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他,急聲唿道:“快!快傳禦醫!”
廳內眾人亂作一團,親衛上前,將皇太極抬到內室床上,不多時,禦醫匆匆趕來,還是皇太極出征時,帶在身邊的那位漢人醫生,他知道皇太極這是暈眩病,受到驚嚇或驚喜時,最容易發病。
他熟練地取出銀針,為皇太極放血治療,低聲對代善道:“大汗急火攻心,需靜養,切不可再受刺激。”
皇太極躺在床上,虛弱地對代善道:“軍情緊急,本王將政事,委托給大貝勒……”
事關後金存亡,代善也不再推脫,他問薩哈璘:“到底有多少明軍?他們從哪裏來的?不是說祖大壽在遼陽嗎?鎮北堡來的,又是哪裏的明軍?”
問題太多,薩哈璘隻能迴答一個:“迴阿瑪,是兒子的海東青發現敵情,兒子派哨探去探查,迴來說數不清。
兒子隻好親自去打探……明軍隊伍前後望不到頭,至少有一萬多人……”
代善在屋子裏轉來轉去,嘴裏嘀咕的:“明軍這是要幹嘛?”
寧完我急得不行,後金人的腦子真是不拐彎,明軍這是擺明了,要南北夾擊沈陽的陣式,他還在問人家要幹嘛,作後金的謀臣,真是累啊。
他忍不住上前提醒到:“大貝勒容稟:明軍在南邊攻下遼陽,又在北邊向鎮北堡移動,這是要從南北兩個方向,圍攻沈陽啊,大貝勒快快拿主意吧。”
代善雖然不喜歡漢臣,但此時此刻,寧完我說的有理有據,他不得不信,望了一眼躺在床上,渾渾噩噩的皇太極,他隻好咬牙站了出來。
“薩哈璘,你去通知濟爾哈朗,要他趁明軍還沒站穩根腳,將敵人殺退,務必守住鎮北堡!
你專門負責打探敵情、往來傳遞消息,你去遼河套打探清楚,明軍究竟來了多少人?有多少騎兵?多少步兵?速速迴來報告!”
薩哈林領命而去。
阿巴泰主動請纓:“大貝勒,請允許小弟出城接應巴喇瑪……順便看看伊爾根和孩子們有沒有逃出來……”
代善點點頭,揮手讓禦醫退下,對阿巴泰道:“汗王病倒,阿敏被隔在朝鮮,濟爾哈朗鎮守北方邊牆……如今隻剩下你我三兄弟,七弟你要留下來,一起商量政事……
伊爾根和孩子們,你派博和讬去找找……”
阿巴泰隻好吩咐二兒子博和讬,出城去尋找女兒伊兒根,和三個外孫外孫女。
代善又對多爾袞道:“如今局勢危急,大汗病倒,十四弟不可再傷心頹廢,需振作起來,準備打大仗。”
多爾袞深吸一口氣,握緊雙拳道:“弟明白,但憑大貝勒吩咐。”
他沉吟片刻,道:“此次南下,我後金兵力損失慘重,連遼陽這樣的大城,李副將、巴喇瑪、莽古爾泰三支人馬加起來,一萬多人也抵擋不住明軍的攻勢……
所以,守城不是我後金的優勢,我後金的優勢,一向是野戰,有道是,後金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咱們應該集中兵力,與明軍在城外野戰,而不是躲在城裏,等明軍來攻城。”
代善思索片刻,點頭同意:“十四弟言之有理,當年皇阿瑪在赫圖阿拉,明軍五路來攻,皇阿瑪正是集中兵力,逐路擊破……薩爾湖一戰,消滅明軍無數,截獲糧草財物無數,一舉扭轉了明朝和後金之間的攻守態勢……
現在的處境,與皇阿瑪那時候,何其相似?咱們就應該學習皇阿瑪,管他明軍來幾路,管他有多少火器,咱們隻管集中精銳兵力,衝殺過去就行了……
七弟、十四弟,你二人下去集結好精銳騎兵,隨時出城迎戰明軍!
步兵和包衣、雜役,都要上城牆值守!”
二人臉色沉重,起身領命而去。
寧完我想上前勸代善,做好兩手準備,但代善不是皇太極,他的想法要是說出來,代善一氣之下,會不會砍了他?
他識趣地選擇了閉嘴。
……
與此同時,明軍前鋒大營。
曹文詔接到孫承宗的命令,率軍向東疾進,越過遼河套邊牆,穿過河套地,直奔鎮北堡。
他騎在馬上,望著前方茫茫雪原,對身邊的曹變蛟道:“天寒地凍的,我軍前進固然不容易,但後金人更不容易,他們的戰馬,就沒有我軍這種特製的馬蹄鐵……
天子親征,太後誓要收迴奴兒幹,你我叔侄有幸參與,正是太後給我們建功立業的機會,此去鎮北堡,務必一戰功成,不可有絲毫懈怠。”
曹變蛟內穿輕便的羊絨棉衣,外罩山紋甲,頭戴鳳翅盔,身後一件大紅披風,襯得他身姿挺拔,英武不凡,他在馬上躬身行禮道:“侄兒受教。”
曹文詔吩咐親隨:“去找斥候隊長來,問問離鎮北堡還有多遠?”
親隨正要前去,,就有探子來報:“將軍,前方十裏,發現後金騎兵正向我軍靠近!有近兩千人”
曹文詔舉起望遠鏡,入眼一片雪原,看不見敵蹤。
他眉頭一皺,下令道:“列園車陣,迎敵!”
行進的隊伍停下來,一輛輛大車首尾相連,靠外邊的擋板豎起來,很快形成三個巨大的車陣,將步兵和馱馬、騾子圍在中間。
騎兵在車陣外的左右列陣,步兵在檔板上架起火槍、一窩蜂,準備好震天雷,靜靜地等待著敵人的到來。
不一會兒,大地震動,濟爾哈朗領兵來到。
濟爾哈朗與阿敏兄弟,是老酋努爾哈赤的侄子,他們的阿瑪舒爾哈齊,被老酋打壓囚禁,兄弟倆是跟著努樂哈赤長大的。
兄弟二人在後金政權中,極為低調,阿敏被派往朝鮮後,濟爾哈朗也被安排到遼北邊牆一線防守。
這本來是閑得蛋疼的一件差事,明軍根本打不過大淩河,北邊的科爾沁諸部,四前年與後金一起入關,族中青壯十不存一,還要依附後金的保護。
他唯一要防的,就是察罕浩特林丹汗,但林丹汗忙著征服漠北草原,隻要後金不打他,他是不敢惹後金的。
濟爾哈朗進山狩獵,下河抓魚,玩得好不快樂。
誰知道天寒地凍的,明軍突然就出現在遼河套地區了呢?可把濟爾哈朗嚇得不輕,連忙領兵出來迎戰。
他要是讓明軍越過了邊牆,就成了後金的罪人,皇太極絕對饒不了他,連哥哥阿敏,都要受到牽連。
濟爾哈朗沒有隨皇太極南下,沒見過明軍擺的這種車陣,但後金從來不管明軍用什麽陣式,衝就完了!
衝到車陣前,拋射一輪羽箭,找到車陣薄弱的地方,提馬衝進陣裏,砍就完了!
於是他舉起大刀,指揮著騎兵衝向車陣……
結局不言而喻,他們在五百步外,先遭到一窩蜂的攢射,衝到三百步,白甲兵可以射出重箭的距離,又被火槍收割,最後衝到一百步以內的人馬,享受了震天雷的無情洗禮,鮮紅的血灑在雪白的大地上,冷豔得刺骨。
更別說轉向的戰馬,蹄子打滑,重重摔倒,將背上的騎士,拋出去老遠。
這仗怎麽打?隻衝了一輪,他就損失了近百人馬,明軍車陣卻巋然不動,靜靜地伏臥在雪原上,如一頭蟄伏的猛虎。
濟爾哈朗沒有退路,隻得再組織隊伍衝鋒。
結局比前一輪更慘,死傷的人馬橫在地上,阻擋了這一輪衝陣的速度,明軍隻用火槍和震天雷,就給他造成了兩百多人馬的傷亡。
濟爾哈朗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他果斷地舉起令旗,命令全軍後撤,退迴鎮北堡,依靠堡牆阻攔明軍。
曹文詔在車陣裏,見後金軍逃跑,他擂起戰鼓,命令兩側的騎兵,追擊敵人。
曹變蛟早就忍不住了,聽到追擊的命令,他一馬當先衝了出去,明軍騎兵如潮水般湧出,死死咬在敵軍後麵,喊殺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震天動地。
濟爾哈朗狼狽地逃迴鎮北堡,一路上,滑倒摔死摔傷的人馬,比死在明軍槍炮下的人馬還多。
他手下一千八百多精銳甲兵,一戰就損失了四成!
他逃進鎮北堡,一麵下令死守,一麵派人,往沈陽城搬救兵。
廳內眾人亂作一團,親衛上前,將皇太極抬到內室床上,不多時,禦醫匆匆趕來,還是皇太極出征時,帶在身邊的那位漢人醫生,他知道皇太極這是暈眩病,受到驚嚇或驚喜時,最容易發病。
他熟練地取出銀針,為皇太極放血治療,低聲對代善道:“大汗急火攻心,需靜養,切不可再受刺激。”
皇太極躺在床上,虛弱地對代善道:“軍情緊急,本王將政事,委托給大貝勒……”
事關後金存亡,代善也不再推脫,他問薩哈璘:“到底有多少明軍?他們從哪裏來的?不是說祖大壽在遼陽嗎?鎮北堡來的,又是哪裏的明軍?”
問題太多,薩哈璘隻能迴答一個:“迴阿瑪,是兒子的海東青發現敵情,兒子派哨探去探查,迴來說數不清。
兒子隻好親自去打探……明軍隊伍前後望不到頭,至少有一萬多人……”
代善在屋子裏轉來轉去,嘴裏嘀咕的:“明軍這是要幹嘛?”
寧完我急得不行,後金人的腦子真是不拐彎,明軍這是擺明了,要南北夾擊沈陽的陣式,他還在問人家要幹嘛,作後金的謀臣,真是累啊。
他忍不住上前提醒到:“大貝勒容稟:明軍在南邊攻下遼陽,又在北邊向鎮北堡移動,這是要從南北兩個方向,圍攻沈陽啊,大貝勒快快拿主意吧。”
代善雖然不喜歡漢臣,但此時此刻,寧完我說的有理有據,他不得不信,望了一眼躺在床上,渾渾噩噩的皇太極,他隻好咬牙站了出來。
“薩哈璘,你去通知濟爾哈朗,要他趁明軍還沒站穩根腳,將敵人殺退,務必守住鎮北堡!
你專門負責打探敵情、往來傳遞消息,你去遼河套打探清楚,明軍究竟來了多少人?有多少騎兵?多少步兵?速速迴來報告!”
薩哈林領命而去。
阿巴泰主動請纓:“大貝勒,請允許小弟出城接應巴喇瑪……順便看看伊爾根和孩子們有沒有逃出來……”
代善點點頭,揮手讓禦醫退下,對阿巴泰道:“汗王病倒,阿敏被隔在朝鮮,濟爾哈朗鎮守北方邊牆……如今隻剩下你我三兄弟,七弟你要留下來,一起商量政事……
伊爾根和孩子們,你派博和讬去找找……”
阿巴泰隻好吩咐二兒子博和讬,出城去尋找女兒伊兒根,和三個外孫外孫女。
代善又對多爾袞道:“如今局勢危急,大汗病倒,十四弟不可再傷心頹廢,需振作起來,準備打大仗。”
多爾袞深吸一口氣,握緊雙拳道:“弟明白,但憑大貝勒吩咐。”
他沉吟片刻,道:“此次南下,我後金兵力損失慘重,連遼陽這樣的大城,李副將、巴喇瑪、莽古爾泰三支人馬加起來,一萬多人也抵擋不住明軍的攻勢……
所以,守城不是我後金的優勢,我後金的優勢,一向是野戰,有道是,後金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咱們應該集中兵力,與明軍在城外野戰,而不是躲在城裏,等明軍來攻城。”
代善思索片刻,點頭同意:“十四弟言之有理,當年皇阿瑪在赫圖阿拉,明軍五路來攻,皇阿瑪正是集中兵力,逐路擊破……薩爾湖一戰,消滅明軍無數,截獲糧草財物無數,一舉扭轉了明朝和後金之間的攻守態勢……
現在的處境,與皇阿瑪那時候,何其相似?咱們就應該學習皇阿瑪,管他明軍來幾路,管他有多少火器,咱們隻管集中精銳兵力,衝殺過去就行了……
七弟、十四弟,你二人下去集結好精銳騎兵,隨時出城迎戰明軍!
步兵和包衣、雜役,都要上城牆值守!”
二人臉色沉重,起身領命而去。
寧完我想上前勸代善,做好兩手準備,但代善不是皇太極,他的想法要是說出來,代善一氣之下,會不會砍了他?
他識趣地選擇了閉嘴。
……
與此同時,明軍前鋒大營。
曹文詔接到孫承宗的命令,率軍向東疾進,越過遼河套邊牆,穿過河套地,直奔鎮北堡。
他騎在馬上,望著前方茫茫雪原,對身邊的曹變蛟道:“天寒地凍的,我軍前進固然不容易,但後金人更不容易,他們的戰馬,就沒有我軍這種特製的馬蹄鐵……
天子親征,太後誓要收迴奴兒幹,你我叔侄有幸參與,正是太後給我們建功立業的機會,此去鎮北堡,務必一戰功成,不可有絲毫懈怠。”
曹變蛟內穿輕便的羊絨棉衣,外罩山紋甲,頭戴鳳翅盔,身後一件大紅披風,襯得他身姿挺拔,英武不凡,他在馬上躬身行禮道:“侄兒受教。”
曹文詔吩咐親隨:“去找斥候隊長來,問問離鎮北堡還有多遠?”
親隨正要前去,,就有探子來報:“將軍,前方十裏,發現後金騎兵正向我軍靠近!有近兩千人”
曹文詔舉起望遠鏡,入眼一片雪原,看不見敵蹤。
他眉頭一皺,下令道:“列園車陣,迎敵!”
行進的隊伍停下來,一輛輛大車首尾相連,靠外邊的擋板豎起來,很快形成三個巨大的車陣,將步兵和馱馬、騾子圍在中間。
騎兵在車陣外的左右列陣,步兵在檔板上架起火槍、一窩蜂,準備好震天雷,靜靜地等待著敵人的到來。
不一會兒,大地震動,濟爾哈朗領兵來到。
濟爾哈朗與阿敏兄弟,是老酋努爾哈赤的侄子,他們的阿瑪舒爾哈齊,被老酋打壓囚禁,兄弟倆是跟著努樂哈赤長大的。
兄弟二人在後金政權中,極為低調,阿敏被派往朝鮮後,濟爾哈朗也被安排到遼北邊牆一線防守。
這本來是閑得蛋疼的一件差事,明軍根本打不過大淩河,北邊的科爾沁諸部,四前年與後金一起入關,族中青壯十不存一,還要依附後金的保護。
他唯一要防的,就是察罕浩特林丹汗,但林丹汗忙著征服漠北草原,隻要後金不打他,他是不敢惹後金的。
濟爾哈朗進山狩獵,下河抓魚,玩得好不快樂。
誰知道天寒地凍的,明軍突然就出現在遼河套地區了呢?可把濟爾哈朗嚇得不輕,連忙領兵出來迎戰。
他要是讓明軍越過了邊牆,就成了後金的罪人,皇太極絕對饒不了他,連哥哥阿敏,都要受到牽連。
濟爾哈朗沒有隨皇太極南下,沒見過明軍擺的這種車陣,但後金從來不管明軍用什麽陣式,衝就完了!
衝到車陣前,拋射一輪羽箭,找到車陣薄弱的地方,提馬衝進陣裏,砍就完了!
於是他舉起大刀,指揮著騎兵衝向車陣……
結局不言而喻,他們在五百步外,先遭到一窩蜂的攢射,衝到三百步,白甲兵可以射出重箭的距離,又被火槍收割,最後衝到一百步以內的人馬,享受了震天雷的無情洗禮,鮮紅的血灑在雪白的大地上,冷豔得刺骨。
更別說轉向的戰馬,蹄子打滑,重重摔倒,將背上的騎士,拋出去老遠。
這仗怎麽打?隻衝了一輪,他就損失了近百人馬,明軍車陣卻巋然不動,靜靜地伏臥在雪原上,如一頭蟄伏的猛虎。
濟爾哈朗沒有退路,隻得再組織隊伍衝鋒。
結局比前一輪更慘,死傷的人馬橫在地上,阻擋了這一輪衝陣的速度,明軍隻用火槍和震天雷,就給他造成了兩百多人馬的傷亡。
濟爾哈朗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他果斷地舉起令旗,命令全軍後撤,退迴鎮北堡,依靠堡牆阻攔明軍。
曹文詔在車陣裏,見後金軍逃跑,他擂起戰鼓,命令兩側的騎兵,追擊敵人。
曹變蛟早就忍不住了,聽到追擊的命令,他一馬當先衝了出去,明軍騎兵如潮水般湧出,死死咬在敵軍後麵,喊殺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震天動地。
濟爾哈朗狼狽地逃迴鎮北堡,一路上,滑倒摔死摔傷的人馬,比死在明軍槍炮下的人馬還多。
他手下一千八百多精銳甲兵,一戰就損失了四成!
他逃進鎮北堡,一麵下令死守,一麵派人,往沈陽城搬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