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身姿挺拔地站在場中央,手中緊握著那張精致的弓。
他剛剛如行雲流水般的箭法,引得一眾宮女和太監們紛紛喝彩。
王爺聽到這些後,嘴角微微上揚,然後優雅地迴過頭來,對站在後邊的皇兄雙手抱拳以示尊重。
他想著看看皇兄有沒有興興致過來射箭。
然而,令他未曾預料到的是,皇上竟輕輕抬手示意他繼續。
無奈之下,王爺隻得重新拾起地上的弓箭,深吸一口氣,穩穩地將弓弦拉至滿月狀。
就在他即將鬆手讓那支鋒利的羽箭疾馳而出之際,一道陰影忽然映入了他的眼簾。
王爺心頭一驚,目光迅速向周圍掃了一眼。
隻見皇兄頭頂上方的一棵古老大樹上,久經風化,一根枝幹正搖搖欲墜,眼看就要砸落下來。
時間仿佛在此刻凝固,一切都變得異常緩慢。
但王爺反應極快,他毫不猶豫地拋下手中的弓箭,身形如同離弦之箭一般衝向皇帝身邊。
與此同時,他口中還高聲唿喊著:
“皇兄,快閃開!”
聲音震耳欲聾,響徹整個場地。
眨眼之間,王爺已經來到皇帝身旁,他伸出雙臂,緊緊抱住皇帝,用盡全身力氣將皇帝帶到了安全的地方。
而在他們身後,那根原本岌岌可危的樹枝終於承受不住自身重量,伴隨著清脆的“啪”聲重重地摔落在地麵上,揚起一片塵土。
看到這番情景,周圍的宮女和太監們嚇得大驚失色,一個個趕緊跑到皇帝身邊,看看萬歲爺有沒有受傷。
幸運的是,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並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
待塵埃稍稍落定之後,王爺便鬆開懷中的皇帝。
而一旁的宮女太監趕緊問萬歲爺有沒有哪裏受傷。
誰知,皇帝穩穩的站住後,緊緊凝視著王爺,半晌才大聲笑著道:
“老十三,你又救了朕一次!
好,好,真不愧是朕的左膀右臂啊!
有弟如此,幸甚至哉!”
說罷,皇帝微微一抬手,示意身旁的太監和宮女們,擺駕返迴禦書房。
隨後,皇帝緩緩轉過身來,目光落在王爺身上,嘴角含笑地說道:
“老十三啊,隨朕一同前往書房吧,朕送你一份大禮!”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王爺聽聞皇帝要給自己大禮時,竟麵露難色。
他連連擺手推辭道:
“皇兄厚愛,臣弟實在不敢接受啊!”
緊接著,隻見王爺突然向前一步,雙膝跪地,“撲通”一聲響,引得周圍眾人皆為之側目。
王爺仰頭望向皇帝,聲音洪亮而堅定地喊道:
“這麽多年來,臣弟蒙皇兄恩寵,朝野皆知。
但臣弟此生別無他求!
我隻想林黛玉成為臣弟我名正言順的妻子!
不是小妾,不是側福晉.....”
話至此處,王爺稍作停頓,深吸一口氣後繼續說道:
“臣弟願以我滿門的榮耀,換取林黛玉正妻之名!
還望皇兄成全!”
話音剛落,隻聽得皇帝先是一愣,隨即爆發出一陣爽朗的大笑聲:
“哈哈哈哈哈......”
這笑聲仿佛響徹整個宮廷,迴蕩在每一處角落。
笑罷,皇帝邁步走向王爺身前,伸出雙手,用力地將其從地上扶起。
並轉頭麵向周圍的宮女太監,麵帶笑容地說道:
“世間多少浪蕩子,唯有一個北靜王!”
可盡管皇帝已經親自將王爺扶起身來,但王爺又固執地跪下,毫無起身之意。
皇帝卻不以為然的說:
“既然你不要旨意,那朕可就不下旨了!”
王爺頓時醒悟過來,原來皇兄真的答應了!
他眨眼間便來到皇帝身側,畢恭畢敬伸出雙手,親自攙扶住皇上那尊貴無比的身軀。
兩人緩緩而行,不多時便抵達了禦書房裏。
剛一邁入門檻,皇上便輕輕擺了擺手,一旁侍奉的宮女和太監們見狀,趕忙躬身行禮,然後悄無聲息的離開了。
瞬間整個房間內就隻剩下他們二人。
皇帝穩步走向書桌,優雅地坐下後,伸手取過一支精致的毛筆。
隻見他飽蘸濃墨,筆走龍蛇之間,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紙上流淌。
不一會兒功夫,一幅龍飛鳳舞的詩句出現在昂貴的錦帛之上。
王爺定睛一看,發現竟是古人所作的一首詩:
“彼方尚有榮光在,何須悲歎少年輕。
須知少日淩雲誌,自是人間第一流!
皇帝麵帶微笑,將手中的錦帛輕輕遞到王爺麵前。
王爺連忙伸出雙手接過,宛如捧著世間最珍貴的寶物一般。
他仔細端詳著這精美的字跡,眼中滿是崇敬之情。
而後,他情不自禁地抬起右手,手指沿著詩句逐一劃過。
突然,皇帝微微眯起雙眸,凝視著王爺。
許久之後才緩緩開口道:
“老十三啊,朕又何嚐不知道你對那黛玉一往情深呢?
然而,身處侯門王府之中,最是無奈帝王家!”
說罷,皇帝緩緩伸出手,緊緊握住了王爺的雙手。
他略微頓了頓,聲音哽咽的說道:“你多次救朕於危險之中,朕心裏有杆秤!”說著,皇帝便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口。
最後皇帝緊緊凝視著王爺,像是用商量的語氣說道:
“老十三,就當是給我一個麵子。
古有娥皇女英,便讓那林黛玉同佟佳氏一同伺候你!
不分大小,都是平妻可好?
你要考慮佟佳氏全族人的臉麵,還有你倆兒子的看法!”
王爺聞聽此言,眉頭緊皺,雙唇微張,似乎還想要辯駁些什麽。
但是,皇帝卻一臉期待的看著自己。
他隻得輕輕的點了點頭,表示同意了!
是啊,兒子漸漸長大了,還有佟佳氏全族的麵子!
皇帝看到王爺如此,頓時臉上樂開了花。
他喊著當值的太監,笑著說道:
“傳旨張玉書,命他寫下,
北靜王爺,諮爾側福晉林氏,
探花郎之後,秀毓名門。
溫柔淑恭,性資敏慧。
蘭園遺愛,故箭情深。
願瓜瓞綿綿,恩愛倆不遺。
茲仰承萬歲聖諭,今冊封為北靜王福晉。”
他剛剛如行雲流水般的箭法,引得一眾宮女和太監們紛紛喝彩。
王爺聽到這些後,嘴角微微上揚,然後優雅地迴過頭來,對站在後邊的皇兄雙手抱拳以示尊重。
他想著看看皇兄有沒有興興致過來射箭。
然而,令他未曾預料到的是,皇上竟輕輕抬手示意他繼續。
無奈之下,王爺隻得重新拾起地上的弓箭,深吸一口氣,穩穩地將弓弦拉至滿月狀。
就在他即將鬆手讓那支鋒利的羽箭疾馳而出之際,一道陰影忽然映入了他的眼簾。
王爺心頭一驚,目光迅速向周圍掃了一眼。
隻見皇兄頭頂上方的一棵古老大樹上,久經風化,一根枝幹正搖搖欲墜,眼看就要砸落下來。
時間仿佛在此刻凝固,一切都變得異常緩慢。
但王爺反應極快,他毫不猶豫地拋下手中的弓箭,身形如同離弦之箭一般衝向皇帝身邊。
與此同時,他口中還高聲唿喊著:
“皇兄,快閃開!”
聲音震耳欲聾,響徹整個場地。
眨眼之間,王爺已經來到皇帝身旁,他伸出雙臂,緊緊抱住皇帝,用盡全身力氣將皇帝帶到了安全的地方。
而在他們身後,那根原本岌岌可危的樹枝終於承受不住自身重量,伴隨著清脆的“啪”聲重重地摔落在地麵上,揚起一片塵土。
看到這番情景,周圍的宮女和太監們嚇得大驚失色,一個個趕緊跑到皇帝身邊,看看萬歲爺有沒有受傷。
幸運的是,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並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
待塵埃稍稍落定之後,王爺便鬆開懷中的皇帝。
而一旁的宮女太監趕緊問萬歲爺有沒有哪裏受傷。
誰知,皇帝穩穩的站住後,緊緊凝視著王爺,半晌才大聲笑著道:
“老十三,你又救了朕一次!
好,好,真不愧是朕的左膀右臂啊!
有弟如此,幸甚至哉!”
說罷,皇帝微微一抬手,示意身旁的太監和宮女們,擺駕返迴禦書房。
隨後,皇帝緩緩轉過身來,目光落在王爺身上,嘴角含笑地說道:
“老十三啊,隨朕一同前往書房吧,朕送你一份大禮!”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王爺聽聞皇帝要給自己大禮時,竟麵露難色。
他連連擺手推辭道:
“皇兄厚愛,臣弟實在不敢接受啊!”
緊接著,隻見王爺突然向前一步,雙膝跪地,“撲通”一聲響,引得周圍眾人皆為之側目。
王爺仰頭望向皇帝,聲音洪亮而堅定地喊道:
“這麽多年來,臣弟蒙皇兄恩寵,朝野皆知。
但臣弟此生別無他求!
我隻想林黛玉成為臣弟我名正言順的妻子!
不是小妾,不是側福晉.....”
話至此處,王爺稍作停頓,深吸一口氣後繼續說道:
“臣弟願以我滿門的榮耀,換取林黛玉正妻之名!
還望皇兄成全!”
話音剛落,隻聽得皇帝先是一愣,隨即爆發出一陣爽朗的大笑聲:
“哈哈哈哈哈......”
這笑聲仿佛響徹整個宮廷,迴蕩在每一處角落。
笑罷,皇帝邁步走向王爺身前,伸出雙手,用力地將其從地上扶起。
並轉頭麵向周圍的宮女太監,麵帶笑容地說道:
“世間多少浪蕩子,唯有一個北靜王!”
可盡管皇帝已經親自將王爺扶起身來,但王爺又固執地跪下,毫無起身之意。
皇帝卻不以為然的說:
“既然你不要旨意,那朕可就不下旨了!”
王爺頓時醒悟過來,原來皇兄真的答應了!
他眨眼間便來到皇帝身側,畢恭畢敬伸出雙手,親自攙扶住皇上那尊貴無比的身軀。
兩人緩緩而行,不多時便抵達了禦書房裏。
剛一邁入門檻,皇上便輕輕擺了擺手,一旁侍奉的宮女和太監們見狀,趕忙躬身行禮,然後悄無聲息的離開了。
瞬間整個房間內就隻剩下他們二人。
皇帝穩步走向書桌,優雅地坐下後,伸手取過一支精致的毛筆。
隻見他飽蘸濃墨,筆走龍蛇之間,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紙上流淌。
不一會兒功夫,一幅龍飛鳳舞的詩句出現在昂貴的錦帛之上。
王爺定睛一看,發現竟是古人所作的一首詩:
“彼方尚有榮光在,何須悲歎少年輕。
須知少日淩雲誌,自是人間第一流!
皇帝麵帶微笑,將手中的錦帛輕輕遞到王爺麵前。
王爺連忙伸出雙手接過,宛如捧著世間最珍貴的寶物一般。
他仔細端詳著這精美的字跡,眼中滿是崇敬之情。
而後,他情不自禁地抬起右手,手指沿著詩句逐一劃過。
突然,皇帝微微眯起雙眸,凝視著王爺。
許久之後才緩緩開口道:
“老十三啊,朕又何嚐不知道你對那黛玉一往情深呢?
然而,身處侯門王府之中,最是無奈帝王家!”
說罷,皇帝緩緩伸出手,緊緊握住了王爺的雙手。
他略微頓了頓,聲音哽咽的說道:“你多次救朕於危險之中,朕心裏有杆秤!”說著,皇帝便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口。
最後皇帝緊緊凝視著王爺,像是用商量的語氣說道:
“老十三,就當是給我一個麵子。
古有娥皇女英,便讓那林黛玉同佟佳氏一同伺候你!
不分大小,都是平妻可好?
你要考慮佟佳氏全族人的臉麵,還有你倆兒子的看法!”
王爺聞聽此言,眉頭緊皺,雙唇微張,似乎還想要辯駁些什麽。
但是,皇帝卻一臉期待的看著自己。
他隻得輕輕的點了點頭,表示同意了!
是啊,兒子漸漸長大了,還有佟佳氏全族的麵子!
皇帝看到王爺如此,頓時臉上樂開了花。
他喊著當值的太監,笑著說道:
“傳旨張玉書,命他寫下,
北靜王爺,諮爾側福晉林氏,
探花郎之後,秀毓名門。
溫柔淑恭,性資敏慧。
蘭園遺愛,故箭情深。
願瓜瓞綿綿,恩愛倆不遺。
茲仰承萬歲聖諭,今冊封為北靜王福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