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和點點頭,轉身對張邦林和張友昌說道:“你們繼續巡視,我去接待客人。”
張邦林點頭應下,張友昌則低聲提醒道:“族長,黃大人畢竟是新任知州,咱們還是得給幾分麵子。”
張友和微微一笑,拍了拍張友昌的肩膀:“放心,我心裏有數。”
說完,他整理了一下衣襟,邁步朝村口走去。
遠遠地,一群人簇擁著一位身穿官服的中年男子,正朝這邊走來。那人身材不高,麵容清瘦,眉宇間透著一股精明幹練之氣,正是新任涿州知州黃錕。
黃錕見到張友和,連忙加快腳步,拱手笑道:“張族長,久仰大名!今日特來拜訪,叨擾了。”
張友和也拱手還禮,熱情地道:“黃大人公務繁忙,還下鄉巡視春耕,真乃父母官的楷模,請進村說話。”
管他是不是來巡視的,好話先說上,張友和這個老實農民,變得越來越圓滑了。
黃輥哈哈一笑,延手道:“張族長請!”
黃知州身後,還跟著房山知縣何文信,張友和連忙上前行禮:“草民見過何大人。”
何文信哈哈一笑,指著身後幾位鄉紳道:“張族長,張家村的水渠修得好,我等今日是來取經的。”
張友和心想:這春耕大忙的,這些地主老財,不在家裏盯著下種,跟著知縣大人跑張家村來做什麽?
他麵上卻是熱情地說:“歡迎歡迎!家裏坐,家裏坐!”
與何知縣,一左一右地陪在黃知州身邊,往村子裏走去。
一路上,黃錕打量著張家村的景象,心中暗自讚歎:村中道路整潔,房屋錯落有致,田間的莊稼長勢喜人,婦人們正在忙碌地澆水施肥,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哪裏有半點旱災的樣子。
“張族長治理有方啊,張家村這水庫和水渠,修得好,水旱無憂,好!。”黃錕由衷地讚歎道。
張友和的老臉笑成一朵菊花,語氣中帶著幾分自豪:“黃大人過獎,村子裏的水庫和水渠,是太後和兩名在宮中的族中子弟,捐錢修建的,托孩子們的福,族人也能吃上一口飽飯了。”
黃錕由衷地感歎道:“太後日理萬機,還心係鄉梓,真真是宅心仁厚!”
兩人來到張友和的宅院,進了正廳,分賓主落座。
張友和的孫女奉上熱茶,黃錕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吹茶麵上的熱氣,隨後放下茶杯,道了一聲“好茶!”
張族長顯擺地說:“這是草民的大侄子,就是裕安太後他爹,送給草民的。”
黃輥心想:哎瑪,幸好客氣了一下,要不然這農民還真以為本官是個土包子呢,他隻好又讚了一聲“好茶!”
然後忙轉移話題道:“張族長,此次冒昧前來,一是本官剛到涿州,張族長德高望重,理當來拜訪,聽取當地鄉老的意見。二來,聽說張家村正在招募往遼東開荒的青壯?”
張友和聽出來了,前麵一句是客套話,後麵一句話,才是來訪的真正目的,他斟酌著說:“朝廷提前兌現遼東土地債券,我張家村招募的青壯,都是雇工……也是朝廷允許的!”
前兩日就有鄰村的王老財,來抱怨他,說現在天旱,許多農民要賣地救命,正是低價買地的好時候,張族長卻要招人,那些村民有了掙錢的門路,哪裏還會賣地?對著他好一通埋怨。
知州大人今日前來,是不是要阻止他招人呢?說完最後一句話,他突然有了底氣,心想知州大人要是不允許他招人,他就讓張十五向太後告他一狀,哼!
這時候,坐在何文信下首的一位胖財主,站起身抱怨道:“張族長,朝廷允許你招人是沒錯,但你張家村將青壯都招走了,我們去哪裏雇短工下地?眼下正是春耕時節……”
張族長這幾年威勢日盛,在朝廷命官麵前恭恭敬敬,不代表他在這些土財主麵前要恭敬,這些人,以前都看不上他這個窮族長,現在風水輪流轉,輪到他狗眼看人低……啊呸,輪到他看不起他們了。
想借兩位大人的勢來壓他?當他還是以前那個張友和?
“嗬嗬!怎麽招不到人?”他指著村子外的田野道,“我張家村的田裏,就招了三十多人在翻地呢,怎麽就招不到人了?”
涿州靠近京師,本來就有許多青壯到京師謀生,特別是近幾年,張家村的青壯幾乎都走光了,不光如此,與他們沾親帶故的青壯,也跟出去不少。
往年請短工的費用,大多是每日二十文左右,吃兩餐飯,今年,張家村招募到遼東做工的雇工,是長工,每人每年給到六兩銀子,還給三石糧食:一石玉米,一石麥子,一石土豆和紅薯!
出發前就給!這年景,出去兩個青壯,憑這幾石糧食,家裏人就餓不死,青壯們擠破腦袋來張家村報名。
還有的,聽說京師裏的大戶,給的工錢更高,連從沒有出過房山縣的人,與跟著人跑京師去了。
涿州鄉下,現在要雇一個短工,每日工錢得出到四十文,每日兩餐的飯食,不能是摻野菜的窩窩頭,而是要糧食裏摻魚粉的窩窩頭……就這樣的條件,主家稍有怠慢,人丟下活計就走人。
財主們幾時活得如此憋屈?這不,趁著新知州上任,大家慫恿著何知縣,跑到新知州麵前一番哭訴,要請新知州為他們做主。
那位胖財主嘀咕道:“現在雇人是什麽價?你張族長財大氣粗,不在乎這點錢,可我等都是土裏刨食的莊稼人,這麽高的工錢,哪裏請得起?”
張族長冷笑道:“就算我老張不招人,你們就能低價請到人了?涿州四萬百姓,青壯有兩萬人吧?我老張隻招了一千人,其他人都到哪裏去了?”
想著大家都是地主,不好把關係搞僵,他衝黃輥和何文信拱拱手,放緩語氣道:“兩位老父母應該知道,京師裏那些大戶,給的工價是每月八兩,我老張要是不給幾袋糧食,你們以為,我能招到人麽?”
張族長越說越氣,心想:有本事你將人家的腿拴住啊,衝我老張撒什麽氣?你們能找知州知縣來撐腰,我老張就不會麽?
黃輥剛從京城下來,他當然知道京城的工價,聞言點點頭道:“是的,京師各城門口,貼滿了招工的告示,多是這個價。”
何文信也一臉的苦笑:“何止京師?招工的告示,都貼到下麵的鄉鎮去了,各位不是不知道吧?”
他和黃知州今日下來,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找張族長商量的,哪裏會為一點雇工價錢的問題,與張友和爭執?
張邦林點頭應下,張友昌則低聲提醒道:“族長,黃大人畢竟是新任知州,咱們還是得給幾分麵子。”
張友和微微一笑,拍了拍張友昌的肩膀:“放心,我心裏有數。”
說完,他整理了一下衣襟,邁步朝村口走去。
遠遠地,一群人簇擁著一位身穿官服的中年男子,正朝這邊走來。那人身材不高,麵容清瘦,眉宇間透著一股精明幹練之氣,正是新任涿州知州黃錕。
黃錕見到張友和,連忙加快腳步,拱手笑道:“張族長,久仰大名!今日特來拜訪,叨擾了。”
張友和也拱手還禮,熱情地道:“黃大人公務繁忙,還下鄉巡視春耕,真乃父母官的楷模,請進村說話。”
管他是不是來巡視的,好話先說上,張友和這個老實農民,變得越來越圓滑了。
黃輥哈哈一笑,延手道:“張族長請!”
黃知州身後,還跟著房山知縣何文信,張友和連忙上前行禮:“草民見過何大人。”
何文信哈哈一笑,指著身後幾位鄉紳道:“張族長,張家村的水渠修得好,我等今日是來取經的。”
張友和心想:這春耕大忙的,這些地主老財,不在家裏盯著下種,跟著知縣大人跑張家村來做什麽?
他麵上卻是熱情地說:“歡迎歡迎!家裏坐,家裏坐!”
與何知縣,一左一右地陪在黃知州身邊,往村子裏走去。
一路上,黃錕打量著張家村的景象,心中暗自讚歎:村中道路整潔,房屋錯落有致,田間的莊稼長勢喜人,婦人們正在忙碌地澆水施肥,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哪裏有半點旱災的樣子。
“張族長治理有方啊,張家村這水庫和水渠,修得好,水旱無憂,好!。”黃錕由衷地讚歎道。
張友和的老臉笑成一朵菊花,語氣中帶著幾分自豪:“黃大人過獎,村子裏的水庫和水渠,是太後和兩名在宮中的族中子弟,捐錢修建的,托孩子們的福,族人也能吃上一口飽飯了。”
黃錕由衷地感歎道:“太後日理萬機,還心係鄉梓,真真是宅心仁厚!”
兩人來到張友和的宅院,進了正廳,分賓主落座。
張友和的孫女奉上熱茶,黃錕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吹茶麵上的熱氣,隨後放下茶杯,道了一聲“好茶!”
張族長顯擺地說:“這是草民的大侄子,就是裕安太後他爹,送給草民的。”
黃輥心想:哎瑪,幸好客氣了一下,要不然這農民還真以為本官是個土包子呢,他隻好又讚了一聲“好茶!”
然後忙轉移話題道:“張族長,此次冒昧前來,一是本官剛到涿州,張族長德高望重,理當來拜訪,聽取當地鄉老的意見。二來,聽說張家村正在招募往遼東開荒的青壯?”
張友和聽出來了,前麵一句是客套話,後麵一句話,才是來訪的真正目的,他斟酌著說:“朝廷提前兌現遼東土地債券,我張家村招募的青壯,都是雇工……也是朝廷允許的!”
前兩日就有鄰村的王老財,來抱怨他,說現在天旱,許多農民要賣地救命,正是低價買地的好時候,張族長卻要招人,那些村民有了掙錢的門路,哪裏還會賣地?對著他好一通埋怨。
知州大人今日前來,是不是要阻止他招人呢?說完最後一句話,他突然有了底氣,心想知州大人要是不允許他招人,他就讓張十五向太後告他一狀,哼!
這時候,坐在何文信下首的一位胖財主,站起身抱怨道:“張族長,朝廷允許你招人是沒錯,但你張家村將青壯都招走了,我們去哪裏雇短工下地?眼下正是春耕時節……”
張族長這幾年威勢日盛,在朝廷命官麵前恭恭敬敬,不代表他在這些土財主麵前要恭敬,這些人,以前都看不上他這個窮族長,現在風水輪流轉,輪到他狗眼看人低……啊呸,輪到他看不起他們了。
想借兩位大人的勢來壓他?當他還是以前那個張友和?
“嗬嗬!怎麽招不到人?”他指著村子外的田野道,“我張家村的田裏,就招了三十多人在翻地呢,怎麽就招不到人了?”
涿州靠近京師,本來就有許多青壯到京師謀生,特別是近幾年,張家村的青壯幾乎都走光了,不光如此,與他們沾親帶故的青壯,也跟出去不少。
往年請短工的費用,大多是每日二十文左右,吃兩餐飯,今年,張家村招募到遼東做工的雇工,是長工,每人每年給到六兩銀子,還給三石糧食:一石玉米,一石麥子,一石土豆和紅薯!
出發前就給!這年景,出去兩個青壯,憑這幾石糧食,家裏人就餓不死,青壯們擠破腦袋來張家村報名。
還有的,聽說京師裏的大戶,給的工錢更高,連從沒有出過房山縣的人,與跟著人跑京師去了。
涿州鄉下,現在要雇一個短工,每日工錢得出到四十文,每日兩餐的飯食,不能是摻野菜的窩窩頭,而是要糧食裏摻魚粉的窩窩頭……就這樣的條件,主家稍有怠慢,人丟下活計就走人。
財主們幾時活得如此憋屈?這不,趁著新知州上任,大家慫恿著何知縣,跑到新知州麵前一番哭訴,要請新知州為他們做主。
那位胖財主嘀咕道:“現在雇人是什麽價?你張族長財大氣粗,不在乎這點錢,可我等都是土裏刨食的莊稼人,這麽高的工錢,哪裏請得起?”
張族長冷笑道:“就算我老張不招人,你們就能低價請到人了?涿州四萬百姓,青壯有兩萬人吧?我老張隻招了一千人,其他人都到哪裏去了?”
想著大家都是地主,不好把關係搞僵,他衝黃輥和何文信拱拱手,放緩語氣道:“兩位老父母應該知道,京師裏那些大戶,給的工價是每月八兩,我老張要是不給幾袋糧食,你們以為,我能招到人麽?”
張族長越說越氣,心想:有本事你將人家的腿拴住啊,衝我老張撒什麽氣?你們能找知州知縣來撐腰,我老張就不會麽?
黃輥剛從京城下來,他當然知道京城的工價,聞言點點頭道:“是的,京師各城門口,貼滿了招工的告示,多是這個價。”
何文信也一臉的苦笑:“何止京師?招工的告示,都貼到下麵的鄉鎮去了,各位不是不知道吧?”
他和黃知州今日下來,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找張族長商量的,哪裏會為一點雇工價錢的問題,與張友和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