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完我伸手指向一座宅邸說道:“在那裏……李永芳去守遼陽,隻帶了後金妻子和他們的兒女……他的漢人發妻和兒孫們都留在沈陽……房子都燒了……估計也沒人了……”
法安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見是離沈陽皇宮隻有幾百步遠的一處宅子,如今也是一片焦土。
他的臉色不變,低聲吩咐身旁的大弟子:“去看看!”
法信正欲轉身離去,寧完我突然想起一事:“等等,李永芳的二公子還在城裏,昨日他還在皇宮裏呢,今日在城牆上卻沒見著他……唉,估計也葬身火海了……”
法信聽完,合十道了一聲:“阿彌陀佛”,隨即轉身離去。
來到李永芳的府邸,焦土上覆蓋著厚厚的積雪,要不是那些燒焦的木頭,和倒塌的土牆,誰會想到前天,這裏還是一座華麗的府邸?
法信帶著兩位師弟,在廢墟中仔細搜尋,終於在一處磚石地麵上,發現了一個刻痕,那刻痕像是一個花紋,隻是與旁邊磚石上的花紋稍有不同,若不細看,根本難以察覺。
“走,去後花園!”法信招唿兩位小師弟。
後花園裏,有一個蝙蝠形狀的池塘,池塘後方,矗立著一座由石頭堆砌而成的假山。
法信走過去,圍著假山仔細尋找,終於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裏,發現了一個花紋印記,與剛才磚石上的花紋一模一樣。
他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拿起掛在脖子上的念珠,對著其中一顆珠子吹了起來,那清脆的聲音宛如夜鶯啼鳴。
沒有迴音,法信連續吹了三次,一長兩短,吹完後停下來靜靜等待。
一刻鍾後,假山下麵傳來一短兩長的唿應聲。
法信又吹了兩次,假山下麵也迴應了兩次。半刻鍾後,假山上的一塊石頭,被人從裏麵推開,李永芳的二兒子李延庚,從石頭後麵鑽了出來。
“大師兄!”他激動地拉著法信的手,“終於見到您了!”
他的年紀比法信還大,卻稱法信為大師兄,可見在法安門下,不以年齡論高下,隻以入門先後論尊卑。
“師傅呢?他老人家還好嗎?”李延庚急切地問道。
“師傅很好,他在陛下身邊,親自交代我來尋你。李師弟辛苦了,多虧了你的情報,太後才能對後金的實力了如指掌,做出了收複奴兒幹舊地的決策。師傅說,要給你記大功!”
李延庚雙眼放光:“師傅會見我嗎?”
他們這種奮戰在隱秘戰場上的人,非常渴望得到上級的認可。
“會,”法信說道,“但為了保護你的安全,你的身份不能暴露。奴兒幹的女真諸部,還需要師弟來協助管理。”
李延庚點點頭,這才想起來請師兄喝茶。他望著一片廢墟的家園,苦笑著說道:“師兄,小弟如今家徒四壁,連請師兄坐一坐的地方都沒有……”
“無妨,”法信指了指假山上的石頭,兩個小師弟機靈地走過去,搬了兩塊石頭放到湖邊,恭敬地請兩位師兄到那邊坐。
“去湖邊坐坐就好。”法信說完,帶頭走了過去。
李延庚要將剛才推開的石頭合上,兩位小師弟很有眼色,忙走過去將石頭推迴原位。李延庚雙手合十:“謝謝師弟!”
湖麵寬闊,離假山又遠,在這裏談話,不怕別人偷聽。李延庚靜靜地聽完師傅對自己接下來的安排,起身與師兄告別。
目送師兄走遠後,他轉身向假山走去。
推開石頭門,裏麵是一條斜著向下的石階,七彎八拐的不知拐了多少個彎,終於走到一座地下室。
裏麵坐著十來個老幼婦孺,見他進來,眾人臉上都帶著希冀。其中一個老婦人問他:“二哥兒,外麵的情形如何了?”
李延庚走上前,跪在老婦人麵前,拉著她的手說道:“娘,沒事了,大明的軍隊進城了,咱們漢人安全了……”
“好好好!”老婦人拉著兒子的手,喜極而泣,“總算活著等到這一天了……”
這老婦人,正是李永芳的發妻楊李氏,李巴彥、李延庚兄弟的親娘。
李永芳投降後,努爾哈赤為了收買他,將阿巴泰的女兒嫁給他為妻。李永芳不敢反抗,隻好委屈了自己的發妻。
漢人發妻為他生了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他不忍心拋棄,於是在沈陽城裏置了兩座宅子,一座給發妻帶著兒女們生活,自己帶著女真妻子,住在旁邊一座宅子裏,倒也相安無事。
皇太極到遼南打草穀,李永芳被派去鎮守遼陽,就帶著後娶的妻子和他們的兒女,一起去了遼陽,將老妻和漢人兒女們留在了沈陽。
昨日,明軍攻城的信號彈一升空,李延庚就帶著家人躲進了地下室。這原本是前一家人的地窖,李永芳覺得它夠深夠大,就用石頭和粗大的原木做了支撐,加固了牆體,成了堆放財貨和糧食的倉庫。
如今成了楊李氏母子的避難所。
李延庚的哥哥李巴彥,隨李永芳戰死在遼陽。他的妻子和一雙兒女,留在了老太太身邊,撿迴一條性命。
地窖裏還有李延庚的妻子和兩個兒子、大妹夫妻和一個女兒、小妹李柔娘還未及笄。如今一大家子人,全指望著李延庚撐起來。
“外麵的房子都燒光了,”李延庚安撫眾人道,“又在下雪,大家暫且在此安身。明軍已經進了城,正在清查人口,估計會亂兩天。等外麵安全了,我就來接你們。”
老婦人拉著他的手,擔心地問道:“兒啊,你要出去?外麵那麽亂,娘不放心啊。”
李延庚拍拍她的手說道:“您放心,兒子自有分寸,兒子去給大家弄一個合法的身份……”
他當即將家事交代給大嫂和妻子,又托妹夫代為照顧,自己走出地下室,將假山上的石頭又推了迴去。
拍拍身上的塵土,他向著城外的明軍大營走去。
到了大營門口,他整整衣冠,衝著守衛拱手道:“後金朝廷刑部尚書李延庚,前來向明軍投降!”
這還是第一個前來投降的大金官員,守衛不敢怠慢,忙進去通報。不一會兒,一個孫承宗的親衛前來,將他領進了孫承宗的大帳。
“來者何人?”袁崇煥坐在孫承宗的下首,代為問道。
“後金朝廷刑部尚書李延庚,前來向明軍投降!”李延庚雙手抱拳,深深地彎下腰去。
身穿紅色官袍的孫承宗坐在主位上,須發潔白,麵龐不怒自威。他望了一眼李延庚,隨即望向站在堂下的寧完我。
寧完我機靈地上前,拱手說道:“迴首輔大人,他是李永芳的二兒子李延庚,皇太極麾下的後金刑部尚書……”
法安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見是離沈陽皇宮隻有幾百步遠的一處宅子,如今也是一片焦土。
他的臉色不變,低聲吩咐身旁的大弟子:“去看看!”
法信正欲轉身離去,寧完我突然想起一事:“等等,李永芳的二公子還在城裏,昨日他還在皇宮裏呢,今日在城牆上卻沒見著他……唉,估計也葬身火海了……”
法信聽完,合十道了一聲:“阿彌陀佛”,隨即轉身離去。
來到李永芳的府邸,焦土上覆蓋著厚厚的積雪,要不是那些燒焦的木頭,和倒塌的土牆,誰會想到前天,這裏還是一座華麗的府邸?
法信帶著兩位師弟,在廢墟中仔細搜尋,終於在一處磚石地麵上,發現了一個刻痕,那刻痕像是一個花紋,隻是與旁邊磚石上的花紋稍有不同,若不細看,根本難以察覺。
“走,去後花園!”法信招唿兩位小師弟。
後花園裏,有一個蝙蝠形狀的池塘,池塘後方,矗立著一座由石頭堆砌而成的假山。
法信走過去,圍著假山仔細尋找,終於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裏,發現了一個花紋印記,與剛才磚石上的花紋一模一樣。
他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拿起掛在脖子上的念珠,對著其中一顆珠子吹了起來,那清脆的聲音宛如夜鶯啼鳴。
沒有迴音,法信連續吹了三次,一長兩短,吹完後停下來靜靜等待。
一刻鍾後,假山下麵傳來一短兩長的唿應聲。
法信又吹了兩次,假山下麵也迴應了兩次。半刻鍾後,假山上的一塊石頭,被人從裏麵推開,李永芳的二兒子李延庚,從石頭後麵鑽了出來。
“大師兄!”他激動地拉著法信的手,“終於見到您了!”
他的年紀比法信還大,卻稱法信為大師兄,可見在法安門下,不以年齡論高下,隻以入門先後論尊卑。
“師傅呢?他老人家還好嗎?”李延庚急切地問道。
“師傅很好,他在陛下身邊,親自交代我來尋你。李師弟辛苦了,多虧了你的情報,太後才能對後金的實力了如指掌,做出了收複奴兒幹舊地的決策。師傅說,要給你記大功!”
李延庚雙眼放光:“師傅會見我嗎?”
他們這種奮戰在隱秘戰場上的人,非常渴望得到上級的認可。
“會,”法信說道,“但為了保護你的安全,你的身份不能暴露。奴兒幹的女真諸部,還需要師弟來協助管理。”
李延庚點點頭,這才想起來請師兄喝茶。他望著一片廢墟的家園,苦笑著說道:“師兄,小弟如今家徒四壁,連請師兄坐一坐的地方都沒有……”
“無妨,”法信指了指假山上的石頭,兩個小師弟機靈地走過去,搬了兩塊石頭放到湖邊,恭敬地請兩位師兄到那邊坐。
“去湖邊坐坐就好。”法信說完,帶頭走了過去。
李延庚要將剛才推開的石頭合上,兩位小師弟很有眼色,忙走過去將石頭推迴原位。李延庚雙手合十:“謝謝師弟!”
湖麵寬闊,離假山又遠,在這裏談話,不怕別人偷聽。李延庚靜靜地聽完師傅對自己接下來的安排,起身與師兄告別。
目送師兄走遠後,他轉身向假山走去。
推開石頭門,裏麵是一條斜著向下的石階,七彎八拐的不知拐了多少個彎,終於走到一座地下室。
裏麵坐著十來個老幼婦孺,見他進來,眾人臉上都帶著希冀。其中一個老婦人問他:“二哥兒,外麵的情形如何了?”
李延庚走上前,跪在老婦人麵前,拉著她的手說道:“娘,沒事了,大明的軍隊進城了,咱們漢人安全了……”
“好好好!”老婦人拉著兒子的手,喜極而泣,“總算活著等到這一天了……”
這老婦人,正是李永芳的發妻楊李氏,李巴彥、李延庚兄弟的親娘。
李永芳投降後,努爾哈赤為了收買他,將阿巴泰的女兒嫁給他為妻。李永芳不敢反抗,隻好委屈了自己的發妻。
漢人發妻為他生了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他不忍心拋棄,於是在沈陽城裏置了兩座宅子,一座給發妻帶著兒女們生活,自己帶著女真妻子,住在旁邊一座宅子裏,倒也相安無事。
皇太極到遼南打草穀,李永芳被派去鎮守遼陽,就帶著後娶的妻子和他們的兒女,一起去了遼陽,將老妻和漢人兒女們留在了沈陽。
昨日,明軍攻城的信號彈一升空,李延庚就帶著家人躲進了地下室。這原本是前一家人的地窖,李永芳覺得它夠深夠大,就用石頭和粗大的原木做了支撐,加固了牆體,成了堆放財貨和糧食的倉庫。
如今成了楊李氏母子的避難所。
李延庚的哥哥李巴彥,隨李永芳戰死在遼陽。他的妻子和一雙兒女,留在了老太太身邊,撿迴一條性命。
地窖裏還有李延庚的妻子和兩個兒子、大妹夫妻和一個女兒、小妹李柔娘還未及笄。如今一大家子人,全指望著李延庚撐起來。
“外麵的房子都燒光了,”李延庚安撫眾人道,“又在下雪,大家暫且在此安身。明軍已經進了城,正在清查人口,估計會亂兩天。等外麵安全了,我就來接你們。”
老婦人拉著他的手,擔心地問道:“兒啊,你要出去?外麵那麽亂,娘不放心啊。”
李延庚拍拍她的手說道:“您放心,兒子自有分寸,兒子去給大家弄一個合法的身份……”
他當即將家事交代給大嫂和妻子,又托妹夫代為照顧,自己走出地下室,將假山上的石頭又推了迴去。
拍拍身上的塵土,他向著城外的明軍大營走去。
到了大營門口,他整整衣冠,衝著守衛拱手道:“後金朝廷刑部尚書李延庚,前來向明軍投降!”
這還是第一個前來投降的大金官員,守衛不敢怠慢,忙進去通報。不一會兒,一個孫承宗的親衛前來,將他領進了孫承宗的大帳。
“來者何人?”袁崇煥坐在孫承宗的下首,代為問道。
“後金朝廷刑部尚書李延庚,前來向明軍投降!”李延庚雙手抱拳,深深地彎下腰去。
身穿紅色官袍的孫承宗坐在主位上,須發潔白,麵龐不怒自威。他望了一眼李延庚,隨即望向站在堂下的寧完我。
寧完我機靈地上前,拱手說道:“迴首輔大人,他是李永芳的二兒子李延庚,皇太極麾下的後金刑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