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十九,晨光初破曉,紫禁城內外已是一片肅穆。


    大明天子朱慈煌,身著一襲龍袍外罩武弁服,立於皇極殿前,麵向天地,神色莊重。


    文武大臣分列兩班,他們頭戴梁冠,身穿赤羅衣——這是大明官員的禮服,今日陪皇帝祭祀天地社稷,誓師出征。


    殿前廣場上,旌旗獵獵,鼓聲低沉,一萬內操軍整裝待發,他們是天子親軍,負責護衛天子的安全。


    前一日,皇帝已派遣信王往天壇,惠王往太廟、桂王往地壇,代為祭祀天地宗廟,隻待今日誓師。


    “朕,大明第十六代天子朱慈煌,今日親率大軍,東征後金,以複我河山,保我百姓。先祖之靈在上,望賜朕以智慧與勇氣,佑我大明將士,旗開得勝,凱旋而歸……”


    “維大明開平五年,歲在乙酉,……皇帝若曰:朕聞天生蒸民,樹之司牧,所以保世滋大,莫不由此……


    朕承祖宗之業,撫臨億兆,夙夜憂勤,……朕欲親征,蕩平寇仇,恢複疆土,以安百姓……神其鑒之!”


    虧他十歲年紀,硬是將一篇近兩千字的誓詞,字正腔圓地朗讀出來,不愧是天家龍種,稟賦異於常人。


    朱慈煌環視四周,高聲宣布:“今日,朕與爾等同赴國難,率軍東征。願我大明將士,英勇無畏,誓死殺敵,以報家國!”


    內操軍將士舉起火槍,高唿:“萬歲!萬歲!萬萬歲!”


    言罷,朱慈煌步下奉天殿,登上禦輦,大軍轟然啟程,馬蹄聲、腳步聲交織在一起,如洪流一般出了午門,沿東長安街,向朝陽門進發。


    他要在朝陽門外,與總指揮孫承宗匯合,率大軍東征。


    沿途百姓紛紛走出家門,跪拜相送,他們的眼中,滿是對土地的渴望,對天子的敬仰和對勝利的期盼。


    大軍行至城外,朱慈煌再次停下腳步,麵向山川、河流、嶽鎮、海瀆諸神,舉行了一場簡短的祭祀儀式,這是天子出征,應有的儀式。


    張薔尊重傳統,讓平安按規矩來,讓懿安太後安心,也讓朝中文武安心,更讓大明百姓安心。


    此次,因行軍緊迫,祭品僅為酒與肉幹,但朱慈煌的誠意卻絲毫未減。他手持酒杯,高聲誦讀祭文:


    “朕聞嶽鎮海瀆,皆天地之英靈,國家之佑助。今朕親征……神其鑒之,顯靈助順,俾我師行,所向克捷,賊寇蕩平,國家安寧……神其享之!”


    ………………………………


    不幾日,大軍到達山海關,關外千裏冰封,大地一片雪白,官道上的冰雪,經過大軍碾壓,變成六七寸厚的堅冰,光滑如鏡,人馬難行。


    大軍在關內紮營修整,中軍總兵官滿桂的帥帳,和前線總指揮孫承宗的營帳,左右拱衛著天子朱慈煌的大帳。


    四名小伴讀今次沒來,上次是出京體驗,這一次,是正正經經地帶兵打仗,四人太小,沒資格跟來。


    沒有小夥伴,平安隻能將精力,集中到政事上來。


    遼東巡撫畢自肅,前來匯報情況,平安親自走到孫承宗的大帳裏:“朕將前線諸事,盡托於孫師傅,畢愛卿請到孫師傅帳裏議事。”


    滿桂也來到孫承宗的大帳,聆聽畢自肅的匯報。


    “兩萬匹戰馬,和一萬五千頭騾子和馱馬,要全部更換馬蹄鐵。”畢自肅說完,呈上一個馬蹄鐵,“這是工部新打製的馬蹄鐵,專門用於馬匹在冰雪地麵行走……”


    平安有十幾匹好馬,他接過馬蹄鐵一看,見上麵的防滑花紋,改成了粗礦的鐵釘,這種設計,抓地更牢靠。


    “雪橇車準備得如何了?”白發蒼蒼的孫承宗,身材高大硬爽,即使穿著文官服飾,也不怒自威。


    “已經準備好,下官正要來請求閣老,何時派人來領取?”


    孫承宗向滿桂一指,道:“請滿總兵派後勤官去領取,沒有這個雪橇車,大軍在關外寸步難行啊。”


    又對平安道:“內操軍也有,請方公公派人去領取。”


    平安很好奇,要去看看這個“雪橇車”是什麽樣子,又是如何運兵的,畢自肅隻好親自為他帶路。


    方正化領著一隊護衛,全副武裝地跟在左右,滿桂不放心,也跟了出去。


    “倉庫人多眼雜,”畢自肅道,“還請陛下到校場,臣讓人在那裏為陛下演示。”


    平安從善如流,帶著人去了校場。


    不一會,隻見一匹馬兒,拉著一駕大車前來,大車上,載著糧食、草束、槍支彈藥,還有十個士兵!


    平安驚訝地發現,那馬車,居然沒有輪子,隻有兩根長長的木方,支撐在車箱下,前後兩端翹起,在冰雪地麵,飛快地滑行。


    大車在平安麵前停下,車上的軍士,齊齊跳下車,跪在地上行禮,平安忙讓他們起來,他對畢自肅道:“冰雪地太冷,以後將士們見朕,隻行抱拳禮!”


    十幾人起身,雙手抱拳行禮:“謝陛下!”


    禮畢,平安好奇地上前查看那兩根粗大的木方:“這是何物?”


    畢自肅解釋道:“迴陛下,這工部前兩年,為遼東軍打造的雪橇車,專門用於冰雪地裏行走,比四輪馬車快。”


    “車上載貨幾何?”平安指著車上裝著的貨品問,如果是四個輪子的大馬車,可以載重兩千斤,這輛車的載重,明顯不止,單是那十個士兵,體重加起來,足足有一千二三,還裝了那麽多的貨物。


    “迴陛下,足有三千多斤……”畢自肅拱手道。


    滿桂在遼東待過,他感歎道:“兩根木條,竟能拉動這麽多貨,有了這雪橇車,大軍再也不怕糧草供應不上了。”


    畢自肅吩咐士兵,將車上的貨物缷下來,他解釋道:“其實不止兩根木條,在木條上麵,還安裝著一架平板車箱,貨物就堆在平板車箱上……”


    果然,貨物缷下後,露出了底部的車箱,隻用幾十根木條,並排釘在一起,十分簡陋,這樣的車子,在山野裏砍幾棵樹也能製作,十分方便。


    “大禹治水,在泥地裏使用木橇,”平安對滿桂道,“這雪橇,就是由大禹的木橇演化而來的吧?還真是巧思!”


    滿桂再是武將,他也知道上古時期的堯舜禹三帝,想想陛下說的有道理,又感慨道:“陛下真是博學廣聞,一下子就看出這雪橇車的來曆。”


    畢自嚴暗想:“雖然是大禹時期傳下來的,但直到兩年前,工部才製定了雪橇車的標準尺寸,發到遼東來製作,以前怎麽無人想起來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並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