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郎被家丁王二,拖著下了蹲堡,從城牆下鑽出來,往洪山口方向飛跑而去。
南麵的洪山口方向,參將王遵臣,見龍井關大哥危急,已經領兩千兵出城,急急趕來救援。
半道上遇見前來求救的侄兒,王遵臣一下子就明白了大哥的心思,大哥這是想給王家留個後啊。
龍井關危矣,王遵臣讓王二將王大郎,強行送往洪山口,自己則向龍井關急行。
事實證明,蹲堡也擋不住後金士兵的攻勢,王遵臣領兵跑上城牆時,王遵良已經被逼到了下一個蹲堡裏,身受重傷,身邊也沒了家丁,隻有幾十名普通士兵,破舊的衣甲沾滿了鮮血,分不清哪些是敵人的,哪些是自己的。
沒有退路,他們的身後,也是從坍塌的豁口攀爬上來的後金兵,這個豁口的底部,就是關門,被敵人用巨木撞得哐哐巨響,不知能支撐到幾時。
王遵臣帶領的生力軍,衝出蹲堡,將敵軍趕迴了上一個蹲堡,此後的戰鬥,雙方就在這一段城牆上拉鋸似的,一寸一寸地防守,一寸一寸地進攻。
被切割成數段的龍井關長城,處處烽煙,喊殺聲震天。
皇太極坐鎮在後方大營裏,聽到前方傳迴來的消息,高興得哈哈大笑,他覺得,繞開寧錦防線,選擇從喀喇沁攻入明朝的腹地,是自己繼位以來,做得是英明的一個決策。
等他進入大明的京畿,搶掠到足夠的牲口糧食,再迴到遼東的時候,看看誰還敢質疑他的領導能力,誰還敢覬覦他的汗位!
“各旗主、台吉們注意,整頓隊伍,準備入關!”他意氣風發地發布命令,準備入關。
城牆上,雙方正在圍繞龍井關口,展開血拚。
王遵臣帶上來的兩千多人,隻剩下八百多人,在兩個蹲堡之間,躺滿了犧牲的明軍遺體,真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長城上的每一塊城塊,都是戍邊將士的血肉築成!
因為城牆上寬度有限,敵軍無法擁上來,王遵臣才能揮舞鐵槍,一夫當關,但敵軍打累了,可以退到後麵休息,源源不斷的生力軍,從後麵輪翻上前。
王遵臣無人可替,他要是讓開,他身後的家丁和士兵,根本抵擋不住敵人,徒增傷亡而已。
這樣的打法,王遵臣遲早會力竭而亡,後金軍也看到了這點,他們改變了打法,將蒙古士兵趕到前麵,企圖用蒙古人,耗死大明人。
蒙古人射出一支重箭,王遵臣身邊的家丁力竭沒擋開,重箭刺穿王遵臣的右肩,他握槍的雙手,頹然垂下。
他身後的家丁,忙上前護著他,一邊抵擋敵人,一邊往後退。
王遵臣心若死灰,轉頭往洪山口那邊望過去,那裏有他的父母妻兒,他生長的故土,他的家國……
若他今日戰死,敵人的鐵蹄,將踏碎他的家園,擄走他的父母妻兒,奪走他的財產,他,護不了他們了……
突然,他的眼睛亮了,他看到一隊人馬,正急急地往城牆上來,那火紅的鴛鴦戰袍,是明軍無疑。
“快看!援軍!援軍來了!”他左手舉起槍,對身後的士兵們喊道,“殺賊!迎援軍!”
城牆上的幾百明軍,爆發出震天的吼聲,在王家家丁的帶領下,齊齊向前,悍不畏死地向敵人壓過去。
城牆上的後金軍,也看到了正在上牆的明軍,為了搶在明軍到達之前攻進蹲堡,領軍的巴牙喇發一聲喊,推著前麵的蒙古人,加速前進。
羽箭不要命地射向對方,雙方的傷亡人數噌噌噌地增加。
危急時刻,滿桂帶著寧遠兵,爬上了城牆,來不及整隊,先裝好一窩蜂,一排兩架,點火,發射!
如此近的距離,一窩蜂發射的短箭,力道堪比子彈,中箭的敵兵,甚至被那力道帶著,倒飛出去,撞倒身後的同袍。
改進後的一窩蜂,隻需要更換裝填好的箭筒,就可以點火發射,連發兩次後,敵人忙著搶救受傷的士兵,清理出前進的道路,進攻的勢頭,立即被止住了。
這功夫,神機營帶領的火槍兵,已經排好了陣式,把總周成,是這支火槍隊的教練兼指揮官。
他舉起手:“第一排,舉槍……放!”
滿桂的家丁,在上次增援察哈爾時,接觸過火槍,此時能熟練地射擊和裝填,比射箭省力氣多了。
為了保證持續的火力輸出,周成安排了四排火槍兵,以明軍的定裝子彈,三排就足夠了,但這些是新手,四排人能讓他們不那麽緊張。
四排一輪火槍打完,前方的敵人,已經退到七十步以外,弓箭射不到的地方,明軍步卒的壓力,一下子減小。
王遵臣這才上前,對著滿桂行了個軍禮,右手舉不起來,隻能彎腰一躬:“末將洪山口參將王遵臣,謝將軍來援,敢問將軍尊姓大名?”
“某滿桂,”滿桂望著渾身是血,右肩上還插著一支羽箭的王遵臣,疑惑地問,“你是洪山口參將,龍井關的參將在哪裏?”
王遵臣此時才感受到失去親人的疼痛,他指指身後的蹲堡道:“是家兄王遵良,已經戰死……”
做為軍人,犧牲在戰場上,是尋常事,滿桂也沒有多的言語安慰他,隻讓他帶著家兄的遺體,和剩下的士兵,退迴洪山口。
“本官已經遣右路陳維翰,後路歐陽貞,去協防洪山口!他們帶著新式火器和糧草,你迴去協助他們。”
“龍井關的人都戰沒了,末將再一走,隻剩下大人一支孤軍……”王遵臣不放心,他的兩千人,拚得隻剩下五百多人,這支寧遠兵,又能支撐多久?
“本官已經派人迴三屯營報信,朱總兵會再派人手來的,你迴去守好你的洪山關,”滿桂指指他的右肩,“你受傷了,需要醫治。”
王遵臣咬咬牙,讓人扛著大哥的遺體,下龍井關,往洪山口退去。
滿桂和副將滿都爾,從龍進關城上左右分兵,沿著城牆,用一窩烽和火槍,一步步把敵人逼到了豁口處。
對豁口外擁擠的敵人,直接用震天雷和燃燒彈,將敵軍逼退到邊牆兩裏路之外。
領兵的阿巴泰,不得不將帥帳後退到五裏之外,他害怕明軍將火炮搬上了城牆,再將他一炮轟死,跟他阿瑪一樣。
三屯營裏的盧象升和朱國彥,聽聞滿桂打退了後金軍,都鬆了一口氣,朱國彥急忙往長城上增兵,加強防守。
盧象升則組織民夫,往城牆上運送火器彈藥,還組織城裏百姓,磨麵粉,蒸饅頭,給城牆上的守軍送飯。
三屯營作為後勤補給站,也加強了防守。
從京城運來的兩架佛朗機炮,已經架上了城頭,朱國彥挑選出來的優秀士兵,也在神機營的教導下,開始學習使用火器。
城牆上的士兵,日夜值守,時刻關注著邊牆上的戰鬥。
皇太極已經磨刀謔謔,準備入關,誰知半路殺出個滿桂,帶著傳說中的火器,不到一個時辰,就將攀上城牆的後金勇士,趕了下來。
不僅如此,敖漢部的洪台吉,驚恐地告訴他,明軍往邊牆外投下來的,正是燒毀敖漢部的那種天火,隻要沾上就熄不掉,直到把人燒成骨架……
皇太極不得不退到灤河邊紮營,他走了近一個月,才從沈陽繞到喜峰口外,還約了蒙古諸部來觀戰,他可不能就此退迴去,那不是打自己的臉麽?
硬攻不行,他得另想辦法突破邊牆。
南麵的洪山口方向,參將王遵臣,見龍井關大哥危急,已經領兩千兵出城,急急趕來救援。
半道上遇見前來求救的侄兒,王遵臣一下子就明白了大哥的心思,大哥這是想給王家留個後啊。
龍井關危矣,王遵臣讓王二將王大郎,強行送往洪山口,自己則向龍井關急行。
事實證明,蹲堡也擋不住後金士兵的攻勢,王遵臣領兵跑上城牆時,王遵良已經被逼到了下一個蹲堡裏,身受重傷,身邊也沒了家丁,隻有幾十名普通士兵,破舊的衣甲沾滿了鮮血,分不清哪些是敵人的,哪些是自己的。
沒有退路,他們的身後,也是從坍塌的豁口攀爬上來的後金兵,這個豁口的底部,就是關門,被敵人用巨木撞得哐哐巨響,不知能支撐到幾時。
王遵臣帶領的生力軍,衝出蹲堡,將敵軍趕迴了上一個蹲堡,此後的戰鬥,雙方就在這一段城牆上拉鋸似的,一寸一寸地防守,一寸一寸地進攻。
被切割成數段的龍井關長城,處處烽煙,喊殺聲震天。
皇太極坐鎮在後方大營裏,聽到前方傳迴來的消息,高興得哈哈大笑,他覺得,繞開寧錦防線,選擇從喀喇沁攻入明朝的腹地,是自己繼位以來,做得是英明的一個決策。
等他進入大明的京畿,搶掠到足夠的牲口糧食,再迴到遼東的時候,看看誰還敢質疑他的領導能力,誰還敢覬覦他的汗位!
“各旗主、台吉們注意,整頓隊伍,準備入關!”他意氣風發地發布命令,準備入關。
城牆上,雙方正在圍繞龍井關口,展開血拚。
王遵臣帶上來的兩千多人,隻剩下八百多人,在兩個蹲堡之間,躺滿了犧牲的明軍遺體,真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長城上的每一塊城塊,都是戍邊將士的血肉築成!
因為城牆上寬度有限,敵軍無法擁上來,王遵臣才能揮舞鐵槍,一夫當關,但敵軍打累了,可以退到後麵休息,源源不斷的生力軍,從後麵輪翻上前。
王遵臣無人可替,他要是讓開,他身後的家丁和士兵,根本抵擋不住敵人,徒增傷亡而已。
這樣的打法,王遵臣遲早會力竭而亡,後金軍也看到了這點,他們改變了打法,將蒙古士兵趕到前麵,企圖用蒙古人,耗死大明人。
蒙古人射出一支重箭,王遵臣身邊的家丁力竭沒擋開,重箭刺穿王遵臣的右肩,他握槍的雙手,頹然垂下。
他身後的家丁,忙上前護著他,一邊抵擋敵人,一邊往後退。
王遵臣心若死灰,轉頭往洪山口那邊望過去,那裏有他的父母妻兒,他生長的故土,他的家國……
若他今日戰死,敵人的鐵蹄,將踏碎他的家園,擄走他的父母妻兒,奪走他的財產,他,護不了他們了……
突然,他的眼睛亮了,他看到一隊人馬,正急急地往城牆上來,那火紅的鴛鴦戰袍,是明軍無疑。
“快看!援軍!援軍來了!”他左手舉起槍,對身後的士兵們喊道,“殺賊!迎援軍!”
城牆上的幾百明軍,爆發出震天的吼聲,在王家家丁的帶領下,齊齊向前,悍不畏死地向敵人壓過去。
城牆上的後金軍,也看到了正在上牆的明軍,為了搶在明軍到達之前攻進蹲堡,領軍的巴牙喇發一聲喊,推著前麵的蒙古人,加速前進。
羽箭不要命地射向對方,雙方的傷亡人數噌噌噌地增加。
危急時刻,滿桂帶著寧遠兵,爬上了城牆,來不及整隊,先裝好一窩蜂,一排兩架,點火,發射!
如此近的距離,一窩蜂發射的短箭,力道堪比子彈,中箭的敵兵,甚至被那力道帶著,倒飛出去,撞倒身後的同袍。
改進後的一窩蜂,隻需要更換裝填好的箭筒,就可以點火發射,連發兩次後,敵人忙著搶救受傷的士兵,清理出前進的道路,進攻的勢頭,立即被止住了。
這功夫,神機營帶領的火槍兵,已經排好了陣式,把總周成,是這支火槍隊的教練兼指揮官。
他舉起手:“第一排,舉槍……放!”
滿桂的家丁,在上次增援察哈爾時,接觸過火槍,此時能熟練地射擊和裝填,比射箭省力氣多了。
為了保證持續的火力輸出,周成安排了四排火槍兵,以明軍的定裝子彈,三排就足夠了,但這些是新手,四排人能讓他們不那麽緊張。
四排一輪火槍打完,前方的敵人,已經退到七十步以外,弓箭射不到的地方,明軍步卒的壓力,一下子減小。
王遵臣這才上前,對著滿桂行了個軍禮,右手舉不起來,隻能彎腰一躬:“末將洪山口參將王遵臣,謝將軍來援,敢問將軍尊姓大名?”
“某滿桂,”滿桂望著渾身是血,右肩上還插著一支羽箭的王遵臣,疑惑地問,“你是洪山口參將,龍井關的參將在哪裏?”
王遵臣此時才感受到失去親人的疼痛,他指指身後的蹲堡道:“是家兄王遵良,已經戰死……”
做為軍人,犧牲在戰場上,是尋常事,滿桂也沒有多的言語安慰他,隻讓他帶著家兄的遺體,和剩下的士兵,退迴洪山口。
“本官已經遣右路陳維翰,後路歐陽貞,去協防洪山口!他們帶著新式火器和糧草,你迴去協助他們。”
“龍井關的人都戰沒了,末將再一走,隻剩下大人一支孤軍……”王遵臣不放心,他的兩千人,拚得隻剩下五百多人,這支寧遠兵,又能支撐多久?
“本官已經派人迴三屯營報信,朱總兵會再派人手來的,你迴去守好你的洪山關,”滿桂指指他的右肩,“你受傷了,需要醫治。”
王遵臣咬咬牙,讓人扛著大哥的遺體,下龍井關,往洪山口退去。
滿桂和副將滿都爾,從龍進關城上左右分兵,沿著城牆,用一窩烽和火槍,一步步把敵人逼到了豁口處。
對豁口外擁擠的敵人,直接用震天雷和燃燒彈,將敵軍逼退到邊牆兩裏路之外。
領兵的阿巴泰,不得不將帥帳後退到五裏之外,他害怕明軍將火炮搬上了城牆,再將他一炮轟死,跟他阿瑪一樣。
三屯營裏的盧象升和朱國彥,聽聞滿桂打退了後金軍,都鬆了一口氣,朱國彥急忙往長城上增兵,加強防守。
盧象升則組織民夫,往城牆上運送火器彈藥,還組織城裏百姓,磨麵粉,蒸饅頭,給城牆上的守軍送飯。
三屯營作為後勤補給站,也加強了防守。
從京城運來的兩架佛朗機炮,已經架上了城頭,朱國彥挑選出來的優秀士兵,也在神機營的教導下,開始學習使用火器。
城牆上的士兵,日夜值守,時刻關注著邊牆上的戰鬥。
皇太極已經磨刀謔謔,準備入關,誰知半路殺出個滿桂,帶著傳說中的火器,不到一個時辰,就將攀上城牆的後金勇士,趕了下來。
不僅如此,敖漢部的洪台吉,驚恐地告訴他,明軍往邊牆外投下來的,正是燒毀敖漢部的那種天火,隻要沾上就熄不掉,直到把人燒成骨架……
皇太極不得不退到灤河邊紮營,他走了近一個月,才從沈陽繞到喜峰口外,還約了蒙古諸部來觀戰,他可不能就此退迴去,那不是打自己的臉麽?
硬攻不行,他得另想辦法突破邊牆。