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宣和四年十月十一,丙申。 【西元1122年11月11日】


    百千家似圖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


    這是一座周圍近四十裏的大城。 貫通南北、寬達六十步的朱雀大街把城市一分為二,街巷縱橫如阡陌,把城市切割成一座座整齊的裏坊。 街道兩旁,柳櫻成列,裏坊之中,屋舍連綿。 如果有人隻看這城中格局,不免會產生誤會,以為自己身處在大唐之都、當年的天下中心、雄偉壯麗的長安城之中。 不過,這並非長安,而是平安


    ——日本國都平安京。


    自從倭王桓武在延曆四年【唐德宗貞元九年,西元794年】把都城從長岡遷來此處,這座以唐長安和洛陽為模本的城市,作為日本國的中心,迄今已有三百三十年。


    給京城起名平安,承載著桓武王對平安、吉利、安寧與和平的期望,而正如他所期盼的那樣,三百三十年來,雖然日本偶有戰亂,但平安京中卻從未遭遇過戰火。 與大陸上,從中唐一直延續到五代的戰亂比起來,這個時代的日本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平安之國。


    但這有人羨慕、也有人厭倦的和平光景,也終於到了要結束的時候了。


    這一日,一隊人馬從平安京南麵正門羅城門徐步入城。 居中的兩人一身漢人裝束,身穿的也是大宋方心曲領官服,所騎乘的更是肩高五尺地駿馬。 而護翼在兩人周圍,身著日式盔甲,騎著分不清是驢子還是馬匹的倭兵,則顯得猥瑣許多。


    這些倭兵雖是擺出護衛的架勢,但不時瞟向中間兩人的目光卻是陰狠森寒,毫不掩飾眼中的殺機。 而一路過來,道邊的倭人也都是目lou兇光。 甚至有些佩刀之人,按著刀柄大聲喊叫。 一副惡狠狠的要衝殺上來地樣子。


    周圍殺氣升騰,呂將神色絲毫不亂,他既然領了下最後通牒的任務,自是要把生死放到一邊。 富貴險中求,在東海國中,他是後來者,又是有著明教餘黨地身份。 不拚命表現,那他一輩子也隻能屈居人下。 不過呂將並沒有太擔心,他身後的kao山足夠結實,諒這些倭人也不敢做出什麽事來。


    馬蹄聲脆,呂將在馬上環視四周:“百千家似圖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 當真就如書裏的長安城一樣!隻是……”他的視線投向城西,“為什麽隻有東邊像呢?”


    平安京的城市構建的確按照長安城的形製,但隔著中央地朱雀大街,城東和城西的風景完全兩樣。 城東是一片繁華。 樓宇林立,而城西卻一片破敗,屋舍寥寥,多為荒地,甚至還有農田。 這麽突兀的對比,讓呂方覺得十分納悶。


    “那是因為城西地勢不好的緣故。 ”陪著呂將進城的。 是充作隨行通譯的商人,但真正身份是東海派駐在日本的密諜,對日本內情算是有所了解:“平安京被朱雀大道中分,東城為左京,西城為右京。 這西城右京是填塞了湖泊沼澤為地基,剛建成時看不出問題,但幾百年下來,地基沉陷,居民陸續遷出,最後變成了現在的這副模樣。 ”


    “哪有把城市建在沼澤上地道理。 是哪個糊塗蛋建得城?”


    “據說是因為此地風水好。 四麵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皆備,所以陰陽師把城址定在此處。 沼澤也是好風水的一部分。 不得不如此。 ”


    “焉有此理!”呂將搖著頭,對日本人的想法實在難以理解。


    “還有更有趣的。 ”通譯笑道:“說起來這平安京並不是完全照仿長安。 倭人把西城右京稱為長安,而東城左京則喚作洛陽,乃是合大唐東西二京為一城。 現在‘長安’破敗,‘洛陽’繁盛,所以倭人進京也稱為上洛。 ”


    呂將不由失笑,“還有這種說法啊……”他隻知倭人心慕大唐,卻沒想到連城市的名字都離不開唐風。


    一行人在城中迤邐而行,沒有去城中的驛館,而是直接走完整條朱雀大街,直奔倭王王宮而去。 半個時辰之後,呂將已經站在了。 不過他麵對地不是僭稱天皇的倭王,而是執掌日本朝政大權的白河法皇【注1】。


    在平安時代,號稱萬世一係的倭王早已大權旁落。 早期,政權是被世代壟斷攝政、關白等朝中要職的外戚藤原氏所掌控,時稱攝關政治。 但到了四十多年前,現在的白河法皇登基,收攬大權,在當了十幾年倭王之後,退位做了太上皇。 因其篤信佛教,退位後便出了家,故也稱法皇。 不過他雖是退位,但權柄卻未交出。 把持大權迄今已有近三十年,雖然現在年過古稀,但仍沒有放權的跡象。 由於此時皇族、貴族出家,多以他所居住的寺院地名代稱——白河法皇便是因居住在白河院而得名——所以白河法皇以出家人身份掌權便被稱為院政。


    呂將在行禮之後,被賜了座,便跪坐在一塊厚實的軟墊上。 正對麵,白河法皇被厚厚一層鉛粉刷得慘白的臉上,完全看不出年齡,兩側地官吏,也是一般地妝容,一眼看去,如同一堵堵雪白的石灰牆。


    “呂郎中。 ”白河法皇一開口,石灰牆便在嘴角處有了細小地龜裂,鉛粉碎片一塊塊落下,說的話卻是字正腔圓的漢家官話。 “貴我兩國一向睦鄰敦好,是一衣帶水的友邦。 兩國往來,從未斷絕,自問沒有失禮的地方。 為何貴國今次突起大軍,犯我疆土?”


    當年東海出兵奪占了對馬、壹岐二島,截斷了日本與高麗的聯係,壟斷了日本地對外貿易。 在此前。 由於日本實行的鎖國政策,日本的外貿在內由九州島上的太宰府所控製,在外則由高麗商人一直把持著。 高麗商人們從大宋販來絲綢、瓷器以及書籍佛像,運到太宰府販賣,又從太宰府購買日本特產的漆器和刀劍賣去大宋,從中攫取了大量利潤。


    不過當東海人來了之後,貿易壟斷權順理成章的轉移到他們手中。 雖然這的確損害了與高麗聯係緊密地利益集團,但由於少了高麗人從中盤剝。 更多日本貴族享受到更加價廉物美的唐物,所以還是以歡迎居多。


    而且東海人為了名正言順地壟斷貿易權,還主動傳授了灰吹法這種最新的提煉白銀的冶煉技術,同時派出探礦隊幫著在國中尋找金銀礦藏。 幾年來,開發出的金銀礦已有十幾處。 kao著源源不斷的金銀,日本的王公貴族們從東海手中大批購買各色珍玩,過上了更加驕奢**逸的生活。 對於慷慨無私地東海人。 日本國中都是感激涕零。


    這一段mi月期,已經持續了四五年,在所有人想來,應該還會再持續下去。 但今次東海人突然翻臉,卻讓平安京中上至王公貴戚,下至商人黎民,都有措手不及的感覺。


    “陛下容稟……”呂將朗聲說道,“今次我國起大軍至貴國。 隻因我東海商隊有一人在平安京中失蹤,隻要陛下把那人交還,我家大軍必然退去。 ”


    “一派胡言!”一個倭官跳了起來,同樣說著標準的漢語,“我早已遣人調查了幾十遍,平安京中根本沒有一個外人!”


    呂將搖頭。 雖然說的話荒謬絕倫,但他的表情卻莊重肅穆:“我家已查得確實,的確是有一人在平安京中失蹤。 如果貴國找不出,我們可以幫著找。 還請陛下打開城門,讓我軍進城搜尋!隻要把人找到,我軍自會撤離。 ”


    殿中的倭官聞言,紛紛跳起大罵。 白河法皇一抬手,把他們壓了下去。 他對呂將道:“如果吾說不呢?”


    “還請陛下三思!”呂將恭聲說道,“看在貴我兩國多年交情份上,我家可以再等上五天。 如果五天之後。 陛下還不能給我東海一個滿意的答複,我東海會幫陛下做出決斷。 ”


    同一時間。


    平安京外。


    一片片帳幕已經覆蓋了鴨川河邊兩岸。 河道邊地民宅也都被強占了去,這裏的居民早已湧入平安京中。 在此處安營紮寨的,是人數高達八萬的東海大軍。


    “還要等五天?”中軍大帳中,剛剛從南麵港口趕來的朱聰問道。


    “還要等五天。 ”趙瑜給了確實的答複。


    “留給倭人地時間會不會太長了?大王你從登陸到現在已經拖了十天,現在又給了他們五天……倭人的援軍肯定就要到了!”


    “就是要等他們的援軍。 ”趙瑜笑道,“我這是在練兵。 這兩年,除了武兄弟的第四艦隊獵了幾年猴子,野戰四營去三佛齊幫了把手,其他部隊,無論陸軍海軍,都是在家養著呢。 軍隊不打仗,戰鬥力會直線下降,現在天下大亂,不僅遼、金,連大宋、西夏都卷了進去,雖然現在東海是置身事外,但很快也要大舉出動。 不練不行啊,就當作實戰演習好了!”


    朱聰搖著頭,他去年又被派去遼東,現在才調迴來,對趙瑜此次的計劃並不了解其中詳情:“當年對付交趾、女真,也不過帶了五千,滅三佛齊也僅有一萬,日本雖為大國,但出動如此多的軍隊,連獅子搏兔都算不上了,而是大象踩螞蟻。 這根本是浪費軍糧啊!”


    此次東海攻打日本,不僅是全軍總動員。 趙瑜甚至下了全國動員令,二十歲到三十五歲的青壯被抽調了五分之一,連同野戰一、二、三營三個老營和新成立的虎翼第一、第二,宣翼第一、第二四個新營,再加上護翼王家、作為趙瑜近衛的神機一營,總計八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從南方地港口登岸,在平安京外紮下連綿十幾裏地營盤。 朱聰一路過來,看得是目瞪口呆。 以東海軍的戰力,這麽多軍隊,根本就是決定國運地大決戰才會有的場麵。 用在倭人身上,實在是有牛刀殺雞之感。


    “以我軍的後勤支援能力,在平安京下拖個半月沒有任何問題,正好可以消耗一下即將到期的儲備軍糧。 ”


    趙瑜笑言了兩句,方正色道:“我說過了,這次是實戰演習,勝利是毋庸置疑的。 但我要看到不僅是戰鬥力,更重要的是全國臨戰時的組織力。 這麽多軍隊,後勤如何確保,人員如何安排,糧草的運輸,營盤的防禦,臨時征發的預備役能否維持戰力。 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出動幾千人,上萬人就能練出來的。


    ‘兵者,國之大事。 ’這是孫子兵法開宗明義第一條。 一旦開戰,全國都要動員起來,尤其是接連幾年的大戰,更是要把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擠出來。 現在不做好準備,練習個一兩次,等到日後定會手忙腳亂,要吃大虧!”


    注1:這其實是後世的追號,並非尊號,但為了行文方便,暫且用一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帝國征服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cuslaa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cuslaa並收藏大宋帝國征服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