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完孫首輔,商人們紛紛上前,結交三位遼東新貴。
王家彥向袁崇煥打趣道:“袁大人,這些商人,真是勢利得很,來,本官敬大人一杯!”
按品級算,孫承宗下來,就數袁崇煥品級高,王家彥在京城的時候,也參加了遴選遼東三司使的會議,吏部提出來的人選中,袁崇煥也是其中之一。
吏部給出的理由,是他熟悉遼事,而且級別夠高,比其他人更有優勢。
不知為何,太後最終沒有選他,而是選了在遼南,與毛文龍一起阻擊後京南下之師的楊嗣昌,楊嗣昌從四品兵備道,升任正三品左布政使,連升兩級,以他在遼南的功勞,是足夠的。
太後隻說了一句:“楊嗣昌有全局眼光。”
袁崇煥就與遼東省失之交臂。
不但朝臣們想不通,就連袁崇煥自己,也想不通,別的不說,此次他跟在小皇帝身邊,鞍前馬後地跑腿,既是讚畫又做秘書,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哪怕看在這點上,小皇帝和太後,也要給他記上一功吧?
現在,後金滅亡,奴兒幹變成了遼東省,他這個遼東督師的職位,就十分尷尬起來,如果不能主政遼東,調迴京師另外安排職位,就是他目前麵臨的選擇。
麵對王家彥這位朝廷新貴,他放下了督師的架子,虛心求教道:“商人本性,逐利而已,本官卻是不放在心上,倒是想借此機會,向王大人請教請教……”
擺出長談的架勢。
王家彥不知道他要請教什麽問題,隻得謙虛地道:“本官隻熟悉商業管理,對於地方治理,卻是沒有經驗的,哪裏值得督師請教?
督師禮賢下士,開美佩服,但有所問,開美定當知無不言……”
王家彥,字開美。
袁崇煥衝他拱拱手,苦笑道:“本官知道,自皇太極入關威脅京師,本官就受到同僚們的許多詬病……官職也從薊遼督師,變成了遼東督師……
現在,這個遼東督師也無用了,朝廷遲早要撤……本官向王大人打聽打聽,朝廷接下來,有什麽動作?”
王家彥知道,他問的是,太後需要什麽樣的官員?他好改變自己,朝那個方向努力……
王家彥與他並不熟悉,他卻打聽如此機密的問題,可見平日裏,也無人可訴了。
王家彥舉了舉灑杯,低聲道:“督師可問錯人了,首輔大人是你的老上司,一手提拔大人起來,大人一向待之如恩師,卻為何要舍近求遠,問起下官來?”
袁崇煥也舉杯,苦笑道:“首輔太忙,本官不忍心打擾他老人家……”
袁崇煥自有他的傲氣,不願意讓人覺得,他是依靠首輔才能升官,所以一直沒打聽朝堂的事,今日借著酒勁,向王家彥打聽更合適。
王家彥見他心灰意冷的樣子,心下不忍,想到皇太極圍城時,他是唯一一個上陣殺敵的文官,單是這份勇氣,就應當尊敬,他推心置腹地說道:
“大人還看不出來麽?首輔剛才說,苦夷島海裏的漁獲,能養活整個大明,那麽問題來了,這些漁獲,如何運迴大明?如何保證這塊地方,不被外夷搶去?”
袁崇煥心下一動:“水師?”
王家彥不答,又道:“本官出京之前,聽聞兵部提交了明年的預算,其中就有給福建水師、長江水師和登萊水師,更換裝備的項目……遼東地域廣大,幾條大江上都能行船,朝廷遲早會注意到這塊……袁大人在朝堂,為熟悉遼事第一人,怎麽還問起本官來了?”
要不是官職比王家彥高,袁崇煥都要跪下來給他磕一個了,不愧是太後身邊的紅人,隨隨便便一席話,就指給他一條青雲路!
他舉著酒杯,哽咽道:“王大人肺腑之言,元素一世銘記!且看來日……”
王家彥忙道:“督師言重了,且飲酒,且飲酒……”
袁崇煥迴去,果然寫了一篇洋洋灑灑的長文,細數當年亦失哈視察奴兒幹,就是在鬆花江畔建立船廠,建造大船,然後利用幾條大江,運送朝廷賞賜的物資,直抵奴兒幹島的往事。
文章提出:遼東地域廣闊,東麵臨海,境內又有幾條大江,朝廷已經建立了幾百個衛所,還應當建立一支水師,築起水陸兩道保衛線,可保遼東無虞……
這封萬言長文,果然打動了孫承宗,被他直接帶迴了京城。
這是後話。
…………………………………………
第二天,小皇帝平安,在三位帝師的陪同下,接見了楊嗣昌三人。
昨日的宴會大廳,用屏風隔出來一間會議室,牆上掛著宣德時期的奴兒幹都司地圖,其境內的蒙古、女真、吉裏迷、苦夷(苦兀)、達斡爾、漢人等部族活動區域,還有明初設立的幾百個衛所和東西兩條驛道,都標得清清楚楚。
小皇帝是吉祥物,主持會議的,是首輔孫承宗。
“這幅地圖,”孫承宗指著牆上掛起來的地圖,介紹道,“是成祖時期的內官亦失哈,前後十次視察奴兒幹都司,帶著人逐步完成的,凝聚著無數前人的心血。
如今,朝廷要恢複在奴兒幹的統治,三位要做的,就是先恢複這些衛所和驛道,讓各部族,迴到他們原來的家園生活,恢複集市,讓各族百姓,能用山貨水產,換取生活物資。
隻要讓百姓吃飽飯,他們就不會做亂,這是太後告誡我等的原話,本官今日送給三位,願三位時刻謹記!”
楊嗣昌三人,忙站起來,衝著京城方向拱手謝恩:“臣等謹記太後教導!”
“目前首要的任務,是先將各衙門的架子搭起來……”
……………………………………
小皇帝禦駕親征,滅掉後金後,本應該班師迴朝,接受朝臣們的祝賀。
但遼東新建,工作千頭萬緒,孫承宗根本走不開,帶著六百官員來遼東的王家彥,也帶來了太後的懿旨:要小皇帝留在遼東,跟著孫師傅,學習如何處理地方政務,等到將遼東政事,初步理順了再迴京……估計得等到明年春天。
平安除了每日練拳,就是讀書,沒有四位小伴讀,阿寶也不在身邊,難免無聊。
這一日,突然想起自己擊中的那位俘虜,當日在戰場上,他雖然受了傷,十幾個士兵,卻按不住他,要不是方大伴出手,他真有可能會衝到自己身邊。
“大伴,朕擊中的那名壯漢,傷勢如何了?”他問方正化。
“萬歲爺想見他?”方正化一眼就看穿了小皇帝的心思,“隻是皮外傷,軍醫已經給他治過了,無大礙,咱家這就派人去押來。”
“審問過沒有?這人是哪個部族的?在後金當什麽官職?”
王家彥向袁崇煥打趣道:“袁大人,這些商人,真是勢利得很,來,本官敬大人一杯!”
按品級算,孫承宗下來,就數袁崇煥品級高,王家彥在京城的時候,也參加了遴選遼東三司使的會議,吏部提出來的人選中,袁崇煥也是其中之一。
吏部給出的理由,是他熟悉遼事,而且級別夠高,比其他人更有優勢。
不知為何,太後最終沒有選他,而是選了在遼南,與毛文龍一起阻擊後京南下之師的楊嗣昌,楊嗣昌從四品兵備道,升任正三品左布政使,連升兩級,以他在遼南的功勞,是足夠的。
太後隻說了一句:“楊嗣昌有全局眼光。”
袁崇煥就與遼東省失之交臂。
不但朝臣們想不通,就連袁崇煥自己,也想不通,別的不說,此次他跟在小皇帝身邊,鞍前馬後地跑腿,既是讚畫又做秘書,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哪怕看在這點上,小皇帝和太後,也要給他記上一功吧?
現在,後金滅亡,奴兒幹變成了遼東省,他這個遼東督師的職位,就十分尷尬起來,如果不能主政遼東,調迴京師另外安排職位,就是他目前麵臨的選擇。
麵對王家彥這位朝廷新貴,他放下了督師的架子,虛心求教道:“商人本性,逐利而已,本官卻是不放在心上,倒是想借此機會,向王大人請教請教……”
擺出長談的架勢。
王家彥不知道他要請教什麽問題,隻得謙虛地道:“本官隻熟悉商業管理,對於地方治理,卻是沒有經驗的,哪裏值得督師請教?
督師禮賢下士,開美佩服,但有所問,開美定當知無不言……”
王家彥,字開美。
袁崇煥衝他拱拱手,苦笑道:“本官知道,自皇太極入關威脅京師,本官就受到同僚們的許多詬病……官職也從薊遼督師,變成了遼東督師……
現在,這個遼東督師也無用了,朝廷遲早要撤……本官向王大人打聽打聽,朝廷接下來,有什麽動作?”
王家彥知道,他問的是,太後需要什麽樣的官員?他好改變自己,朝那個方向努力……
王家彥與他並不熟悉,他卻打聽如此機密的問題,可見平日裏,也無人可訴了。
王家彥舉了舉灑杯,低聲道:“督師可問錯人了,首輔大人是你的老上司,一手提拔大人起來,大人一向待之如恩師,卻為何要舍近求遠,問起下官來?”
袁崇煥也舉杯,苦笑道:“首輔太忙,本官不忍心打擾他老人家……”
袁崇煥自有他的傲氣,不願意讓人覺得,他是依靠首輔才能升官,所以一直沒打聽朝堂的事,今日借著酒勁,向王家彥打聽更合適。
王家彥見他心灰意冷的樣子,心下不忍,想到皇太極圍城時,他是唯一一個上陣殺敵的文官,單是這份勇氣,就應當尊敬,他推心置腹地說道:
“大人還看不出來麽?首輔剛才說,苦夷島海裏的漁獲,能養活整個大明,那麽問題來了,這些漁獲,如何運迴大明?如何保證這塊地方,不被外夷搶去?”
袁崇煥心下一動:“水師?”
王家彥不答,又道:“本官出京之前,聽聞兵部提交了明年的預算,其中就有給福建水師、長江水師和登萊水師,更換裝備的項目……遼東地域廣大,幾條大江上都能行船,朝廷遲早會注意到這塊……袁大人在朝堂,為熟悉遼事第一人,怎麽還問起本官來了?”
要不是官職比王家彥高,袁崇煥都要跪下來給他磕一個了,不愧是太後身邊的紅人,隨隨便便一席話,就指給他一條青雲路!
他舉著酒杯,哽咽道:“王大人肺腑之言,元素一世銘記!且看來日……”
王家彥忙道:“督師言重了,且飲酒,且飲酒……”
袁崇煥迴去,果然寫了一篇洋洋灑灑的長文,細數當年亦失哈視察奴兒幹,就是在鬆花江畔建立船廠,建造大船,然後利用幾條大江,運送朝廷賞賜的物資,直抵奴兒幹島的往事。
文章提出:遼東地域廣闊,東麵臨海,境內又有幾條大江,朝廷已經建立了幾百個衛所,還應當建立一支水師,築起水陸兩道保衛線,可保遼東無虞……
這封萬言長文,果然打動了孫承宗,被他直接帶迴了京城。
這是後話。
…………………………………………
第二天,小皇帝平安,在三位帝師的陪同下,接見了楊嗣昌三人。
昨日的宴會大廳,用屏風隔出來一間會議室,牆上掛著宣德時期的奴兒幹都司地圖,其境內的蒙古、女真、吉裏迷、苦夷(苦兀)、達斡爾、漢人等部族活動區域,還有明初設立的幾百個衛所和東西兩條驛道,都標得清清楚楚。
小皇帝是吉祥物,主持會議的,是首輔孫承宗。
“這幅地圖,”孫承宗指著牆上掛起來的地圖,介紹道,“是成祖時期的內官亦失哈,前後十次視察奴兒幹都司,帶著人逐步完成的,凝聚著無數前人的心血。
如今,朝廷要恢複在奴兒幹的統治,三位要做的,就是先恢複這些衛所和驛道,讓各部族,迴到他們原來的家園生活,恢複集市,讓各族百姓,能用山貨水產,換取生活物資。
隻要讓百姓吃飽飯,他們就不會做亂,這是太後告誡我等的原話,本官今日送給三位,願三位時刻謹記!”
楊嗣昌三人,忙站起來,衝著京城方向拱手謝恩:“臣等謹記太後教導!”
“目前首要的任務,是先將各衙門的架子搭起來……”
……………………………………
小皇帝禦駕親征,滅掉後金後,本應該班師迴朝,接受朝臣們的祝賀。
但遼東新建,工作千頭萬緒,孫承宗根本走不開,帶著六百官員來遼東的王家彥,也帶來了太後的懿旨:要小皇帝留在遼東,跟著孫師傅,學習如何處理地方政務,等到將遼東政事,初步理順了再迴京……估計得等到明年春天。
平安除了每日練拳,就是讀書,沒有四位小伴讀,阿寶也不在身邊,難免無聊。
這一日,突然想起自己擊中的那位俘虜,當日在戰場上,他雖然受了傷,十幾個士兵,卻按不住他,要不是方大伴出手,他真有可能會衝到自己身邊。
“大伴,朕擊中的那名壯漢,傷勢如何了?”他問方正化。
“萬歲爺想見他?”方正化一眼就看穿了小皇帝的心思,“隻是皮外傷,軍醫已經給他治過了,無大礙,咱家這就派人去押來。”
“審問過沒有?這人是哪個部族的?在後金當什麽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