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遼東鎮軍善守城,不善野戰,祖大壽在優勢兵力,優勢火力的情況下,沒有狠追巴喇瑪。


    他隻要派祖大弼緊咬著巴喇瑪,李永芳絕不敢打開城門,那麽,他就有機會將這支後金兵,消滅在野外。


    可他放棄了追擊,采取穩打穩紮,步步推進的戰法,越靠近遼陽,越謹慎,前軍與中軍相隔十裏,互相唿應著前進。


    深得孫承宗步步為營的精髓。


    而南邊的毛文龍,顯然比祖大壽激進,率領手下的幾員猛將,已經拿下了耀州堡和海州城,正在往鞍山推進。


    李永芳聽說丟了耀州和海州,連忙派兒子李巴顏領兵來救,李巴顏在鞍山城外,就遇到毛文龍的前鋒將軍張燾,兩支漢人軍隊,當場廝殺起來。


    李巴顏手下的漢人士兵,跟著李氏父子,在後金受夠了冷眼,前兩天又被莽古爾泰的軍隊肆意打劫,他們被搶走的財貨,連將軍李永芳也拿不迴來,漢人士兵們,恨死了後金人。


    李巴顏的家丁隊長李十七,前兩天被後金人衝進家裏,搶走家裏的一頭牛和三隻羊,還有過冬的糧食,連灶房裏的菜刀和鐵鍋,也被搶走。


    李十七哭訴到李巴顏麵前,李巴顏也無能為力,隻從軍中補給他家一隻鐵鍋,兩石麥子,並承諾明年開春後,給他家十畝地作為補償,這才安撫住李十七。


    李十七根本不願意為後金賣命,舉著長槍,隨主將衝殺了兩個迴合後,見明軍火力兇猛,士兵死傷無算,他對李巴顏道:


    “公子,五阿哥都不是明軍的對手,咱們也別跟明軍硬拚了,保存實力要緊,大帥手裏要是沒兵,還不得被人欺負死?撤吧。”


    兩個迴合下來,李巴顏也知道自己不是明軍的對手,忙撥轉馬頭,望北而逃。


    張燾率部在後麵緊追不舍,一邊追,一邊發射信號彈,方圓五十裏內,還有陳其時和尚可喜的兩支騎兵,兩人見到信號彈,也率隊追了過來。


    三支騎兵,五千多人,拉成一條五六裏寬的長線,追得李巴顏恨不得胯下的馬兒再生出四條腿來。


    到鞍山堡城外,守城的牛錄額真,不敢開門放他進來,他隻得繞過鞍山城,繼續北逃。


    …………………………


    再說小皇帝平安,出了山海關,不幾日到了寧遠,這一次,袁崇煥早從朝廷的命令裏,知道天子禦駕親征的事,他剛送走前鋒將軍曹文詔,就急急忙忙安排接駕事宜。


    這次來的不僅有天子,還有他的伯樂加恩師孫承宗,冒著大風雪,親自在寧遠城南五十裏處,守了兩天,終於等到天子禦駕。


    小皇帝看起來,比三個月前更穩重,小小年紀,就學會了喜怒不形於色,讓人猜不透他心裏的想法。


    大軍在寧遠城外駐紮,袁崇煥獻上五十頭牛,三千頭羊,魚肉蝦蟹等海產無數,來犒勞大軍。


    孫承宗的中軍大帳裏,平安、孫承宗、滿桂、袁崇煥,正在涮著羊肉鍋子,邊吃邊聊,氣氛十分融洽。


    法安大師坐在帳門口,他吃素,桌子上全是素菜,別小看這桌素菜,價值可比牛羊魚肉貴多了,大冬天的,找到這些青菜,還真不容易。


    正熱鬧間,帳外士兵通報,有前線的戰況送來。


    “念!”孫承宗停下碗筷下令道。


    “曹文詔報告:‘前鋒軍,已經按預定時間,到達廣寧中左屯衛,正等待指揮部的命令’……


    東江鎮消息:毛文龍率軍收複耀州堡,海州衛,正在圍攻鞍山堡城……”


    袁崇煥急了,打斷來人的話問:“有遼東軍的消息麽?”


    他今日一日都陪在天子身邊,沒收到祖大壽的消息。


    來人衝他一拱手道:“迴大人,有的:遼東鎮前鋒將軍祖大壽,正率軍圍攻遼陽……”


    袁崇煥心裏那個難受勁兒,就別提了,他是都督,毛文龍隻是一個總兵。朝廷對遼東鎮的投入,比東江鎮多了不知多少倍。


    現在,東江鎮不僅抵擋住了皇太極的南下大軍,還攻城掠地,在小皇帝麵前,立了頭功。


    他的遼東鎮呢,祖大壽卻連一個遼陽也沒有攻下來,讓他如何在小皇帝麵前吹牛?


    哪知小皇帝並不計較,隻見他拍著桌子道:“好!遼東鎮和東江鎮為大軍掃清了障礙,當記頭功!”


    孫承宗看出袁崇煥有尷尬,出麵替他解圍道:“祖總兵在三岔河,遇到後金大軍阻攔,如今推進到遼陽城下,實屬不易。”


    平安點點頭,表麵上一派平和,心裏自然將遼東鎮與東江鎮,放在天平上稱了一稱,越對比,越覺得母後說得有道理。


    母後曾經對他說:“遼東鎮是舊式的明軍,將領們習慣養家丁,其他大部分的士兵,糧餉不足,訓練不足,所以上戰場時,真正的戰力,隻有少數家丁,這樣的軍隊,如何打得過野蠻的後金人?


    而東江鎮不同,是法安大師親自帶著銀子,協助毛文龍募集青壯組建的東江鎮兵,建軍之初,就是全員皆戰兵,將領隻有親衛,沒有家丁,所以東江鎮的戰力,肯定比遼東鎮的戰力更強……”


    如今看來,果然如此,看來,此戰之後,遼東鎮以至九邊的邊軍,都得改一改養家丁這個陋習了。


    孫承宗揮揮手,讓報信之人出去,他對親衛道:“去請茅讚畫。”


    大明軍事學院山長茅元儀,在天啟年間,孫承宗督師遼東時,就跟隨在他身邊做讚畫,此次被太後特旨,又跟隨孫承宗東征,同樣做讚畫。


    茅元儀來到時,大帳裏已經收起涮鍋,擺上了清茶,開始討論前線戰事。


    茅元儀雖然學富五車,卻沒有功名,被特聘為大明軍事學院山長,加詹事府右諭德銜,從五品,以他秀才的身份,已經是逾矩,但他編著了一本《武備誌》,一部百科全書式的綜合性兵書,憑這部書,朝堂上無人敢對太後的特旨置喙。


    孫承宗將剛得到的消息,告訴了茅元儀,然後問他:“本官原來計劃,大軍走西平堡,過三岔河,先攻遼陽,再北上進攻沈陽,現在,遼陽已經被祖大壽圍住,本官正在考慮要不要派兵,協助他拿下遼陽……”


    茅元儀還正在思索,袁崇煥搶先答道:“請首輔放心,祖大壽帶著六門二號火炮,八門三號火炮,還有新式震天雷,攻下遼陽應該沒有問題……”


    遼東鎮要是連一座城也攻不下來,他還有什麽臉麵繼續做這個遼東督師?


    茅元儀與袁崇煥同在孫承宗麾下共過事,他十分清楚袁崇煥的心情,但他也不敢保證,祖大壽能攻下遼陽來,他要怎麽建議才好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並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