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冬天的,太液池積了厚厚的冰,平整如鏡麵。
孩子們在宮女太監的保護下,都到太液池裏滑冰,興奮得開心大笑,西苑裏難得地熱鬧。
桂王的大兒子朱由榔,與平安同歲,兩人一般大小,正手牽手地在離岸邊不遠的地方滑動,平安驕傲地向小叔叔,展示他優雅的滑冰技巧,逗得朱由榔哈哈大笑。
懿安太後張嫣,為今日的皇宮家宴,操碎了心,早在冬至大祭的時候,她就征求張薔的意見,張薔說:
“年夜飯是自家人團聚,用不著那麽多規矩,天兒又怪冷的,最好是每人麵前放一口鍋子,禦膳房送來的菜冷了,還能用鍋子燙一燙。
再配上各人喜歡的菜,邊涮邊吃,熱熱鬧鬧才好。”
今日果然就在每一席的桌位上,配上了鍋子,燒得紅亮亮的銀絲炭,手攏上去熱唿唿的,不但張薔喜歡,滿堂的皇家人,都歡喜不已。
今日的家宴上,不但有朱由校的幾位妃子,還有光宗朱常洛的幾位太妃,甚至還有兩位,是神宗朱翊鈞的妃子,幾位老太妃大冷天的被請來參加家宴,都對這鍋子讚不絕口。
這些老太妃,入宮時,哪個不是花一樣的年紀?在宮裏熬了一輩子,到老來,有女兒的還好一點,三五個月還能入宮見見,那些有兒子的太妃,兒子遠去封地,一離開,就是一輩子。
無兒無女的,就更慘,如花兒一樣,慢慢枯萎在後宮……
想到此,她渾身打冷顫,這跟坐牢有何區別?
忍不住對著朱由校道:“本宮一日不見平安,就心裏不安,諸位老太妃、太妃,常年待在宮中,不得與兒女團聚,得多掛念啊。
上皇不如,放她們出宮與兒女同住,宮裏的供養費用,也隨他們送到府上,這是人倫,也是孝道嘛。”
朱由校哪裏理解女人的細膩心思?他沒心沒肺地道:“這事歸阿嫣管,你跟她去商量。”
張嫣和張薔分別坐在朱由校的左右兩側,張嫣也聽到了張薔的話,見朱由校把事情推給她,她猶豫著搖頭道:“裕安,這不符合祖製……”
張薔立即閉了嘴,此是家宴,不宜說煞風景的話。
她轉頭去看左手邊的三位王叔。
瑞王朱常浩,篤信佛教,二十多歲也不結婚,不大婚就不能就藩,所以一直留在京城。
後來老子死了,剛繼位的哥哥也死了,他欺負朱由校年紀小,天天跑到戶部,討要大婚的銀子,鬧得朝堂上下無人不知,狠狠地削了侄兒朱由校的麵子。
宗人府左挑右選,總算給給他成了親,選封地的時候,又犯了難,大明立國兩百多年,一代代的藩王,早就把富裕的膏膩之地分完了,選了許多地方,瑞王叔都不滿意,這就耽誤下來了。
如今快三十八歲了,還留在京城。
惠王和桂王這對難兄難弟,也是受了三哥朱常洵的拖累,朱常洵就藩洛陽,幾乎掏空了大明的國庫,害得最小的惠王和桂王,封地倒是選好了,國庫卻拿不出錢為他們修王府。
如今一個三十四歲,一個三十八歲,仍然拖家帶口地滯留在京。
這三位王叔,結局都不好,瑞王被張獻忠滅門,惠王和桂王兄弟,被清軍攆得四處逃竄,惠王在廣州被殺,桂王客死梧州。
望著三王身邊歡笑打鬧的孩子們,特別是與平安相同年紀的朱由榔,此時正隔著桌子,對著平安傻笑,這孩子被吳三桂用弓弦勒死在緬甸……
哎呀,大過年的,想這些做什麽?張薔強迫自自己的腦子,避開那些恐怖的迴憶,她不停要給自己做心理暗示:這些都還沒發生!還沒發生……沒發生……
還來得及……來得及……
宴席上,除了幾位老太妃,就數瑞王年紀長,資格老,朱由校做天子的時候,他就不將他看在眼裏,如今天子換成了五歲侄孫朱慈煌,還有他那個把持朝政的母後,他就更倚老賣老了。
宴席開始,朱由校首先致詞,講了幾句闔家團圓的吉祥話後,瑞王第一時間起身發難:“上皇,陛下,裕安太後,本王難得出來,今日趁此機會,就問一句話:本王何日才能就藩?”
朱由校被掃了興,臉色沉下來,語氣生硬地道:“叔叔選中了哪裏?”
瑞王眼珠轉了轉,迴頭望了身邊的王妃一眼,才道:“漢中!”
張薔點點頭:“行,瑞王叔迴去準備準備,年後準備就藩吧。”
瑞王夫妻一下子愣了,沒想到幾年來求而不得,今日一說就允了?
瑞王一下子慌了,他說:“不是……本王……本王也知道,陝西那塊地方,這兩年幹旱,地裏沒有收成……校哥兒,你想餓死本王啊?”
“不是瑞王叔選中的漢中?不是瑞王叔急著就藩?”張薔可不會慣著他,“那麽,瑞王叔是什麽意思?”
“本王的意思……”瑞王本來就不是個善茬,話頭都提起來了,他索性豁出去了,“本王的意思,既然封地在漢中,那封地的收入,校哥兒要按時撥給本王!”
張薔被他氣笑了:“瑞王叔也知道,那地方沒有收成,哪來的收入撥給您?”
瑞王被噎得說不出話來,他把頭轉向惠王和桂王,恨聲道:“你二人啞巴了?平日裏說得頭頭是道,此時卻啞巴了?瞧你們那點出息!”
桂王低聲勸道:“五哥,一家人難得團聚,有什麽話年後再說吧……”
惠王也嘀咕道:“就算住在京城,校哥兒父子也沒短了咱們的吃喝,還能經常入宮看望母妃……”
兩兄弟的母妃李氏,是兩位碩果僅存的萬曆帝的妃子,朱由榔稱帝後,被尊為太皇太後。
“瞧你那點出自息!”瑞王可是連戶部大堂都敢大鬧的混不吝,他蠻橫地說道,“本王不管,校哥兒不撥款給本王修王府,就得按規矩,將封地的收入,收上來交給本王!”
朱由校雖然不快,但三位王叔確實早該就藩,他望向張薔,低聲問:“阿薔,要不,做個預算,明年給他們修好王府,讓三位王叔去封地?”
張薔很生氣,朱由校就是個沒原則的,瑞王一鬧,他就縮頭,她拍拍朱由校的手背,搖頭道:“不能這樣慣著,再說,明年的預算已經做完了,還有八十多萬的虧空,本宮還沒想到法子呢,哪有錢修三座王宮?”
朱由校閉了嘴,國庫無錢,他不可能掏空內帑給三位王叔修宮殿,他的錢,要留給平安的……
想了想,他又提議道:“要不,先修瑞王叔的?其他兩位王叔,後年再說。”
“沒錢!”張薔毫不客氣地頂了迴去,她抬起頭,對倔強地站著的瑞王道,“瑞王叔要算,那就年後,讓戶部將漢中那塊封地上的收入,好好與王叔算一算。
戶部將封地的收入,撥給瑞王府,瑞王府也要收到的供養銀子,退迴戶部……”
瑞王立即道:“不行!本王都花銷了,再到哪裏去拿銀子還給戶部?”
“那是瑞王叔的事!”張薔冷下臉道,“民間百姓,也講究闔家團圓,有什麽話,不能留在年後再講嗎?瑞王叔非得在今日發難,欺負我們後生晚輩,有意思麽?”
孩子們在宮女太監的保護下,都到太液池裏滑冰,興奮得開心大笑,西苑裏難得地熱鬧。
桂王的大兒子朱由榔,與平安同歲,兩人一般大小,正手牽手地在離岸邊不遠的地方滑動,平安驕傲地向小叔叔,展示他優雅的滑冰技巧,逗得朱由榔哈哈大笑。
懿安太後張嫣,為今日的皇宮家宴,操碎了心,早在冬至大祭的時候,她就征求張薔的意見,張薔說:
“年夜飯是自家人團聚,用不著那麽多規矩,天兒又怪冷的,最好是每人麵前放一口鍋子,禦膳房送來的菜冷了,還能用鍋子燙一燙。
再配上各人喜歡的菜,邊涮邊吃,熱熱鬧鬧才好。”
今日果然就在每一席的桌位上,配上了鍋子,燒得紅亮亮的銀絲炭,手攏上去熱唿唿的,不但張薔喜歡,滿堂的皇家人,都歡喜不已。
今日的家宴上,不但有朱由校的幾位妃子,還有光宗朱常洛的幾位太妃,甚至還有兩位,是神宗朱翊鈞的妃子,幾位老太妃大冷天的被請來參加家宴,都對這鍋子讚不絕口。
這些老太妃,入宮時,哪個不是花一樣的年紀?在宮裏熬了一輩子,到老來,有女兒的還好一點,三五個月還能入宮見見,那些有兒子的太妃,兒子遠去封地,一離開,就是一輩子。
無兒無女的,就更慘,如花兒一樣,慢慢枯萎在後宮……
想到此,她渾身打冷顫,這跟坐牢有何區別?
忍不住對著朱由校道:“本宮一日不見平安,就心裏不安,諸位老太妃、太妃,常年待在宮中,不得與兒女團聚,得多掛念啊。
上皇不如,放她們出宮與兒女同住,宮裏的供養費用,也隨他們送到府上,這是人倫,也是孝道嘛。”
朱由校哪裏理解女人的細膩心思?他沒心沒肺地道:“這事歸阿嫣管,你跟她去商量。”
張嫣和張薔分別坐在朱由校的左右兩側,張嫣也聽到了張薔的話,見朱由校把事情推給她,她猶豫著搖頭道:“裕安,這不符合祖製……”
張薔立即閉了嘴,此是家宴,不宜說煞風景的話。
她轉頭去看左手邊的三位王叔。
瑞王朱常浩,篤信佛教,二十多歲也不結婚,不大婚就不能就藩,所以一直留在京城。
後來老子死了,剛繼位的哥哥也死了,他欺負朱由校年紀小,天天跑到戶部,討要大婚的銀子,鬧得朝堂上下無人不知,狠狠地削了侄兒朱由校的麵子。
宗人府左挑右選,總算給給他成了親,選封地的時候,又犯了難,大明立國兩百多年,一代代的藩王,早就把富裕的膏膩之地分完了,選了許多地方,瑞王叔都不滿意,這就耽誤下來了。
如今快三十八歲了,還留在京城。
惠王和桂王這對難兄難弟,也是受了三哥朱常洵的拖累,朱常洵就藩洛陽,幾乎掏空了大明的國庫,害得最小的惠王和桂王,封地倒是選好了,國庫卻拿不出錢為他們修王府。
如今一個三十四歲,一個三十八歲,仍然拖家帶口地滯留在京。
這三位王叔,結局都不好,瑞王被張獻忠滅門,惠王和桂王兄弟,被清軍攆得四處逃竄,惠王在廣州被殺,桂王客死梧州。
望著三王身邊歡笑打鬧的孩子們,特別是與平安相同年紀的朱由榔,此時正隔著桌子,對著平安傻笑,這孩子被吳三桂用弓弦勒死在緬甸……
哎呀,大過年的,想這些做什麽?張薔強迫自自己的腦子,避開那些恐怖的迴憶,她不停要給自己做心理暗示:這些都還沒發生!還沒發生……沒發生……
還來得及……來得及……
宴席上,除了幾位老太妃,就數瑞王年紀長,資格老,朱由校做天子的時候,他就不將他看在眼裏,如今天子換成了五歲侄孫朱慈煌,還有他那個把持朝政的母後,他就更倚老賣老了。
宴席開始,朱由校首先致詞,講了幾句闔家團圓的吉祥話後,瑞王第一時間起身發難:“上皇,陛下,裕安太後,本王難得出來,今日趁此機會,就問一句話:本王何日才能就藩?”
朱由校被掃了興,臉色沉下來,語氣生硬地道:“叔叔選中了哪裏?”
瑞王眼珠轉了轉,迴頭望了身邊的王妃一眼,才道:“漢中!”
張薔點點頭:“行,瑞王叔迴去準備準備,年後準備就藩吧。”
瑞王夫妻一下子愣了,沒想到幾年來求而不得,今日一說就允了?
瑞王一下子慌了,他說:“不是……本王……本王也知道,陝西那塊地方,這兩年幹旱,地裏沒有收成……校哥兒,你想餓死本王啊?”
“不是瑞王叔選中的漢中?不是瑞王叔急著就藩?”張薔可不會慣著他,“那麽,瑞王叔是什麽意思?”
“本王的意思……”瑞王本來就不是個善茬,話頭都提起來了,他索性豁出去了,“本王的意思,既然封地在漢中,那封地的收入,校哥兒要按時撥給本王!”
張薔被他氣笑了:“瑞王叔也知道,那地方沒有收成,哪來的收入撥給您?”
瑞王被噎得說不出話來,他把頭轉向惠王和桂王,恨聲道:“你二人啞巴了?平日裏說得頭頭是道,此時卻啞巴了?瞧你們那點出息!”
桂王低聲勸道:“五哥,一家人難得團聚,有什麽話年後再說吧……”
惠王也嘀咕道:“就算住在京城,校哥兒父子也沒短了咱們的吃喝,還能經常入宮看望母妃……”
兩兄弟的母妃李氏,是兩位碩果僅存的萬曆帝的妃子,朱由榔稱帝後,被尊為太皇太後。
“瞧你那點出自息!”瑞王可是連戶部大堂都敢大鬧的混不吝,他蠻橫地說道,“本王不管,校哥兒不撥款給本王修王府,就得按規矩,將封地的收入,收上來交給本王!”
朱由校雖然不快,但三位王叔確實早該就藩,他望向張薔,低聲問:“阿薔,要不,做個預算,明年給他們修好王府,讓三位王叔去封地?”
張薔很生氣,朱由校就是個沒原則的,瑞王一鬧,他就縮頭,她拍拍朱由校的手背,搖頭道:“不能這樣慣著,再說,明年的預算已經做完了,還有八十多萬的虧空,本宮還沒想到法子呢,哪有錢修三座王宮?”
朱由校閉了嘴,國庫無錢,他不可能掏空內帑給三位王叔修宮殿,他的錢,要留給平安的……
想了想,他又提議道:“要不,先修瑞王叔的?其他兩位王叔,後年再說。”
“沒錢!”張薔毫不客氣地頂了迴去,她抬起頭,對倔強地站著的瑞王道,“瑞王叔要算,那就年後,讓戶部將漢中那塊封地上的收入,好好與王叔算一算。
戶部將封地的收入,撥給瑞王府,瑞王府也要收到的供養銀子,退迴戶部……”
瑞王立即道:“不行!本王都花銷了,再到哪裏去拿銀子還給戶部?”
“那是瑞王叔的事!”張薔冷下臉道,“民間百姓,也講究闔家團圓,有什麽話,不能留在年後再講嗎?瑞王叔非得在今日發難,欺負我們後生晚輩,有意思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