有乾坤,我治不了。老李的方子我看過,也不壞,你們繼續吃吧。”
“就憑曾老先生這一句話,就知道老先生確有真本事,能起死迴生、妙手迴春!”大魚也拱起了手:“請曾老先生給我們哥兒開個方子吧,我敢說,李大夫的方子,肯定不能和您的比。”
曾老爺子被大魚這一吹捧,臉上和緩了好些,手都從袖子裏抽出來了,搖著手道:“過譽了,不敢當。”
張信義上前,也拱起了手:“老爺子!看大奶奶的麵子,您就給開個方子吧,那李哥兒,從昨天就吃老李的藥,可到今天燒都沒退,看得我都怪心疼的。”
被一眾人捧著求著,曾老爺子賺足了麵子,態度也就軟化了:“好吧,可我醜話說在前頭,方子我開,也擔保能讓病人舒服些,但說實話,我隻能治標,不能治本,至於為什麽不能治本,”曾老爺子看著林有:“你們心裏,應該有數。”
曾老爺子的醫術還真不是吹的,一劑藥下去,不過半個多時辰,誌遠的燒,真的就全退了。
傍晚的時候,誌遠睡醒,頭不痛了,人輕快多了,可當他看清在炕沿上坐的人是誰時,立即就頭都大了。
那是李熙三大親隨之一的大溫!
“溫叔……您怎麽來了?”誌遠支起身,一邊眼睛緊張的到處瞅,大溫在這裏,李熙不會也來了吧?
幸好,並不見李熙,而且林有和大魚也在屋裏,這說明李熙沒來佳木斯,不然林有和大魚不會在這陪著大溫。
“東翁打電報死催,你都不迴長春,我能不來嗎?!”大溫黑著臉:“十二道金牌都召不迴,翅膀硬了是吧!東翁說了,等你迴去,家法侍候!”
大溫臉黑,手卻不黑,扶誌遠坐起不說,還把那棉袍給他圍上。
大溫瞧著,感覺誌遠的身板,比平時更加單薄,不由得皺眉:“你感覺怎麽樣,怎麽才這幾天功夫,就脫了形了呢?”
誌遠趕緊道:“已經好多了,頭也不痛了,人也不暈了,沒事了!”
“就這麽瞧著,精神確實還好,那個什麽曾老爺子,確實有兩把刷子!”
大溫說著,深深看了誌遠一眼,眼裏有了讚許之色:“鬥子嶺和鄭家的事,我已經聽說了,你小子,賊大膽,但好歹是頂下來了,有你的!”
大溫拍拍誌遠的肩膀,由衷的感歎:“不枉東翁花那麽多心血栽培你,揚善名收人心,還讓日本人吃了個暗虧,這一仗,打得漂亮,哥兒長大了,出息了!”
誌遠聽大溫如此讚揚他,心裏也歡喜自得,嘴上卻謙虛:“若不是爸的恩澤,有馬玉川傾心相助,別說拿下鬥子嶺交好鄭家,隻怕想保住明心堂的名聲都難呢,馬家這次真的很盡心,我都不知怎麽謝馬大爺才好。”
“馬家這邊你不用擔心,東翁自會重謝他,”大溫伸手在誌遠的額頭上探了探:“放寬心睡吧,好好養病,等你身子輕快些,跟叔迴長春。”
這會子,誌遠可不想再睡,一來都已經睡了兩天了,二來人一精神,他就急著想去看鄭家大奶奶張氏給他送的八色禮物。
啥時誌遠變得對禮品財物如此上心了?
不是誌遠眼皮子淺,更不是財迷,而是誌遠聽林有他們說,張氏那八色禮物中,有一樣了不得的東西,就是那柄曾經要了張氏丈夫鄭伯瑜性命的匕首——星光!
林有把禮盒捧進了東廂,小心的放在炕上,然後從裏麵捧出個雕花木盒,小心翼翼的放在炕桌上。
東廂屋裏,除了誌遠,隻有大溫、林有、李閻王、大魚,胖子把門,為啥在自己窩裏還要把門?因為張氏悄悄交待過,星光不宜讓太多的人知道。
“好東西!”大溫看著木盒,叫了一聲。
“哦?”誌遠不解的看著大溫:“溫叔,這盒子是好東西?”
大溫點頭:“你知道這是什麽木頭雕的嗎,是老山檀!這種木頭,老貴了,而且你們看,這雕工,多精細!包漿也厚實,是件古董呢!這盒子裏的東西,一定不得了!”
誌遠讓林有把燈芯挑到最大,然後親手慢慢的打開那個老山檀雕花木盒。
木盒子裏,紅色絲綢襯裏上,放著一把匕首,浮雕精美的花葉紋銅鞘略顯古舊,而刀柄竟然是由白玉琢製而成的,呈羊首形,上麵有極細致的花紋,玉質晶瑩,溫潤的散發著寶光。
誌遠輕輕拔出匕首,和海山給他的那把銀光閃閃的匕首完全不同,這把匕首的刀刃,竟然是黑色的。
誌遠拿著匕首,翻翻正正的看了又看,“這匕首真的能削鐵如泥?”
誌遠有點不相信,握著匕首往炕桌上隨手一紮,不曾想,竟然把炕桌板給紮透了,直沒至柄!
在場的人,無不目瞪口呆!
“我的天佛爺,這麽鋒利!”邊上的李閻王讚歎不已,這一下子,把他看得心裏直癢癢,恨不能向誌遠把匕首要過來,試試鋒芒。
誌遠迴過神,想了想,對門口的胖子叫道:“胖子,去,把九哥叫來。”
張九如很多年以前,就已經是奉天火磨林家古玩店鳳雲軒的大夥計,對玉器古玩有一定的眼力,跟了誌遠以後,也沒離老本行,是誌遠在長春開的古玩店博雅軒的掌櫃,一直在古玩行裏打滾,誌遠想叫他來估估價。
張九如見了東西就雙眼放光,看了好一會,對誌遠道:“這玩意兒,要看人了,要是遇個好買家,能賣上個幾萬大洋!”
誌遠吃了一驚:“幾萬?這麽貴?”
張九如小心的把匕首放迴木盒裏,然後才對誌遠解釋道:“哥兒,別小看這件東西,這刀怎麽好,我不會看,但這玉製的刀柄,可是‘西番作’!連帶這銅刀鞘,都是和玉製刀柄一樣的風格,剔地陽紋,雕刻的花樣是鐵線蓮,碾琢極細,這件東西,真正就應了當年乾隆爺對痕都斯坦玉器稱讚的那兩句詩,‘細如發毛理,渾無斧鑿痕’!”
“啥是‘西番作’?這玩意兒還和乾隆爺有瓜葛?”
張九如便解釋給誌遠聽,痕都斯坦玉器其實就是迴教玉器或***玉器。痕都斯坦玉器有著鮮明的異域風格,在清朝的宮廷中是非常名貴而特別的一種,因其用料精良,玉材多選南疆的和闐玉,器型別致、紋飾獨特,最主要的是因其工藝精湛,碾磨細致,精美絕倫,讓乾隆皇帝非常喜愛,雖然認為痕玉“製薄如織,良工巧匠,非中原玉人所能仿佛也”,但是為滿足自己的玩賞興趣,仍然命造辦處如意館極力仿製。不過,仿製品多刻年款,被稱為“西番作”。
誌遠聽了,忽閃著睫毛就尋思開了:這件東西,不但是件老三朝的古董,還是皇宮造辦處做出來的東西,興許還是禦用之物,這太名貴了,這禮物,自己應該收嗎?
第二天上午,誌遠把星光,送還給鄭家大奶奶張氏。
誌遠答應了和張氏義結金蘭,但退迴星光,說是太貴重。
鄭家內套院的小客廳裏,張氏坐了主位,誌遠坐了主客位,林有、李閻王和張信義、鄭家二虎坐在下首相陪。
自昨天李閻王向張氏主動真誠認錯,李閻王與張氏之間心結已解,可以登堂入室了。
張氏聽了誌遠送還星光的理由,笑道:“善德啊,你能看出這是老三朝內造的物件兒,已經不簡單了,但還是沒有明白這東西真正好在哪裏。”
“於古玩上頭,我還真的不大懂,”誌遠的好學勁兒上來了:“我聽說,鄭老先生生前是知名的收藏家和金石家,姐和姐夫近水樓台先得月,姐於古玩鑒賞一定也頗有造詣,請賜教。”
張氏微微一笑,拿起那柄星光,放在桌上,輕輕的推向誌遠:“善德,你抽出匕首,仔細的看刀身。”
誌遠依言,抽出匕首,靜心細觀。
“看到什麽了?”張氏問。
刀身上,有好多細細的花紋,誌遠驚訝於自己的發現:“像水紋一樣的細紋,一環一環的……”
“嗯,不錯,”張氏先是肯定誌遠的發現,然後道:“我聽伯瑜說過,這種花紋,為大馬士革鋼所獨有,之所以有這種花紋,是因為它是用兩種性質不同的鋼鍛造的,亮的那種,極硬,暗的那種,韌性極好,所以這匕首非常鋒利,又非常堅韌而不會折斷,伯瑜極愛這種花紋,說那亮的部分看上去,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樣漂亮,所以伯瑜給這得來時並無名字的匕首,取名叫星光。”
張氏跟著就是微笑著看著誌遠:“想看看這東西,到底有多鋒利麽?”
誌遠忙道:“我已經見識過了,昨兒,我隨手一插,好家夥,把炕桌給插穿了,直沒至柄!”
張氏保持著微笑:“那不算什麽,我讓你見識一下這東西真正的妙處。”
張氏說完,向門外叫了聲:“珍兒……”
珍兒應聲入內,張氏吩咐她:“珍兒,上迴你切著玩的那條洋紗巾還在吧,拿來再切一迴,給李堂主他們看看。”
珍兒領命,不一會,就拿了條紅色的洋紗巾進來,向誌遠要過匕首,先將紗巾拋向了空中,然後舉起匕首一揮,毫不費力就把那紗巾一分為二!
“天哪!”誌遠忍不住叫好:“這麽軟,這麽輕的東西,竟然能就這麽被割成了兩半!古人說的削鐵如泥,吹毛斷發,也不過如此了吧!”
張氏臉上帶著自信自豪的笑容:“削鐵如泥沒試過,吹毛斷發是肯定可以的。”
跟著就微笑著看著誌遠:“這東西有多好、有多貴重,我不是不知道,但我還是把它送給了你,是因為,你的為人我心服,我是真心的想和你結成姐弟。”
誌遠道:“姐!我也佩服你的為人,願意和你義結金蘭,可這東西真的太貴重了,我不能收!”
邊上坐著的李閻王聽了,用眼睛瞪著誌遠,心裏老著急了,心說小祖宗咧,這個可真是個好東西啊,人家送上門,你還推辭個屁啊!
李閻王都恨不得能上前,替誌遠“代收”下星光。
他一向最愛這些個奇巧的冷兵器,看見星光如此鋒利,一方麵是真的心裏癢癢,想有機會能上手揮灑一番,另一方麵也是愛護誌遠的心作祟,凡是有好事兒,都想往誌遠身上摟。
誌遠一味客套,不肯收下星光,又不好插嘴明勸,讓李閻王心裏貓撓似的,虧得還有張氏。
“善德啊,你就別推辭了,”張氏一副認真的模樣:“姐不僅是送你一個寶貝,也把保此文物不落入外人之手的責任,交給了你!這不僅是值錢的玩意兒,也是被日本人覬覦已久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