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魁楚被處置了,卻給保定地方,留下一個巨大的禍患。
丁魁楚在保定巡撫任上,借著地利之便,沒少往張家口外做生意謀利,要不然,如何能在一年半的時間裏,積累如此多的財貨?
不得不說,貪官都是有能力的,丁魁楚為了穩定保定地方,將西北山區嘯聚的兩股山匪,收為商隊護衛,專門保護途經保定,前往張家口做貿易的商隊,收取保護費過活。
既穩定了地方,又增加了收入。
當然,有些商隊,人家自己帶有護衛,但走到保定,就一定要用保定地方的護衛,一定要交保護費,這就是強買強賣。
過了保定,翻過紫荊關後麵的長城,就是宣府地界,商人們不願意惹麻煩,況且人家是真保護你,在山道上,還下死力幫你推車拉貨,付點錢也正常。
現在,丁魁楚被抓,這些人一下子沒人統領,開始自行在各處官道上搶生意,胡亂開高價,商人們當然不服,打架傷人事件,日日發生。
這些人從搶生意,發展到搶劫過往的商隊,他們騎騾馬,來去如風,據說,還有從張家口進來的蒙古人參與其中,地方官府不能製。
一時間,從保定往淶源、蔚州的商旅,幾乎斷絕。
護衛隊又變成山匪,膽子漸漸變大,眼看著山區沒得搶,竟憑著快馬,往平原地區來行兇,搶掠大戶,洗劫村莊……
保定府西北區域,北到易州,南到真定,西到龍泉關、淶源的平原和山區,被這兩股山匪攪到一團糟。
保定府推官黃瓚,將匪情用八百裏加急傳到京城,朝堂頓時嘩然,各種議論聲響起。
那些為丁魁楚求過情的朝臣,便痛心疾首地歎息道:“丁魁楚一走,保定就亂了,朝廷不該如此對待一位治世之能臣……”
有人不服氣地反駁道:“什麽能臣?他利用山匪,收取保護費,這些人匪性不改,一旦缺乏約束,就禍害地方,都是丁魁楚遺留的禍患……”
更多的朝臣,則要求朝廷盡快發兵,剿滅這兩股山匪……
黃瓚的緊急軍情送進兵部的當晚,乾清宮西側殿裏,也召開了緊急會議,太後張薔笑嗬嗬地宣布道:“正好,可以試試火器局的新式武器了。”
第二日,一封八百裏加急,送往河南南陽府,正在巡視南陽各府縣的孫傳庭,接到了保定巡撫的任命書,同時,京營參將吳三桂也調到他麾下效命。
他當即帶著吳三桂和他的京營官兵,星夜兼程,趕往保定。
同時,一匹快馬,往宣府鎮而去,兵部行文,要宣大邊鎮,派兵從北邊平型關、蔚州、鎮邊城一線,攔截潰兵,不使一名山匪,逃出邊牆外。
朝臣們還在爭論不休的時候,孫傳庭已經趕到了保定。
黃瓚早收到了上麵的通知,他沒想到孫傳庭來得如此迅速,而且一來,就將他請到巡撫衙門,商量剿匪事宜,一點官場儀式也不講究。
“季先可知近幾日,這兩股山匪在哪些區域出沒?”孫傳庭麵前的案幾上,攤開著一幅保定西北邊的地形圖,他正指著地圖問。
黃瓚指著地圖道:“這兩股山匪,都是馬匪,南邊這一股人多些,有兩百多人,主要盤踞在保定、阜平到淶源這一片山區,劫掠的,是從淶源走飛狐峪到蔚縣的這一條路線。
北邊一股,有一百多人,把持著從易縣,走紫荊關往北,到懷來的這一條商路。
這兩支人馬,因為以前在丁魁楚手下一起共過事,後來經過打鬥,劃分了領地,各自為營,但他們出山劫掠時,也會匯合在一起,人多勢眾,又騎著馬。
保定衛的官兵,沒有馬,幾次圍追堵截,都被他們跑掉……”
孫傳庭摸著下巴上的短須,沉吟著道:“保定城裏,估計有他們的探子……”
黃瓚點頭道:“當然有,但這些探子,也可以為我所用……”
孫傳庭到達保定的第二天,來自京城的武器彈藥,就運到了。
………………………………
另一邊,兩股山匪的頭子,也收到了京營官軍抵達保定府的消息。
南邊這股山匪的頭子,叫大刀關二,是遼東逃來的軍戶,他手下,有三十多名隨他一起,從遼東逃來的軍戶子弟,個個好勇鬥狠,正是有這一幫相當於家丁一樣的手下,他才能在兩百多本地山匪中,穩坐老大的位置。
因為別的團夥,都打不過他們。
他身邊有個軍師,叫羽扇子,是個童生,是他的族人,兩人強強聯手,將一幫由本地流民、山中馬賊、南下的蒙古人組成的山匪,治得服服帖帖。
北邊那群人的出身,跟他們差不多,隻不過北邊那位頭領,鐵槍張三,一聽就不是真名,據說是邊軍出身,因為得罪了上官,為了活命,不得不逃亡。
他隊伍裏,有逃亡的邊軍,更多的是失去了牛羊牲畜,從張家口進內地來討生活的蒙古人。
聽說官軍來了,鐵槍張三派人來與大刀關二商量,準備合兵一處,共同抵抗官軍。
“二叔,您覺得張三的提議如何?”關二摩挲著手裏明晃晃的大刀,問羽扇子。
羽扇子搖著一把蒲扇,搖頭晃腦地道:“不妥……不妥,大當家的,你聽老夫仔細講來……”
讀書人就是麻煩,囉裏吧嗦的,關二耐著性子,隻他二叔道:“官軍隻有一支,而我義軍有兩支,咱們兩支義軍,正該分居兩處,行圍魏救趙之策。”
另外幾位頭領不耐煩了,催促道:“羽扇子,別掉書袋了,快快講出來吧,真是急死個人!”
羽扇子把大蒲扇一收,真似一位運籌帷幄的軍師,道:“簡單來說,官軍攻打北邊隊伍的時候,咱們南邊的隊伍,就出山襲擾保定、定州、真定周邊,動靜鬧得越大越好,促使官軍從北邊撤軍……
反之亦然,官軍攻打咱們的時候,讓張三的隊伍,出山奔襲易州、涿州一線,這樣,官軍難以兩頭兼顧,連跑幾次,必成疲憊之師。
到時候,我兩支隊伍,同時出山,一南一北夾擊官軍,以官軍的尿性,必敗……咱們也替丁大人,出一口惡氣!”
眾頭領聽了,紛紛點頭,大讚“妙計”,關二擔心地問:“二叔,要是官軍分為兩支隊伍,同時進攻我們,怎麽辦?”
羽扇子搖起大蒲扇,不屑地道:“合則力強,分則力弱,他要是真敢分兵,憑咱們兩支隊伍的實力,未嚐不能與官兵一戰!”
有頭領提議道:“大當家的,要不,咱們撤吧,不與官軍硬拚,山裏還有咱們的父母妻兒呢……”
關二還沒有答話,羽扇子用大蒲扇往西北邊一指,訓斥道:“撤?往哪裏撤?北邊是宣府鎮的邊軍,西邊是山西鎮的邊軍?在下就問問,你們是願意撤出去與邊軍對上?
還是願意與京營那幫老爺兵對上?
打敗了京營,守住這兩條商道,咱們就不愁吃喝,等到下一任巡撫到任,咱們就去新巡撫手下賣命……沒有哪個官員,會嫌銀子燙手!”
他還不知道,新巡撫已經到來,正準備對他們動手呢。
於是,兩股山匪決定聯合起來,行圍魏救趙之策,拖死官軍。
保定府,京營的臨時營地,孫傳庭聽完黃瓚的匯報,大笑道:“不錯嘛,還用上三十六計了,既如此,咱們也來個三十六計之‘聲東擊西’,先把‘魏’給它滅了!”
丁魁楚在保定巡撫任上,借著地利之便,沒少往張家口外做生意謀利,要不然,如何能在一年半的時間裏,積累如此多的財貨?
不得不說,貪官都是有能力的,丁魁楚為了穩定保定地方,將西北山區嘯聚的兩股山匪,收為商隊護衛,專門保護途經保定,前往張家口做貿易的商隊,收取保護費過活。
既穩定了地方,又增加了收入。
當然,有些商隊,人家自己帶有護衛,但走到保定,就一定要用保定地方的護衛,一定要交保護費,這就是強買強賣。
過了保定,翻過紫荊關後麵的長城,就是宣府地界,商人們不願意惹麻煩,況且人家是真保護你,在山道上,還下死力幫你推車拉貨,付點錢也正常。
現在,丁魁楚被抓,這些人一下子沒人統領,開始自行在各處官道上搶生意,胡亂開高價,商人們當然不服,打架傷人事件,日日發生。
這些人從搶生意,發展到搶劫過往的商隊,他們騎騾馬,來去如風,據說,還有從張家口進來的蒙古人參與其中,地方官府不能製。
一時間,從保定往淶源、蔚州的商旅,幾乎斷絕。
護衛隊又變成山匪,膽子漸漸變大,眼看著山區沒得搶,竟憑著快馬,往平原地區來行兇,搶掠大戶,洗劫村莊……
保定府西北區域,北到易州,南到真定,西到龍泉關、淶源的平原和山區,被這兩股山匪攪到一團糟。
保定府推官黃瓚,將匪情用八百裏加急傳到京城,朝堂頓時嘩然,各種議論聲響起。
那些為丁魁楚求過情的朝臣,便痛心疾首地歎息道:“丁魁楚一走,保定就亂了,朝廷不該如此對待一位治世之能臣……”
有人不服氣地反駁道:“什麽能臣?他利用山匪,收取保護費,這些人匪性不改,一旦缺乏約束,就禍害地方,都是丁魁楚遺留的禍患……”
更多的朝臣,則要求朝廷盡快發兵,剿滅這兩股山匪……
黃瓚的緊急軍情送進兵部的當晚,乾清宮西側殿裏,也召開了緊急會議,太後張薔笑嗬嗬地宣布道:“正好,可以試試火器局的新式武器了。”
第二日,一封八百裏加急,送往河南南陽府,正在巡視南陽各府縣的孫傳庭,接到了保定巡撫的任命書,同時,京營參將吳三桂也調到他麾下效命。
他當即帶著吳三桂和他的京營官兵,星夜兼程,趕往保定。
同時,一匹快馬,往宣府鎮而去,兵部行文,要宣大邊鎮,派兵從北邊平型關、蔚州、鎮邊城一線,攔截潰兵,不使一名山匪,逃出邊牆外。
朝臣們還在爭論不休的時候,孫傳庭已經趕到了保定。
黃瓚早收到了上麵的通知,他沒想到孫傳庭來得如此迅速,而且一來,就將他請到巡撫衙門,商量剿匪事宜,一點官場儀式也不講究。
“季先可知近幾日,這兩股山匪在哪些區域出沒?”孫傳庭麵前的案幾上,攤開著一幅保定西北邊的地形圖,他正指著地圖問。
黃瓚指著地圖道:“這兩股山匪,都是馬匪,南邊這一股人多些,有兩百多人,主要盤踞在保定、阜平到淶源這一片山區,劫掠的,是從淶源走飛狐峪到蔚縣的這一條路線。
北邊一股,有一百多人,把持著從易縣,走紫荊關往北,到懷來的這一條商路。
這兩支人馬,因為以前在丁魁楚手下一起共過事,後來經過打鬥,劃分了領地,各自為營,但他們出山劫掠時,也會匯合在一起,人多勢眾,又騎著馬。
保定衛的官兵,沒有馬,幾次圍追堵截,都被他們跑掉……”
孫傳庭摸著下巴上的短須,沉吟著道:“保定城裏,估計有他們的探子……”
黃瓚點頭道:“當然有,但這些探子,也可以為我所用……”
孫傳庭到達保定的第二天,來自京城的武器彈藥,就運到了。
………………………………
另一邊,兩股山匪的頭子,也收到了京營官軍抵達保定府的消息。
南邊這股山匪的頭子,叫大刀關二,是遼東逃來的軍戶,他手下,有三十多名隨他一起,從遼東逃來的軍戶子弟,個個好勇鬥狠,正是有這一幫相當於家丁一樣的手下,他才能在兩百多本地山匪中,穩坐老大的位置。
因為別的團夥,都打不過他們。
他身邊有個軍師,叫羽扇子,是個童生,是他的族人,兩人強強聯手,將一幫由本地流民、山中馬賊、南下的蒙古人組成的山匪,治得服服帖帖。
北邊那群人的出身,跟他們差不多,隻不過北邊那位頭領,鐵槍張三,一聽就不是真名,據說是邊軍出身,因為得罪了上官,為了活命,不得不逃亡。
他隊伍裏,有逃亡的邊軍,更多的是失去了牛羊牲畜,從張家口進內地來討生活的蒙古人。
聽說官軍來了,鐵槍張三派人來與大刀關二商量,準備合兵一處,共同抵抗官軍。
“二叔,您覺得張三的提議如何?”關二摩挲著手裏明晃晃的大刀,問羽扇子。
羽扇子搖著一把蒲扇,搖頭晃腦地道:“不妥……不妥,大當家的,你聽老夫仔細講來……”
讀書人就是麻煩,囉裏吧嗦的,關二耐著性子,隻他二叔道:“官軍隻有一支,而我義軍有兩支,咱們兩支義軍,正該分居兩處,行圍魏救趙之策。”
另外幾位頭領不耐煩了,催促道:“羽扇子,別掉書袋了,快快講出來吧,真是急死個人!”
羽扇子把大蒲扇一收,真似一位運籌帷幄的軍師,道:“簡單來說,官軍攻打北邊隊伍的時候,咱們南邊的隊伍,就出山襲擾保定、定州、真定周邊,動靜鬧得越大越好,促使官軍從北邊撤軍……
反之亦然,官軍攻打咱們的時候,讓張三的隊伍,出山奔襲易州、涿州一線,這樣,官軍難以兩頭兼顧,連跑幾次,必成疲憊之師。
到時候,我兩支隊伍,同時出山,一南一北夾擊官軍,以官軍的尿性,必敗……咱們也替丁大人,出一口惡氣!”
眾頭領聽了,紛紛點頭,大讚“妙計”,關二擔心地問:“二叔,要是官軍分為兩支隊伍,同時進攻我們,怎麽辦?”
羽扇子搖起大蒲扇,不屑地道:“合則力強,分則力弱,他要是真敢分兵,憑咱們兩支隊伍的實力,未嚐不能與官兵一戰!”
有頭領提議道:“大當家的,要不,咱們撤吧,不與官軍硬拚,山裏還有咱們的父母妻兒呢……”
關二還沒有答話,羽扇子用大蒲扇往西北邊一指,訓斥道:“撤?往哪裏撤?北邊是宣府鎮的邊軍,西邊是山西鎮的邊軍?在下就問問,你們是願意撤出去與邊軍對上?
還是願意與京營那幫老爺兵對上?
打敗了京營,守住這兩條商道,咱們就不愁吃喝,等到下一任巡撫到任,咱們就去新巡撫手下賣命……沒有哪個官員,會嫌銀子燙手!”
他還不知道,新巡撫已經到來,正準備對他們動手呢。
於是,兩股山匪決定聯合起來,行圍魏救趙之策,拖死官軍。
保定府,京營的臨時營地,孫傳庭聽完黃瓚的匯報,大笑道:“不錯嘛,還用上三十六計了,既如此,咱們也來個三十六計之‘聲東擊西’,先把‘魏’給它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