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雖然敗逃,但他製定的分兵南進的計策,卻十分有效。
他本來想搶下太平山這個高地,方便居高了望,誰知竟意外圍住了大明的小皇帝,雖然沒有捉住小皇帝,卻成功地吸引了,毛文龍分配到蓋州到鹿島一線防守的幾支明軍。
陳其時和張燾來救駕,防區空虛,竟被莽古爾泰和多爾袞兩支騎兵,穿過防區,衝進了遼南。
隻有尚可喜的軍隊,趕來救駕時,正遇上碩托的隊伍,兩軍當即展開對衝,互有傷亡,最後,碩托領軍向東撤退。
尚可喜急著去救駕,也沒有狠追,讓他走掉了。
自此,後金軍藏身在東部山林裏,不時地出山劫掠遼南的移民村莊,搶奪新收的秋糧,擄掠人畜,搜刮鐵器製品……攪得遼南雞犬不寧。
連皇太極,也從山林裏,輾轉南下,十幾日後,出現在蓋州到永寧之間的平原上。
毛文龍堅守蓋州,手下陳繼盛、張燾、陳其時、尚可喜,各領大軍,與後金軍隊在蓋州以南的平原和山林裏,捉起了迷藏,展開了追逐戰。
新任的遼南兵備道楊嗣昌,一到任,便急於下到各縣去組織防禦,臨行前,帶著何可綱,前往毛文龍的豪宅,向小皇帝辭行。
小皇帝當時就囑咐他:“太後讓朕給楊愛卿捎句話……太後說,‘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楊愛卿在後方的所有行動,當以此言為指導方針。”
離開蓋州後,他就馬不停蹄地奔走於永寧、複州、金州的各個移民村。
一路南來,他發現複墾的土地,大都種著紅薯、土豆、玉米等新作物,但種得最多的,還是小麥、黑豆、高粱等傳統作物,有的已經收獲歸倉,有的正在收割,還有的,正在進入成熟期。
難怪後金要選擇這個時候,來遼南打草穀。
遼南的移民,有的是逃到海島的遼東難民,有的是從大明內地,千辛萬苦地遷移過來的,他們辛勤開墾的土地,豐收在望,卻又來了強盜。
這時候讓他們離開家園再次逃亡,別說移民舍不得,楊嗣昌望著這豐收的田野,心裏也舍不得。
想著太後“存人失地”的囑咐,他不得不硬起心腸,派人到各個移民村張貼告示,勸說村民進縣城避難。
所幸遼南新設的三個縣,縣城修得寬大,城牆用夯土築成,外麵砌了一層堅硬的水泥磚,大刀砍上去,隻留下一排白印,更別說遠處射過來的羽箭了。
與何可綱商量後,他製定了“堅壁清野”的戰略,上報蓋州城裏的小皇帝,平安批了個“準”字,又批示道:“糧食寶貴,不見敵蹤,不可放火燒糧!”
楊嗣昌明白小皇帝的意思:後金的騎兵,不可能跑遍遼南的所有角落,沒必要將田裏的莊稼,一把火全燒掉……
這一日,他來到金州北麵的東周村,迎出來的裏正,卻姓朱,帶路的金州縣衙的衙役向他解釋:“迴大人,這東周村和西周村,是從河南遷來的周藩宗室……不過他們如今已是平民身份,跟大明百姓一樣,可以從事士農工商各業……”
裏正是個年近三十的漢子,上前施禮道:“草民朱逢煜,見過大人。”
再是平頭百姓,也是皇家宗親,楊嗣昌不好讓他跪下磕頭,忙攙起他道:“朱裏正,想必你們已經看過告示了,為何遲遲不願動身去縣城避難?”
朱逢煜抬眼望向莊子外連綿的高粱地,歎著氣道:“族人忙了一年,這麽好的莊稼,舍不得離開。”
衙役上前嗬斥道:“要錢不要命!是莊稼重要還是人命重要?命都沒了,再多莊稼有什麽用?”
楊嗣昌也道:“朱裏正,你也是讀過書的人,豈不知莊稼沒了,明年還可以再種,人沒了,就一切都沒了的道理?
快快召集村民,本官與你一起,勸說大家,暫時搬到城裏,等毛總兵打跑了女真人,再迴來不遲。”
朱逢煜巴不得這位朝廷官員,來幫他勸說族人,當即讓一個弟弟,跑到村子中間的大柳樹下敲鍾,自己也陪著楊嗣昌一行,往大柳樹下走去。
東周村的村民,早從告示上,了解到女真人來遼南搶掠的消息,一聽到鍾聲,都以為女真人來了,女人孩子們忙找地方躲藏。
女人哭喊道:“讓你進城進城,偏不聽,這下好了,大家一起死。”
男人心裏也後悔,但此時不是吵架的時候,忙拿起鐵鍬,向村子中間的廣場上湧去。
一時間,村子裏雞飛狗跳起來。
男人們跑到大柳樹下,見是來了朝廷官員,不是女真人來犯,剛鬆了一口氣,就見一匹快馬,從村子外衝了進來,馬上坐著一位穿鴛鴦戰襖的明軍。
眾人的心,又提了起來。
“報……”那軍士不待馬兒停穩,就翻身下馬,單膝跪地,大聲稟報道,“東邊十裏外,發現一支後金騎兵,有三百多騎,正往東周村方向而來。”
嘩,上百名老少男子,全都嚇得驚慌失措,有的起身就往家跑,有的直接坐到了地上,還有人哇地大哭起來:“……我說去縣城,你們死活不去……一族的人,都被你們害死了……哇……”
這些人,幾年前還是養尊處優的大明宗室,雖然窮困潦倒,卻沒有生命危險,生死之際,其外強中幹的本性就暴露出來了。
楊嗣昌也顧不上其他,忙對朱逢煜道:“快快安排村民,向南撤離,撤到金州城裏去!”
朱逢煜跳上一塊大石,高喊道:“各位家主聽好了,帶上家人,從村子西邊的小路,往南逃命,家裏的東西,先不要管了……”
他還沒喊完話,人都跑光了,隻剩下他弟弟還站在那裏。
朱逢煜跳下來,問他弟弟:“你怎麽還不迴去?”
他弟弟道:“哥,要不要去通知西周村?”
當初朱逢煜的老子,是他們這一宗的宗主,因為反對宗室改革,被吳三桂一槍擊斃,這一支宗親,也被迫遷移到遼南來墾荒。
西周村的族人,記恨宗主給他們惹了禍,與他們這一支,一路上吵吵鬧鬧,矛盾不斷,一到地方,朱逢煜就果斷地分了宗,一支大宗分為兩宗,分別居住在東周村和西周村。
這個關鍵時刻,朱逢煜的弟弟還掛念著西周村,讓他心裏很羞愧,畢竟是血濃於水的族人,他卻沒想起這一茬來。
“去,你快去!”他說,“家裏有我呢,如果女真人來了,你不要迴來,直接去縣城找我們!”
朱家老二聽了,拔腿就往西村跑去,朱逢煜又喊道:“迴去牽頭騾子!十好幾裏地呢。”
遼南地廣人稀,西周村離東周村,有十五裏地遠。
二人說話間,楊嗣昌已經帶著隨從,來到村子東邊一裏外的大路上,這是一條貫通南北的水泥路,也新修的官道。
何可綱去了複州衛所,此時領兵護衛楊嗣昌的,是一名叫胡安的百戶,他正領著一百一十人的隊伍,守在官道邊。
楊嗣昌騎在馬上,舉起望遠鏡向遠處了望,見東邊一團黃色的煙塵,正向著東周村方向滾滾而來。
“大人,怎麽辦?咱們要不要去金州衛,與何總兵匯合?”
他本來想搶下太平山這個高地,方便居高了望,誰知竟意外圍住了大明的小皇帝,雖然沒有捉住小皇帝,卻成功地吸引了,毛文龍分配到蓋州到鹿島一線防守的幾支明軍。
陳其時和張燾來救駕,防區空虛,竟被莽古爾泰和多爾袞兩支騎兵,穿過防區,衝進了遼南。
隻有尚可喜的軍隊,趕來救駕時,正遇上碩托的隊伍,兩軍當即展開對衝,互有傷亡,最後,碩托領軍向東撤退。
尚可喜急著去救駕,也沒有狠追,讓他走掉了。
自此,後金軍藏身在東部山林裏,不時地出山劫掠遼南的移民村莊,搶奪新收的秋糧,擄掠人畜,搜刮鐵器製品……攪得遼南雞犬不寧。
連皇太極,也從山林裏,輾轉南下,十幾日後,出現在蓋州到永寧之間的平原上。
毛文龍堅守蓋州,手下陳繼盛、張燾、陳其時、尚可喜,各領大軍,與後金軍隊在蓋州以南的平原和山林裏,捉起了迷藏,展開了追逐戰。
新任的遼南兵備道楊嗣昌,一到任,便急於下到各縣去組織防禦,臨行前,帶著何可綱,前往毛文龍的豪宅,向小皇帝辭行。
小皇帝當時就囑咐他:“太後讓朕給楊愛卿捎句話……太後說,‘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楊愛卿在後方的所有行動,當以此言為指導方針。”
離開蓋州後,他就馬不停蹄地奔走於永寧、複州、金州的各個移民村。
一路南來,他發現複墾的土地,大都種著紅薯、土豆、玉米等新作物,但種得最多的,還是小麥、黑豆、高粱等傳統作物,有的已經收獲歸倉,有的正在收割,還有的,正在進入成熟期。
難怪後金要選擇這個時候,來遼南打草穀。
遼南的移民,有的是逃到海島的遼東難民,有的是從大明內地,千辛萬苦地遷移過來的,他們辛勤開墾的土地,豐收在望,卻又來了強盜。
這時候讓他們離開家園再次逃亡,別說移民舍不得,楊嗣昌望著這豐收的田野,心裏也舍不得。
想著太後“存人失地”的囑咐,他不得不硬起心腸,派人到各個移民村張貼告示,勸說村民進縣城避難。
所幸遼南新設的三個縣,縣城修得寬大,城牆用夯土築成,外麵砌了一層堅硬的水泥磚,大刀砍上去,隻留下一排白印,更別說遠處射過來的羽箭了。
與何可綱商量後,他製定了“堅壁清野”的戰略,上報蓋州城裏的小皇帝,平安批了個“準”字,又批示道:“糧食寶貴,不見敵蹤,不可放火燒糧!”
楊嗣昌明白小皇帝的意思:後金的騎兵,不可能跑遍遼南的所有角落,沒必要將田裏的莊稼,一把火全燒掉……
這一日,他來到金州北麵的東周村,迎出來的裏正,卻姓朱,帶路的金州縣衙的衙役向他解釋:“迴大人,這東周村和西周村,是從河南遷來的周藩宗室……不過他們如今已是平民身份,跟大明百姓一樣,可以從事士農工商各業……”
裏正是個年近三十的漢子,上前施禮道:“草民朱逢煜,見過大人。”
再是平頭百姓,也是皇家宗親,楊嗣昌不好讓他跪下磕頭,忙攙起他道:“朱裏正,想必你們已經看過告示了,為何遲遲不願動身去縣城避難?”
朱逢煜抬眼望向莊子外連綿的高粱地,歎著氣道:“族人忙了一年,這麽好的莊稼,舍不得離開。”
衙役上前嗬斥道:“要錢不要命!是莊稼重要還是人命重要?命都沒了,再多莊稼有什麽用?”
楊嗣昌也道:“朱裏正,你也是讀過書的人,豈不知莊稼沒了,明年還可以再種,人沒了,就一切都沒了的道理?
快快召集村民,本官與你一起,勸說大家,暫時搬到城裏,等毛總兵打跑了女真人,再迴來不遲。”
朱逢煜巴不得這位朝廷官員,來幫他勸說族人,當即讓一個弟弟,跑到村子中間的大柳樹下敲鍾,自己也陪著楊嗣昌一行,往大柳樹下走去。
東周村的村民,早從告示上,了解到女真人來遼南搶掠的消息,一聽到鍾聲,都以為女真人來了,女人孩子們忙找地方躲藏。
女人哭喊道:“讓你進城進城,偏不聽,這下好了,大家一起死。”
男人心裏也後悔,但此時不是吵架的時候,忙拿起鐵鍬,向村子中間的廣場上湧去。
一時間,村子裏雞飛狗跳起來。
男人們跑到大柳樹下,見是來了朝廷官員,不是女真人來犯,剛鬆了一口氣,就見一匹快馬,從村子外衝了進來,馬上坐著一位穿鴛鴦戰襖的明軍。
眾人的心,又提了起來。
“報……”那軍士不待馬兒停穩,就翻身下馬,單膝跪地,大聲稟報道,“東邊十裏外,發現一支後金騎兵,有三百多騎,正往東周村方向而來。”
嘩,上百名老少男子,全都嚇得驚慌失措,有的起身就往家跑,有的直接坐到了地上,還有人哇地大哭起來:“……我說去縣城,你們死活不去……一族的人,都被你們害死了……哇……”
這些人,幾年前還是養尊處優的大明宗室,雖然窮困潦倒,卻沒有生命危險,生死之際,其外強中幹的本性就暴露出來了。
楊嗣昌也顧不上其他,忙對朱逢煜道:“快快安排村民,向南撤離,撤到金州城裏去!”
朱逢煜跳上一塊大石,高喊道:“各位家主聽好了,帶上家人,從村子西邊的小路,往南逃命,家裏的東西,先不要管了……”
他還沒喊完話,人都跑光了,隻剩下他弟弟還站在那裏。
朱逢煜跳下來,問他弟弟:“你怎麽還不迴去?”
他弟弟道:“哥,要不要去通知西周村?”
當初朱逢煜的老子,是他們這一宗的宗主,因為反對宗室改革,被吳三桂一槍擊斃,這一支宗親,也被迫遷移到遼南來墾荒。
西周村的族人,記恨宗主給他們惹了禍,與他們這一支,一路上吵吵鬧鬧,矛盾不斷,一到地方,朱逢煜就果斷地分了宗,一支大宗分為兩宗,分別居住在東周村和西周村。
這個關鍵時刻,朱逢煜的弟弟還掛念著西周村,讓他心裏很羞愧,畢竟是血濃於水的族人,他卻沒想起這一茬來。
“去,你快去!”他說,“家裏有我呢,如果女真人來了,你不要迴來,直接去縣城找我們!”
朱家老二聽了,拔腿就往西村跑去,朱逢煜又喊道:“迴去牽頭騾子!十好幾裏地呢。”
遼南地廣人稀,西周村離東周村,有十五裏地遠。
二人說話間,楊嗣昌已經帶著隨從,來到村子東邊一裏外的大路上,這是一條貫通南北的水泥路,也新修的官道。
何可綱去了複州衛所,此時領兵護衛楊嗣昌的,是一名叫胡安的百戶,他正領著一百一十人的隊伍,守在官道邊。
楊嗣昌騎在馬上,舉起望遠鏡向遠處了望,見東邊一團黃色的煙塵,正向著東周村方向滾滾而來。
“大人,怎麽辦?咱們要不要去金州衛,與何總兵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