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鈞與閆裕二人,乃是乘興而來,敗興而去。
季宜春不曾想崔民、廖德、徐宏三人竟是當場改口,由是更使得諸事簡單,成功將楚升推上客卿之位。
往日五人一同進退,俱是一體;此廂三人忤逆那遲鈞、閆裕二人,這期間想必也是自有原因的。那心中念頭轉圜,季宜春的視線便落在了楚升身上,心道自己也還是小看了這少年,此子雖然年少,但一身功夫、手段、心性已俱是上佳。這可不就是一代更甚一代、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嗎?如此人物又怎會被困於池中,被池裏一些上了年紀的爛魚爛蝦壓製?
但想到此處,他心中倒也並沒有過多芥蒂,隻是愈發欣喜。
隨後乃是一番儀式性的授卿,楚升自也是取得了客卿身份象征的腰牌,乃是正列位於六扇門寧州處第一十七位客卿。
客卿並無調動門內義捕之權,非是門主令下,更不可幹預案件的調查、審察;但雖然無實權所在,但自身福利自也是極好的,如固定的定期供奉;可觀的六扇門門中典籍,也都是可自取而去,給予各自門派中弟子修煉。如此,光是後一項,便足以引得那些習武典籍匱乏的小門小派中掌門、長老之類人物追逐不休矣。
自古便是沒有單純享有好處之事,客卿之身份,自也是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則,便是聽一方門主號令,親自參與對某緝捕之人的圍捕;而若是足以驚動門主親自動手,想來便可知,如此必定是一州之頂峰人物,動輒便可能有生死之危;二則,則是須遣有門內弟子亦入六扇門為義捕身份,不可置身於外。
幾番手段,便也就將客卿所屬之門派與六扇門綁在一處,自是極為高明的。因此欲與寧州六扇門為敵,自也是與十六位客卿所屬門派為敵;而這僅僅隻是一州分門,六扇門於十九州皆設有分門,仔細一想想,便可知這是如何一個龐然大物。
這些,自也是季宜春麵對黑衣眾,都怡然不懼的底氣所在。
紛雜之事,楚升最為關心的,還是那一應武學典籍。
“楚掌門亦是勿憂,此事自會安置妥當,寧州門中一應理當屬於你可觀之冊的典籍,如此共有三百六十一冊,都會複載一份,不日便會親自送往貴門派。”
如此三百六十一冊,果真是數目龐雜,各處州門都會定期交換彼此相異的典籍;而這些,當然都不是什麽珍貴武學。楚升自然是看不上眼的,但用來填充門派典藏,或下放於外門當中,正是極佳的。
他執掌的門派,日後自然是要往大了來發展,由是這些總歸是不可或缺的。
楚升所盼的自然也是這個,由是便點頭應下,隨後零零總總,倒也是無須多言。
儀式已了,季宜春便就在院中擺酒,楚升與那崔民三人皆在席間,便是五人對飲。
三言兩語之間,季宜春便拉近了幾人之間的距離,崔民三人剛叛,季宜春當然是收入囊中,助他更加妥當的執掌門中事宜。席間倒也曾說起過六扇門的相應組構,楚升倒是少有說話,隻是在一側靜靜的聽著。
六扇門中,義捕自有天地玄黃四品之分。這黃品,自是其餘門派之間派遣入門中的弟子,便為黃字義捕;玄品乃是各處分門之直屬義捕;而地品乃是總門直屬義捕;至於天品,乃是捕聖大人所屬四位親傳弟子,如此乃是為四位天品大名捕。
如季宜春這等,其身份便原是隻屬於六扇門宗門的地品義捕,隻是其資曆夠老,一生義捕生涯也是成果斐然,更有大局觀。如是便由總門遴選出來,如他這等地品義捕中的佼佼者,從而擔任各處分門要職所在。
席上,季宜春則更是多有提起往日義捕生涯,言語便也都是不離那四位天品大名捕,竟滿是崇敬之意。
楚升感念不深,隻是靜靜的聽著,忽而卻聽到季宜春把話一轉,開口問道:“明年開春之時,卻正是三年一度盜聖令移轉交替之際;時值盜聖一枝梅便須選十九州一處,邀天下群盜共取一物,以定下一輪盜聖之位歸屬。”
“如此之事,我六扇門必定不會置之不理;捕聖大人想來不會參與,但四位天品大名捕卻定會前往。”
他一手拂須,便是笑道:“如此十九州之處,也都會各自遴選客卿及義捕一同前往緝盜,與天下群盜正對交鋒;如此盛事,我等也是還需好生打算,便是應當約下時日,定論此事。”
季宜春這廂和崔民三位常駐客卿商量這事,如此三人便都是糯糯。
卻是因為季宜春雖然說的是熱血沸騰般;但實際並非什麽美事,他們客卿都是有自家門派一大攤子事的,又哪裏有幾番時間和精力耗在這事上。
“這...恐怕是義捕易選,但客卿難願。”
幾人都是興趣缺缺,季宜春言語間倒滿是想法。
可他身為一州盟主,又不可平白動身,如是這便是一個難事。
“而且,明年開春之事;此時說來,倒也還真就是早了些。”廖德也是不禁開口。
確是早了,還有一年光景,也難怪三人都不怎麽放在心上。
“不早...”季宜春卻是難得的搖頭,麵色肅然道:“這天下群盜三年一奪令,如此並非隻是群盜盛事,也是我六扇門盛事。”
“十九州分門各自中的佼佼人手聚於一處,難道隻是為緝盜嗎?不然,恐怕還有借此機會勘測各處分門義捕、客卿實力的緣故。”季宜春敲著桌麵,卻是道:“我意已決,年中便須遴選人物;我便親傳明月飛簷劍法,如此方可不落我寧州處的名頭。”
這劍法,當然是季宜春的拿手絕學,崔民三人都顯然的愣了一下,但依舊麵色犯難。
天下群盜齊聚之地,又如何能有這般簡單的;季宜春的絕學劍法雖然妙哉,但真要在彼處遇到則個什麽事,撞見那六盜之一,恐怕還是不夠看的。
然而對此事,楚升卻是有極大興趣,往日見那梅十二的時候,他便說過此事群盜奪令之事;而今適逢又有此事,如楚升這般人又如何願意錯過。
當下他便是抿了口酒水,淡淡道:“門主,此事若無人願,再下倒是願意為門主走一趟。”
————————————————
此廂事了,楚升自也是要出了門中,卻是欲圖轉往魏府。
但還未走出,他卻是被人喚住了。
“楚掌門,諸番大事之間,楚掌門幾次伸出援手,還未向掌門謝過。”便是左佩蘭自後方轉出,麵頰有些霞紅,當先便行了一禮。
“無需如此,我亦不曾出過幾番力,多是眾多義士相助,才得以奪得左小姐及老夫人殺出重圍。”楚升斂了神色,謙虛道。
“我說的不是此事...”左佩蘭搖頭道;“當日時值我歸城之極,便有一位俠客相助...”
楚升眉頭微微抬了抬,卻隻是低頭道:“恕在下不明白左小姐在說些什麽...”
這事,楚升當然是不願意應下的。
縱然左佩蘭不太可能將事宜說出去,可楚升也不願去冒這個險。
左佩蘭抿了抿嘴,她自然也是個聰慧的女子,隻是轉念一想便明白了,由是隻笑道;“若楚掌門不願應下,倒也無妨,左右佩蘭都是要謝過楚掌門的。”
那如蘭慧綻放的氣質盈盈,一雙美眸中似有一汪清泉,她還想說話,但楚升已然是把步一移,拱手道;“若無其他事,在下先告退了。”
對這樣一個如蘭如芷的女子,楚升倒還真就沒有過多想法,一者乃是官宦世家,一者卻是江湖草莽。別看陽炎彬那廝真以為如何如何,但楚升卻知道這猶如天塹難躍,他索性也就不去費些心思。
隨後,他便徑直出了六扇門,直往魏府而去。
車夫秦卻是坐在門檻上,背倚門沿,一手正剔著牙縫裏的肉絲,一手卻扣著腳趾丫間的泥垢,這則個不修邊幅的邋遢模樣,任是誰都看不出此人亦是個個中高手。
楚升來時,他倒是懶洋洋的搭眼看了一番,將牙縫間的肉絲捏在手裏看了看,又丟進嘴裏咀嚼著,“嘖嘖...你小子竟也還知道迴來,也算是有些許良心啊。”
“這話從何說起?”
楚升衝他揚了揚手,見老車夫也不將腰間的酒葫蘆丟來,便上前劈手奪來酒葫蘆,仰麵灌著酒水。不知為何,每次見到這老家夥,總歸是要搶他酒水,楚升心裏才滋潤些許。
老車夫氣的吹胡子瞪眼,也顧不得摳腳底板泥垢了,劈手奪來酒葫蘆晃了晃,麵色難看道:“你小子怎地也是個一派掌門,怎地處處來搶我個老頭子的寡淡酒水,竟是個無賴做派。”
楚升隻是笑,他搭在一旁坐下,挑眉道:“搶一個糟老頭子的酒水當然算不得什麽,但搶老十人的酒水,卻值得小子一生笑談了。”
車夫秦撇了撇嘴,不樂意道:“什麽老十人、新十人,你小子仔細你的皮,想嚐嚐老頭我腰間的皮鞭不成?”
楚升滿臉晦氣,不樂意的挪了挪屁股,自家可沒有某些特殊傾向。
頓了頓,他又問道:“魏兄呢?”
老車夫指了指主宅,努了努嘴道;“一個老和尚便被請來此處,主人家正在聆聽佛音。”
“唔...”楚升點頭,凝神聽了聽,倒還真就隱隱可曾聽到嫋嫋佛音。
老車夫又說道:“你這小子此番迴來,便是要就此別過了?”
“是矣...”楚升笑了笑,倒也並非是十分傷感,“天下本就並無不散的宴席,沒甚好感念的,您若是有意,還望常來我山上坐坐。”
“去去去...”老車夫抖了抖手裏的鞭子,滿臉的不樂意。
楚升撇撇嘴,似乎有些無奈,車夫秦初而是輕聲的笑,漸漸的便豪爽起來,隻是拍了拍膝蓋起身道:“你小子滾了最好,我哪裏會有什麽想法,隻是替我家主人略有些感慨而已。”
“對了,那位又是何處來的高僧?怎地便請到府上了?”
車夫秦拍打著腿腳道:“主人家聆聽他佛音許久了...”
“智慧清淨、道德圓明;真如廣海、寂照普通;心源能續、本覺昌隆...這佛門二十四字輩,那老和尚列位第七。”
楚升聽的倒是愣了一下,暗道恐怕不就是那圓融老和尚吧。
仔細想想,他心中起意,也起身向車夫秦努力努嘴,“我等去聽一聽...”
“呸,老頭我才不作些聽牆角之事。”
“圓字輩高僧講佛,正是難得機會...你不去,我可就去了。”
楚升說去還真就腆著臉躡手躡腳走去,便在牆角站定,豎著耳朵聽裏麵的佛音。
這一聽,卻聽到那魏長卿所問,其人道:“所謂因果善報,我當如何處之?”
那佛音似如洪鍾,便有答道:“我佛有講三世,前世種因今生果,今生果及未來因;所謂富貴皆由命,前世各修因。今生施主所得,當為前世種有因,是非善惡,因果得報,一一如是。”
“我兄如此,我當如何處之?”
“此乃前世種因,今生當由你受。”
楚升聽到此處,麵色已然不太好看,便依他之所見,便是魏長卿不該替他兄長承擔因果。
可眼前這圓融高僧竟是一口便將此間因果定論,他自是個中權威,楚升先前之言倒是什麽都算不上了。那佛門二十四字輩,前八字之中那“智慧清淨、道德圓明”,皆是高僧名號所在。“智慧清淨”四字,乃是佛門諸代之前高僧,便是立得佛門根底之人,多早已圓寂而去,縱是猶存,恐怕十九州千百座佛寺當中所存,便不及兩手之數矣。由是,那“道德圓明”,便是當代高僧之法號,其人便可見一斑。
初始於陽盟主靈堂之上,楚升倒也曾見過這高僧一麵,其人麵有慈象色,身側伴有一個小沙彌,便頌得是那《地藏菩薩本願經》,為人消弭因果。
他心中不渝,但卻也兀自按捺,繼續聽著裏麵聲響,由是便聽到魏長卿道:“還望高僧指點...”
那圓寂和尚便有答道:“天地有大三劫之所在,便為懲人之三念三毒;汝兄,便是為應劫之人,淫、嗔、癡三念三毒俱全,當引有三劫於世,降天地人間之大苦難。萬民之怨念加身,其人身負累累因果之報,亦係留於你身。”
“我當如何?”
季宜春不曾想崔民、廖德、徐宏三人竟是當場改口,由是更使得諸事簡單,成功將楚升推上客卿之位。
往日五人一同進退,俱是一體;此廂三人忤逆那遲鈞、閆裕二人,這期間想必也是自有原因的。那心中念頭轉圜,季宜春的視線便落在了楚升身上,心道自己也還是小看了這少年,此子雖然年少,但一身功夫、手段、心性已俱是上佳。這可不就是一代更甚一代、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嗎?如此人物又怎會被困於池中,被池裏一些上了年紀的爛魚爛蝦壓製?
但想到此處,他心中倒也並沒有過多芥蒂,隻是愈發欣喜。
隨後乃是一番儀式性的授卿,楚升自也是取得了客卿身份象征的腰牌,乃是正列位於六扇門寧州處第一十七位客卿。
客卿並無調動門內義捕之權,非是門主令下,更不可幹預案件的調查、審察;但雖然無實權所在,但自身福利自也是極好的,如固定的定期供奉;可觀的六扇門門中典籍,也都是可自取而去,給予各自門派中弟子修煉。如此,光是後一項,便足以引得那些習武典籍匱乏的小門小派中掌門、長老之類人物追逐不休矣。
自古便是沒有單純享有好處之事,客卿之身份,自也是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則,便是聽一方門主號令,親自參與對某緝捕之人的圍捕;而若是足以驚動門主親自動手,想來便可知,如此必定是一州之頂峰人物,動輒便可能有生死之危;二則,則是須遣有門內弟子亦入六扇門為義捕身份,不可置身於外。
幾番手段,便也就將客卿所屬之門派與六扇門綁在一處,自是極為高明的。因此欲與寧州六扇門為敵,自也是與十六位客卿所屬門派為敵;而這僅僅隻是一州分門,六扇門於十九州皆設有分門,仔細一想想,便可知這是如何一個龐然大物。
這些,自也是季宜春麵對黑衣眾,都怡然不懼的底氣所在。
紛雜之事,楚升最為關心的,還是那一應武學典籍。
“楚掌門亦是勿憂,此事自會安置妥當,寧州門中一應理當屬於你可觀之冊的典籍,如此共有三百六十一冊,都會複載一份,不日便會親自送往貴門派。”
如此三百六十一冊,果真是數目龐雜,各處州門都會定期交換彼此相異的典籍;而這些,當然都不是什麽珍貴武學。楚升自然是看不上眼的,但用來填充門派典藏,或下放於外門當中,正是極佳的。
他執掌的門派,日後自然是要往大了來發展,由是這些總歸是不可或缺的。
楚升所盼的自然也是這個,由是便點頭應下,隨後零零總總,倒也是無須多言。
儀式已了,季宜春便就在院中擺酒,楚升與那崔民三人皆在席間,便是五人對飲。
三言兩語之間,季宜春便拉近了幾人之間的距離,崔民三人剛叛,季宜春當然是收入囊中,助他更加妥當的執掌門中事宜。席間倒也曾說起過六扇門的相應組構,楚升倒是少有說話,隻是在一側靜靜的聽著。
六扇門中,義捕自有天地玄黃四品之分。這黃品,自是其餘門派之間派遣入門中的弟子,便為黃字義捕;玄品乃是各處分門之直屬義捕;而地品乃是總門直屬義捕;至於天品,乃是捕聖大人所屬四位親傳弟子,如此乃是為四位天品大名捕。
如季宜春這等,其身份便原是隻屬於六扇門宗門的地品義捕,隻是其資曆夠老,一生義捕生涯也是成果斐然,更有大局觀。如是便由總門遴選出來,如他這等地品義捕中的佼佼者,從而擔任各處分門要職所在。
席上,季宜春則更是多有提起往日義捕生涯,言語便也都是不離那四位天品大名捕,竟滿是崇敬之意。
楚升感念不深,隻是靜靜的聽著,忽而卻聽到季宜春把話一轉,開口問道:“明年開春之時,卻正是三年一度盜聖令移轉交替之際;時值盜聖一枝梅便須選十九州一處,邀天下群盜共取一物,以定下一輪盜聖之位歸屬。”
“如此之事,我六扇門必定不會置之不理;捕聖大人想來不會參與,但四位天品大名捕卻定會前往。”
他一手拂須,便是笑道:“如此十九州之處,也都會各自遴選客卿及義捕一同前往緝盜,與天下群盜正對交鋒;如此盛事,我等也是還需好生打算,便是應當約下時日,定論此事。”
季宜春這廂和崔民三位常駐客卿商量這事,如此三人便都是糯糯。
卻是因為季宜春雖然說的是熱血沸騰般;但實際並非什麽美事,他們客卿都是有自家門派一大攤子事的,又哪裏有幾番時間和精力耗在這事上。
“這...恐怕是義捕易選,但客卿難願。”
幾人都是興趣缺缺,季宜春言語間倒滿是想法。
可他身為一州盟主,又不可平白動身,如是這便是一個難事。
“而且,明年開春之事;此時說來,倒也還真就是早了些。”廖德也是不禁開口。
確是早了,還有一年光景,也難怪三人都不怎麽放在心上。
“不早...”季宜春卻是難得的搖頭,麵色肅然道:“這天下群盜三年一奪令,如此並非隻是群盜盛事,也是我六扇門盛事。”
“十九州分門各自中的佼佼人手聚於一處,難道隻是為緝盜嗎?不然,恐怕還有借此機會勘測各處分門義捕、客卿實力的緣故。”季宜春敲著桌麵,卻是道:“我意已決,年中便須遴選人物;我便親傳明月飛簷劍法,如此方可不落我寧州處的名頭。”
這劍法,當然是季宜春的拿手絕學,崔民三人都顯然的愣了一下,但依舊麵色犯難。
天下群盜齊聚之地,又如何能有這般簡單的;季宜春的絕學劍法雖然妙哉,但真要在彼處遇到則個什麽事,撞見那六盜之一,恐怕還是不夠看的。
然而對此事,楚升卻是有極大興趣,往日見那梅十二的時候,他便說過此事群盜奪令之事;而今適逢又有此事,如楚升這般人又如何願意錯過。
當下他便是抿了口酒水,淡淡道:“門主,此事若無人願,再下倒是願意為門主走一趟。”
————————————————
此廂事了,楚升自也是要出了門中,卻是欲圖轉往魏府。
但還未走出,他卻是被人喚住了。
“楚掌門,諸番大事之間,楚掌門幾次伸出援手,還未向掌門謝過。”便是左佩蘭自後方轉出,麵頰有些霞紅,當先便行了一禮。
“無需如此,我亦不曾出過幾番力,多是眾多義士相助,才得以奪得左小姐及老夫人殺出重圍。”楚升斂了神色,謙虛道。
“我說的不是此事...”左佩蘭搖頭道;“當日時值我歸城之極,便有一位俠客相助...”
楚升眉頭微微抬了抬,卻隻是低頭道:“恕在下不明白左小姐在說些什麽...”
這事,楚升當然是不願意應下的。
縱然左佩蘭不太可能將事宜說出去,可楚升也不願去冒這個險。
左佩蘭抿了抿嘴,她自然也是個聰慧的女子,隻是轉念一想便明白了,由是隻笑道;“若楚掌門不願應下,倒也無妨,左右佩蘭都是要謝過楚掌門的。”
那如蘭慧綻放的氣質盈盈,一雙美眸中似有一汪清泉,她還想說話,但楚升已然是把步一移,拱手道;“若無其他事,在下先告退了。”
對這樣一個如蘭如芷的女子,楚升倒還真就沒有過多想法,一者乃是官宦世家,一者卻是江湖草莽。別看陽炎彬那廝真以為如何如何,但楚升卻知道這猶如天塹難躍,他索性也就不去費些心思。
隨後,他便徑直出了六扇門,直往魏府而去。
車夫秦卻是坐在門檻上,背倚門沿,一手正剔著牙縫裏的肉絲,一手卻扣著腳趾丫間的泥垢,這則個不修邊幅的邋遢模樣,任是誰都看不出此人亦是個個中高手。
楚升來時,他倒是懶洋洋的搭眼看了一番,將牙縫間的肉絲捏在手裏看了看,又丟進嘴裏咀嚼著,“嘖嘖...你小子竟也還知道迴來,也算是有些許良心啊。”
“這話從何說起?”
楚升衝他揚了揚手,見老車夫也不將腰間的酒葫蘆丟來,便上前劈手奪來酒葫蘆,仰麵灌著酒水。不知為何,每次見到這老家夥,總歸是要搶他酒水,楚升心裏才滋潤些許。
老車夫氣的吹胡子瞪眼,也顧不得摳腳底板泥垢了,劈手奪來酒葫蘆晃了晃,麵色難看道:“你小子怎地也是個一派掌門,怎地處處來搶我個老頭子的寡淡酒水,竟是個無賴做派。”
楚升隻是笑,他搭在一旁坐下,挑眉道:“搶一個糟老頭子的酒水當然算不得什麽,但搶老十人的酒水,卻值得小子一生笑談了。”
車夫秦撇了撇嘴,不樂意道:“什麽老十人、新十人,你小子仔細你的皮,想嚐嚐老頭我腰間的皮鞭不成?”
楚升滿臉晦氣,不樂意的挪了挪屁股,自家可沒有某些特殊傾向。
頓了頓,他又問道:“魏兄呢?”
老車夫指了指主宅,努了努嘴道;“一個老和尚便被請來此處,主人家正在聆聽佛音。”
“唔...”楚升點頭,凝神聽了聽,倒還真就隱隱可曾聽到嫋嫋佛音。
老車夫又說道:“你這小子此番迴來,便是要就此別過了?”
“是矣...”楚升笑了笑,倒也並非是十分傷感,“天下本就並無不散的宴席,沒甚好感念的,您若是有意,還望常來我山上坐坐。”
“去去去...”老車夫抖了抖手裏的鞭子,滿臉的不樂意。
楚升撇撇嘴,似乎有些無奈,車夫秦初而是輕聲的笑,漸漸的便豪爽起來,隻是拍了拍膝蓋起身道:“你小子滾了最好,我哪裏會有什麽想法,隻是替我家主人略有些感慨而已。”
“對了,那位又是何處來的高僧?怎地便請到府上了?”
車夫秦拍打著腿腳道:“主人家聆聽他佛音許久了...”
“智慧清淨、道德圓明;真如廣海、寂照普通;心源能續、本覺昌隆...這佛門二十四字輩,那老和尚列位第七。”
楚升聽的倒是愣了一下,暗道恐怕不就是那圓融老和尚吧。
仔細想想,他心中起意,也起身向車夫秦努力努嘴,“我等去聽一聽...”
“呸,老頭我才不作些聽牆角之事。”
“圓字輩高僧講佛,正是難得機會...你不去,我可就去了。”
楚升說去還真就腆著臉躡手躡腳走去,便在牆角站定,豎著耳朵聽裏麵的佛音。
這一聽,卻聽到那魏長卿所問,其人道:“所謂因果善報,我當如何處之?”
那佛音似如洪鍾,便有答道:“我佛有講三世,前世種因今生果,今生果及未來因;所謂富貴皆由命,前世各修因。今生施主所得,當為前世種有因,是非善惡,因果得報,一一如是。”
“我兄如此,我當如何處之?”
“此乃前世種因,今生當由你受。”
楚升聽到此處,麵色已然不太好看,便依他之所見,便是魏長卿不該替他兄長承擔因果。
可眼前這圓融高僧竟是一口便將此間因果定論,他自是個中權威,楚升先前之言倒是什麽都算不上了。那佛門二十四字輩,前八字之中那“智慧清淨、道德圓明”,皆是高僧名號所在。“智慧清淨”四字,乃是佛門諸代之前高僧,便是立得佛門根底之人,多早已圓寂而去,縱是猶存,恐怕十九州千百座佛寺當中所存,便不及兩手之數矣。由是,那“道德圓明”,便是當代高僧之法號,其人便可見一斑。
初始於陽盟主靈堂之上,楚升倒也曾見過這高僧一麵,其人麵有慈象色,身側伴有一個小沙彌,便頌得是那《地藏菩薩本願經》,為人消弭因果。
他心中不渝,但卻也兀自按捺,繼續聽著裏麵聲響,由是便聽到魏長卿道:“還望高僧指點...”
那圓寂和尚便有答道:“天地有大三劫之所在,便為懲人之三念三毒;汝兄,便是為應劫之人,淫、嗔、癡三念三毒俱全,當引有三劫於世,降天地人間之大苦難。萬民之怨念加身,其人身負累累因果之報,亦係留於你身。”
“我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