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可壯很鬱悶,他原以為能像吳牲在陝西一樣,獨立主持這一次的黃泛區賑災,立一個功勞迴去,明年京察的時候,官職能往上升一升。
沒想到朝廷又派來一個三品大品主持賑災,他這個七品禦史,也隻能領著隨來的十一位禦史,行使監查之責。
他從汪喬年的話裏,敏感地捕捉到了問題,另一種方案造價幾何,為何不能公開?
沒有公開的數據,禦史們怎麽監督?所以,他堅決要求方以智把話講完。
“既如此,”張九德說,“蜜之就請講講另一種方案吧。”
“也好,”方以智衝房可壯一拱手,繼續講解道,“另一種法子,則是用竹條或柳條編織成筋骨,再澆築水泥。
用這種材料,缺點是沒有鐵條筋骨耐用,優點是成本低廉,便於就地取材……每丈河堤,用銀六到八兩。”
汪喬年望了一眼房可壯,心裏冷笑道:這下你滿意了吧?
隻聽張九德道:“兩種筋骨各有優劣,到底用哪一種方案,還要內閣和太後拿主意。”
…………………
北京,紫禁城,乾清宮西側殿,張薔正在與盧象升談話,旁邊坐著首輔孫承宗。
在這個封建禮教森嚴的社會,張薔從來不會單獨召見一位大臣,每一次召見,至少有兩位以上的大臣在場。
所以她秉政五年以來,從來沒傳出過宮幃閑話,這也是她得到六部九卿的重臣們敬重的原因。
此時,她手裏正拿著張九德發迴來的折子,折子上說:說孟津渡的三處決口,已經堵住了兩處。最大一處決口的水流,已經從新挖的引水渠裏,被引迴了主河道,二十一縣的黃泛區,水位慢慢退去。
有地勢高的災民,開始返迴家園……救災工作開始進入下一個階段:幫助災民恢複生產,重建家園。
洛陽的中央銀行,利用官店的網絡,將業務下沉到了各縣城,開始向災民提供無息小額貸款,幫助他們重建家園。
動員他們購買種子,搶種一茬秋菜,修整被淹的土地,爭取種上冬小麥……
折子的最後,才提到重修河堤時要用到的兩種筋骨,一種成本貴,一種使用年限短,最後用哪一種,還請朝廷定奪……”
於是有了今日的召對,張薔問盧象升:“徐州那邊的鋼鐵廠,進度如何了?”
自從掌握了焦炭煉鋼技術,盧象升開始在全國各地尋找鐵礦和煤礦,修建鋼鐵廠。
他希望生產出更多的優質鋼材,打造更多更好的火槍火炮,將九邊將士的裝備,全都更換一遍,到時候,無論後金還是蒙古,看誰還敢向大明呲牙!
他是親自與後金對過陣的,深知火槍火炮,是大明打敗後金的利器,巴不得多多生產才好。
見太後詢問,他拱手答:“稟太後,徐州鋼鐵廠,預計九月底可以開爐。”
“有幾座高爐?每月能產多少斤鐵?”
“迴太後,目前建了三座高爐,每月出產毛鐵三十萬斤……”
“這麽多?”孫承宗瞪大了眼睛,要知道,在天啟七年,大明的鋼鐵總產量,也不過一千五百萬斤左右,現在,單單一座徐州鋼鐵廠的年產量,就要占到天啟七年產量的兩成!
大明還有遵化鋼鐵廠、昆山鋼鐵廠、京郊鋼鐵廠,都比徐州鋼鐵廠的規模大,這還隻是工部屬下的鋼鐵廠,加上民間鋼鐵廠的產量……
“太後,大明用得了那麽多鋼鐵麽?”他擔心地問。
張薔將奏折遞給他:“閣老請看,本宮隻擔心鋼材不夠,怎麽會嫌多呢?”
張九德的折子,孫承宗是看過的,無論是鐵條做筋骨,還是用竹篾做筋骨,三位閣老都認為太貴了,最省錢的辦法,還是征發遙役,用夯土修築河堤。
但看太後的樣子,居然想用最貴的鐵條做筋骨?大明哪裏來的那麽多錢?
張薔也知道,就算後世的種花家,經過四十年的高速發展,也沒有能力在黃河兩岸,修築一條鋼筋混凝土的河堤。
但種花家卻解決了,困擾中原王朝兩千多年的黃河缺口問題,那就是在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
這項偉大的工程,就像在咆哮的黃河巨龍的脖子上,拴上了鏈子,將這條桀驁不馴的巨龍徹底馴服,使中下遊地區不再遭受水患。
張薔也沒有能力,用鋼筋混凝土修兩條黃河大堤,但用鋼筋水泥建造一座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她就不能想一想嗎?
後世的種花家,在開建小浪底工程的時候,國力並不強盛,科技也不發達,隻是從歐洲進口了一些大型的工程機械。
在大型機械的加持下,種花家用了十一年時間,建成了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
……這個時代嘛,先訂個目標是可以的嘛……
小冰河時期的大明,災害不斷,遍地流民,大型的基建工程項目,是吸收流民,刺激經濟的一個好辦法
但是,內閣和顧問小組的成員們,怕是要被他這個龐大的計劃嚇壞,要怎麽說服他們,還得花點心思。
所以,他希望張九德在孟津渡,用鋼筋混凝土修築一段河堤,先做個樣板,有了成功的例子,才更有說服力。
於是她對孫閣老道:“既然徐州鋼鐵廠,下個月就投產,本宮的意見,先修一段鋼筋混凝土的河堤,試一試效果如何?
其餘河段,就用竹篾或柳條做筋骨吧,這樣的河堤,蛇鼠蟲蚊無法再鑽進去,不容易漏水,比夯土大堤更結實耐用。
最關鍵的是,水泥大堤修築起來很快。”
孫承宗鬆了一口氣,既然隻修一段,那肯定是要看財力的,有錢就修長一點,無錢就修短一點,哪怕隻修十丈,也是一段嘛。
於是他點頭讚同:“太後說的有理,臣也覺得,可以修一段鋼筋混凝土的河堤,來試一試效果。”
他轉頭對盧象升道:“建鬥,徐州鋼鐵廠,要盡快煉出焦炭鋼來,孟津渡能修多長的鋼筋混凝土河堤,就取決於徐州鋼鐵廠的產能了。”
盧象升這才知道,太後今日召他來奏對的原因,他站起身,對著孫承宗拱手道:“下官定不負閣老囑托,盡快生產出優質的焦炭鋼材,送往河南。”
張薔也道:“過了八月,黃河會進入枯水期,民工們正好趁著枯水期挖掘引水渠,到明年開春二三月間,就能開始修築河堤。
到時候,徐州生產鋼材就會派上用場,盧大人要安排好生產。”
盧象升躬身答道:“臣遵旨!”
下午,張薔在張九德的折子上批複了意見:“鑒於鋼材的產能有限,同意修築一段一裏長的鋼筋混凝土大堤,其餘的河段,修築竹麵或柳條做筋骨的水泥大堤。
內閣三人組認為:一裏路長的鋼筋混凝土大堤,也花不了多少銀子,這一點沒意見。
但是,用竹篾做筋骨的混凝土大地,每丈也要六到八兩銀子,費用還是太大。
按照以往的慣例,張薔要召集顧問小組成員開會討論,再確定最終的方案。
但是,遼東傳迴來的消息,讓她顧不上開會了,而是直接拍板道:“這裏麵包含了民工的工錢和夥食費,相當於以工代賑,況且,水泥大堤比夯土大堤更加結實耐用,銀錢的問,再另想辦法。”
沒想到朝廷又派來一個三品大品主持賑災,他這個七品禦史,也隻能領著隨來的十一位禦史,行使監查之責。
他從汪喬年的話裏,敏感地捕捉到了問題,另一種方案造價幾何,為何不能公開?
沒有公開的數據,禦史們怎麽監督?所以,他堅決要求方以智把話講完。
“既如此,”張九德說,“蜜之就請講講另一種方案吧。”
“也好,”方以智衝房可壯一拱手,繼續講解道,“另一種法子,則是用竹條或柳條編織成筋骨,再澆築水泥。
用這種材料,缺點是沒有鐵條筋骨耐用,優點是成本低廉,便於就地取材……每丈河堤,用銀六到八兩。”
汪喬年望了一眼房可壯,心裏冷笑道:這下你滿意了吧?
隻聽張九德道:“兩種筋骨各有優劣,到底用哪一種方案,還要內閣和太後拿主意。”
…………………
北京,紫禁城,乾清宮西側殿,張薔正在與盧象升談話,旁邊坐著首輔孫承宗。
在這個封建禮教森嚴的社會,張薔從來不會單獨召見一位大臣,每一次召見,至少有兩位以上的大臣在場。
所以她秉政五年以來,從來沒傳出過宮幃閑話,這也是她得到六部九卿的重臣們敬重的原因。
此時,她手裏正拿著張九德發迴來的折子,折子上說:說孟津渡的三處決口,已經堵住了兩處。最大一處決口的水流,已經從新挖的引水渠裏,被引迴了主河道,二十一縣的黃泛區,水位慢慢退去。
有地勢高的災民,開始返迴家園……救災工作開始進入下一個階段:幫助災民恢複生產,重建家園。
洛陽的中央銀行,利用官店的網絡,將業務下沉到了各縣城,開始向災民提供無息小額貸款,幫助他們重建家園。
動員他們購買種子,搶種一茬秋菜,修整被淹的土地,爭取種上冬小麥……
折子的最後,才提到重修河堤時要用到的兩種筋骨,一種成本貴,一種使用年限短,最後用哪一種,還請朝廷定奪……”
於是有了今日的召對,張薔問盧象升:“徐州那邊的鋼鐵廠,進度如何了?”
自從掌握了焦炭煉鋼技術,盧象升開始在全國各地尋找鐵礦和煤礦,修建鋼鐵廠。
他希望生產出更多的優質鋼材,打造更多更好的火槍火炮,將九邊將士的裝備,全都更換一遍,到時候,無論後金還是蒙古,看誰還敢向大明呲牙!
他是親自與後金對過陣的,深知火槍火炮,是大明打敗後金的利器,巴不得多多生產才好。
見太後詢問,他拱手答:“稟太後,徐州鋼鐵廠,預計九月底可以開爐。”
“有幾座高爐?每月能產多少斤鐵?”
“迴太後,目前建了三座高爐,每月出產毛鐵三十萬斤……”
“這麽多?”孫承宗瞪大了眼睛,要知道,在天啟七年,大明的鋼鐵總產量,也不過一千五百萬斤左右,現在,單單一座徐州鋼鐵廠的年產量,就要占到天啟七年產量的兩成!
大明還有遵化鋼鐵廠、昆山鋼鐵廠、京郊鋼鐵廠,都比徐州鋼鐵廠的規模大,這還隻是工部屬下的鋼鐵廠,加上民間鋼鐵廠的產量……
“太後,大明用得了那麽多鋼鐵麽?”他擔心地問。
張薔將奏折遞給他:“閣老請看,本宮隻擔心鋼材不夠,怎麽會嫌多呢?”
張九德的折子,孫承宗是看過的,無論是鐵條做筋骨,還是用竹篾做筋骨,三位閣老都認為太貴了,最省錢的辦法,還是征發遙役,用夯土修築河堤。
但看太後的樣子,居然想用最貴的鐵條做筋骨?大明哪裏來的那麽多錢?
張薔也知道,就算後世的種花家,經過四十年的高速發展,也沒有能力在黃河兩岸,修築一條鋼筋混凝土的河堤。
但種花家卻解決了,困擾中原王朝兩千多年的黃河缺口問題,那就是在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
這項偉大的工程,就像在咆哮的黃河巨龍的脖子上,拴上了鏈子,將這條桀驁不馴的巨龍徹底馴服,使中下遊地區不再遭受水患。
張薔也沒有能力,用鋼筋混凝土修兩條黃河大堤,但用鋼筋水泥建造一座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她就不能想一想嗎?
後世的種花家,在開建小浪底工程的時候,國力並不強盛,科技也不發達,隻是從歐洲進口了一些大型的工程機械。
在大型機械的加持下,種花家用了十一年時間,建成了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
……這個時代嘛,先訂個目標是可以的嘛……
小冰河時期的大明,災害不斷,遍地流民,大型的基建工程項目,是吸收流民,刺激經濟的一個好辦法
但是,內閣和顧問小組的成員們,怕是要被他這個龐大的計劃嚇壞,要怎麽說服他們,還得花點心思。
所以,他希望張九德在孟津渡,用鋼筋混凝土修築一段河堤,先做個樣板,有了成功的例子,才更有說服力。
於是她對孫閣老道:“既然徐州鋼鐵廠,下個月就投產,本宮的意見,先修一段鋼筋混凝土的河堤,試一試效果如何?
其餘河段,就用竹篾或柳條做筋骨吧,這樣的河堤,蛇鼠蟲蚊無法再鑽進去,不容易漏水,比夯土大堤更結實耐用。
最關鍵的是,水泥大堤修築起來很快。”
孫承宗鬆了一口氣,既然隻修一段,那肯定是要看財力的,有錢就修長一點,無錢就修短一點,哪怕隻修十丈,也是一段嘛。
於是他點頭讚同:“太後說的有理,臣也覺得,可以修一段鋼筋混凝土的河堤,來試一試效果。”
他轉頭對盧象升道:“建鬥,徐州鋼鐵廠,要盡快煉出焦炭鋼來,孟津渡能修多長的鋼筋混凝土河堤,就取決於徐州鋼鐵廠的產能了。”
盧象升這才知道,太後今日召他來奏對的原因,他站起身,對著孫承宗拱手道:“下官定不負閣老囑托,盡快生產出優質的焦炭鋼材,送往河南。”
張薔也道:“過了八月,黃河會進入枯水期,民工們正好趁著枯水期挖掘引水渠,到明年開春二三月間,就能開始修築河堤。
到時候,徐州生產鋼材就會派上用場,盧大人要安排好生產。”
盧象升躬身答道:“臣遵旨!”
下午,張薔在張九德的折子上批複了意見:“鑒於鋼材的產能有限,同意修築一段一裏長的鋼筋混凝土大堤,其餘的河段,修築竹麵或柳條做筋骨的水泥大堤。
內閣三人組認為:一裏路長的鋼筋混凝土大堤,也花不了多少銀子,這一點沒意見。
但是,用竹篾做筋骨的混凝土大地,每丈也要六到八兩銀子,費用還是太大。
按照以往的慣例,張薔要召集顧問小組成員開會討論,再確定最終的方案。
但是,遼東傳迴來的消息,讓她顧不上開會了,而是直接拍板道:“這裏麵包含了民工的工錢和夥食費,相當於以工代賑,況且,水泥大堤比夯土大堤更加結實耐用,銀錢的問,再另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